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IPTS)
搜索文档
深向科技闯关港交所 一款重卡撑起几乎全部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1:58
公司概况与IPO信息 - 深向科技于2020年7月成立,于2025年11月6日向港交所首次递交IPO申请,成为首家拟赴港上市的重卡新势力企业,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公司计划将IPO募资净额用于研发、加强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基础设施扩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1]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钧在智慧物流及商用车行业拥有近20年经验,IPO前,万钧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6.22%的权益 [7] 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承担超过50%运力的干线公路货运市场 [2] - 公司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新能源重卡销售,该业务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9.9%、99.6%和99.4% [3] - 业务高度依赖两款量产新能源重卡车型(深向星辰和深向星途),其中深向星途于2025年5月开始生产,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付130套,仅占上半年总交付量的4.52% [3] - 公司新能源重卡建议零售价一般在47万至70万元之间(含增值税)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向311家客户交付产品,并拥有约1400辆车的在手订单 [3]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0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5.06亿元,2024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62.5% [4]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2.67亿元、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累计亏损达17.02亿元 [4] - 公司解释亏损主要由于处于早期投资阶段,以及投资者股份所附带赎回权产生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 [4][5] -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均超过100%,分别为136%、142.43%、148.83%和141.3% [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2022年末的3940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14.15亿元,主要由于新能源重卡销售迅速增长 [8] 运营与市场地位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重卡分别交付509辆、3002辆和2873辆 [2]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十,市场份额为2.7% [2] - 公司新能源重卡最大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是目前市场上续航最长的已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车型之一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搭载公司自主开发的天玑·随行系统的卡车已交付超过2000辆,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验证 [2] 供应链与客户 - 公司供应商集中度高,报告期内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8.1%、88.1%、92.3%和83.1%,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最高达63.8% [5] - 客户集中度也较高,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82.5%、50.7%和51.4%,单一最大客户收入贡献度最高为34.8% [5] - 存在供应商与客户重叠情形,2023年和2024年的第一大客户"客户A"("供应商A"的附属公司)向公司购买电池,而"供应商A"则向公司供应电池 [6] - 公司解释该做法符合行业惯例,是为满足终端用户电池融资租赁需求,所有交易均按正常商业条款和公平交易原则进行 [6]
深向科技闯关港交所:一款重卡撑起几乎全部收入 还存在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 公司称符合行业惯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0:28
IPO申请与募资用途 - 深向科技于11月6日向港交所首次呈交IPO申请,成为首家拟赴港上市的重卡新势力企业,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公司拟将IPO募资净额用于研发、加强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基础设施扩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承担超过50%运力的干线公路货运 [2]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位居第十,市场份额为2.7% [2] - 公司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传统燃油动力卡车和油改电卡车分别降低18.7%和4.9% [2]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重卡分别交付509辆、3002辆和2873辆 [2] - 公司交付的重卡最大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是市场上续航最长的已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车型之一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搭载公司自主开发天玑·随行系统的卡车已交付超过2000台,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验证 [2] 收入构成与产品依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开始录得,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从0增长至超15亿元,但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17亿元 [1] - 报告期内几乎全部收入均来自新能源重卡销售,该项业务收入占比在各年度分别为0、99.9%、99.6%和99.4% [3] - 收入主要依赖两款量产新能源重卡车型(深向星辰及深向星途),其中深向星途于2025年5月开始生产,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付130套,仅占上半年总交付量的4.52% [3] -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重卡建议零售价一般在47万元至70万元之间(含增值税)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已向311家客户交付产品,并拥有约1400台车的在手订单 [4] 