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豆神AI
icon
搜索文档
豆神教育上半年净利同比增五成 加码布局人工智能教育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0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49亿元 同比增长36.1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0.33% [1] - 基本每股收益0.0503元 [1] 业务收入构成 - 艺术类学习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416.02万元 [1] - 直播电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65.61万元 [1][3] - 智慧教育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81.14万元 [1] 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 自主研发AI大模型"豆神AI" 具备超拟人私教问答、写作参谋、作文批改等功能 [2] - 2025年7月推出"AI双师"及"AI超能训练场"新产品 覆盖多科目学习场景 [2] - 将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与美育课程深度融合 开发教育垂类大模型 [2][3] - 已完成国内语言文学领域的模型图谱和算法开发 多套模型完成算法备案 [3] 直播电商与内容IP - 由董事长带队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多平台打造文学文史类内容IP [3] - 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品牌传播与产品销量双提升 [3] 文旅游学业务 - 紧贴"文旅+教育"政策导向 推出多条主题研学线路 [3] - 打造线上客户与线下文旅产品的融合体系 [3] 智慧教育服务 - 为区域与学校提供数字校园、虚拟教研室、AI阅卷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持续签约多省市重点项目 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发展 - 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 重点推进AI大模型训练优化和多模态交互 [3] - 组建由算法专家和工程专家组成的AI团队 [3] - 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与国产化替代趋势 [3]
“一年白干” 豆神教育“80后”董事长窦昕受罚110万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14:13
豆神教育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及董事长窦昕等四名当事人因未按规定披露5起诉讼仲裁事项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3] - 未披露案件包括2022年7月察布查尔锡伯案(涉案1204.2万元)和2023年德峰广告案等5起累计涉案金额达1.24亿元[4][5][12] - 公司被罚款230万元 董事长窦昕个人被罚110万元(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薪酬104.84万元)[6][8] 公司财务状况与重整进展 - 2022-2023年连续亏损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和-5.05亿元 2023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1]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1.37亿元 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77%至7.57亿元[12] - 2023年3月启动预重整程序 2024年1月完成重整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听力熊[14][15] AI教育转型布局 - 2024年10月与智谱华章等企业成立AI教育合资公司 推出自主研发的"豆神辞源大模型"[16][17] - 2025年7月发布AI教育生态矩阵 包括AI双师/学伴机器人等产品 覆盖全学习场景[20][21] - 近期股价受处罚影响下跌10% 从9.5元跌至8.15元 当前市值约168.43亿元[22][23]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窦昕为80后 曾创办中文未来教育 2018年公司被收购后逐步掌舵 2021年10月起任现职[9]
“一年白干” 豆神教育“80后”董事长窦昕受罚110万
经济观察网· 2025-07-15 13:54
豆神教育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及董事长窦昕等四名当事人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未按规定披露5起诉讼仲裁事项[2] - 未及时披露的诉讼包括察布查尔锡伯案、德峰广告案(累计1204.2万元)以及张某案、寓乐湾案、张家口案(累计12361.6万元)[3][4] - 公司被罚款230万元,窦昕被罚110万元(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薪酬104.84万元),其他高管合计被罚330万元[4][5] 公司财务与退市风险 - 202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6.50亿元,2023年亏损5.05亿元,2022年末净资产为负导致2023年4月被实施*ST退市风险警示[6] - 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37亿元,营收7.57亿元(同比下降23.77%),同年6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7] 业务转型与AI布局 - 2023年3月启动预重整程序,2024年1月与听力熊签约,完成债务重整并转向教育科技领域[8] - 2024年10月与智谱华章、何尊网络成立AI教育合资公司,同期发布自主研发的"豆神辞源大模型"及"豆神AI"产品[8] - 2025年7月推出AI教育生态矩阵(AI双师+AI超能训练场+AI学伴机器人),覆盖多科目全学习场景[10]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处罚公告后股价从9.50元跌至8.15元(跌幅超10%),截至2025年7月15日总市值168.43亿元[10][11] - 2025年7月8日接待国海证券、嘉实基金等数十家机构调研,高管团队集体出席展示AI战略[8][9]
拓展数学、英语科目,豆神教育再压注AI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7-08 22:43
