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
搜索文档
2025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举办,66部作品入选
新京报· 2025-09-25 12:05
项目概况与规模 - 项目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推动优秀原创剧本从文本走向舞台 [1] - 2025年项目征集收到404部有效作品,经过初评和复评两轮专家评审,最终66部优质剧本入选储备孵化库 [1] - 项目计划将不少于10部作品投入孵化,并根据各剧本特点量身打造孵化方案 [3] 项目价值与成果 - 项目聚焦于在选题源头帮助创作者、在剧本打磨中优化作品、在人才培育上为青年人搭建平台 [1] - 往届孵化作品如音乐剧《此生必驾》已成功由谭维维工作室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出品,计划于2024年12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并开启全国巡演 [2] - 项目为行业发掘人才与作品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效推动了多部优质原创剧本走向舞台,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专业支持的双赢 [3] 作品题材与艺术特色 - 入选作品涵盖话剧、戏曲、音乐剧、儿童剧等多个艺术门类,题材多元,视角丰富 [1] - 话剧创作以当代都市为背景,采用先锋笔触并创新改编经典文学 [2] - 戏曲创作坚持守正创新,尝试新编西方经典童话并在传统程式中融入当代审美 [2] - 音乐剧创作聚焦家国情怀,借历史人物命运引发共鸣 [2] - 儿童剧创作想象力丰富,既呈现童趣寓言故事,也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 - 杂技、舞剧等作品大胆跨界,将经典传说与科技元素、肢体语汇巧妙融合 [2] 专家评审与后续计划 - 7位专家对66部入选剧本进行了专业推介,围绕选题立意、艺术水准、孵化潜力三大核心维度展开深度点评 [1][3] - 评审专家高度认可本届入围作品质量,特别指出今年的戏曲类作品表现突出 [3] - 项目下一步将持续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创作者与文艺院团、出品机构深度对接,推动更多精品力作诞生于北京并走向全国 [3]
杂技为“桥”通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公司运营与人才培养 -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自2002年起已为3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700名外籍学员 [1] - 学校培养的外籍学员不仅学习杂技技艺,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1] - 学员红姆巴斯从学员转变为带队老师和翻译,体现了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进阶路径 [1] 行业历史与国际化 - 吴桥杂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1] - 100多年前,吴桥杂技艺人如孙福有就将中国杂技带上世界舞台,其创建的“中华国术马戏团”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2] - 历史上孙凤山带领北京班在柏林、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演出,另有文武技术团、蔡春义杂技团等在印度、埃及、阿尔及利亚、东南亚国家演出 [2] 全球影响力与网络拓展 - 公司的国际交流催生了其他国家杂技艺术的萌芽,例如在塞拉利昂帮助建立了第一所杂技学校,使杂技成为该国发展最快的艺术项目之一 [1] - 当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外籍学员来吴桥学习,同时世界杂技艺人带着作品奔赴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行业国际交流网络正变得更加牢固和宽阔 [2]
为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辽宁日报· 2025-07-28 09:27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新增5个全国文明城市 新增108个全国文明村镇 143个全国文明单位 22户全国文明家庭 24所全国文明校园 两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7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各类别文明创建新晋数量均为历届最高 [1] 理论传播与思想教育 - 66支"青春之队"宣讲志愿者采用好来宝 乌力格尔 东蒙短调民歌等文艺形式开展创新宣讲 [2] - 组建1000支"理论宣讲志愿军"队伍 开发100门辽宁特色精品课程 年均开展理论宣讲10万余场 [3] - 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课程 开展开学第一课云直播活动 推动非遗进校园 [4]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 - 深化红色"六地"学习研究宣传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4] - 6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年均接待游客超千万人 [4] -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 话剧《天算》等精品力作在全国巡演 [4] 道德建设与文明实践 - 制定116条积分规则 通过"雷锋超市""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方式形成文明生活氛围 [5] - 实施"德耀辽宁文明浸润"工程 开展"八要八不要"文明行为养成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 [5] - 建立"深挖精选+培育提升+礼遇关爱+多元宣传"工作机制选树先进典型 [6] 移风易俗与新风培育 - 出台农村移风易俗公约 连续多年举办移风易俗小戏小品大赛 [6] - 通过二人转等文艺形式讲述滥办酒席 人情攀比问题 引导树立文明理念 [6] 民生工程与城乡发展 - 46处闲置空地建成生态公园 健身广场 山体公园成为市民休憩场所 [8] - 发展花卉 草莓 蓝莓种植 生猪养殖等产业 组建4支雷锋党员带富团队直接带动123位村民增收 [10] - 12345热线平台年均办结群众诉求约40万件 采取"12345+网格"等创新举措 [11] 文明单位与家庭建设 - 文明单位在各领域当先锋 作表率 成为服务群众 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 [12] - 文明家庭开展义务理发 关爱孤残儿童 帮扶困难家庭 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 [13] 文化惠民与群众生活 - 采取群众"按需点单"模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组织文艺院团 非遗传承人举办文化活动 [13] - 举办四季村晚 花灯会 秧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市民文化夜校成为时尚生活方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