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债型基金

搜索文档
债市“跌麻了”!基金经理直言“压力大”
搜狐财经· 2025-08-20 00:24
债市调整现状 - 8月18日债市遭遇8月以来最惨烈回调,10年国债收益率日内最大上行5BP至1.79%,30年国债上行6BP至2.06% [1] - 10年国债收益率已突破7月调整高点,超长债调整幅度显著大于短端债券 [1][4] - 中长期纯债基金单周平均收益率为-0.19%,短债基金为-0.03%,罕见出现两类基金周收益率均值告负 [5] 调整驱动因素 - 股债跷跷板效应突出,权益市场持续上行导致债市资金分流 [4] -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降温,6月债券投资余额仅增299.21亿元,增幅较前几个月大幅下降 [4] - 政策空窗期叠加央行"防空转"表态,市场对短期降准降息预期降温 [5] - 机构客户浮盈有限导致市场波动时赎回意愿增强 [5] 基金经理应对策略 - 普遍采取缩短久期策略,减少10年及以上利率债配置,转向5年内品种 [9] - 维持中性偏高久期但调整结构,应对收益率曲线陡峭化预期 [9] - 固收+产品因含权益仓位表现相对从容,纯债基金面临更大压力 [6] 市场前景判断 - 业内认为10年国债1.8%的期限利差已基本定价宏观预期,债市不具备长期大跌基础 [8][9] - 机构配置需求旺盛、基本面核心判断未变、资金面平稳构成三大支撑因素 [8] - 短期或维持震荡走势,需密切关注基本面和政策边际变化 [9] 投资者建议 - 信用债基金未来一年费后收益有望达2%以上,具备配置价值 [11] - 建议风险偏好较低者借调整加仓债基,较高者可配置含权产品平衡组合 [11] - 纯债基金仍是重要配置标的,但需降低收益预期并承受一定波动 [12]
重塑资管机构竞争力:六大趋势和突围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9:01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资管行业始于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发展20余年,以"资管新规"为节点进入全面净值化新阶段 [1] - 相比海外市场,中国大资管仍处于成长初期,近8年"后新规"时代面临能力重塑和竞争力再造问题 [1] 产品表现特征 - 中小理财公司凭借固收类产品异军突起,近三年收益前十中7家为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公司(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但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短板突出 [2] - 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如国海富兰克林、中航基金、蜂巢基金)纯债型基金表现佳,但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弱 [2] - 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和纯债类产品上表现均衡 [2] 机构经营格局 - 保险资管三大巨头(国寿资产37.8亿、泰康资产28.35亿、平安资管24.16亿)2024年净利润占行业50.74% [3] - 券商资管3家头部公司(华泰8.82亿、财通5.2亿、中信4.09亿)2024年净利润占行业50.31% [3] - 公募基金4家头部公司2024年净利润超20亿,10家公司亏损,亏损公司普遍规模不足500亿 [3] - 信托行业2024年利润230.87亿同比下跌45.52%,27家公司净利润下滑 [3] 合规监管动态 - 信托公司2024年负面舆情1564条(55家机构),15家公司领20张罚单,涉及违规通道业务、刚性兑付等 [6] - 券商资管负面舆情907条(30家机构),6家机构领29张罚单,处罚频次高于其他类型 [6] - 银行理财8家公司被罚(主要因底层资产穿透不足),保险资管仅2家被罚 [6] 投研能力建设 - 头部机构通过投研能力+人才积累+科技赋能形成核心壁垒,能前瞻性把握行业分化与个券差异 [8] - 理财公司需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通过多元化配置或衍生工具对冲净值波动风险 [9] 科技应用场景 - 投研环节运用网络爬虫/智能文本分析整合非结构化数据 [10] - 投资环节AI量化模型实现策略生成与组合优化 [10] - 风控环节大数据+AI实现实时风险监测与阈值预警 [11] 产品创新趋势 - 主题创新:养老/ESG/科技主题基金涌现 [12] - 结构创新:理财产品短期化(日开/周开现金管理类),ETF-FOF工具受追捧 [12] - 资产创新:REITs/黄金ETF配置增加,2025年6月"固收+"产品规模占比近60% [13] 竞争力提升建议 - 投研体系构建"三梁三柱":组合管理+策略研发+工具加载为核心,数字化+风控+运营为支撑 [14] - 资管与财富管理融合,银行理财需打造收益高于存款但波动小的净值产品 [15] - 数智化赋能全流程,培养AI投顾提供定制化服务 [16] - 多资产配置需关注全球对冲机会与资产轮动规律 [17][18] - 建立敏捷机制快速响应市场机会,避免流程延误 [20]
【公募基金】“反内卷”推升权益风险偏好—— 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8月期)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12 18:29
