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经理操作现分化,“科技牛”谁在乐观,谁在谨慎?
证券时报· 2025-11-09 13:40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变动 - 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3] - 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3]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 [3] -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股票型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3] - 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90%,其中3家公募股票仓位超过94% [3] 行业配置与风格偏好 - 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值与成长风格偏好同步抬升,价值风格明显回落 [4] - TMT板块整体获得增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与有色金属行业增持幅度居前 [4] - 减持主要集中于消费、金融地产与制造板块 [4] 高仓位基金产品 - 多只基金股票仓位超过99%,包括华夏磐益一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等 [6] - 另有8只产品仓位超过98%,如工银泓裕回报、汇添富价值创造等 [6] - 多只超百亿规模产品仓位超过九成,包括广发多因子、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等 [6] 积极加仓操作案例 - 万家新机遇价值驱动基金仓位从二季度末的22%大幅提升至三季度末的93% [7] - 该基金8月份单月净值上涨幅度超过四成,9月26日单日净值上涨约8.95% [7] - 广发产业甄选、金信优质成长、国融融信消费严选等基金在三季度内也选择大胆加仓并收获超过20%的涨幅 [8] 减仓锁定收益操作 - 部分主动权益产品在高位选择落袋为安,例如华商润丰基金仓位从二季度末的九成降至三季度末的51% [10] - 华商元亨、富安达新动力、江信瑞福、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均在三季度内取得一定涨幅后选择大比例降仓 [10]
主动权益基金操作分化 这厢加仓猛干 那厢落袋为安
中国经济网· 2025-11-06 08:29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变动 - 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1] - 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1]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 [1]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1] 基金公司仓位与风格偏好 - 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过90%,其中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股票仓位占管理总资产比例均超94% [2] - 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值与成长风格偏好同步抬升,价值风格明显回落,盈利风格相对持平 [2] - 行业配置上,TMT板块整体获得增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与有色金属行业增持幅度居前,减持主要集中于消费、金融地产与制造板块 [2] 高仓位与大幅加仓基金产品 - 多只基金股票仓位超过99%,包括华夏磐益一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等 [3] - 工银泓裕回报、汇添富价值创造等8只产品股票仓位超过98% [3] - 部分超百亿元规模产品仓位超过九成,如广发多因子、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 [3] - 万家新机遇价值驱动基金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22%大幅上升至三季度末的93% [3] - 广发产业甄选、金信优质成长、国融融信消费严选、长城稳健成长灵活配置等基金在三季度内大胆加仓并收获超过20%的涨幅 [5] 基金经理操作与观点 - 部分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初调出红利方向公司,并增加国产科技链上相关公司的仓位配置 [4] - 基金经理认为海外AI算力需求爆发及国内先进制程突破,使北美链和国产链有较好表现 [4] 降仓锁定收益的基金产品 - 部分主动权益产品在行情冲击4000点之际选择降低仓位,落袋为安 [6] - 华商润丰基金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约九成降至三季度末的51%,该基金三季度涨幅约为48% [6] - 华商元亨、富安达新动力、江信瑞福、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在取得涨幅后选择大比例降低仓位 [6] - 有基金表达对成长板块估值高企的担忧,选择暂时降低仓位防御,控制组合波动 [6]
主动权益基金操作分化 这厢加仓猛干那厢落袋为安
证券时报· 2025-11-06 02:29
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变动 - 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2] - 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2]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 [2] -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升,股票型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2] - 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过90%,其中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股票仓位占管理总资产比例均超过94% [2] 行业配置与风格偏好 - 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值与成长风格偏好同步抬升,价值风格明显回落,盈利风格相对持平 [3] - TMT板块整体获得增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与有色金属行业增持幅度居前 [3] - 减持主要集中于消费、金融地产与制造板块 [3] - 基金经理增配国产科技链公司,原因包括海外AI算力需求爆发及国内先进制程突破 [5] 积极加仓的基金产品 - 多只基金股票仓位超过99%,包括华夏磐益一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等 [4] - 工银泓裕回报、汇添富价值创造等8只产品股票仓位超过98% [4] - 部分超百亿元规模产品仓位超过九成,如广发多因子、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等 [4] - 万家新机遇价值驱动基金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22%大幅上升至三季度末的93% [4] - 广发产业甄选、金信优质成长等基金在三季度内大胆加仓并收获超过20%的涨幅 [6] 选择降仓的基金产品 - 部分主动权益产品在行情冲击4000点之际选择降低仓位,落袋为安 [7] - 华商润丰基金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约九成降至三季度末的51%,该基金三季度涨幅约为48% [7] - 华商元亨、富安达新动力、江信瑞福等多只基金在取得涨幅后选择大比例降低仓位 [7] - 降仓原因包括对成长板块估值高企的担忧以及对短期市场过热的判断 [7]
