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布

搜索文档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非遗消费市场现状 - 74.89%受访高校大学生曾为非遗相关产品或服务买单 [1] - 非遗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体验非遗技艺(71.59%)、观看或参与非遗表演(55.56%)、购买非遗元素品牌产品(54.59%)等 [2] - 89.95%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相关消费值得,主要满足情绪价值(77.20%)和文化体验需求(70.05%) [5] 非遗产品吸引力分析 - 75.94%受访者被非遗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吸引 [6] - 艺术价值(66.38%)、礼品价值(49.47%)、外观精美(47.34%)是购买主因 [7] - 非遗具有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价值,形成市场溢价潜力 [6] 青年消费行为特征 - 大学生平均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获得非遗技艺体验和实体产品 [3] - 消费者愿意为稀缺性非遗产品支付溢价,认为物有所值 [3] - 倾向于购买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如游戏联动皮影戏、动漫主题泥人等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过高(51.30%)、实用性不足(35.45%)、缺乏创新设计(21.61%)阻碍消费 [8] - 部分非遗产品面临"看不懂""买不到""用不上"的三重困局 [9] - 传统非遗产品在特定景区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 [6] 创新发展趋势 - 00后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获百万点赞,建立"赛博戏台"新传播模式 [10] - 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如皮影角色奶茶杯等 [10] - 采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电商平台精准推送非遗产品 [11] -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结合,如《黑神话:悟空》皮影作品 [10]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赋能激活传统美学,文旅融合创造活态传承场景 [11] - IP化运营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如塑造惠山泥人网红品牌 [10][11] -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增强文化传播 [10]
文物“出墙”、“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持续“涨粉”
央视网· 2025-05-17 14:38
北京宋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活动 - 活动形式包括文物"出墙"、移动联展、科普课堂等,覆盖乡村、校园、社区[1] - 云集老电影机、老电话、珐琅艺术等九个特色博物馆,提供互动体验和非遗手工制作[4] - 活动时间为5月15日至18日,旨在拉近博物馆与公众距离[6] - 北京宋庄作为艺术创意小镇,集聚69个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6] 云南民族博物馆特色 - 集中展示云南民族文化,覆盖全国56个民族,馆藏52830件民族文物[11] - 设置八个专题展览,包括民族服饰、文字古籍、工艺美术等[11] - 提供特色手工艺品销售,如彝族刺绣、白族扎染布品、瓦猫摆件[13] - 举办讲座、沙龙、主题研学等活动吸引游客[11]
高职院校串起校园非遗“遗珠” 助力学生闯出新天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2:14
非遗传承协会发展历程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协会成立于8年前 起因是一名学生用窗花纸剪出高铁作品 其父亲是山西剪纸技艺传承人 [3] - 通过校园调研发现6名掌握不同非遗技艺的学生 成为协会创始成员 [3] - 初期通过组织非遗活动吸引学生加入 逐步扩大影响力 [3] 协会运营模式 - 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剪纸 湘绣 扎染等非遗作品 并通过校园展示传播非遗文化 [1][3] - 采用"非遗+公益"模式 参与自闭症儿童帮扶 社区精神康复 乡村公益教学等项目 [4] - 通过网络直播传播技艺 开设网店销售非遗产品 毕业生创立"铁韵手工坊""缠花艺术坊"等实体店铺 [4] 社会经济效益 - 累计吸引上千名学生加入协会 形成规模化传承体系 [4] - 开发爆款文创产品 实现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的产业结合 [4] - 作品涵盖剪纸 湘绣 扎染等多品类 具有显著的文化展示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