近期市场回顾 - 2025年8月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万得主动股基、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混合型基金总指数涨幅分别为6.76%、5.45%、5.01% [6] - 债券市场震荡走弱,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录得0.21%正收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小幅收跌0.04%,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收涨0.09%,可转债基金指数涨幅达3.22% [7] - 基金风格指数显示中小盘显著优于大盘,成长型基金指数收涨7.74%,小盘基金指数收涨8.61% [8] - 行业主题基金中,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收涨15.88%,科技板块收涨8.02%,消费板块表现较弱 [9] 权益类组合配置思路 - 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和中报披露期,需等待"十五五"规划指导意见明确行业供需预期 [12] - 资金短期效率追逐与长期叙事逻辑背离,市场可能继续抱团高共识品种,低位补涨板块机会穿插 [12] - 景气方向关注AI算力、创新药等领域,但估值已快速提升到位 [12] - 红利方向配置银行、白电、保险、运营商等兼具景气弹性和防御属性的行业 [13] - 补涨方向关注化工、机械等传统周期板块,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 [13] 固收类组合配置思路 - 纯债型基金在无增量政策落地前,债市整体利多环境难以逆转,但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18] - 短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关注流动性管理和票息收入,配置高稳定性产品为主 [19]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保持组合久期略高于市场久期,均衡配置利率债和信用债 [24] - 固收+型基金根据权益仓位划分为低波、中波、高波三类,分别构建优选指数 [29][30][31] 基金指数构建与业绩 - 主动权益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1889,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超额收益15.00% [16]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13,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62% [20]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64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22% [25]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2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93% [32]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09,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76% [33]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71,相对基准超额收益3.41% [36]
债市“冲击波”:谁在偷笑?谁在颤抖?基金公司打出应对“组合拳”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8:11
债基赎回风暴 - 7月24日债市大幅回调引发连锁反应 公募债基创去年"9·24"行情后最大单日赎回规模纪录 [1] - 7月22日-7月24日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债券超1200亿元 [2] - 7月以来4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而被迫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仅7月21日以来就有15只 [1][2] - 华西证券数据显示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 24日达-29.2 [2] - 6月仅有22只基金因大额赎回调整净值精度 7月已达42只 [2] 资金流向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发酵 部分流出资金正进入权益市场 [1] - 截至7月28日 4252只纯债型基金中仅140只回报率超2% 72%产品回报率不足1% 417只回报率为负 [4] - 机构资金赎回纯债基金后一般买入含权的二级债基 散户更多转向股票或权益产品 [5] - 股票商品市场持续走强削弱债市性价比 利率点位过低也是原因之一 [4] 基金经理应对措施 - 基金经理采取降久期去杠杆策略 提前预防净值波动 [1][6] - 积极与机构客户沟通 建议暂缓或分批赎回 [1][6] - 加强流动性管理 关注互联网平台投资者情绪变化 [6] - 6月以来924只纯债型基金公告分红 去年同期为848只 通过分红缓解赎回压力 [6] 行业影响评估 - 与此前赎回风波相比 本轮冲击持续时间较短 力度相对可控 [7] - 基金净卖出债券规模和产品回撤均处于可控范围 债市调整幅度低于过往 [7] - 部分机构趁债市回调开始买入 资金有进有出 螺旋式回撤概率不大 [8]
基金公司打出应对“组合拳”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债券基金赎回风暴 - 7月24日债市大幅回调引发连锁反应 公募债基创去年"9·24"行情后最大单日赎回规模纪录 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债券超1200亿元 [1][2] - 7月以来4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被迫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仅7月21日以来就有15只基金遭遇大额赎回 而6月仅有22只基金发布类似公告 [2] - 华西证券数据显示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 24日已扩张至-29.2 [2] 资金流向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发酵 