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零售
搜索文档
探访长春八大书房
人民网· 2025-10-15 15:15
城市文化更新战略 - 吉林长春通过将阅读融入城市肌理,推动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以激发内生动力并塑造城市精神气质[1] - 当地通过改造阅读空间、迭代阅读模式、创新阅读活动等举措,使书店重焕新生,更好地吸引和服务读者[1] 特色书房改造项目 - 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由满铁图书馆旧址改建,搭载建筑可阅读理念,汇聚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典籍及艺术理论著作,为艺术爱好者提供独特古建筑阅读空间[3] - 东书房·新华休闲书店由拥有76年历史的新华书店改造而成,定位为综合性城市休闲书店,涵盖社科、文学、少儿等10万余种图书,并引入东北地区首家熊猫书店[6] - 南书房·新华昨日时光书店由吉林省外文书店升级改造,以旧书新知为核心主题,集旧书销售与收购、文化活动策划于一体,满足读者对旧书古籍的阅读与收藏需求[9] - 西书房·先锋书店由承载43载阅读记忆的红旗街新华书店升级改造,以先锋姿态深耕专业阅读与文化交流,打造大型综合性文化场所[12] - 中书房·新华文创书店作为吉林省新华书店重要文化阵地,定期推出读书沙龙和文创手作活动,提供舒适温馨的阅读体验[15] - 绘书房·新华动漫书店位于长春吉塔标志性建筑内,融合动漫文化特色,开启阅读加动漫的创新模式,推动全民阅读[18] - 一本书的诞生·新华书店 1948·山里书院位于这有山文商旅综合体,集合全国出版机构的文学文创佳作及博物馆文化创意商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20][21] - 向北书店位于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名字源于《先生向北》一书,通过文化学者在东北扎根的故事展现长春人气质,解锁城市文化生活新场景[23]
书店不止于书:吉林打造文化“新空间”助力阅读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7:03
书店不止于书:吉林打造文化"新空间"助力阅读 中新网长春10月13日电 (金乔)诗歌、展览、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记者13日走进位于吉林长春的北书房· 新华诗歌书店看到,这间由满铁图书馆旧址改造而成的场所,集书店、咖啡、研学等多种业态于一体, 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阅读休闲空间与"打卡地"。 位于吉林长春的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阅读休闲空间与"打卡地"。金乔 摄 店内的空间布局独具匠心。书架上陈列着向诗人征集的原创作品,设计、家具及摆件巧妙融入"飞 鸟""落叶""星空"等诗歌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流动的诗篇。该店负责人刘雪峰透露,未来将进一步拓 展藏书规模,加强与诗人、诗歌机构的合作,并探索智能推荐、数字导览等技术应用。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目前,吉林省新华书店已完成延吉、梅河口等14家传统门店改造。今年"十一"前,覆盖长春多个文化核 心区域的东、南、西、北、中五大书房正式上线。 位 ...
书香伴月华,北京实体书店同庆“双节”,打造近百场文化盛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1 13:4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逢,北京市实体书店以书香为媒、文化为桥,推出近 百场主题多元、形式丰富的阅读文化活动,为市民打造一场融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意于一体的假日文化盛 宴。从旧书市集到"双节"特色活动,从惠民展销到线上线下联动,京城书店以阅读为底色,绘就一 幅"书香京城"的生动图景。 "旧书新知":古旧书香焕发时代新韵 "旧书新知"系列活动在今年"双节"期间持续升温,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中国书店旗下多家 门店在钟鼓楼广场推出"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展销精品旧书、连环画等图书和文创商品,让 读者在淘书中感受历史沉淀。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推出的"翰墨飘香,百年传承"古旧书主题展销、民国旧 书专柜,以及中国书店绿心公园店推出的"旧书新知—北海公园"系列讲座,从建筑、历史、文化多维度 解析京城风貌,带领读者探寻文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与此同时,新华书店同步举办的"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市集,将书香融入市井烟火,实现"用一本旧书, 换一段新知"的阅读浪漫。 "双节"特色:多彩主题激发阅读热情 以国庆、中秋为主题的特色阅读文化活动,成为今年"双节"活动的亮点。北京图书 ...
