Workflow
茶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研究报告——从高速增长迈向结构优化与品牌分化
搜狐财经· 2025-11-01 09:17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研究报告——从高速增长迈向结构优化与品牌分化 报告共计:24页 行业发展历经萌芽期、企业试错期、加速增长期,2022年后进入爆发增长期。2015-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增至570.5亿元,十年复合增 长率达43.2%,其中无糖茶饮料占2024年无糖饮料市场份额的40%。茶饮料整体市场规模也稳步提升,2018-2024年从1144亿元增至1545亿元,七年复合增长 率为5.2%。不过,2025年无糖茶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受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产品同质化、替代品类分流等因素影响。 产品层面,2025年旺季茉莉茶占比居首,乌龙茶紧随其后,普洱与绿茶占比稳定,主流茶种件均价均高于2024年同期,单纯价格竞争减弱,消费者更注重品 质与口感平衡。消费群体以30岁以下年轻人为主,占比达70.8%,健康诉求是核心购买动机,无糖无负担、提神醒脑、无添加等特质最受关注。 渠道方面,2025年线下渠道占比81.5%,便利店是高频即时消费核心场景,线上渠道占比18.5%但增速迅猛,下沉市场线上渗透率已升至30%。竞争格局呈 现"一超多强"态势,东方树叶以75%的市场 ...
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报告:从高速增长迈向结构优化与品牌分化
勤策消费研究· 2025-10-31 13:22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 核心观点:中国无糖茶行业正从高速增长迈向结构优化与品牌分化阶段 [1] 2025年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行业进入调整期 [18] 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68] 行业定义与市场规模 - 无糖茶定义为每100克或100毫升中糖含量不超过0.5克的茶饮料 [9] 按茶底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 [9] -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2.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0.5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2% [14] 其中无糖茶饮料占据40%的市场份额 [14] - 中国茶饮料整体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144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545亿元七年复合增长率为5.2% [47][49] 当前市场表现与挑战 - 无糖茶销售额在202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25年1-9月销售额同比增速为-14.0% [16][18] - 市场增长遇阻原因包括一二线城市市场趋近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电解质饮料等新兴品类和传统有糖茶“低糖化”改良的竞争分流 [18] - 无糖即饮茶在即饮茶中的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1月的16%上升至2023年12月的32%但2025年前3月增速由正转负市场进入消化与巩固阶段 [51][53] 竞争格局与品牌表现 - 无糖茶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一超多强”格局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以75%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三得利乌龙茶以10%的份额位居第二 [66][6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即饮茶市场CR5从77.3%提升至79.6%CR10从88.2%升至90.2%头部集中度加剧 [56][57] 康师傅份额从29.5%下滑至27.7%而东方树叶份额增长亮眼 [57][58] - 在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即饮茶份额Top20商品中东方树叶独占7席其茉莉花茶500ml单品以9.1%的市占率位居第一 [60][61] 产品结构与消费趋势 - 按茶种划分2025年旺季茉莉茶销售占比约31.6%乌龙茶占比32.4%普洱茶占比14.4% [21] 主流茶种件均价均高于2024年同期单纯价格竞争减弱 [24] - 无糖茶消费群体高度年轻化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高达70.8% [30][31] 购买动机以健康诉求为主导“无糖无负担”占比63.6%“提神醒脑”占比56.9% [33][34] - 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导占比81.5%其中便利店贡献23.5%的销售额线上渠道占比18.5%但增速迅猛 [28][29] 重点企业分析 - 农夫山泉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22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9.0亿元 [70][71] 茶饮料产品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13.5%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9.4%超越包装饮用水成为公司第一增长极 [72][74] - 新锐品牌果子熟了通过差异化风味和场景营销快速渗透其无糖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0.32%跃升至2024年的3.03%2025年上半年预测达3.50%位列行业第三 [81][83] 行业驱动因素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提升 [38] 无菌冷灌装、低温萃取等技术改革优化了无糖茶口感 [39] 国家健康政策如《健康中国行动》对行业的支持 [40] 以及企业的产品创新与营销推广 [41]
机制A还是机制B? 港股打新逻辑焕新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从数据来看,机制B已成为目前大多数新上市公司的选择。星汉资产管理行政总裁王荣昆对上海证券报 记者分析称,机制B公开认购比例普遍为10%,机构投资者参与建簿配售的份额高,在定价阶段拥有更 大的话语权。 "散户投资者则因公开发售股份稀缺,往往需要通过抽签决定分配结果。面对庞大的申购需求,这些新 股很可能实现超额认购倍数,容易在上市首日形成强劲的买盘动力,推动股价上扬。不过,这种模式也 暗藏风险。"王荣昆表示,对于IPO集资额较小的公司而言,若市场情绪逆转或公司基本面未能支撑估 值,股价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2只采取机制B上市的新股,21只在上市首日收涨。唯一例外的是10月22日上 市的广和通,首日收跌11.72%,打破了港股IPO新规下机制B新股首日"零破发"纪录。对此,天爱资本 投资总监杜先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广和通H股每股发行价为21.5港元/股,折算后约为A股股价的 7.1折左右。但公司上半年短期业绩有所承压,市场或许认为这一定价的吸引力仍显不足,因此选择了 更为审慎的观望态度。 "不过,广和通与太平洋资产管理等10名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合计认购该公司12.60亿港元的发售股 份。 ...