股市商品市场走强削弱债市性价比 部分流出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1][3] - 截至7月28日 4252只纯债型基金中仅140只回报率超2% 72%产品回报率不足1% 417只产品回报率为负 [4] - 机构赎回纯债基金后多买入含权的二级债基 散户赎回后更多转向股票或权益产品 [4] 基金经理应对措施 - 基金经理采取降久期去杠杆策略 提前预防净值波动 同时挽留机构客户建议分批赎回 [1][4] - 加强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关注互联网平台投资者情绪变化 提前做好赎回应对准备 [4] - 6月以来924只纯债型基金公告分红 较去年同期848只明显增加 通过分红缓解赎回压力并吸引新资金 [5] 行业现状评估 -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本轮赎回冲击持续时间不长 力度可控 基金净卖出规模和产品回撤均处于可控范围 [5] - 部分机构趁债市回调开始买入债基 资金有进有出 出现螺旋式回撤概率不大 [5]
机构称可阶段性全面看多债市,公司债ETF(511030)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1.0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10:04
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 -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暖,债券市场连续调整,呈现显著"跷跷板效应",纯债型基金7月以来平均收益为负值,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情形明显增多[1] - 6月以来债券市场交易拥挤,叠加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暖,是本轮债券基金遭遇赎回的主要因素[1] - 7月以来超半数债券基金业绩告负,其中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6个月持有、德邦锐裕利率债等多只主要配置长债的基金月内净值回撤超1.5%,年内净值亏损的债券基金数量扩大至426只[1] 债券市场表现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盘初普遍下行,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下行2bp报1.9275%,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10"收益率下行1.75bp报1.81%[1] - 7月21-25日利率债基已快速降久期,期间债基二级净卖出利率债2361亿元,其中20Y以上的612亿,农商行自营则大幅净买入[2] - 7月25日晚焦煤期货价格暴跌,黑色系期货价格大涨或阶段性结束,债市情绪有望大幅回暖[2] 公司债ETF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5日15:00,公司债ETF(511030)上涨0.01%,最新价报105.95元,近1年累计上涨1.76%[2] - 公司债ETF盘中换手5.74%,成交12.76亿元,近1月日均成交21.05亿元[2] - 公司债ETF最新规模达222.62亿元,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1.08亿元[3] - 公司债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391.94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442.93万元[3] 公司债ETF历史表现 - 公司债ETF近5年净值上涨13.42%,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1.22%,最长连涨月数为9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80%[3] - 公司债ETF涨跌月数比为57/19,年盈利百分比为83.33%,月盈利概率为79.79%,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100.00%[3] - 公司债ETF成立以来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00%,今年以来最大回撤0.50%,相对基准回撤0.08%,回撤后修复天数为23天[3] 公司债ETF费率与跟踪 - 公司债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4] - 公司债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13%,紧密跟踪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指数(总值)净价指数[5] - 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指数以主体和债项评级AAA的上交所公司债为基础,按照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分为三组并以利差因子进行细分[5]
