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对AI
icon
搜索文档
实测AI解题:答案摇摆,一质疑就改口!孩子使用如何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7:07
生成式AI在未成年人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生成式AI已渗透未成年人学习辅助、社交陪伴等场景,但存在不良图像生成、早熟引导、答案不靠谱等隐忧[1] - 10款主流大模型及学习类APP测评显示:小学初中题目解答准确率高,高中阶段错误率显著提升[2][3] - 豆包、KIMI、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具备拍照解题功能,快对AI、小猿AI等学习类APP可拍照搜题+AI答疑[3] AI解题功能的技术缺陷 - 同一高中数学题出现四种不同答案,如夸克AI三次回答分别为A/D、B、B/C,KIMI等应用存在类似现象[4] - AI存在"谄媚"倾向:小思AI在明确C项正确情况下仍迎合用户改为B/D,腾讯元宝因用户质疑而推翻正确答案[5][6] - 历史题测试中,豆包选A后,小思AI、腾讯元宝、KIMI被用户质疑后均转向论证错误选项A的正确性[9] 行业监管与产品改进措施 - 6款大模型无青少年模式,仅腾讯元宝会拒绝直接输出作业答案,其余5款均直接解题[10] - 快问AI、快对AI、小猿AI启用家长身份验证机制,文心一言需成年人认证才显示答案[11][14] - 教育部发布指南禁止直接复制AI生成内容,强调分学段差异化应用[15] 教育场景的AI依赖风险 - 初中生群体出现"一搜党"现象,教师发现作文、手抄报等作业存在明显AI生成痕迹[9][10] - AI生成内容存在模式化缺陷:作文词藻华丽但内容空洞,不同主题使用相似论据[10] - 学者指出过早使用AI会阻碍技能掌握,有效运用需以用户深厚知识为前提[10]
作业帮亮相2025AI+研发数字峰会 展示多模态交互技术创新成果
中金在线· 2025-06-12 14:48
2025AI+研发数字峰会 - 峰会在上海举办 主题为"拥抱AI 重塑研发" 汇集百度 阿里 腾讯 华为 作业帮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及高校专家 [1] - 作业帮资深算法专家周舒然受邀演讲 分享多模态交互技术的前沿探索与教育场景落地实践 [1] 多模态交互技术突破 - 传统语音交互存在响应慢 理解偏差 体验割裂等问题 大模型技术为重塑体验提供新可能 [3] - 2023年推出"理解-推理-生成"多模态融合方案 整合语音识别 NLP与语音生成 显著提升交互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3] - 研发Instruct and Context-Awared TTS系统 实现基于上下文的拟真情感语音合成 [3] - 开发LLM-Based ASR and Audio Chat系统 支持语音到文本直接回复 可识别用户语音情感 [3] 端到端技术升级 - 2024年突破技术瓶颈 推出全端到端语音和流式全双工交互系统 [4] - 通过创新数据链路 Tokenizer设计 多模块融合及推理优化 大幅缩短首次响应时间(TTFT)和首次语音生成时间(TTFS) [4] - 语音交互被视为未来Kernel级应用 公司将持续投入Voice-Agent技术研发 [4] 教育场景规模化应用 - 多模态技术已应用于DAU超1200万的教育行业Top1产品快对AI [6] - AI口语老师方案实现动态对话教学 智能纠错和联想互动 有效解决"哑巴英语"问题 [6] - 语音交互被定位为教育领域核心接口 Voice-Agent与学习内容互动已形成明确PMF场景 [6]
「教」量|教育巨头AI“冰山”战略:产品虽井喷,颠覆何时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1:35
教育行业AI战略核心观点 - AI已成为教育公司战略层面的核心方向,财报中频繁出现"人工智能与科技战略升级"等表述,2024年被称为教育大模型"井喷元年"[1] - 教育公司的AI战略呈现"冰山"特征,面向用户的大模型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更大体量的AI应用集中在生产力提升环节[1][5] - 行业普遍采用"混合式部署"策略,整合第三方大模型与自研算法,仅在核心数据环节进行私有化部署[11][12][1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教育部等九部门2024年4月发文明确要求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 - 教育细分赛道领跑企业倾向于稳健推进AI产品迭代,而其他头部公司通过大模型产品寻求"超车"机会[13][14] 企业AI产品落地情况 - 豆神教育2024年10月推出"豆神AI"大模型应用,涵盖作文批改等模块,相关业务收入达2730.91万元[3] -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体系全面应用AI,2024年将智能评分拓展至全学科,朗读等题型100%切换为大模型评测[3] - 华图教育AI面试点评系统在2025年省考高峰期间单日使用量达3万人次,用户平均使用频次50次[4] - 猿辅导、作业帮等公司将传统批改APP升级为AI驱动产品,大模型技术实现题库依赖的突破[4] 生产力提升与成本优化 - 好未来通过AI实现多语言课程内容开发效率提升,实时生成高质量互动内容即将落地[7] - 华图教育推动全岗位AI提效,目标每年在多个生产环节节省数亿元成本,2024年公司总运营成本约24.7亿元[8] - AI技术使课堂问答系统处理重复问题效率提升80%,辅导老师单日作业批改量可达数千份[8] - 教育科技公司借助AI研发教辅产品,编辑团队规模较传统企业缩减50%以上[8] 技术路径选择逻辑 - 线下教育公司通过APP收集数据实现AI赋能,如好未来"智能大小屏课堂"结合线下教学场景[11] - 新东方等公司选择接入DeepSeek等开源模型,暂不自研大模型以控制成本[11] - 视源股份希沃教学大模型2.0版本基于超2200亿token教材数据训练,突显垂直领域数据优势[3] - 核心质检算法必须自研,如模拟题审核环节直接体现公司教研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