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木耳酱
icon
搜索文档
【商洛】推进乡村振兴观察
陕西日报· 2025-11-25 06:58
冬日,天气寒冷,但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村民的日子依然过得红火热闹。5年间,这个"中国美 丽休闲乡村"的人均纯收入从7000多元升至1.3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突破130万元。 "以前,村民主要靠种地过日子,收入不稳定。2016年,我们对村里200多个民居实施了特色改造, 突出陕南建筑风格,打造民宿集群,推出了多条'一日游'线路。"11月10日,太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录 奎说,借着旅游产业的东风,如今,不少村民都办起了农家乐,部分脱贫群众长期在民宿务工,实现稳 定增收。 不仅如此,该村还依托当地优质冷水资源,建了冷水鱼观赏园,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年产中华鲟、 虹鳟、金鳟、娃娃鱼等高品质冷水鱼300多吨,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商洛市围绕打造"一都四区",持续攻坚、精准发力,在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基层治理上奏出幸 福"三重奏",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 建设山水乡村 绘好生态画卷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商洛的乡村振兴之路始终与绿色同行。 "我们这儿的特色就是生态。游客来了,能爬山、能吸氧、能吃地道农家菜。"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 村村民郑传家如今经营着自己的农家乐,"以前我们是守着'金饭碗'过穷 ...
甘肃渭源:东西协作助力菌业振兴 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央广网· 2025-10-09 11:36
产业合作与技术引进 - 渭源县与山东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于2024年5月签订框架协议,以技术共建、产业共育、人才共育为目标开展合作 [1] - 鑫瑞坊公司借助鲁甘协作政策,成功申报覆盖菌种培育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项目,并筹备2026年省级科技协作专项 [1]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引进粉木耳和元蘑新品种,粉木耳具有肉质厚、口感脆、产量高的特点,并已在五竹镇基地规模化种植 [1] 全产业链建设与产能 - 公司协同创新基地于今年8月揭牌,形成菌种培育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2]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利用非热加工技术研发出木耳脆片、木耳酱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2] - 渭源县已建成5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包括2个木耳种植基地、1个食药用菌生产基地和2个光伏食用菌产业园 [2] - 全县共有种植大棚423座,预计总产量2690吨,总产值5483.6万元 [2] - 现有菌棒生产厂年生产能力1500万棒,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家,保鲜储藏库库容4.12万吨 [2] 品牌认证与发展规划 - 行业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个,获得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食品认证27个,2022年“智昇农特”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 [2] - 计划到2030年实现食用菌种植规模400亩以上,袋栽与地栽总规模1000万棒,总产量1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亿元 [3] - 下一步将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东西部科技协作关系 [3]
湖北随州:百支青年电商直播团队激活乡村
环球网· 2025-09-17 18:48
活动成果与销售表现 - 两天3场重点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额达116万元,线上宣传短视频浏览量突破500万次[1] - 随州市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2] - 优秀团队最高单场直播销售额曾超10万元[3] - 代表性企业香菇酱、木耳酱年出口销售额3000万美元左右,国内线上线下销售额1000万人民币[5] 组织模式与人才发展 - 引导100多支青年电商直播团队、近3000人扎根生产一线[2] - 打造“随州青年电商联盟”及县(市、区)分会,吸纳优秀直播青年和MCN机构负责人[3] - 实施“帮帮带”培养模式,通过高素质农民直播电商培训班成功培育100余名专业学员[4] - 联合高校举办活动,大学生上阵直播带货,为品牌注入青春活力[8] 产品资源与产业链支持 - 随州拥有花菇、香稻等多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海内外[2][6] - 建立“随州好物”产品库,积极对接本地优质农产品基地、特色工农业企业[6] - 香菇青科突击队致力于开展香菇新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已完成22个香菇试验菌株的菌种制作等工作[6] - 打造青年人才驿站和直播产业基地,创业者可共享优质资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