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链Starlink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通信卫星互联网专题四:民营火箭亟待突破,手机直连与激光通信未来可期
国信证券· 2025-07-14 15: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星链领先行业,我国加速推进,相关商业模式和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2] - 手机直连亟待规模应用,激光通信未来可期,我国民营火箭企业有望在关键领域突破 [3][4] - 我国商业航天加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建议关注民营火箭公司相关产业链及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地面终端供应商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 - 卫星通信是6G重要组成,全球资源争夺激烈,我国需加快建设 [10][11] - 多个国家和企业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美国Starlink领先,我国规划三个星座并开始部署 [14][16][40] - Starlink成功因素包括低成本、产业化能力强,应用场景丰富,技术持续迭代,终端产品升级 [23][27][30][33] - Starlink全球扩展面临监管挑战,我国卫星互联网有发展空间 [37] - 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元,低轨通信卫星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50] 手机直连亟待突破,激光通信未来可期 - 手机直连卫星成为核心突破点,获政策支持,是运营商“走出去”重要路径 [56][57] - 手机直连卫星有三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应用场景从C端向B端、物联网拓展 [60][61][87][92] - 激光通信有望成为6G星地融合重要基石,我国已实现400Gbps级在轨星间高速激光通信验证 [96][106] 民营火箭公司快速发展,不断突破新技术 - 火箭推进系统核心是发动机,可回收液体火箭要求发动机具备高推重比等能力 [124][125] - SpaceX火箭领先,我国长征系列向可重复使用迈进,民营火箭公司快速成长 [128][146][148] - 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布局领先,可回收火箭加速推进,中美可复用火箭对比,国产路径加速追赶 [150][153][154] - 我国多地发射场体系初具规模,为低轨部署提供支撑,民营火箭市场空间广阔 [162][169] 投资建议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涉及众多公司 [175][176] - 建议关注民营火箭公司相关产业链,以及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地面终端供应商 [4] - 手机直连卫星核心技术是相控阵及波束成型,卫星激光通信核心技术是光束对准、热控及误码率 [181][186] - 介绍天兵科技、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民营火箭公司发展情况及2025年发射计划 [190][193][196][205]
为什么国内航班上网特别难?
36氪· 2025-06-12 21:12
行业现状 - 中国境内航班仅约6%的飞机支持Wi-Fi服务,且连接质量普遍较差,视频加载困难[14][8][15] - 美联航已率先在300多架支线飞机部署星链技术,提供高速、低延迟、全程覆盖的空中互联网,会员免费使用[16][17] - 捷蓝航空全机队标配免费Fly-Fi,网速稳定可用,乘客可流畅使用TIK TOK等应用[33][34] 技术对比 - 星链采用低轨道卫星网络(距地球仅几百公里),速度比传统卫星快十几倍,单机安装成本低于40万美元[50][51] - 中国"千帆星座"计划2024年发射首批18颗卫星,目标2030年组网1.5万颗,但当前单颗卫星发射成本达200万美元(SpaceX的2-3倍)[56][58][64] - 中国部分航班通过高通量卫星实现200Mbps网速,但覆盖率和稳定性不足[74] 用户需求变化 - 现代旅客对"实时在线"需求强烈,商务人士需远程会议,普通用户依赖社交/娱乐应用,断网会产生"失联焦虑"[38][39][43] - 美国航司通过免费高速Wi-Fi吸引高净值人群,中国航司仍以传统服务(如乘务员关怀)为主[21][24] - 飞行Wi-Fi已成为航司竞争核心指标,能提供"移动办公室/VIP包间"体验的航司将赢得未来市场[23][25][71] 行业挑战 - 中国推广卫星网络面临数据主权、信息安全等监管壁垒,短期内无法接入星链[52][53] - 航司需平衡机队改装成本(约20万美元/架)与用户体验提升,目前三大航投入意愿有限[63][68] - 频谱资源分配需国家级系统协调,商业化落地存在牌照审批等门槛[66] 发展趋势 - 星链技术推动航空互联网从"象征性上网"向"真·用得起的互联网"转型,未来刷剧、直播、游戏或成标配[26][49] - 中国需解决"更稳定、更便宜、更普及"三大问题,东航、吉祥等已开始布局高通量卫星[74][76]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科技体验,率先实现"起飞即连网"的航司将占据年轻/商务用户市场[70][71][80]
为什么国内航班上网特别难?
虎嗅· 2025-06-08 09:38
航空Wi-Fi服务现状 - 中国境内航班仅约6%的飞机支持Wi-Fi服务,且连接体验普遍较差[10][11] - 美联航已启用星链技术,在300多架支线飞机上提供高速、低延迟、全程免费Wi-Fi,主线航班正在推进[12][13] - 捷蓝航空全机队标配免费Fly-Fi,网速稳定可用[25][26] 中美航司服务策略差异 - 中国航司侧重乘务员服务(如毛毯、微笑)维系高端客户[15] - 美国航司通过科技升级(如星链Wi-Fi)吸引高净值人群[15][17] - 星链技术使美联航实现视频秒开、会议无延迟的空中互联网体验[13][14] 卫星互联网技术进展 - 星链采用低轨道卫星(距地球几百公里),速度比传统卫星快十几倍,单机安装成本低于40万美元[44][45] - 中国"千帆星座"计划已发射18颗卫星,目标2030年组网1.5万颗,但发射成本是SpaceX的2-3倍[49][54] - 国内部分航班通过高通量卫星实现200Mbps网速,但覆盖率不足[61][62] 行业商业化挑战 - 中国卫星通信面临频谱审批、数据主权等监管壁垒[46][56] - 航司改装机队需承担硬件成本(约20万美元/架)和系统改造风险[53][57] - 技术普及依赖产业链降本,国内卫星发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54][55] 用户需求与市场趋势 - 现代旅客期待"不间断在线",包括商务会议、娱乐、社交等场景[41][42] - 稳定Wi-Fi可提升航司竞争力,吸引年轻及高净值客群[60][63] - 飞行上网从"稀缺特权"向"基础服务"转变,成为体验革命核心[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