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客户端

搜索文档
锚定IP+AI 影视大厂升级内容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阅文集团财报则显示,公司衍生品业务在2024年实现快速增长,全年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5亿 元,其中卡牌GMV突破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阅文集团完成了对腾讯动漫的资产收购,双方 在内容、产能及IP全产业链开发上的优势持续深度融合。 阿里影业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在IP衍生业务板块,阿里鱼连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报告期内,阿里鱼 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阿里鱼收入同比增幅逾90%。目前,阿里鱼IP矩阵已覆盖多个领 域,签约IP包括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等。记者了解到,未来阿里鱼将继续加大以电商为主的 渠道建设,并孵化C端品牌。 近日,万达电影投资潮玩品牌52TOYS引发市场热议。公司称,将与52TOYS在IP玩具产品的开发、售 卖、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公司将搭建覆盖IP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协同平台,实现IP资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杨翔菲 5月21日晚间,在美股上市的爱奇艺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爱奇 艺总收入为71.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9%。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好 内容横竖都看爱奇艺'正在占领用户 ...
虎鲸破渊,阿里大文娱进入“下一站”
第一财经· 2025-05-21 20:42
公司更名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未来将以优酷和大麦娱乐为核心业务引擎 [1] - 更名背景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出的"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战略相呼应 同时阿里大文娱在最新季度财报中实现经调整EBITA转正 达3600万 三年战略目标阶段性达成 [2] - 更名旨在传递独特品牌气质 适应"1+6+N"变革后的业务发展需求 过去两年内部一直在考虑更名事宜 [3] 业务表现与战略验证 - 2023年提出的三年战略聚焦头部内容与技术创新 最新财报显示优酷经营效率提升带动集团盈利 战略得到基本验证 [4] - "内容+科技"战略下 公司在精品内容开发 数字化制作解决方案 IP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业务转向更全面多元的文娱产品开发和服务 [4] - 优酷剧集《难哄》带动APP下载量增长近300% 白夜剧场悬疑剧《沙尘暴》豆瓣开分8.1 2024-2025周期三大悬疑剧场中优酷占据五席 [6] - 数字化制作解决方案5 0版本发布 包含五项独家技术能力 可大幅提升影视制作效率 《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周边产品金额突破3100万 [6] 品牌内涵与未来方向 - "虎鲸"名称象征庞大灵活 群居协作 情感丰沛 与公司"数智 共生 快乐"理念契合 [8] - 组织结构与既定战略不变 但需面临更大创业压力 实现自身盈利 同时获得更大创新空间 [9] - 文娱行业面临用户需求多元 生产周期长 投入产出风险高等挑战 需缩短周期 提高效益 更好研判需求 [9] - 公司将依托AI 虚拟拍摄等技术推动影视工业化布局 新大麦客户端整合淘票票和大麦 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现实娱乐服务 [12]
阿里影业拟更名大麦娱乐:打造优质原创IP,构建多元增长引擎
格隆汇· 2025-05-21 15:13
公司更名与战略升级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使命为"创造高品质的现实娱乐体验 让每个人都快乐" 聚焦"娱乐和AI"两大战略关键词 [1] - 公司定位为"亚洲领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 [1][4] 业务布局与历史积累 - 公司已完成文娱全产业链整合 涵盖内容投制 票务平台 宣传发行 影院服务 IP商业衍生 艺人经纪等 [6] - 过去11年累计参与300多部电影 240万场次演出 400多小时剧集 服务数十亿人次 [6] - 业务从单一电影拓展至电影 演出 IP商业衍生 剧集等多元领域 [6] 现实娱乐战略 - 提出"现实娱乐"概念 强调现场体验 互动体验 沉浸体验 区别于数字化娱乐方式 [4] - 未来将强化原创内容开发 与头部创作者合作 提升IP商业衍生能力 打造艺人经纪平台 [8] 新大麦客户端升级 - 客户端覆盖40+细分品类 包括电影 演唱会 音乐节 话剧 脱口秀 展览 体育 演艺旅游等 [10] - 接入12000+影院 20000+场馆 10万+热门景点 [10] - 采用AI驱动技术 实现毫秒级响应 多意图识别 智能推荐和AI咨询服务 [10] 市场定位与目标 - 客户端目标为"最好的购票服务体验"和"最优质的内容搜索分发能力" [1][10] - 持续强化"买票上大麦"用户心智 扩大在现实娱乐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 [10]
阿里影业(01060.HK):IP衍生收入同比高增 确定四大战略方向
格隆汇· 2025-05-21 09:52
业绩表现 - FY2025收入67.02亿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7.7%,Non-IFRS EBITA 8.09亿元,同比增长60.7%,Non-IFRS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9.5%,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大麦业务 - 大麦FY2025收入20.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亦大幅增长,市场地位稳固,毛利和经营状况较好 [1] - 公司计划推出新大麦客户端,加速电影和演出购票用户合并与渗透,打造一站式票务平台 [1] - FY2026演出行业整体票房收入或实现稳健增长,关注票务系统打通后用户增长潜力 [1] IP衍生业务 - 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阿里鱼收入同比增长超90% [1] - 阿里鱼计划加大以电商为主的渠道建设,通过类目运营把握货物品类优势,并孵化C端品牌 [1] 电影业务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FY2025收入27.12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因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以及部分影片投资影响 [2] - 公司在电影投资方面策略趋于谨慎,但会保持电影内容的持续投入,丰富娱乐内容闭环生态 [2] - FY2026储备影片包括《惊蛰无声》《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镖人:风起大漠》等 [2] 剧集制作 - 剧集制作收入5亿元,同比下滑16% [2] - 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项目储备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未来发展趋势或相对稳定 [2] 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 [3] - 市场看重大麦在演出行业领先地位基础上To C业务的现金流稳健性,叠加阿里鱼IP衍生业务的发展弹性 [3] - FY2025公司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科目绝对值从16.72亿元降至9.15亿元,未来潜在减值风险降低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因IP衍生业务发展好于预期,上调FY26 Non-IFRS净利润预测13.6%至11.89亿元,新引入FY27 Non-IFRS净利润预测13.44亿元 [3] - 现价对应13.9/12.4倍FY26/FY27 Non-IFRS P/E,上调目标价32.1%至0.70港元,对应16/14倍FY26/FY27 Non-IFRS P/E,较现价有14.8%上行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