公司AI教育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4年明确将AI教育业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 强化AI技术研发并拓展应用场景 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2730 91万元 [4] - 2023年推出轻AI美育通识课程 2024年10月发布端模一体教育产品"豆神AI" 多模态新版上线20天内下载量达19万 [3][4] - 2024年7月推出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器人新产品 采用3D模型多视角教学 AI双师实现个性化训练 覆盖科目从语文拓展至数学 英语 [1][3][5] 产品技术特点 - 超能训练场通过3D建模解构作文构思过程 以镜头语言重构写作画面 实现多机位可视化操作 [3] - AI双师系统解决课中万人万面训练难题 提供实时语言训练和个性化思路点拨 [3] - 产品已覆盖安卓 iOS 鸿蒙及微软AIPC系统端 突破语言文字限制实现多模态交互 [3][5] 行业竞争格局 - 猿辅导2024年4月推出"小猿AI"系列产品 包括App 学习机和通识课 学而思5月发布搭载双核大模型的三大系列学习机 [4]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挑战 需保持3D建模 多模态交互 知识图谱等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5] - 高中以下课程内容有限 但需持续同步教学产品更新与技术迭代速度 [5]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从科技支撑型教培公司向AI教育公司的彻底转型 [5] - 董事长判断2025-2034年AI双师将成为教育行业主流形态 [3] - 通过加强与其他顶尖AI公司合作 提升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4]
上市教育企业警示录:向左 ST,向右 AI
36氪· 2025-06-06 08:05
教育行业现状 - 教育行业面临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部分公司因财务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ST东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传智教育因2024年度营收2.46亿元、净利润-1.34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国新文化因2024年度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部分公司成功转型,如豆神教育通过AI技术实现逆势增长[6][7][8] 退市公司案例分析 - ST三盛因2022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未能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最终退市[2][3],公司治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信息披露违规是主要原因[3] - *ST美吉(美吉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退市,2024年上半年签约早教中心数量减少至210家,较上年同期净减少197家,2023年营收1.0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49亿元[4] - ST威创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退市,同时爆出13.3亿元资金被实际控制人擅自划转的事件[5] 成功转型案例 - 豆神教育通过推出豆神AI产品实现逆袭,该产品搭载大模型技术和语文知识图谱,提供多模态实时视频互动学习功能[7],与智谱华章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动AI教育产品研发[8] - 豆神AI教育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足4%,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高涨[8] 其他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 - ST开元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值,尝试跨界转型但未成功[9] - ST东时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数亿元且未能按期归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9] - ST传智因2024年度净利润为负且连续三年营收低于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正探索AI和鸿蒙技术转型[10] - ST国化因利润和营收连续三年低于标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延缓导致营收下降[10] 行业启示 - 拥抱AI技术是教育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需将AI深度融入核心业务[11] - 转型需精准聚焦核心业务,避免盲目跨界[11] - 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11] - 持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是应对行业挑战的必要手段[12]
直播卷不动了,这家教培巨头转行“打螺丝”?
36氪· 2025-05-21 20:51
公司跨界转型 - 豆神教育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水智联,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等,显示公司从教培行业跨界进入制造业[1][4] - 公司董事长窦昕透露将推出3款硬件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瞄准"AI自习室"等toB场景[5] - 公司计划推出基于教育场景的AI智能硬件,包括随身智能体、分体式随身智能体、桌面学习机器人等产品,其中"伴学精灵"机器人已设计完毕,预计年内量产[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57亿元,同比下降23.77%,但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34.04%[1][9]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736.71万元,同比增长68.05%[2] - 管理费用9584.82万元同比下降44.14%,财务费用-2203.51万元同比减少115.24%[9] - 研发费用从2020年1.14亿元降至2024年461.58万元,同比下降88.98%,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78.16%至99.4万元[10] 业务结构变化 - 直播电商业务收入从2023年4.11亿元(占总收入41.39%)降至2024年2.59亿元(占34.17%),减少37个百分点[2][12] - AI教育业务2024年收入2730.91万元,仅占总收入3.61%[11] - 2024年新设立10家公司,包括豆神智创(人工智能相关)和豆神智能(机器人相关)等[6] 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转型为以科技为导向的教育企业,加强AI教育业务布局[10] - 已发布自主研发的"豆神AI"大模型应用,用户量突破20万[6][11] - 与工业机器人企业拓斯达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子公司持股方式布局机器人产业链[6] 运营状况 - 全资子公司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被法院下发《限制消费令》[13] - 董事长窦昕个人抖音账号粉丝256.8万,商品橱窗显示读书卡产品售出8277件[13] - 公司计划将AI录直播产品价格降至极低水平,并扩展至数学和英语科目[15]
清华学霸套现,北师大学霸接盘,4年亏45亿的豆神教育靠AI翻身?
