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态传承

搜索文档
以非遗活态传承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五粮液亮相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
新华财经· 2025-06-18 18:56
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概况 - 本届酒博会以"美酒相约德扬天下"为主题,在四川德阳绵竹市开幕,采用"1+1"双会场布局,打造五大展区涵盖6大酒类品类,汇聚全球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超百家知名酒企[2][4] - 创新展陈方式包括中国白酒名酒展区、川酒集中展区、国际葡萄酒和蒸馏酒展区等,通过场景化、体验式展示推动多元酒类消费场景建设[4] 五粮液参展亮点 - 公司展出经典五粮液系列、第八代五粮液、五粮液·紫气东来等核心产品矩阵,展现品牌底蕴与品质实力[6] - "第四届五粮液和美文化节暨520五粉节"营销案例入选《2024-2025年度四川白酒品牌营销十大创新范例》[2][4] 非遗传承与技术创新 - 公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川酒"六朵金花"联合宣言,彰显非遗酿造技艺传承决心[6] - 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国家级人才89人、省级人才72人及专业技术人才1.3万余人[8] - 通过微生物研究分中心建设、窖泥复刻技术应用等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技艺创新,近期发布五粮液文脉史脉谱系完整展示28代传承人谱系[8] 文化赋能战略 - 公司提出"守正创新、匠心传承"理念,开展"非遗贺新春"等活动拓展非遗表达路径[8] - 未来计划深化文化遗产与白酒品牌的消费体验链接,探索非遗文化传播新方式[9]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活动在百色开幕
广西日报· 2025-06-15 09:43
活动概况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主场城市活动在百色右江河畔举办,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通过五大板块集中展示广西非遗创造性转化成果,吸引数千市民及游客参与 [1] - 开幕式包含非遗主题表演如歌舞《欢乐壮乡》、马骨胡演奏《百色来了红七军》,并发布"记得住乡愁"文化外宣视频,美籍华人靳羽西出镜联结海内外侨胞 [1] - 同步启动线上购物节,20位达人通过直播推介非遗手工、美食及文创产品,推动"桂品出圈" [1] 非遗创新与商业化 - 主会场"活态传承市集"中,00后传承人陆伟展示壮族"报添丁"药囊并现场调配,玉林漆器传承人梁军的"三非遗转运珠"融合景泰蓝、沉香与漆艺,创新设计斩获超十万订单 [1] - 非遗节庆与美食展区呈现壮族霜降节、五色糯米饭等特色文化,体现非遗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1] - 活动通过图文视频展示广西非遗保护成果,包括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及数字化保护 [1] 广西非遗保护体系 - 自2003年起广西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自治区级投入累计超1亿元,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区)级四级保护体系 [2] - 现有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115个(全国前列),其中国家级项目70个,自治区级传承人936名(国家级66名) [2] - 广西推行"月月有节庆、处处有惊喜"模式,每年推出12大非遗主题节庆串联文旅资源,推动非遗现代化 [2]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由自治区文旅厅与百色市政府联合主办,持续至6月15日,旨在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为"广西旅游年"注入文化动能 [2]
看龙舟竞渡 享岭南风情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 - 广东全省端午假期举办430余场龙舟赛事,超6000支队伍参与,包括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东莞中堂镇龙舟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知名赛事 [1] - 广东省文旅厅将龙舟制作技艺、龙舟说唱等23项非遗项目纳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设立专项传承基金和工匠孵化基地推动活态传承 [1] - 东莞万江街道正丫湾推出龙舟趁景、民俗巡游、艺术展览等多元体验活动,汕尾品清湖举办龙舟竞渡与妈祖拜谒等沉浸式非遗活动 [2] 龙舟文化国际化 - 广东文旅推动汕头潮阳和平下宫妈祖和兴龙舟队赴英国剑桥参加"你好!中国—剑桥龙舟节",促进龙舟文化出海 [3] 文体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广东启动"跟着龙舟去旅行"活动,串联体育赛事、民俗非遗、美食休闲等主题,打造"龙舟+"文旅产品 [4] - 佛山叠滘结合龙舟赛推出水上美食节,广州猎德提供"水上观龙舟、岸上赏英歌"全场景体验并联动商户消费福利 [4] - 2025年端午假期广东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同比+20 6%),旅游收入114 4亿元(同比+25 6%),100个乡村旅游点接待133 2万人次(同比+16 5%) [4]
为《苦尽柑来》流干眼泪,但你真的了解海女吗?