跷跷板效应显现部分债基遭遇大额赎回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债基市场表现 - 7月以来纯债型基金平均收益为-0.11% 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不足35% [1][2] - 近一周13只债基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 7月24日单日达5只 7月累计36只 显著高于6月19只和5月14只 [2] - 7月24日债基赎回力度为年内第二高 仅次于去年10月 与去年8月相当 [2] 股债市场联动效应 - 权益市场回暖带动商品和股票价格上涨 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 债市久期和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加剧波动 [3] - 7月24日12只权益类基金集中成立 总发行规模超110亿元 多只产品单只规模超10亿元 [3] - 沪指站稳3500点主因政策催化顺周期板块 市场流动性充裕且增量资金增配空间大 [3] 债市调整驱动因素 - 6月以来债市交易拥挤叠加风险偏好回升是赎回主因 但基本面因素未逆转 [1][3] - 近期赎回主要来自理财等资管机构预防性减持 未形成负反馈循环 居民端资金未大规模撤离 [4] 机构后市观点 - 本轮股债轮动由流动性主导而非增长预期 对债市利空有限 [5] - 央行维护流动性宽松背景下 债市有望在调整后找到新均衡 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5] - 短期债市波动率将放大 需观察经济数据和高频信号配合交易 [5]
“反内卷行情”下债市遇突袭,基金赎回抛压加剧
第一财经· 2025-07-27 20:45
股市与债市联动反应 - A股逼近3600点大关导致长端利率债收益率短期跳升10个基点 债券基金遭遇大量赎回 [1]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1 655%升至1 7325% 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1 86%升至1 9475% [1] - 债基赎回幅度在上周四(24日)达到高峰 市场对股票更趋乐观导致债市配置需谨慎 [1] 大宗商品与股市表现 - 碳酸锂主连大涨7 21%至77240元/吨 多晶硅主连涨5 15%至55605元/吨 焦煤涨停7 97%至1198 5元/吨 [2] - 光伏公司(通威 协鑫 大全)股价7月平均上涨32% 多晶硅价格两周内上涨40% [2]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规范无序降价和过度竞争 引发"再通胀交易"推动商品和股票价格上涨 [2] 债市赎回与资金流动 - 7月24日债基赎回力度强于2月 仅次于去年10月"赎回潮" 与去年8月相当 [3] - 离岸资金持续出售中国债券 尤其是NCD 受供给侧改革预期影响 [3]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预计第一年支出1400亿元 贡献GDP增速约0 1个百分点 [3] 债市配置分歧 - 部分基金经理加仓30年期国债对冲股票风险 另一些认为股市回暖增加债市配置难度 [4] - 债市回调超出预期 投资者久期和杠杆率处于"拉满"状态 多数仍认为回调是配置机会 [4] - 华安证券指出基金卖出量与赎回指数对应 未出现超额砸盘 预计赎回企稳后回调可控 [5] 债市估值与政策影响 - 利率债估值在7月中旬前已偏贵 信用债利差压缩充分 下半年需灵活配置结构性机会 [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7月初跌至1 6% 反映30BP降息预期 政策基调不变仍利多债市但波动加剧 [7] - 高盛预计工信部将发布10个行业产能优化方案 但短期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 [8] 市场观点对比 - 中金公司认为"反内卷"行情无碍债牛逻辑 调整或是介入机会 需求侧提振力度弱于2016-2017年 [6] - 贝莱德基金指出利率债估值偏贵 信用债利差压缩充分 利率下行节奏可能不顺畅 [7]
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7月期):国内主题轮动加剧,基金组合如何应对?-20250709
华宝证券· 2025-07-09 19:0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权益市场震荡上行,债券市场呈结构性行情;权益类组合关注产业趋势和主题博弈机会,固收类组合在不同类型基金上有相应配置思路 [3][4][6] 近期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 2025年6月权益市场震荡上行,主题轮动明显,大盘价值稳步向上,小盘成长弹性高;主要指数多数上涨,主动股基、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混合型基金总指数涨跌幅分别为3.63%、4.26%和3.59% [13] - 债券市场利率小幅下行、信用占优,债券型基金指数录得0.48%正收益,中长期纯债型和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分别收涨0.28%、0.18%,可转债基金指数涨幅3.51% [14] - 海外和另类投资方面,万得QDII基金指数上涨4.10%,万得另类投资基金指数收涨0.03% [14] - 基金风格指数分化,成长风格优于均衡、价值风格,小盘整体强于大盘;6月价值、均衡型基金指数分别收涨1.36%、1.76%,成长型基金指数涨5.83%,大盘基金指数收涨2.11%,小盘基金指数涨7.51% [15] 基金组合构建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 - 6月经济基本面数据平淡,大盘先抑后扬,行业层面分化大,银行、保险、军工等涨幅靠前,食品饮料等跌幅靠前 [18] - 随着中东局势缓和,市场关注国内政策、中美关税和美联储降息;微观上,有景气和共识的方向保持强势,部分行业切换基金业绩显现;指数结构关注产业趋势追踪能力基金经理,提升行业轮动型基金经理占比;主题关注AI、创新药产业趋势机会和军工、“反内卷”主题博弈机会 [19] -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每期入选15只,等权配置;核心仓位按风格遴选基金并大致配平,轮动仓位关注受外资变动影响小、盈利预期稳定方向 [21] - 自2023年5月11日指数构建至2025年7月7日,累计净值1.1032,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超额收益14.46%;自2025年6月10日以来,指数收益率1.57%,跑赢主动股基指数0.32% [24] 固收类基金重点推荐 短期纯债型基金 - 