八马茶业(06980):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千城万店”加速扩张
华鑫证券· 2025-10-29 23:2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10]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高端茶供应商,品牌护城河深厚,线下渠道加速扩张,业绩稳健增长,盈利预测向好 [2][3][9][1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知名全品类茶叶供应商,产品覆盖六大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2] - 旗下“八马”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信记号”为中华老字号 [2] -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和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公司均位列全国第一 [2]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定价50港元,共发行900万股,募集资金约4.5亿港元,获2680.04倍超额认购,申购资金逾1200亿港元 [1] 财务业绩分析 - 2022-2024年营收从18.18亿元增长至21.43亿元,净利润从1.66亿元增长至2.24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4%至10.63亿元,主要因线下自营店减少导致茶叶销售下滑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8%至1.20亿元,主要受专业服务费、员工成本增加及0.54亿元上市开支影响 [3] - 剔除上市开支后,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9%,主要得益于线下直营店减少带来的费用节约 [3] 产品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茶叶/茶具/茶食营收分别同比-4%/+1%/-20%至9.59/0.61/0.28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叶均价从2024年的643元/公斤上涨至667元/公斤 [4] - 信记号/万山红品牌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均价分别下降至715/361元/公斤,其中万山红茶叶销量达54.06吨,已超2024年全年销量 [4] - 2025年年中推出新品浓香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大红袍,总销量已达154.66吨 [4] 渠道拓展策略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增长至35.49%,在淘宝、抖音等平台积累2600万会员 [5][9] - 截至2025年10月末,线下门店数量增至3730家,较年初净增226家,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加盟店占比超90% [9] - 公司加速推进“千城万店”计划,预计未来3-5年将新增1500家门店,深化低线城市加盟覆盖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64/3.20/3.69元 [10]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33/27/24倍 [10]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20.51/2598.31/2911.53百万元,同比增长3.60%/17.01%/12.05% [12]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24.68/271.96/313.45百万元,同比增长0.15%/21.04%/15.26% [12]
既有典藏款又有瓶装茶 京华茶业马连道旗舰店焕新亮相
北京商报· 2025-10-28 19:21
焕新后的旗舰店以"茶文化+新零售"为核心理念,融合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打造集文化展示、多元体验与社交互动于一体的时尚茶空间。消费者可现场试饮 新品,还能通过屏幕了解"京华飘雪"全国线下连锁门店建设规划。 据悉,京华茶业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推出的子品牌"京华飘雪"系列打破传统茶品形态,以手打奶茶、瓶装茶饮、便捷袋泡茶、茶味冰淇淋等多元品类,精准对 接年轻人快节奏生活与个性化需求,为拥有75年历史的京华茶业注入青春活力。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维祎)10月28日,位于马连道茶叶街的北京二商京华茶业有限公司旗舰店焕新启幕。店内整齐陈列京华匠心经典、75周年典藏产品, 还有子品牌"京华飘雪"等新品,手打奶茶、茶味冰淇淋、便捷袋泡茶、瓶装茶饮摆满展示台,吸引各年龄层消费者驻足品鉴、拍照打卡。 ...