36氪· 2025-05-21 12:09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公司前身为立思辰,由清华大学学霸池燕明联合创立,最初主营办公设备及信息系统服务外包 [1][3][4] - 2009年登陆创业板,当年营收3.37亿元,归母净利润4800.67万元 [6] - 2012年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归母净利润4656.76万元(同比降37.99%) [6] - 2015年起通过25项并购(总对价超52亿元)转型教育领域,形成"教育+安全"双主业 [6][7][8] - 2018年收购中文未来100%股权(总价12.91亿元),创始人窦昕加入管理层 [8][14]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18-2020年因商誉减值累计亏损39.62亿元(2018年13.95亿元,2020年25.67亿元) [9][10] - 原实控人池燕明通过减持、协议转让等累计套现10.5亿元,2021年彻底退出 [10][11] - 2024年完成破产重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1.98亿股,引入11亿元投资,化解26亿元债务 [16][17]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29.71%降至2024年31.34% [18] 业务发展现状 - 2024年营收7.57亿元(连续4年下降),扣非净利润1亿元(2018年以来首次盈利) [23] - 2024年Q1营收1.9亿元(同比降0.63%),归母净利润0.37亿元 [23][24] - AI教育业务2024年收入2730.91万元,占比3.61%,推出豆神AI教育产品并与微软合作 [20][22][23] - 2024年10月合资成立AI教育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持股70%),研发垂类大模型 [22] 行业竞争格局 - AI教育领域面临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机构及科大讯飞、腾讯等科技巨头的竞争 [26] - 2024年Q1研发投入仅99.4万元,显著低于行业头部企业 [26] - 二级市场股价自2024年11月高点下跌47.19% [26]
豆神教育获融资买入1276.68万元,此前被立案或还面临受损股民维权
搜狐财经· 2025-05-19 22:37
融资情况 - 5月16日获融资买入1276.6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0.66% [2] - 当前融资余额1.5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34%,低于历史10%分位水平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34.04% [2] - 实现扣非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19.86% [2] AI教育核心优势 - 智能(AI)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及语料优势 [2] - 将AI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景,实现教育创新 [2] - 在阅读、写作、大语文领域有多年深厚教育理解及资源积累 [3] - 成功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知识图谱构建、精准授课目标识别等前沿领域 [3] - 已组建由算法专家和工程专家组成的AI团队,完成国内语言文学领域较为领先的模型图谱和针对性开发的Embedding及Rerank算法 [3] AI教育产品与技术 - 打造基于国产大模型技术的智能授课引擎,提升课程制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3] - 结合超拟人数字人技术,完成大模型实时授课数字人教师技术产品化 [3] - 2024年10月发布"豆神AI",以AI"超拟人导师"形式实现"一人一课""因材施教" [3] 公司动态 - 5月16日召开2024年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董事长窦昕等高管参加 [2] - 参与招投标项目23次,拥有商标信息112条 [5] 监管事项 - 2024年12月2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4]
豆神教育(300010) - 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8:22