财务业绩与亏损分析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分别为0、4.26亿元、19.69亿元和15.06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2.67亿元、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17.02亿元 [5] - 2024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62.5%,但净亏损从3.89亿元扩大至6.75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5] - 公司表示亏损主要由于业务处于早期投资阶段,以及投资者股份所附带赎回权产生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 [6] 供应链与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8.1%、88.1%、92.3%和83.1%,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6.8%、63.8%、61.0%和42.0% [6]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82.5%、50.7%和51.4%,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度分别为0、34.8%、25.7%和17.1% [6] - 存在供应商与客户重叠情形,客户A(供应商A的附属公司)向公司购买电池用于出租,而供应商A则向公司供应电池用于新能源重卡 [7] 资本结构与资产状况 - 公司由万钧于2020年7月创立,已完成12轮融资,引入了合肥国资、大湾区基金、百度等机构 [8] - 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分别为5.08亿元、13.48亿元、25.56亿元和39.2亿元,总负债分别为6.91亿元、19.2亿元、38.04亿元和55.39亿元 [8] - 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36%、142.43%、148.83%和141.3%,均高于100% [9] - 报告期内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2022年末的3940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14.15亿元,主要由于新能源重卡销售迅速增长 [9]
深向科技闯关港交所:一款重卡撑起几乎全部收入 还存在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公司称符合行业惯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0:21
IPO申请概况 - 深向科技于11月6日向港交所首次呈交IPO申请文件,成为首家拟赴港上市的重卡新势力企业,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公司拟将IPO募资净额用于研发、加强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基础设施扩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从2023年才开始录得收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7亿元 [1] 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承担超过50%运力的干线公路货运 [2] - 公司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传统燃油动力卡车和油改电卡车分别降低18.7%和4.9% [2]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重卡分别交付509辆、3002辆和2873辆 [2]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位居第十,市场份额为2.7% [2] - 公司产品最大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是市场上续航最长的已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车型之一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搭载公司自主开发天玑·随行系统的卡车已交付超过2000台,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技术验证 [2] - 报告期内几乎全部收入均来自新能源重卡销售,该项业务收入占比各年度分别为0、99.9%、99.6%和99.4% [3]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两款量产新能源重卡车型,即深向星辰及深向星途,其中深向星途于2025年6月30日前交付130套,仅占上半年总交付量的4.52% [3] -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重卡建议零售价一般在47万元至70万元之间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已向311家客户交付产品,并拥有约1400台车的在手订单 [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0、4.256亿元、19.686亿元和15.064亿元 [4] - 报告期内亏损分别为2.67亿元、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17.02亿元 [4] - 2024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62.5%,但净亏损从3.89亿元扩大至6.75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5] - 报告期内毛利分别为0、182.2万元、978.5万元和4414万元 [6] - 研发开支是主要支出项目,报告期内分别为2.3077亿元、3.51968亿元、3.6476亿元和1.7945亿元 [6] 供应链与客户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期总采购额的48.1%、88.1%、92.3%和83.1% [7] - 同期,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6.8%、63.8%、61.0%和42.0% [7]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82.5%、50.7%和51.4% [7] - 同期,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度分别为0、34.8%、25.7%和17.1% [7] - 公司存在供应商与客户重叠的情形,客户A向公司购买电池,而供应商A则向其供应电池,客户A是供应商A的附属公司 [8][9] - 公司解释该做法符合行业惯例,电池经营租赁公司被确认为客户,终端用户向该等公司支付定期租赁费用 [9] 资本结构与融资 - 公司由万钧于2020年7月创立,其拥有近20年行业经验 [10] - 成立至今已完成12轮融资,引入了合肥国资、大湾区基金、百度等众多机构 [10] - 2024年10月中下旬,公司完成了以现金认购注册资本的融资,每股成本47.65元 [10] - IPO前,万钧及相关方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共同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6.22%的权益 [10] -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均高于100%,分别为136%、142.43%、148.83%和141.3% [10] - 报告期内总资产分别为5.08亿元、13.48亿元、25.56亿元和39.2亿元,总负债分别为6.91亿元、19.2亿元、38.04亿元和55.39亿元 [10] - 报告期内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2022年末的3940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14.15亿元,主要由于新能源重卡销售迅速增长所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