北京豆瓣书店将闭店:坚持近20年,曾有4家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9-22 19:45
公司运营状况 - 北京豆瓣书店将于明年5月正式闭店 目前处于清仓阶段[1][10] - 书店面积约60平方米 主营库存书/二手书及签名本 大部分图书以6折销售[3][5] - 2006年创立初期在全国拥有4家门店 覆盖北京/武汉/成都/重庆 武汉分店经营至2019年1月[5] - 2020年房租成本为每年24万元 疫情后收支基本持平但现金流紧张[9] - 通过八月之光工作室开展书籍设计业务 已设计近百本书封面 用于补贴书店开销[9] 销售渠道与运营策略 - 营业时间为每日9:00-21:00 允许顾客拆阅塑封书籍[5] - 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及微博进行图书推荐 无旗舰店/小程序/微店[8] - 采购模式为挖掘全国出版社库存书低价进货 销售折扣区间为3-6折[5] - 拒绝采用文创/盖章/咖啡厅等新型书店运营模式 保持纯粹图书销售定位[8] 行业环境变化 - 疫情后实体书店销售困难加剧 出版社直播卖书折扣低至3折[8] - 小书店通过采购出版社库存书的传统经营模式营收空间大幅收缩[8] - 社交媒体卖书与直播卖书兴起对传统选品模式造成冲击[8] 品牌历史与用户影响 - 书店成立19年(2006-2025) 与豆瓣网同名但无直接关联[1][3] - 定位为"朴素的人文书店" 以个性化选书与亲民氛围著称[1][5] - 典型用户为高校学生群体 地处清华大学南门对面/北京大学东门500米范围内[3][6] - 曾为读者提供个性化荐书服务 如推荐胡兰成《山河岁月》等争议性作品[6][7]
除了“情怀”和咖啡,实体书店还可以如何绝地反击?
新京报· 2025-09-10 18:18
实体书店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26.9万个,同比增长4.8% [1] - 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5240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696.3亿元,线下零售额占比三分之二 [1] - 新华书店系统数量占比仅1.5%,但销售额达1862.6亿元,占全国35.5% [1] - 独立书店面临电商平台和数字阅读的双重冲击,经营困难普遍存在 [1][5][7] 全球独立书店挑战 - 北美、欧洲、亚洲多国独立书店面临入不敷出困境 [3] - 1995年亚马逊入市导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锐减43% [7] - 电子阅读器推出加剧行业危机,但纸质书仍受读者青睐 [9]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正在争夺用户阅读时间 [9] 美国独立书店复苏策略 - 2009-2018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增长49%,从1651家增至2470家 [12] - 2024年新增323家独立书店,同比增长33% [12] - 2025年美国书商协会会员达3281家,较2024年增长18% [12] - 通过3C模型实现差异化竞争:社区构建、内容策展和活动聚拢 [14][15][18] 核心竞争力构建 - 打造物理空间体验,提供无与伦比的线下探店体验 [15] - 建立本地社区纽带,成为"真实锚点"和"第三空间" [15][19] - 通过手写卡片、个性化推荐创造人情味互动 [16] - 举办讲座、签售会、读书小组等活动聚拢人气 [18] 运营模式创新 - 搭售餐饮、文创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16][24] - 运营社交媒体增强社区纽带 [19] - 与其它业态共享空间减轻租金压力 [24] - 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和政策游说支持行业发展 [24][25] 中国市场实践 - 2024年全国2280家实体书店每半月举办读书活动 [26] - 北京、成都等城市积极发展特色独立书店 [26] - "旧书新知"品牌活动促进二手书循环 [29] - 网红书店面临流量转化难题,需避免过度商业化 [27] 政策与行业支持 - 政府补贴房租可降低实体书店生存压力 [30] - 要求大型商场预留低租金文化空间 [30] - 行业协会推动反垄断调查和政策倡议 [25] - 建立非营利电商平台为独立书店提供线上渠道 [25] 未来发展方向 - 物理场所从负债转化为战略资产 [23] - 保持独立性而非国有化 [30] - 平衡图书主业与周边产品关系 [29] - 构建本地消费生态,避免社区"空心化" [29][30]
网红书店纷纷闭店,实体书店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4:22
