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银领航三年持有
icon
搜索文档
谁来接棒“顶流” 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6:07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传统理念受到冲击 [1] - 截至8月15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高于前5年同期水平(2020-2024年同期分别为216人、190人、187人、199人、168人)[2] -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往往伴随巨额赎回,例如某基金经理管理的5只产品规模从140多亿元降至80亿元(缩水逾四成),另一位"双十"基金经理管理的8只产品规模从160多亿元降至110多亿元(缩水约三成)[2] 行业转型路径探索 - 基金公司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团队化管理、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等多维路径重塑竞争力 [1] - 三条主要转型路径:投研向工业化与平台化转型、建立多基金经理共管制度、产品结构向指数化方向调整 [4]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4] 平台化投研体系建设 - 头部机构可能形成"工业化底座+个性化插件"模式,搭建"宏观-中观-微观"联动的投研中台 [5] - 中欧基金向"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转型,实现从"个体化"向"体系化"的生产方式变革 [5] - 天弘基金构建"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的投研体系,解决行业痛点 [6]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 以"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例如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共管基金经理,广发基金部分产品增聘新基金经理 [7] - 美国共同基金规模前1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管模式,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共管模式有效性 [7] -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通过增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完成战略调仓,把握住成长板块上涨行情 [8] -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需要一流人才、高效协作、完善系统等关键要素作为保障 [9]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 - 主动权益基金普遍存在对基准重视程度不够、定位模糊的问题 [10] - 两类表现突出的产品策略:主动管理的指数增强基金和配置型FOF产品 [10] FOF管理人筛选框架变革 - "选基金就是选人"的传统理念面临挑战,FOF管理人构建淡化个人IP的基金筛选方法 [11] - 更看重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投资人才,通过科学配置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实现投资目标 [11] - 年轻基金经理在新消费、新经济等特定赛道上具有短期业绩优势 [12] - 投资者应关注团队综合实力和公司平台支持,而非仅看基金经理名气 [12]
回撤控制出众的高波固收+收益优等生!
和讯· 2025-05-21 18:24
固收+产品长期表现 - 固收+产品(偏债混合型基金)近3年、近5年、近10年平均收益均跑赢偏股基金,仅15年周期偏股基金显现优势[1] - 数据截至2025年5月9日显示,工银聚丰A近两年晨星同类排名第5/885,2023年收益8.76%,2024年收益11.95%,最大回撤-5.38%且修复仅需11天[6][10] 基金经理盛震山的投资策略 - 采用逆向投资框架,以低估值为核心,从金融、消费延伸至上游资源行业,偏好非热门传统行业(纺织/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7][8] - 组合管理强调行业聚焦(通常配置不超过5个重点行业)与风险分散(单一行业占比控制在10%-20%)[11][12] - 工银精选回报自2023年9月成立累计收益达21.35%,持仓体现对红利和黄金的提前布局[8][16] 工银瑞信平台优势 - 平台型投研体系通过团队协作(研究小组+基金经理联动)放大个体能力,形成"传帮带"文化[13][15] - 银行系公募的体系化作战模式降低业绩分化,工银聚丰A等产品在回撤控制与收益稳定性上表现突出[13][15] 固收+产品的市场定位 - 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希望参与权益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兼顾收益与持有体验[3] - 盛震山管理的产品注重绝对收益,强调"持有人获得感",专户经验使其更理解客户需求[4][5]
回撤控制出众的高波固收+收益优等生!
财经网· 2025-05-20 19:38
固收+基金表现 - 偏债混合型基金近3年平均收益5.71%,近5年19.54%,近10年57.48%,近15年135.67%,均跑赢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1][2] - 偏股混合型基金近3年收益-6.54%,近5年13.77%,长期15年维度才显现优势[2] - 固收+产品适合不愿承担高波动但希望参与权益市场的长期投资者[2] 基金经理盛震山投资策略 - 采用逆向投资框架,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结合基本面研究和多维度估值[6] - 行业配置聚焦5个以内重点行业,单一行业占比通常控制在10%-20%[9] - 组合管理强调减法原则,减少持仓个股数量,通过均衡分散风险[9] - 偏好传统行业如纺织、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有色金属,同时挖掘非热门成长股[6][7] 工银聚丰A基金业绩 - 2023年收益率8.76%,2024年11.95%,近两年晨星同类排名前5/885[4] - 最大回撤-5.38%,回撤修复仅需11天[4] - 权益持仓显示提前布局红利和黄金板块,重仓股包括波司登、中国神华、招金矿业等[8] 工银瑞信平台优势 - 平台型投研体系支持基金经理能力圈拓展,如盛震山从TMT转向金融、消费及上游资源行业[6] - 投研团队采用"传帮带"机制,强调集体作战而非个人造星[11] - 体系化模式实现1+1>2效应,为固收+产品提供投研兜底[11] 行业配置动态 - 2024年二季报显示前三大行业配置:公用事业15.35%、石油石化12.78%、有色金属8.92%[10] - 2025年一季报有色金属占比提升至17.62%,新增传媒4.5%配置[10] - 行业轮动特征明显,2023年三季度通信占比9.13%,2024年四季度降至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