36氪· 2025-04-29 14:06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与海女文化现象 - 豆瓣9.0高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济州岛海女群体为暗线,通过三代女性命运接力剧情引发社会共鸣,Netflix榜单热度显著 [1] - 剧中呈现海女日薪仅够换三斗米,但通过代际经济积累为后代女性撕开职业独立裂缝,弹幕评论称其为"女性力量的原始股" [1] - 剧情涵盖爱情、亲情、友情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叙事,同时隐含韩国文化厅推广"海女文化"的战略意图 [1][5] 海女群体现状与文化遗产地位 - 济州岛海女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2万余人锐减至2023年3226人,70岁以上占比达64.8%,群体高龄化趋势显著 [3] - 海女文化2015-2023年间实现国内外遗产"四冠王":韩国国家重要渔业遗产、联合国非遗、韩国国家非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环境恶化,塑料垃圾污染与珊瑚破坏迫使海女潜入更危险深度作业,职业风险加剧 [3] 海女文化的核心价值 性别叙事与经济主权 - 17世纪起济州海女填补男性劳力空缺,从被污名化的"Dirty Work"演变为经济主导力量,鼎盛时期21%女性岛民从事该职业,贡献济州六成海产量 [7][9] - 形成东亚罕见的"半母系"社会结构,剧中继父对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的恐慌体现性别权力结构反转 [8][9] - 印证社会学"玻璃悬崖效应",类比近年女性导演在电影工业衰落期的崛起现象 [11] 社会责任感与"契"组织 - 1932年1.7万海女发起230次抗日运动,渔网传情报、夜校掩护革命者,博物馆现存抗争次数纪念碑 [12] -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海女捐献婚戒等金器形成46吨黄金洪流支撑韩元汇率 [14] - "契"组织通过动态分级(上中下军允许3倍收入差)与共餐制实现竞争共生,提供现代企业协作范式 [18][19] 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实践 - 祖训"不捕幼贝、不毁珊瑚",木尺丈量贝类尺寸(如鲍鱼≥10cm),比欧盟渔业政策早300年 [20][21] - 6-8月休渔保护繁殖期,工具仅浮漂网袋、钩镰、潜水镜,避免现代渔具机械破坏 [21][23] 非遗活态传承的挑战与创新 现存困境 - 非遗保护陷入"重申报轻传承"怪圈,核心技艺面临断层,市场创新乏力 [25] - 日本三重县"海女表演"旅游项目存在空心化问题,韩国影视传播受热度衰减周期限制 [28][29] 解决方案 - 济州岛设立海女学校系统化传授潜水技术,增设海洋生态学等现代学科提升职业认同 [27] - 借鉴迪士尼IP四步战略:内容生产(影视)→场景延伸(主题乐园)→衍生开发(授权)→用户共创(如玲娜贝儿20亿次同人视频) [32][33] - 建议构建"元叙事"(性别革命/共生哲学/生态智慧)+UGC模式,实现从单向保护到全民共创的转型 [33]
一剪一刻皆是创新空间(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8 08:40
太原剪纸艺术 - 太原剪纸拥有超过2000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剪桐封弟"典故,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6] - 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凤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6] - 太原剪纸风格独特,整体有北方剪纸的宏大气势,局部又细致生动,兼具南方剪纸精巧的韵味 [7] 创新与产品开发 - 王银凤能捏住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剪刻出太原双塔,也能将剪纸应用于丝绸、陶瓷、婚礼贴纸等多种场景 [6] - 开发了画框摆台、卷轴产品、礼品册、剪纸台灯、扇子、文创书签等多种形式的产品 [11] - 根据《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热门IP进行再创作,相关文创产品被迅速抢购一空 [11] - 采用三层套色点染工艺创作《清明上河图》,历时3年完成第7版作品,使平面剪纸呈现立体效果 [12] 市场拓展与传承 - 与山西省内中小学、太原市小店区文化馆等多家单位合作,推动剪纸进校园,已持续十多年 [14] - 带领十几名徒弟进入课堂,接力推动剪纸进校园 [14] - 正在筹备为国内外多家单位提供全会场的剪纸装饰,并尝试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16] - 女儿郭意鑫在上海体育大学学习期间也不忘传承剪纸文化,与外国留学生合作完成剪纸实践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