谁在押注HPP冷萃茶?盒马、胖东来、Olé入场
新浪财经· 2025-10-27 13:49
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 Sage 编辑|Panda 超市的冷藏货架上,最近多了一类"新住客"——HPP冷萃茶。 过去,这个空间几乎是牛奶、酸奶、果汁的天下。但近几年,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冷柜里看到茶饮的身影。这类出现在冷柜里的茶饮很特别——瓶子不仅有 茶汤,还有完整茶叶,瓶口处还有一个防止茶叶进嘴的滤嘴,而配料表上只有"水、茶叶",还标明"需0-8℃冷藏保存、保质期90天",售价则在5-9元左 右。 一瓶茶,为何要进冷柜? 一瓶"隔夜茶",为什么能在货架上卖90天? 这就是正在悄然兴起的HPP冷萃茶,一种结合了超高压冷杀菌技术(HPP)与冷萃工艺的新型茶饮。 目前,HPP冷萃茶已经出现在了盒马、叮咚、胖东来、Olé、永辉等渠道。今年10月,唯可鲜旗下品牌仌叶的HPP冷萃茶,也成功打入了国外超市的冷藏 货架。[1] 面对消费者的疑虑,HPP冷萃茶们选择用技术和工艺来作答。 事实上,HPP冷萃茶的核心技术,正是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超高压冷杀菌)。这一技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果汁等品类,如今也正受到饮料行 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几乎所有HPP冷萃茶的生产商,都会在包装上打上"HPP"相 ...
如何防止ESG表演与漂绿?专家:需要能力建设而非表面功夫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8:28
国内ESG发展现状与机遇 - 国内ESG发展迅猛,从国家到企业层面关注度越来越高,ESG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新标尺,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 [2] - 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走向不够清晰,目前仅有大型企业能聘请国际咨询机构制定全面的双碳策略,中小企业相对被动 [2] 企业实践ESG的策略与方法 - 企业可采用“小步快跑、阶梯上行”的四步法:首先摸清家底进行全面的碳核算;其次设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并制定路线图;接着优先实施零成本或低成本的内部节能措施挖掘减排潜力;最后通过供应链协同减排或使用碳抵消机制实现外部合作与共赢 [9] -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平衡企业盈利及市场扩张需求,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投资,依托基本原则推动ESG发展 [6] - 推荐中小企业通过免费问卷诊断自身定位和短板,平台同时作为多项政府资助的秘书处,能引导企业申请资助 [4] ESG对企业商业价值的驱动 - ESG直接驱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例如中央工厂通过光伏发电和节能技术改造,以及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包材减量化的内部控制,都直接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质量 [9] - 企业不应将ESG视为与短期业绩对立的成本支出,而是应将其重新定义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投资” [10] - 严格的ESG管理是在规避“未来的巨额成本”,今天在环保、合规上的投入,是在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环保罚款、供应链中断乃至品牌声誉受损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12] - 当消费者因为认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选择其产品时,ESG就直接从报表上的‘成本项’变成了利润表上的‘收入项’ [12] 将ESG压力转化为商业动力 - 平衡“双碳”实践与企业发展是重塑商业模式的契机而非单纯的成本权衡,例如比亚迪借势‘双碳’政策逆风翻盘,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 [4] - 推行环保举措从品牌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当品牌势能达到一定程度时,ESG的相关举措是大众对品牌期待中的应有之义,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同时推行自动化制茶设备,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失误率,还减少了能源消耗 [13] - ESG是构建品牌壁垒、提升用户黏性和产品溢价的核心,例如公司依托植物新原料将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具有科技壁垒的产品 [9] 辨别与应对“ESG表演” - 中小企业当前更需要能力建设而非表面功夫,建议每家企业设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直接向管理层负责,通过摸清家底、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及检测认证,为重点产品建立‘电子产品护照’,清晰核算自身及供应链碳排放 [13] - 最常见的“漂绿”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性披露,报喜不报忧;二是提出空头支票,设定远期目标却缺乏具体实施路径 [13] - 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通过严格的数据审核和标准验证,为企业ESG报告和数据披露提供“去伪存真”的服务,依靠数据关和标准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标准的合规性 [14] ESG作为区域性“护城河” - 应深化合作以加速区域企业的“双碳”进程,香港凭借国际商贸中心、认证及金融枢纽地位,结合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可协助大湾区企业高效获取电子产品护照、精准计算供应链碳足迹,降低认证成本 [17] - 一套经得起第三方严格验证的ESG体系和认证,应像产品质量认证一样,成为企业在采购、供应链和资本市场上的“硬通货”,其核心是建立统一的信任‘标尺’,降低各方的沟通和验证成本 [17] - 当市场普遍认可这一标尺时,通过认证的企业自然构筑起以透明和可信为核心的护城河,对下游采购而言是绿色通行证,对资本市场则是信用报告 [17]