茑屋书店闭店事件 - TSUTAYA BOOKSTORE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店将于2025年8月31日终止营业 成为2024年10月以来在中国关闭的第4家门店 [2]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15家门店中近三年闭店率达26.7% [2] - 国内其他网红书店同样出现大规模闭店:厦门十点书店3家门店于2024年7月全部关闭 钟书阁重庆旗舰店停业 言几又从60家门店锐减至3家 [2]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至少7家知名网红书店品牌关闭超50家门店 波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十余座城市 [2] 实体书店行业困境 - 图书零售市场实体书店渠道占比仅13.99% 不足线上渠道的三分之一 [3] - 电商图书进货价低至3-5折 实体书店进货价需6-7折 导致价格倒挂现象 [4] - 消费者形成"线下选书线上购买"行为模式 [4] - 居民阅读率下降与电商低价策略冲击实体书店市场份额 [3][4] 网红书店运营模式缺陷 - 依赖精美装修和氛围吸引客群 但客群多为打卡性质而非真实读者 [3] - 图书沦为装饰品 书架陈列不合理 黄金位置常摆放老书外文书或高价精装书 [3][4] - 选品能力不足:言几又与阿那亚联营时三次书单被否 凸显经营浮躁 [4] - 多元化经营效果有限 商品定价过高(如茑屋书店袜子售价170元 茶壶6000元)面临激烈竞争 [4] 实体书店市场潜力 - 上海书展数据显示实体书需求持续存在: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5] - 实体书店可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仍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5][6] - 创新运营模式涌现:无人值守模式降低人力成本 智能选书系统动态调整陈列 专注提供高性价比图书 [6] 行业发展趋势 - 实体书店需要回归阅读本质 提升选书质量和服务水平 [6] - 需适应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强化文化场所功能属性 [6] - 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专业化选书/体验优化)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6]
为城市点亮不熄的文化之光(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11
24小时书店行业现状 - 上海和平书院作为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图书馆,日均服务读者超4000人次,成为居民喜爱的"城市会客厅"[1] - 自2014年国内首家24小时书店在北京营业以来,全国范围内至少有上百家书店24小时营业,一线城市已普遍拥有24小时书店[1] - 无人智慧书店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成为常见业态[1] 行业价值与意义 - 24小时书店是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被誉為"文化之光",为读者提供夜读机会和静谧空间[1] - 书店灯光映射出城市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高品质书店往往成为城市文化名片[2] - 适应现代社会夜间活动活跃趋势,满足"夜猫子"群体的文化需求[1][2] 商业模式与运营 - 和平书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空间[3] - 青岛如是书店等探索多元化经营,除图书销售外增加品牌活动和特色文创[3] - 新华书店等老牌书店也推出特色鲜明的24小时书店[3]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 - 需要足够多的阅读人口支撑24小时书店长期运营[2] - 行业生存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书店三方合力[3] - 多元化经营和特色化运营是重要发展方向[3]
新加坡媒体:当书店变“动物园”,猫咪与乌龟成流量密码
环球时报· 2025-08-05 06:51
