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业

搜索文档
“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乡村创业发展模式 - 庙后村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实现农旅融合转型,吸引城市客群驱车30分钟到庭院消费[1][2] - 庭院火锅店旺季每天雇佣5-6名村民,定期收购村民自种蔬菜,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1][4] - 创业初期获得政府免租入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后期政府协助宣传推广[1][5]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火锅店直接解决近2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4] - 带动全村基础设施升级,拓宽村道新建停车场,周末游客量显著增加[4] - 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特色小店数量增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4] 创新业务拓展 - 创业者尝试无人机销售业务,计划开展农事服务、外卖配送等新业态[4] - 筹划无人机培训和研学项目,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4] - 发挥原有电商营销经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商业模式转变[2] 区域发展成果 - 普陀区建成7个乡创基地,集聚230余家新业态企业[5] -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5] - 培育1100余名"乡创客",带动2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5] - 吸引135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创业[5]
一杯咖啡香满村(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0 09:20
游客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格里恩咖啡馆游览。 5月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脚下绿意盎然。从废弃矿坑到广袤稻田,从水库坝顶到天然溶洞, 都有咖啡飘香。如今,德清的"村咖"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更以创新的"咖啡+"模式唤醒乡村的 沉睡资源,吸引众多青年返乡创业,在绿水青山间写下共富故事。 "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是咖啡,更是风景" 莫干山镇五四村的格里恩咖啡所在地,曾是废弃矿坑,如今瀑布飞流直下,草坪与矿岩相互映衬,营造 出颇具工业美学的新场景。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这家被称为"小冰岛"的咖啡馆持续走红,今年"五 一"假期日均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登上长三角热门咖啡馆榜单。主理人谷雪松感慨:"这里吸引人的不 仅是咖啡,更是风景!" 这处曾被视为废墟的矿坑,如今已成为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盘活闲置资源的典范。当地积极梳理闲置 资产,整理出64处闲置房屋和20宗低效用地,并引入莫干湖郊野公园、山也度飞盘运动中心、火山湾旅 游客在莫干山镇洞穴咖啡馆喝咖啡赏风景。 游开发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旧貌换新颜。 在舞阳街道太平村的千亩稻田中央,"稻田咖啡"宛如一颗璀璨明珠。90后创业者夏亚敏把旧生产用房改 造成充满复古韵味的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