这样的无糖饮品还挺“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8:05
研究核心发现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发现茶汤中的香气成分能显著增强天然甜味感知 [2] - 通过分子感官组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香气促进甜味的作用机制 [2] - 特定香气成分如芳樟醇、香叶醇可使茶汤甜味强度提升15%以上 [5] - 研究揭示了香气分子能帮助蔗糖更紧密结合甜味受体(T1R2/T1R3) [5] 研究方法与过程 - 团队利用磁力搅拌吸附棒技术和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从1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8种与甜感关联较高的香气分子 [4] - 通过“鼻夹盲测”实验验证,带有特定香气的茶样甜感有明显提升 [4] - 研究发现不同甜感香气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混合后甜味增强效果超过单一成分的叠加 [5] - 二甲基硫醚等非花果香物质同样被证实能增强甜味感知 [5] 产业应用价值 - 该发现为开发天然甜味增强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无糖、低糖茶饮料及其他食品研发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2] - 添加微量甜感香气分子可使低糖茶饮甜感提升7.5%以上,相当于减少约30%的蔗糖添加量 [6] - 该机制适用于酸奶、果汁或咖啡饮品等其他食品体系,可在保持甜感同时降低热量 [6] - 科研团队已与部分企业开展合作,尝试在产品开发中验证香气增甜技术的可行性 [6]
新茶饮赚疯了,卖茶叶的为啥挣不到钱?
虎嗅· 2025-10-22 16:35
金阳的家族,做了十几年普洱茶生意,过去年销售额六七百万,今年几近腰斩,甚至连续一两周没有订 单。"往年的国庆中秋,算是个小旺季,不少企业来定制茶叶,"27岁的金阳感叹说,"今年都没什么单 子。" 金阳所在的昆明雄达茶城——云南最大普洱茶批发市场——曾是各地茶商进货的热闹之地,今年却冷清 了许多。茶城铺面关了不少,商户减少了100来家,"许多商户收入下降,承担不起高昂的房租就搬走 了"。去年至今,就连茶山的收购价,也一降再降。 令人讶异的是,茶城之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以雄达茶城为圆心,半径两公里内有63家新茶饮店,密集 入驻了喜茶、去茶山、一点点、茉酸奶、霸王茶姬和蜜雪冰城等多个品牌,多个门店仅美团的月销就超 5000单。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2025年中国茶叶总产值约33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元(中国茶叶流通 协会预计)。一片茶叶,从茶园到饮品,衍生出多样的商业形态和消费文化,也因此造就从业者完全不 同的命运。 同样的茶叶,为何生长出不同命运?亿邦动力就此在行业调研,临近尾声时,一位知名茶商的二代发来 消息,他说:我很好奇,茶的未来究竟会去哪里? 例如,澜沧古茶曾尝试A股上市,但并未成功,最终选择港 ...
这样的无糖饮品还挺“甜”(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2 07:02
茶汤香气研究技术模式图示。 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茶汤风味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茶汤中的香气成分 不仅影响茶的香型,还能显著增强天然甜味感知。团队通过分子感官组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香气促 进甜味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天然甜味增强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发现对无糖、低糖茶饮料及其他食品 的研发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捏鼻子喝茶"有新发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绵延千年。如今,科学家正在用现代技术重新认识这杯茶,从分子层面揭 示香气与味觉之间的互动关系。茶汤中那些微量的香气分子,正在被证明不只是气味的来源,也可能成 为调节口感、引领低糖消费的新钥匙。 "我们在研究茶叶风味化学与品质调控过程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同一杯茶,捏着鼻子喝时, 甜味明显变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许勇泉介绍,"长期以来,关于茶汤甜味形成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蔗糖、甜味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上。然而,部分红茶、白茶和黄茶即使糖含量并不高,也能呈 现明显的甜感,这种现象很难被解释。" 随后,科研人员用"计算机模拟对接"技术,发现这些香气具有能帮助蔗糖更紧密结合甜味受体 (T1R2/T1R3)的潜力。许勇泉打了个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