财务表现 -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7 亿元,同比增长 334.04%;扣非净利润 1.00 亿元,同比增长 119.86% [4]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 1.896 亿元 [9] - 2024 年度人工智能(AI)教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730.91 万元 [13]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股东户数为 122,350 户 [17] AI 教育优势 - 具备智能(AI)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及语料优势,将 AI 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场景,应用于知识图谱构建等前沿领域 [6] - 组建 AI 团队,完成国内语言文学领域领先的模型图谱和相关算法备案,打造基于国产大模型技术的智能授课引擎 [6] - 运用语料和教学教研经验优势,结合超拟人数字人技术,将大模型实时授课数字人教师技术产品化,2024 年 10 月发布“豆神 AI” [6] 文旅板块布局 - 以美育、文学文化素养类教育为核心,将文学文化与旅游行程深度融合,开展文旅游研学业务 [7] - 游研学线路丰富,涵盖国内多地并拓展海外线路,配备复合型导师服务团队 [7] AI 硬件规划 - 计划打造基于教育场景的 AI 智能硬件,已有随身智能体在售,未来还将推出分体式随身智能体、桌面学习机器人、AI 护眼屏、AI 学习座舱等 [10] - “伴学精灵”学习辅导分体式陪伴型机器人已设计完毕,预计今年年内量产 [15] AI 教育业务发展 -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业务规模尚小,仅占营收 3.6% [11] - 加大投入,打造“软件 + 硬件 + 服务”闭环教育 AI 生态,构建综合性教育品牌 [11] - 将 AI 功能融入教学辅助场景,提升教学效果和用户体验,预计未来 AI 教育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高 [11] 直播业务情况 - 抖音上的豆神直播老师薪资模式为“底薪 + 销售提成”,均为公司自有员工 [12] - 产品为大小班嵌套模式且有 AI 功能辅助,毛利率较高 [12]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原有业务稳定发展,未来驱动因素在人工智能软硬件及拓展教育服务品类方面 [14] 一带一路合作情况 - 公司目前在一带一路上没有合作 [16]
「教」量|教育巨头AI“冰山”战略:产品虽井喷,颠覆何时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1:35
教育行业AI战略核心观点 - AI已成为教育公司战略层面的核心方向,财报中频繁出现"人工智能与科技战略升级"等表述,2024年被称为教育大模型"井喷元年"[1] - 教育公司的AI战略呈现"冰山"特征,面向用户的大模型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更大体量的AI应用集中在生产力提升环节[1][5] - 行业普遍采用"混合式部署"策略,整合第三方大模型与自研算法,仅在核心数据环节进行私有化部署[11][12][1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教育部等九部门2024年4月发文明确要求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 - 教育细分赛道领跑企业倾向于稳健推进AI产品迭代,而其他头部公司通过大模型产品寻求"超车"机会[13][14] 企业AI产品落地情况 - 豆神教育2024年10月推出"豆神AI"大模型应用,涵盖作文批改等模块,相关业务收入达2730.91万元[3] -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体系全面应用AI,2024年将智能评分拓展至全学科,朗读等题型100%切换为大模型评测[3] - 华图教育AI面试点评系统在2025年省考高峰期间单日使用量达3万人次,用户平均使用频次50次[4] - 猿辅导、作业帮等公司将传统批改APP升级为AI驱动产品,大模型技术实现题库依赖的突破[4] 生产力提升与成本优化 - 好未来通过AI实现多语言课程内容开发效率提升,实时生成高质量互动内容即将落地[7] - 华图教育推动全岗位AI提效,目标每年在多个生产环节节省数亿元成本,2024年公司总运营成本约24.7亿元[8] - AI技术使课堂问答系统处理重复问题效率提升80%,辅导老师单日作业批改量可达数千份[8] - 教育科技公司借助AI研发教辅产品,编辑团队规模较传统企业缩减50%以上[8] 技术路径选择逻辑 - 线下教育公司通过APP收集数据实现AI赋能,如好未来"智能大小屏课堂"结合线下教学场景[11] - 新东方等公司选择接入DeepSeek等开源模型,暂不自研大模型以控制成本[11] - 视源股份希沃教学大模型2.0版本基于超2200亿token教材数据训练,突显垂直领域数据优势[3] - 核心质检算法必须自研,如模拟题审核环节直接体现公司教研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