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库车大馕
icon
搜索文档
走近农民手艺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30 06:55
杨翔军 王秀丽 热西提·依米提 阿尔达克摄 高英凤 古老手艺焕发时代新光彩 王春艳 陈爱国 陈雷摄 ■ 王秀丽 海南五指山 我今年56岁,是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土生土长的黎锦手艺人。从11岁第一次跟着母亲学织锦算起,已 经和黎锦打了40多年交道。 我的母亲王玉梅,是村里有名的织娘。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母亲坐在黎族踞腰织机前,五颜六色的 线在她手中穿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筒裙和上衣。黎族没有文字,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祖祖辈辈的故 事,就全藏在这经纬之间。母亲常说,黎锦是"穿在身上的历史"。 受母亲影响,我也开始织锦,后来在一家黎锦公司做了十几年的打版师,专门负责设计图案。但我总觉 得,这门手艺的根还是在乡村,在乡亲们的手中。 2014年,我辞去公司的工作,回到水满乡,成立了自己的传习所。村里的织娘们看我做得不错,也想跟 着干。于是我就把设计好的图案打成"版样",分发给大家。她们在家里就能织锦,带娃、干农活也不耽 误,织好了我再收回来,帮她们卖出去。 库车大馕的新名片 ■ 热西提·依米提 新疆库车 我打了一辈子馕,如今是库车大馕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宁可三日无 肉,不可一日无馕。"馕早已 ...
焦点访谈|“新疆是个好地方!” 一起来体验夏日的天山南北
央视网· 2025-08-25 21:45
旅游吸引力 - 新疆拥有山地、草原、湖泊、沙漠等丰富自然风光和多民族人文风情,成为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 [1] - 库车老城通过歌舞表演(如萨玛瓦尔舞)、非遗文化(十二木卡姆)和互动体验(如制作库车大馕、试戴花帽)展现独特文化魅力,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3][5][11] - 伊犁草原提供原生态牧民生活体验,包括制作毛毡、传统舞蹈表演和骑马穿越乌孙古道等活动 [19] 旅游基础设施与交通 - 新疆26个机场航班量在7月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火车旅游专列采用夜间赶路、白天观光的模式提升效率 [15] - 独库公路(穿越天山)和阿禾公路(连接阿勒泰与喀纳斯)开通,支持自驾游客一日内体验四季景观和多元地貌 [17] - 多地建设自驾营地与房车营地,提供补给服务和便利基础设施,助力游客探索小众景点 [17] 旅游经济影响 - 库车老城改造后采用星罗棋布式文化布点策略,2023年1-7月旅游人数达700多万,同比增长超50% [11] - 琼库什台村从深度贫困村转型为旅游热点,牧民通过民宿(如4间木屋+3间毡房)、马队合作社等方式参与旅游业,人均收入从6000元升至5万-6万元(增长约10倍) [19][23] - 旅游业带动传统手工业(如艾德莱斯绸)发展,学徒与工匠通过销售布料和定制服装获得经济收益 [13] 文化融合与游客体验 - 游客通过融入当地活动(如二胡演奏、传统歌舞)获得深度文化体验,体现旅游模式从观光向参与式转变 [5][7] - 库车作为古龟兹文化中心,通过老茶馆(2元消费)、历史街区改造等方式实现东西方文化交融与传承 [9][11] - 牧民以宴请礼仪招待游客,强化跨文化联结,同时分享生活改善的喜悦 [25]
“活态工坊”绘就丝路新画卷
消费日报网· 2025-07-10 11:21
新疆非遗旅游热潮 - 新疆迎来旅游热潮,游客在喀什古城、库车热斯坦老街沉浸式体验土陶拉坯、红铜锻打、葫芦雕刻等非遗技艺 [1] - 新疆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56个,过去一年新增2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个案例入选"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1] - 非遗通过文旅融合焕发生机,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途径 [1]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高台民居从传统土陶作坊转型为集"赏、学、购"一体的非遗工坊,仅存几家土陶作坊通过文旅融合重获生机 [6] -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塔木坚持800多年古法技艺,土陶器型灵动、纹饰精美 [6][9] - 库车红铜制作工艺传承人玉素甫·卡地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技艺,开发红铜首饰并通过直播拓展销售渠道 [11][12][15] 非遗工坊带动经济效应 - 非遗工坊从静态展示转向互动体验,游客可参与打铁、制陶、乐器演奏等活动 [17] - 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带动600余名居民就业,库车大馕城创造200余个岗位 [18] - 全疆已建成120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30家非遗工坊,带动近万人就业 [20] 非遗产品与市场表现 - 维吾尔族土陶制作包含选土、揉泥、拉坯、晒干、烧制五道工序,拉坯环节最考验技艺 [9] - 红铜首饰因设计新颖成为爆款,玉素甫计划开发更多款式满足市场需求 [15] - 英吉沙小刀、葫芦烙画、新疆地毯等非遗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 [9][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