2025年6月央行呵护流动性,债券市场温和上涨,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短端表现强劲,1Y、3Y、10Y国债收益率分别较5月30日下行11.5bp、7.8bp、2.1bp至1.34%、1.40%、1.65% [26]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以绝对回报为导向,定位流动性管理;7月市场或低位波动,关注流动性、基本面和政策面;配置重视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选择长期回报稳定等标的;每期入选5只,核心仓位按多标准遴选基金 [27][28] - 自2023年12月12日指数构建至2025年7月4日,累计净值1.0402,相对指数基准超额收益0.62%;自2025年6月10日以来,收益率0.17%,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3% [30]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以绝对回报为导向,每期精选5只;根据市场调整久期,选择兼具收益和回撤控制基金,均衡配置票息策略和波段操作标的;选择流动性优的券种组合,保持组合久期略高于市场久期,均衡配置利率债基和信用债基 [33] - 自2023年12月12日组合构建至2025年7月4日,累计净值1.0669,相对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34%;自2025年6月10日以来,组合收益率0.37%,相对超额收益0.06% [34] 固收+型基金 - 固收+基金按仓位中枢分为低波、中波、高波固收+并构建优选指数 [37]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10%,每期10只,选权益中枢15%以内标的;坚持红利+主题轮动配置思路,增加把握债市机会和小盘增强收益标的 [37] - 中波固收+基金优选指数权益中枢20%,每期5只,选权益中枢15% - 25%标的;以红利稳健或行业均衡基金为底仓,科技成长基金为弹性仓位;优化底仓策略,引入红利策略占比更多标的 [38] - 高波固收+组合权益中枢30%,每期5只,选权益中枢25% - 35%标的;以红利稳健基金为底仓,科技成长、小微盘风格基金为弹性仓位;优化组合结构,降低转债增强标的权重 [39][41] - 自2024年11月8日组合构建至2025年7月4日,低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279,相对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1.44%;6月10日以来,收益率0.64%,相对超额收益0.098% [42] - 自2024年11月8日组合构建至2025年7月4日,中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233,相对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1.46%;6月10日以来,收益率0.90%,相对超额收益0.094% [45] - 自2024年11月8日组合构建至2025年7月4日,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4,相对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3.012%;6月10日以来,收益率0.72%,相对超额收益 - 0.372% [47]
投顾周刊:医药赛道迅速蹿红,主题基金迎上报高峰
Wind万得· 2025-06-22 06:12
医药赛道与基金动态 - 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二季度公募机构上报医药主题基金约30只,与2024年全年成立数量相当 [1] - 医药行业估值未达泡沫化阶段,主动权益类基金可能从低配回归标配 [1] - 6月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47只,多只基金成立不足半月已加速建仓,反映市场结构性机会丰富 [1] 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 - 6月LPR维持不变:1年期3.0%,5年期3.5%,符合市场预期 [1] - 金融监管总局规范分红险市场,禁止偏离实际投资收益抬高分红水平,遏制行业恶性竞争 [2] 全球市场与资产配置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不变,预计2025年GDP增长1.4%,通胀预期上调至3% [3] - 澳大利亚基金减持美国国债,Funds SA和昆士兰投资公司因特朗普政策风险减少敞口 [4] - 美联储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市场不确定性仍高 [3] 市场指数表现 - 中国主要指数本周普跌:上证指数跌0.51%,深证成指跌1.16%,沪深300跌0.45% [5] -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0.21%,标普500跌0.15%;日经225涨1.50%,韩国综合指数大涨4.40% [5] - 欧洲市场走弱:德国DAX跌0.70%,法国CAC40跌1.24% [5] 基金市场动态 - 固收+型基金主导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数量占比38.98%,规模占比65.97% [9] - 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占比71.80%,规模占比96.78%,外资银行参与度提升 [10] - 债市回暖推动债基热度,固收+产品通过股债灵活配置平滑波动 [14] 商品与外汇市场 - COMEX黄金本周跌1.98%,年初至今涨28.15%;布油涨2.09% [9] - 美元指数本周涨0.63%,但年初至今跌8.96% [9] - 摩根大通上调中东冲突极端情景概率至17%,或致油价飙升至120-130美元/桶 [14] 机构观点与策略 - 金鹰基金建议以固收类资产为核心防御,权益类中性或超配,黄金多元配置 [14] - 纯债资产吸引力下降,但优质信用债和中短久期策略仍为压舱石 [14] - 花旗警告油价大涨可能引发全球负面供给冲击,加剧通胀压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