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

搜索文档
和铂医药-B绩后涨近5%再创新高 BD交易显著提振业绩 公司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51倍
智通财经· 2025-08-28 09:48
股价表现 - 和铂医药-B(02142)股价涨近5% 高见13.55港元创历史新高 截至发稿涨3.35%报13.28港元 成交额3612.95万港元 [1] 中期业绩表现 - 收入约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3.27倍 [1] - 期内溢利7299.9万美元 同比增长51.25倍 [1] - 分子许可费收入由2080万美元增加至9370万美元 主要源于与全球制药公司战略合作及创新产品对外授权 [1] - 研究服务及技术许可费收入由290万美元增长164.9%至760万美元 [1] 战略合作进展 - 2025年3月与阿斯利康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 [1] - 合作涵盖利用和铂医药专有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在多个治疗领域进行多个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 [1] - 公司将获得最多约46亿美元的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另加按净销售额计算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1]
港股异动 | 和铂医药-B(02142)绩后涨近5%再创新高 BD交易显著提振业绩 公司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51倍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9:48
股价表现 - 股价涨近5%至13.55港元创历史新高 收盘涨3.35%报13.28港元 成交额3612.95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中期收入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3.27倍 [1] - 期内溢利7299.9万美元 同比增长51.25倍 [1] - 分子许可费收入从2080万美元增至9370万美元 主要来自全球制药公司战略合作及创新产品对外授权 [1] - 研究服务及技术许可费收入从290万美元增长164.9%至760万美元 [1] 战略合作 - 2025年3月与阿斯利康建立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研发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 覆盖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疾病领域 [1] - 合作基于公司专有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 涉及多个治疗领域的授权许可选择权 [1] - 公司将获得最多约46亿美元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外加基于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1]
和铂医药-B公布中期业绩 实现收入约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3.27倍
智通财经· 2025-08-27 22: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约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3.27倍 [1] - 期内溢利7299.9万美元 同比增长51.25倍 [1] - 每股盈利0.09美元 [1] - 分子许可费收入由2080万美元增至9370万美元 [1] - 研究服务及技术许可费收入由290万美元增长164.9%至760万美元 [1] 业务发展 - 与阿斯利康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研发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 [1] - 合作领域涵盖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 [1] - 利用公司专有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进行多项目授权许可 [1] - 获得最多约46亿美元的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1] - 额外获得按净销售额计算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1] 收入增长驱动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与全球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 [1] - 创新产品对外授权推动分子许可费收入增长 [1]
创新药企海外授权交易大单频频,VC/PE退出或可增添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3-28 11:59
创新药企BD交易概况 - 恒瑞医药将脂蛋白(a)口服小分子项目HRS-5346的全球权益(除大中华区)授权给默沙东 [1] - 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创新药BD项目达16项 合作领域从肿瘤扩展至自免等新兴方向 [1][4] - 2024年全球31%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 [4] BD交易模式与规模 - BD交易模式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例如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涉及1 7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2023年药企BD交易金额已超过IPO融资金额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金额达一二级市场融资额的8 5倍 [5] - 2019-2024年大额BD交易(>1亿美元)案例约100例 占同期创新药融资案例总数的6% 与IPO成功率(4 6%)相当 [8] 主要买家分析 - 买家分为两类: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默沙东)和本土大药企 跨国药企现金储备超100亿美元 面临"专利悬崖"需补充管线 [7] - 美国药企在BD交易中最活跃 欧洲、亚洲药企如Gedeon Richter Plc 百奥泰等也积极参与 [7] - 海外基金开始关注中国First-in-class机会 包括新靶点、作用机制和治疗模式 [8] VC/PE的角色与影响 - 投资机构如启明创投、倚锋资本协助药企对接海外需求 通过BD实现投后管理 [4] - BD成为投资退出的补充路径 因对管线阶段要求比IPO宽松 但难以全面解决"退出难"问题 [11] - 部分药企通过BD返还投资人成本 换取退出条款松绑 如上市对赌的调整 [12] 药企BD的财务与战略价值 - 和誉医药2024年营收5 04亿元(+2544%) 净利润2830万元 扭亏主因BD收入(默克7000万美元首付款) [10] - 和铂医药2024年盈利730-2200万元 现金利润达2 2亿元创历史新高 [10] - BD不仅补充现金流 还可分摊研发风险 加速国际化 尤其在肿瘤、免疫等领域 [11] 行业趋势与估值 - 海外BD合同总金额常超企业现有估值的数十倍 显示国内创新药企价值或被低估 [12] - 中国创新药企通过BD刷新国际认知 外媒称"中国生物科技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 [12] - 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出海能力的创新药企仍值得关注 但需维持对核心产品的控制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