积极看好权益市场 公募股票仓位集体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6:24
公募基金仓位整体变动 - 截至三季度末 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 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2]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 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 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 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2] - 大多数基金公司股票仓位提升 仅有37家基金公司仓位小幅下降 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90% [2] 知名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付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混合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六成 环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为2017年底以来首次仓位超六成 [3] - 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九成 环比提升6个百分点 [3] -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百亿级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均在90%以上 包括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等 [3] 特定类型基金仓位变化 - 多只混合型基金接近满仓 例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股票仓位环比增加超10个百分点 [4] - 灵活配置型基金不乏接近满仓案例 鹏华优选回报灵活配置混合仓位环比增加超5个百分点 银华战略新兴定开混合仓位达97% [4] - 部分"固收+"基金大幅提高股票仓位 平安瑞兴1年持有混合股票仓位提升至18.15% 较二季度末提高超7个百分点 [4] 基金持股集中度与公司分布 -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2] - 平均仓位最高的十家基金公司包括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等 [2] - 有114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在70%至90%之间 [2] 个别基金减仓与市场观点 - 部分产品显著降低仓位 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股票仓位从九成大幅降低至六成 [5]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股票仓位降低至84.25% 环比降低约7个百分点 [5][6] - 三季度风格指数差异表现超越了历史上任何单一季度 风格表现的巨大差异往往能指明方向 [6]
公募股票仓位集体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0
公募基金仓位整体提升 - 截至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1]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1] -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股票型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1] 基金公司仓位分布 - 大多数基金公司股票仓位提升,仅37家基金公司仓位小幅下降 [2] - 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过90%,114家基金公司仓位在70%至90%之间 [2] - 平均仓位最高的十家基金公司包括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圆信永丰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等 [2] 知名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大幅加仓,例如付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混合仓位超过六成,环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为2017年底以来首次 [2] - 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仓位超过九成,环比提升6个百分点,郭杰、何崇恺、陈皓管理的易方达系列基金仓位也大幅提高 [2] - 多位百亿级混合型基金如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谢治宇的兴全合润等,股票仓位均在90%以上 [2] 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基金加仓显著 - 多只混合型基金接近满仓,如中加核心智造混合、华夏磐益一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等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股票仓位环比增加超10个百分点,该基金在2024年底接近满仓,今年一季度降至约八成,二、三季度又大幅加仓 [3] - 灵活配置型基金如鹏华优选回报灵活配置混合仓位环比增加超5个百分点,自2024年一季度末以来保持在九成以上,银华战略新兴定开混合仓位达97% [3] “固收+”基金与减仓案例 - 部分“固收+”基金大幅提高股票仓位,例如平安瑞兴1年持有混合仓位提升至18.15%,较二季度末提高超7个百分点 [3] - 部分产品显著降低仓位,如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仓位从九成大幅降低至六成 [3]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股票仓位降低至84.25%,环比降低约7个百分点 [3] 市场风格与投资策略观点 - 基金经理蓝小康指出,三季度风格指数差异表现超越了历史上任何单一季度,风格表现的巨大差异往往能指明方向 [4] - 投资需关注企业成长性,同时思考定价的合理性,对行业及重点公司的成长确定性、商业模式、护城河等进行多维度评估 [4]
