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昆虫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小虫子撬动的新质生产力:黑水虻“吃”出千亿市场——专访茵塞普科技创始人余广滔
证券时报· 2025-05-29 20:10
核心观点 - 黑水虻幼虫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和食品,撬动环保与食品领域千亿级市场 [2][7] - 公司利用跨学科技术实现有机废弃物高价值资源化利用,解决餐厨垃圾处理难题并替代进口饲料蛋白 [7][8] - 创始人坚持"用企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将昆虫蛋白技术产业化并推动国产替代 [3][12][17] 行业分析 - 国内饲料蛋白原料80%依赖进口,政策鼓励向生物资源转化蛋白,昆虫蛋白技术符合大食物观战略方向 [8] - 深圳2024年餐厨垃圾达225万吨,黑水虻技术可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7][8] - 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昆虫蛋白替代传统饲料,全球粮食危机解决方案中昆虫蛋白被列为重要方向 [13] 公司技术 - 黑水虻幼虫35天完成生命周期,1公斤虫卵10天消耗15吨厨余垃圾,产出2-3吨鲜虫及5吨有机肥 [7] - 幼虫风干样本粗蛋白质含量超40%,粗脂肪达30%,可替代鱼粉等传统饲料原料 [7] - 技术整合生物转化、工业自动化、AI环境控制,形成封闭式黑灯工厂生产链 [14] 商业化进展 - 当前饲料用昆虫蛋白年销售额达千万元级别,增速超50%,食品级蛋白产品正在研发 [7][11] - 已与深圳能源集团合作落地盐田产业化基地,处理区域餐厨垃圾有机固渣 [8] - 2024年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云沐资本、固高科技、清水湾基金等 [17] 创始人历程 - 从有机农场失败到受纪录片启发,2013年确立昆虫蛋白创业方向 [13] - 初期在传统养殖场蹲守观察虫体发育,克服技术研发环境困难 [16][17] - 资金链危机时获固高科技可换股债权融资支持,推动技术迭代 [17]
小虫子撬动的新质生产力:黑水虻“吃”出千亿市场——专访茵塞普科技创始人余广滔
证券时报网· 2025-05-29 19:26
公司概况 - 茵塞普科技创始人余广滔以"用绿色创新科技为世界提供可持续蛋白"为愿景,利用黑水虻幼虫开发环保与食品解决方案[1] - 公司核心技术为跨学科智能技术,将黑水虻从有机废弃物处理者转化为高价值蛋白生产者[1] - 当前主营产品为饲料用昆虫蛋白,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人民币级别且保持50%以上增速,同时研发食品级蛋白产品[3] - 已与深圳能源集团合作在盐田区建立产业化基地,实现餐厨垃圾有机固渣资源化利用[4] 技术亮点 - 黑水虻幼虫10天可消耗15吨厨余垃圾,产出2-3吨鲜虫及5吨有机肥,虫体风干样本含粗蛋白40%、粗脂肪30%[4] - 开发完整生产链条:集成生物技术、工业自动化、环境控制与AI,实现模块化黑灯工厂运营[7] - 技术可替代进口饲料蛋白原料(国内80%依赖进口),符合国家大食物观战略[4] 市场潜力 - 深圳2024年餐厨垃圾达225万吨,公司技术有望催生千亿级资源化利用市场[4] - 目标市场覆盖饲料、宠物食品及人类蛋白食品领域,未来计划拓展至人类餐桌[5] -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推动昆虫蛋白替代传统饲料,行业政策导向明确[6] 发展历程 - 2013年受纪录片《吃昆虫能拯救世界吗》启发开始研究昆虫蛋白[6] - 创业初期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获固高科技可换股债权融资支持[8] - 2024年完成Pre-A++轮融资(云沐资本领投),累计获李泽湘系基金、万科公益基金会等投资[9] 运营模式 - 采用"有机废弃物处理-昆虫生物转化-高价值产品输出"闭环模式[7] - 盐田工厂实现全封闭自动化管理,无环境污染[7] - 通过产学研合作(如香港科技大学)加速技术迭代[2][8]
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快讯· 2025-05-04 11:49
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旨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推动粮食节约,通过饲料粮减量替代实现养殖业节粮降耗和降本增效 [1] - 目标到2030年,每公斤动物产品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减少0.2公斤以上(降幅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优质饲草新增4000万吨以上,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豆粕占比降至10% [1] 重点任务 - 推广养殖提效节粮技术,挖掘非粮饲料资源(如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发展优质饲草生产,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1] - 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完善制度性保障措施,包括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细化省级落实举措、发挥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 [1][2] 实施机制 - 农业农村部成立养殖业节粮行动领导小组,省级部门因地制宜推进工作,通过培训、评选推介等活动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参与 [2] - 依托畜牧兽医智库、产业技术体系等资源,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示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