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橙子鸡
icon
搜索文档
卖中餐的华人夫妇,买了个NBA球队
36氪· 2025-09-20 12:35
球队收购交易 - 汤姆·邓顿财团以42.5亿美元收购波特兰开拓者队 交易预计在本赛季NBA结束前完成[1] - 收购财团包括汤姆·邓顿 蓝猫头鹰资本联席总裁马克·扎尔 Collective Global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谢尔·泰勒以及程氏家族信托[1] - 开拓者队交易估值位列NBA历史第三高 仅次于凯尔特人队61亿美元和湖人队100亿美元[1] 新所有者背景 - 汤姆·邓顿为NHL卡罗莱纳飓风队所有者 2018年以4.25亿美元收购该队并带领球队八年内八进季后赛[6] - 邓顿同时投资匹克球PPA巡回赛及Major League匹克球 担任邓顿资本合伙人董事长[6] - 程氏家族信托由熊猫快餐创始人程正昌和蒋佩琪创立 家族净资产75亿美元为财团最雄厚投资者[2][8] 前任所有者历史 - 保罗·艾伦1988年以8000万美元收购开拓者队 在其持有期间球队市值增长超过50倍至40亿美元[4][5] - 艾伦为微软联合创始人 个人财富巅峰超过400亿美元 2018年逝世后由妹妹朱迪·艾伦接管遗产[4][5] - 根据艾伦遗嘱要求 球队出售所得将全部用于慈善[5] 中国市场关联 - 中国球员杨瀚森于2025年首轮第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 为九年来首位进入NBA的中国球员[3][7] - 球队签约杨瀚森后在中国社交平台粉丝增长90万 TikTok视频观看量突破3000万 球衣销量同比飙升1091%[9][10] - 中国市场分析显示杨瀚森可能为球队带来5亿至10亿美元估值溢价[10] 华裔资本参与NBA趋势 - 程氏家族成为NBA首位餐饮业华裔移民球队股东[8] - 2019年阿里巴巴蔡崇信全资收购布鲁克林篮网队 为首位华人NBA球队老板[11] - 2025年何猷君以联合所有者身份加入波士顿凯尔特人队 成为NBA最年轻球队股东并通过12个月联盟审核[11][12] 球队估值背景 - 《福布斯》2023年数据显示NBA球队平均估值突破30亿美元[5] - 凯尔特人队61亿美元交易推高联盟估值水平 开拓者队2024年以35亿美元市值位列NBA第24位[6][7] - 保罗·艾伦遗产管理方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出售程序[7]
36氪出海·深度|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哥伦布大交换
36氪· 2025-08-15 12:07
中餐出海浪潮与阶段 - 当前中餐出海被认为在2023年进入新阶段,参与者多元化,包括上市公司和小品牌[3][4] - 行业将中餐出海划分为三波浪潮:19世纪中叶的移民开店、20世纪90年代的国营品牌尝试、2010年前后以海底捞等为代表的改善型出海[3] - 最新一波浪潮的特点是模式与组织的出海,中国连锁模式在海外具备优势,重点关注供应链和财务掌控,股权和加盟方式灵活[4] 中国餐饮连锁的全球规模与能力 - 中国餐饮连锁能力出众,在2024全球连锁餐饮门店数Top 100排行榜中,全球Top 20有一半是中国公司,最低的门店数也超过8000家[4] - 以海底捞海外业务公司特海国际为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14个国家拥有123家自营餐厅,其中东南亚最多有73家[3] - 中国餐饮积累了适配不同线级市场的多样化单店模型、成体系打法及强大配套供应链能力[11] 成功出海案例与本地化策略 - 张亮麻辣烫在海外门店近150家,泰国市场成功,店铺中85%为本地人,验证了核心商场、大学城和Office店型[11] - 张亮麻辣烫在泰国通过入驻核心商场定位品质快餐,利用本地团队和FB、Ins、TikTok等平台进行社交传播提升曝光与复购[13] - 快乐小羊在全球90多国运营100多家直营店,海外店铺50+,美国近40家,70%客群为非华裔,年接待超600万人次[23] 供应链出海与系统性升级 - 出海餐企在供应链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全链路寻找最优解,涵盖性价比、合规流程、周转率、毛利率等[14] - 食材、调味品、物流等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同步扬帆海外,业内普遍认为餐饮供应链领域正迎来其"出海元年"[14][15] - 快乐小羊为例,为供应羊肉卷需派师傅指导当地工人,火锅底料中药材需从源头种植介入检测以确保合规[25] 进入主流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 Panda Express是成功案例,在北美运营超2300家直营店,2025年ACSI消费者满意度得分80,较2024年77提升4%[17][18] - Panda Express在2025年美国快餐满意度排行榜上与星巴克并列第二,仅次于Chick-fil-A[17][18] - 快乐小羊选择重运营,在英国首店开在大英博物馆对面以建立品牌,面临店铺获取、团队管理、供应链合规等挑战[25] 组织管理与人才策略 - 甜啦啦在海外签约门店超200家,海外事业部快速成长,由整体对海外市场进行管理,各国设完备经营架构[26][28] - 标准、流程和制度是管理基础,但每个市场需找到合适方法,总部提供国际贸易、供应链和产品研发支持[26] - 部分公司将全球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董事长、CEO亲自参与每个市场前期调研和决策,以形成体感和判断[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