谁来接棒“顶流” 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6:07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传统理念受到冲击 [1] - 截至8月15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高于前5年同期水平(2020-2024年同期分别为216人、190人、187人、199人、168人)[2] -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往往伴随巨额赎回,例如某基金经理管理的5只产品规模从140多亿元降至80亿元(缩水逾四成),另一位"双十"基金经理管理的8只产品规模从160多亿元降至110多亿元(缩水约三成)[2] 行业转型路径探索 - 基金公司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团队化管理、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等多维路径重塑竞争力 [1] - 三条主要转型路径:投研向工业化与平台化转型、建立多基金经理共管制度、产品结构向指数化方向调整 [4]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4] 平台化投研体系建设 - 头部机构可能形成"工业化底座+个性化插件"模式,搭建"宏观-中观-微观"联动的投研中台 [5] - 中欧基金向"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转型,实现从"个体化"向"体系化"的生产方式变革 [5] - 天弘基金构建"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的投研体系,解决行业痛点 [6]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 以"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例如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共管基金经理,广发基金部分产品增聘新基金经理 [7] - 美国共同基金规模前1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管模式,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共管模式有效性 [7] -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通过增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完成战略调仓,把握住成长板块上涨行情 [8] -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需要一流人才、高效协作、完善系统等关键要素作为保障 [9]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 - 主动权益基金普遍存在对基准重视程度不够、定位模糊的问题 [10] - 两类表现突出的产品策略:主动管理的指数增强基金和配置型FOF产品 [10] FOF管理人筛选框架变革 - "选基金就是选人"的传统理念面临挑战,FOF管理人构建淡化个人IP的基金筛选方法 [11] - 更看重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投资人才,通过科学配置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实现投资目标 [11] - 年轻基金经理在新消费、新经济等特定赛道上具有短期业绩优势 [12] - 投资者应关注团队综合实力和公司平台支持,而非仅看基金经理名气 [12]
葛兰医疗基金时隔四年再限购,3600点后机构“恐高”情绪隐现?
华夏时报· 2025-08-13 18:09
基金限购潮现象 - 2025年8月11日中欧基金旗下两只明星产品同步暂停大额申购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单日限额10万元 邵洁执掌的中欧科创主题混合单日限额100万元 [2] - 近一个月截至2025年8月12日已有超百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多只为年内业绩领跑产品 与沪指站上3600点形成呼应 [2] - 8月12日数据显示包括广发睿毅领先C 东方核心动力C等10只基金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1] 绩优基金业绩表现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C份额年内收益率分别达62.21%和61.40% 同类排名前3% 近一年回报率分别达80.86%和79.27% [3]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超过90% 信澳匠心回报 广发成长领航等限购产品年内收益率均突破70% 业绩排名市场前5% [3] - 医疗和科技赛道展现出长期弹性和强劲动能 [3] 限购措施的战略考量 - 基金规模增长过快可能对投资策略执行和持有人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通过限购控制规模平衡扩张与稳定性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2021年巅峰规模突破770亿元后面临系统性制约 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达308.01亿元 [4][5] - 按80%医药配置比例测算需将约246.41亿元配置于医药领域 形成规模刚性 限制资产配置灵活性 [5] 规模膨胀的三大核心约束 - 资产配置灵活性下降 规模扩张迫使增加持股数量分散风险 与追求超额收益的主动管理初衷形成矛盾 [5] - 优质投资标的稀缺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市值44.57亿元 占净值54.73%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5] - 流动性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 前十大重仓股中药明康德单日成交额33.81亿元 3%仓位调整规模达9.24亿元 相当于其成交额27.34% [6] 限购潮的市场信号解读 - 葛兰产品前两次限购发生在2021年1月医药板块估值历史90%分位和2021年8月市场中期调整时点 [6] - 本轮限购本质并非市场悲观信号 而是基于策略有效性与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机制 基金公司表示希望投资者逆势布局 [6] - 部分基金产品实际规模未触及策略容量上限 管理人跟风限购利用市场情绪进行流量运作 形成饥饿营销效果 [3][7]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械产业链保持重点配置 国内企业在ADC 双抗 多肽等领域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存在海外授权预期 [7] - 国内政策持续优化 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 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 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 [7]