书店与宠物结合的经营模式 -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野趣书店"自1992年开业以来,一直以店内饲养多种动物为特色,包括黄褐色猫咪、鸡尾鹦鹉、巴巴里鸽、毛丝鼠和观赏鱼等,这些小动物为书店增添了魅力并吸引读者前来 [1] - "野趣书店"的联合创始人表示,许多读者来书店的主要目的是看动物,温顺的狗狗和傲娇的猫咪已成为美国书店的常驻嘉宾,它们作为吉祥物帮助"招待顾客" [1] - 佛蒙特州"熊池书店"饲养了一只35岁的俄罗斯沙漠龟维鲁卡·索尔特,每年为其举办生日派对并安排互动游戏和故事,该乌龟在社交媒体"照片墙"上拥有2000多个粉丝 [2] 宠物对书店经营的影响 - "熊池书店"负责人表示,店内小动物不一定会直接推动销量,但确实能带来客流量,有顾客会专门进店看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乌龟 [2] - 纽约州"散落书店"饲养了3只受过排便训练的兔子,书店创始人认为兔子营造了很棒的氛围,并在招聘店员时会考虑应聘者与兔子的相处情况 [2] - 社交媒体发展帮助美国书店通过展示小动物来提升知名度,"熊池书店"的乌龟和"散落书店"的兔子都成为吸引顾客的特色 [2]
为什么在书店买书总比网购贵这么多?|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8-02 12:13
奢侈品行业 - 英国生物材料公司Lab-Grown Leather和荷兰基因工程公司Organoid Company合作研发实验室培育皮革技术 目标是改变奢侈品行业[2] - 生产一只鳄鱼皮Birkin包需要杀死2-3只鳄鱼 且采用活体剥皮方式[3] - 过去二十年巴西亚马逊雨林消失面积达两个英国大小 与奢侈品行业相关[4] - 美国营销公司VML参与项目 试图解决皮革制品带来的伦理和环境问题[4] 书店行业 - 实体书店图书价格是网购的三倍 以《小王子》为例 实体店48元 vs 网购15元[5] - 实体书店面临更高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5] - 电商平台进入图书市场改变了行业格局 对书店和出版社产生影响[5] 外卖行业 - 美团、京东、饿了么(淘宝闪购)正在进行外卖补贴大战[6] - 三大平台今年累计补贴投入预计达1000亿元人民币[6] - 平台补贴背后意在争夺更赚钱的其他业务[6]
【干货分享】中国图书零售行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7-17 10:17
行业概况 - 图书零售是将图书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通过选品、定价、促销和分销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实现商业利益 [3] - 实体书店数量稳定增长,涌现出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新书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体系初步构建 [3] - 产业链上游包括内容创作(小说家、学者等)和原材料设备供应(纸张、油墨、印刷机等),中游为图书发行批发与运输,下游为线上线下零售渠道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987亿元下降至871亿元,2023年小幅回升至912亿元,增速4.7% [6] - 2024年行业码洋规模达1129亿元,同比增速23.8%,主要受益于短视频电商崛起和实体书店创新驱动 [6] - 2024年渠道码洋结构:平台电商占40.92%、短视频电商占30.48%、垂直及其他电商占14.71%、线下实体店占13.99% [8] 业态创新 - 会员制折扣书店(如厦门"引序书店")通过会员制提供3-6折购书折扣,吸引"精神股东"参与设计 [4] - 综合性文化空间(如新华书店社区店)结合图书销售、文创产品、咖啡休闲和自习室,打造复合体验 [4] - 最美乡村书店(如杭州先锋云夕图书馆)利用闲置村落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激活文旅消费 [4] - 创新实验书店(如烟台新华书店)通过数字化手段和阅读推广活动深化全民阅读 [4]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中信出版(300788)、中南传媒(601098)、新华文轩(601811)、中国出版(601949)等 [2] - 非上市企业包括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北京人天书店集团、北京中信书店等 [2] 发展趋势 - 短视频电商加速崛起,2024年码洋比重达30.48%,较上年明显提升 [8] - 线下实体店码洋比重提升至13.99%,创新业态持续为行业增长注入活力 [8] - 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推动行业高速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