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工编织品
icon
搜索文档
从城市到乡村:探索青年就业新选择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7:14
乡村新兴业态发展 - 黄良新村引进创意彩绘、手作工坊、咖啡馆及民宿等新兴业态,使旧宅老院与新兴业态和谐共生[1] - 黄良新村的新业态每年为本地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130万元人民币,并解决了大量村民的家门口就业问题[3] - 栗峪口村的青年社区将昔日村舍改造为集共享办公、厨房与直播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吸引了各地探索者[5] 青年创业者角色与模式 - 90后青年创业者将工作室和玩具店开设在乡村,其小院在周末每天需接待近百人,从最初不指望线下客流到吸引专程前来的年轻人[1] - 青年社区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参与当地农产品包装设计、直播带货和电商运营,平等开放的社群环境催生了合作可能[5] - 创业者认为乡村是免费布景和核心资源,游客渴望深度体验空间,这为新兴业态提供了稳定客群和施展创意的土壤[6] 乡村配套支持与联动效应 - 当地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化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并以减免费用等务实服务支持新村民扎根[3] - 新老村民之间建立了深厚联结,从装修水电到打理院落均需要当地村民支持,使新鲜创意能在乡村土壤里落地生根[3] - 创业者提出应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产品,并推动多元业态联动发展,目标是参与构建一个有温度、能共生的乡村新生态[6] 多元化乡村实践案例 - 蔡家坡村通过艺术村长带领村民将田野变为舞台,戏剧、摄影展、艺术节让整个村庄变身没有围墙的美术馆[6] - 抱龙村民宿依山就势而建,露营地点缀在星空之下,火烧店镇则建设乡村天文台,使乡村旅居成为诗意生活[6] - 秦岭山脚的沣峪村,90后创业者的咖啡馆拥有城市无法复制的风景,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充电桩[6]
(走进中国乡村)秦岭脚下兴起创业潮 “新村民”成乡村振兴新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1:30
乡村新兴业态发展 - 西安市长安区黄良新村兴起艺术彩绘民房、手作工坊、咖啡馆、甜品店、民宿等新兴业态,旧宅老院与新兴业态和谐共生 [1] - 黄良新村引进的新业态每年为本地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130万元人民币,并解决了大量村民的家门口就业问题 [2] - 秦岭山脚沣峪村的咖啡馆凭借乡村自然风景吸引客流,游客渴望深度体验空间,为新兴业态提供稳定客群 [5] 新村民创业模式 - 90后创业者张安琪与丈夫于2022年成为黄良新村新村民,将方寸小院作为工作室和玩具店,周末小院每天需接待近百人 [1] - 新村民与本地村民建立深厚联结,从装修到打理院落均需当地村民支持,新老村民的默契使新鲜创意在乡村落地生根 [1] - 90后朱迎迎在沣峪村创业两年,认为未来不应只开一家店,而是参与构建有温度、能共生的乡村新生态 [5] 乡村配套支持体系 - 黄良新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化提升配套建设水平 [2] - 当地以减免费用等务实服务支持新村民扎根,形成互利共赢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2] - 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将昔日村舍改造为集共享办公、厨房与直播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生活空间 [4] 青年社区与产业联动 - 栗峪口村青年社区吸引天南地北的探索者,平等开放的社群环境催生合作可能,社区成员参与农产品包装设计、直播带货和电商运营 [4] - 社区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主动投身当地发展,人们深度融入并推动乡村发展 [4] - 创业者提出应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产品,并推动多元业态联动发展 [5]
创富工坊 带领群众增收有方(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创富工坊模式创新 - 采用企业发包村民接单的柔性生产模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并提供稳定收入来源[1] - 通过整合办事窗口释放空间打造多功能中心包括便民服务农产品展销和共享直播间[1] - 引入乡村合伙人机制如星缘农场划出10亩亲子体验区开拓增收新路并实现家门口就业[2] 运营成效与规模 - 累计接单超1000笔吸引企业10余家总体增收99万元帮助300余名村民就业[2] - 接待参观团组370余批游客1.5万人次并通过直播间销售农产品[2] - 工坊覆盖来料加工农旅融合电商直播等多元业态培育15家特色工坊[2][3] 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 - 区委组织部牵头13所高校参与青年担任带货主播乡村设计师和文旅推荐官[3] - 多部门协同提供政策支持技能培训销路对接和权益保障[3] - 建立台账机制实现平时小单各自做急时大单统一派提高订单承接能力[3] 产品与市场拓展 - 手工编织产品通过90后书记直播销往全国包括手提包公文包野餐篮等[3] - 在天津礼品展博会亮相后获得700多箱葡萄订单并策划10余场农旅活动[3] - 工坊升级为融合电商直播研学体验和农产品展销的多元平台[4] 区域发展与品牌建设 - 通过大带小强带弱机制串起周边农文旅资源构建示范片区[4] - 从单一生产空间升级为促进产业融合和发展模式创新的综合平台[2][4] - 品牌提质升级推动一坊引领多村联动共富共赢的发展格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