年内绩优基金集体“限流”,葛兰时隔4年重启限购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43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限购及业绩表现 - 中欧基金宣布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金额为10万元 [1] - 该基金年内收益超60% 二季度末规模激增至81亿元 较去年末新增约10亿元规模 [1][4][5] - 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占比达91.62% 第一大重仓股三生制药年内涨幅接近400% [5]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涨幅超20% 创新药板块自年初持续强劲反弹 [1][5] - 板块行情推动医药主题基金集体回暖 多只基金获得大幅资金流入 [5]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限购产品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邵洁管理)同步限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100万元 [2]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冯炉丹管理)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2] - 上述三只限购基金年内收益均超60% 排名公司产品前列 [3] 全市场绩优基金限购潮 - 7月以来超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 涉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2][7]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张韡管理)年内收益134.89% 近两年收益122.63% 直接暂停申购 [8] - 永赢睿信(高楠管理)规模超50亿元 年内收益47.74% 8月4日起限购100万元 [9] - 广发成长领航(吴远怡管理)年内收益92.06% 同步实施限购 [9] 量化及小微盘策略基金限购 - 国金量化精选(马芳管理)规模28.56亿元 年内收益30.73% 7月29日起限购1万元 [8][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王平管理)规模18.76亿元 年内收益24.30% 7月24日起限购20万元 [8][12] - 诺安多策略(王海畅等管理)年内收益60.73% 8月4日起限购5000元 [11] - 中信保诚多策略(江峰管理)年内收益38.34% 限购金额降至1000元 [11] 限购原因及行业影响 - 限购主要为防止机构资金短期大量集中申购 维持策略有效性和持有人体验 [2][10] - 量化基金限购考虑策略容量因素 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超额收益被侵蚀 [10] -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12]
葛兰在管产品时隔四年再限购,近一个月还有多只绩优基金“谢客”
北京商报· 2025-08-10 20:13
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基金宣布旗下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和中欧科创主题混合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额分别为10万元和100万元 [1][3][4] - 近一个月已有6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其中多只为年内或近一年业绩突出的绩优基金 [1][5]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C年内收益率达62.28%/61.48%,近一年收益率达80.12%/78.54%,中欧科创主题混合A/C年内收益率29.78%/29.3%,近一年84.33%/83.07% [4] 绩优基金表现 - 信澳匠心回报混合A/C年内收益率66.97%/66.39%,近一年91.83%/90.73%,在混合型产品中排名前2% [6]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C年内收益率92.06%/91.3%,近一年139.99%/138.57%,同类排名前1% [6]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并规模81.14亿元,中欧科创主题混合规模40.5亿元,信澳匠心回报混合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规模均未超3亿元 [7] 市场与后市观点 - 沪指站上3600点,基金管理人可能因规模增长过快或市场回调风险采取限购措施 [5][7]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科技、红利等重仓赛道已累积较大涨幅,限购可视为对高估值的防御 [7] - 葛兰看好消费医疗板块结构性机会,包括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及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增长 [8] - 张明烨指出国内经济下半年仍面临稳增长压力,需跟踪货币及财政政策变化 [8]
葛兰管理基金宣布限购
搜狐财经· 2025-08-09 22:56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限购 - 中欧基金宣布自2025年8月11日起对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实施单日单账户10万元限购,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 [1][3][5] - 此次限购为2019年基金成立以来首次全渠道大额限购,此前仅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对直销渠道实施过单日500万元限购 [5][6] - 基金规模达81.14亿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A类份额年内收益率62.28%,同类排名29/983(截至2025年8月8日) [6] 葛兰管理基金动态 - 葛兰目前单独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仅剩中欧医疗创新,其管理的另一只规模更大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308.01亿元)已在2021年1月实施代销渠道10万元限购 [6]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2025年二季度末规模308.01亿元,年内收益率21.81%,同类排名1078/4525 [6] 全市场绩优基金限购潮 - 全市场年内收益率超50%的153只基金中,22只已限购(占比14.38%);主动权益类基金中216只收益率超40%,28只限购(占比12.96%) [7][8] - 除葛兰外,广发基金吴远怡、华夏基金顾鑫峰、汇添富基金张韡等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同步实施限购 [7] - 中银港股通医药A(109.13%收益率)限购100万元,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92.06%收益率)限购50万元,信澳匠心回报A(66.97%收益率)限购1000万元 [8] 中欧基金其他限购产品 - 中欧基金同期对邵洁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混合实施单日100万元限购 [7] - 中欧数字经济A(62.94%收益率)同步限购100万元 [8] 基金限购行业逻辑 - 限购行为旨在维持策略稳定性,避免规模激增导致流动性错配和交易成本上升 [8] - 通过控制资金流入节奏减少投资者追涨行为,优化持有体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