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民稳增长A

搜索文档
投资债基的秘密,藏在这份报告中!快来看看吧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27
债券型基金中长期业绩表现 - 债券型基金收益率均值随持有期限延长而持续走高 过去3年、5年、7年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8.37%、17.32%、32.36% [4] - 正收益产品占比随期限延长稳步提升 过去3年、5年、7年正收益产品占比分别为94.03%、97.62%、99.42% [4] - 中证全债指数过去3年、5年、7年涨幅分别为16.6%、27.63%、41.04% 中证信用指数同期涨幅为11.24%、19.5%、30.24% [4] 不同债券基金类别业绩对比 - 纯债型基金过去3年、5年、7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49%、17.64%、28.12% [5] - 指数型债券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9.34%、18.82%、34.42% [5] - 混合债券一级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8%、19.24%、33.04% 偏债混合型基金为5.97%、17.64%、44.26% [5] - 业绩分化程度随期限扩大 过去3年、5年、7年首尾收益率差分别为66.54、178.6、211.53个百分点 [5] 含权债券基金业绩表现 - 含权产品在市场调整时净值普遍承压 过去3年203只负收益债券基金中偏债混合型(109只)、混合债券二级(59只)和可转债基金(27只)占主导 [6] - 过去3年30只产品净值跌幅超10% 其中4只产品跌幅超20% 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25.34%)、先锋博盈纯债A(-24.93%)表现最差 [6] - 过去5年53只负收益产品中16只跌幅超10% QDII债券型基金表现疲弱 鹏华全球中短债人民币A(-47.37%)、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人民币(-47.12%)垫底 [7] - 过去7年7只负收益产品中国泰境外高收益(-41.47%)、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人民币(-39.51%)跌幅超30% [7] 绩优债券基金特征 - 长期业绩领先产品以含权基金为主 过去3年前十名中含权产品占118/144只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A(41.2%)、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A(34.97%)领跑 [8] - 过去5年73只收益率超30%产品中含权基金占67只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131.24%)、华商恒益稳健(95.43%)表现突出 [8] - 过去7年596只收益率超30%产品中含权基金394只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170.07%)、汇丰晋信2026(127.3%)等4只产品实现收益翻倍 [9] - 华商基金旗下多只产品长期业绩领先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在5年期和7年期业绩排名中均位居首位 [10]
顶流张翼飞卸任,安信基金稳健基因谁来续写?
搜狐财经· 2025-07-23 11:12
基金经理变动影响 - 张翼飞于2025年7月15日清仓式卸任9只产品,管理规模曾超320亿元,占安信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35%以上 [3] - 投资者情绪悲观,讨论区出现"基金经理离任是基金最大风险"等言论,部分基民表示将赎回 [2][3] - 离职原因为个人职业选择,可能转向私募领域从事绝对收益策略 [3] 安信基金背景与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1年,股东包括五矿资本(39.84%)、国投证券(33.95%)、佛山顺德新碧贸易(20.28%)、中广核财务(5.93%) [5][6] - 张翼飞2012年加入公司,从固收研究员起步,建立"财务风控式投资哲学" [6] 投资业绩表现 - 代表作安信稳健增值混合A连续9年正收益,截至2025年7月15日任期回报82.81%,年化5.52%,最大回撤7.2% [7] - 安信目标收益债券A任期回报43.06%,跑赢同类平均36.61%,在71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56 [7] - 安信稳健增值A在40个自然季度中36季盈利,2022年规模达644亿元峰值 [9] 投资策略特点 - 股票仓位极致克制,牛市期间不超过20%,远低于95%上限 [9] - 纯债部分聚焦中短久期高评级国企债,股票锁定银行、能源等低估值高分红周期股 [9] - 采用"下跌加仓、上涨兑现"逆向策略,2020年四季度撤离白酒与新能源转战地产煤炭 [9] 公司规模变化 - 2024年公募规模同比缩水16%至992.75亿元,2025年一季度降至945.31亿元 [11]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2年三季度860.78亿元峰值腰斩至393.32亿元 [11] - 2025年7月21日管理规模940.34亿元,行业排名第63 [11] 继任团队与挑战 - 9只基金由李君、黄琬舒接棒,但李君2024年收益率落后张翼飞4-10个百分点,黄琬舒从业仅3年 [13] - 2025年一季度8只产品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三只产品近三年跑输基准逾20% [13] - 公司面临策略传承适配性和投研梯队断层问题,对比中欧、易方达等公司平台化建设滞后 [15] 行业影响与启示 - 张翼飞离职反映公募行业人才留存困境,2024年已有鲍无可、周海栋等名将相继离职 [15] -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平台式投研体系建设 [15] - 需将个人投资风格转化为制度化能力,守住"固收+"品牌溢价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