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公开展出新型巡航导弹,乌克兰导弹改进局限性明显
央视网· 2025-10-23 15:37
导弹技术改进 - 新型巡航导弹Neptun-d在弹体两侧增加大型整流罩,使船体最大宽度翻倍并增加内部容积,推测用于增加燃料储备以扩展射程或安装重型作战部以提升毁伤效果[3] - 所有改进型配备可用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实现高亚音速飞行,射程据称为数百公里[3] - 新导弹保留原有的惯性导航加末端雷达制导控制系统,确保导航设备与雷达自动制导头组合稳定[3] 性能参数与国际对比 - Neptun基本型公开射程约300公里,Neptun-d射程有望提升至400-500公里,但与国际主流产品有差距,例如美制AGM-158C LRASM射程超过555公里,其增程型LRASM 1.1射程达1000公里,日本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增至900公里[6] - 制导系统沿用惯性导航加末端雷达模式,技术成熟但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反制能力较弱,而新一代导弹如LRASM配备GPS/INS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并引入AI自主航路规划和目标识别功能[6] - 导弹维持亚音速掠海飞行基本模式,未见明显低可探测性修形,缺乏隐身能力使其在末段飞行前易被敌方预警体系发现并拦截,实战中被拦截概率较高[7] 研发模式与体系支撑 - Neptun-d属于在现有平台上通过局部改进快速推出新型号的“小步快跑”式技术改进产物,反映出在导弹工业基础上存在体系性短板,严重依赖零件进口和技术输入,尤其在发动机、复合材料与智能导引头等核心领域缺乏自主可控[10] - 单一型号的导弹在缺乏电子压制、伴飞诱饵、多波次饱和攻击等体系支撑情况下,难以在高度设防的战场环境中稳定发挥作用,且国防预算有限、产业链不完整,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的技术迭代与系统创新[10] 未来发展趋势与启示 - 未来导弹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射程或威力,更取决于其能否融入侦察、指挥、网电一体的作战网络,Neptun-d改进型未能实现与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元素的协同运用,导致整体作战效能受限[11] - 非对称作战环境下,“低成本、可消耗、智能化”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巡飞弹、集群无人机等低成本智能弹药正以其数量优势与协同能力改变战场规则,未来武器研发需注重成本控制和智能化升级[11] - 若Neptun-d实现射程提升,将为乌克兰提供更远的防区外打击能力,理论上可威胁更纵深的固定目标,其存在本身也能牵制敌方防空力量,消耗其拦截弹与警戒精力,外媒预计该改进型将实装并投入战斗使用[12]
国际观察丨日本投降80年,警惕右翼淡化侵略史
新华社· 2025-08-17 07:11
政界历史观演变 - 1995年村山谈话明确对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 [2] - 2005年小泉谈话沿用关键表述但未提及国策有错误 [2] - 2015年安倍谈话试图为历史反省画上句号 声称不应让后代承担道歉宿命 [2] - 2024年石破茂回避发表正式战后80周年首相谈话 改为推迟发表个人见解 [2] 社会舆论与历史认知 - 2024年民调显示仅35%受访者认同战争是侵略行为 48%表示不知道 [6] - 对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表示无法原谅者达67% 较10年前增加18个百分点 [6] - 1994年民调中认同侵略战争者占比52% 2024年该比例显著下降 [6] - 有团体要求长崎原子弹爆炸博物馆删除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内容 [6] 军事扩张政策 - 日本通过新安保三文件 计划2023-2027财年防卫费总额达43万亿日元 [8] - 防卫预算连续突破6万亿/7万亿/8万亿日元大关 [8] - 计划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 2025年部署射程1000公里反舰导弹 [8] - 2024年首次向小学寄送儿童版防卫白皮书进行政策宣传 [8] 军工产业发展 - 澳大利亚选定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作为新一代战舰 系战后首次输出新锐战舰 [9] - 学者指出武器出口可能使日本经济与军事深度融合 [9]
国际观察|日本投降80年,警惕右翼淡化侵略史
新华社· 2025-08-16 22:07
日本政界右倾态势 - 1995年村山谈话明确反省侵略历史并道歉 但后续首相谈话逐渐弱化表述 2005年小泉谈话未提及国策错误 2015年安倍谈话试图为历史反省画上句号 [2] - 2024年日本首相石破茂回避发表正式战后80周年首相谈话 改为9月后发表个人见解 且避开了8月15日发表时机 [2] - 2024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崛起 要求推行自尊史观教育 并质疑和平宪法 可能扩大修正主义史观政治势力影响力 [3] 社会历史认知变化 - NHK民调显示2024年仅35%受访者认同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较1994年52%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 48%表示不知道 [4] - 2024年广岛长崎纪念仪式聚焦诉说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惨状 民众强调核爆伤害却鲜少提及对他国加害行为 [4] - 2024年民调中67%受访者对原子弹轰炸表示至今无法原谅 较10年前增加18个百分点 认为没有办法的事占比下降20个百分点至20% [5] 军事扩张动向 - 日本2022年底通过新安保三文件 计划2023至2027财年防卫费总额提升至约43万亿日元 折合约4000亿美元 [6] - 防卫预算连续突破新高 2023财年起接连突破6万亿 7万亿 8万亿日元大关 [6] - 日本计划采购400枚美国战斧巡航导弹 2025财年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 发展事实上的进攻能力 [6] 军事经济融合趋势 - 2024年8月5日澳大利亚选定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作为新一代护卫舰 系日本战后首次向外输出新锐战舰 [7] - 学者指出武器生产与出口可能成为拉动经济手段 导致日本经济与军事逐渐融合 [7]
日本举行最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
财联社· 2025-06-12 13:21
日本富士综合火力演习2025 - 日本陆上自卫队启动规模最大的实弹射击演习"富士综合火力演习2025" 重点演练"夺岛"课目并首次展出"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远程导弹 [1] - 演习包括白天和夜晚两部分 出动3000名官兵 45辆坦克和装甲车 64门火炮 多型导弹发射车 武装直升机 MV-22鱼鹰运输机 无人机 使用弹药近77吨 [3] - 今年演习与以往不同 关键在于多种先进武器的亮相 [4] 新型武器装备展示 - 首次亮相的"24式通用战术车"有三种型号 分别是步兵战斗型 迫击炮型和侦察车型 专为快速"夺岛"作战准备 [6] - "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发射车由6联装改为4联装 发射箱尺寸明显变大 采用多面体隐形设计 小型涡扇发动机 腹部进气道 复合制导模式 具备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力 最大射程超过1000公里 [9][10] - 首次展出的高超音速导弹由三菱重工研发 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 可机动变轨 弹长约8到9米 最大射程900公里 原计划2029年部署 现已提速至明年 升级型号采用乘波体设计 最大射程将达3000公里 [12] 日本防卫战略调整 - 演习展示日本防卫战略的重要转向 核心是构建具有先发制人能力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日本正从美国引入"战斧"导弹等装备 同时加强自身装备如"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 [15] - 日本防卫建设方针强调火力远程化和作战平台大型化 更具进攻性和主动干预能力 对地区战略平衡和秩序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16]
日本举行最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
第一财经· 2025-06-12 09:30
日本富士综合火力演习2025 - 日本陆上自卫队启动规模最大的实弹射击演习 包括3000名官兵 45辆坦克和装甲车 64门火炮 多型导弹发射车 武装直升机 MV-22鱼鹰运输机 无人机 使用弹药近77吨 [1] - 演习首次展出"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远程导弹 演练"夺岛"课目 [1][2] 先进武器展示 - "24式通用战术车"首次亮相 分为步兵战斗型 迫击炮型 侦察车型 专为快速"夺岛"设计 [2] - "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采用多面体隐形设计 小型涡扇发动机 腹部进气道 复合制导模式 具备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力 最大射程超过1000公里 [2] - 高超音速导弹由三菱重工研发 速度超过5马赫 可机动变轨 弹长约8到9米 最大射程900公里 计划2026年实战部署 升级型号预计射程达3000公里 [3] 防卫战略调整 - 演习体现日本防卫战略转向 重点构建先发制人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引入美国"战斧"导弹 同时加强本土装备如"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 [6] - 日本强调火力远程化和作战平台大型化 增强进攻性和主动干预能力 影响地区战略平衡与安全稳定 [7]
日本举行最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 专家称试图强化先发制人打击能力
快讯· 2025-06-12 01:10
军事演习规模与装备 - 日本陆上自卫队启动规模最大的实弹射击演习"富士综合火力演习2025",有3000名官兵参加 [1] - 演习出动45辆坦克和装甲车,64门火炮,多型导弹发射车,多款武装直升机,MV-22鱼鹰运输机,无人机 [1] - 演习使用弹药近77吨 [1] 演习内容与技术展示 - 演习包括白天和夜晚两个部分,再次演练"夺岛"课目 [1] - 首次展出"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远程导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