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戈平化妆品

搜索文档
毛戈平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7亿元 同比增加36.11%
智通财经· 2025-08-27 21:40
财务表现 - 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1.28% [1] - 股东应占溢利6.7亿元,同比增长36.11% [1] - 每股基本盈利1.37元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产品销售从上年同期19亿元增至25.21亿元,增幅达32.7% [1]
毛戈平(01318)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7亿元 同比增加36.11%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20:28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2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8% [1] - 股东应占溢利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1% [1] - 每股基本盈利1.37元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产品销售金额从上年同期19亿元人民币增加32.7%至25.21亿元人民币 [1] - 产品销售增长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1]
市场如何看待毛戈平
新财富· 2025-08-18 17:03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外资高端化妆品牌过去2-3年中国区表现不佳,部分需求流入定价低于外资但高于平价的国货高端品牌,毛戈平承接了Estée Lauder、YSL等流失的市场 [1] - 毛戈平过去3年逆势实现35%-40%复合营收增长,未来2-3年预计保持30%增速,在行业下行期表现突出 [1] - 公司战略核心为坚持独特"毛戈平"式思路和深耕会员运营体系,区别于依赖线上流量红利的同业 [1][4]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化妆品行业普遍呈现"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率、低净利率"特点,如珀莱雅2024年营收超百亿但营销费用占50%,逸仙电商亏损26.88亿元 [4] - 毛戈平销售费用率49%处于行业中游,费用结构以职工薪酬(占40%)和商场房租/返点为主,线下专柜从2017年135个增至2024H1的372个 [7] - 线下店效增长带来房租减免等政策红利,公司通过线下重资产模式部分解决行业"低净利率"痛点 [7] 私域会员运营体系 - 会员体系三大核心指标表现优异:核心会员复购率超80%,消费占比稳定75%以上,22年至尊风尚会员客单价达11,363元且复购率99.67% [16] - 会员分层运营精细:分美妆/风尚/白金/至尊四级,高阶会员享有定制妆造(最高24次/年)、专属顾问等权益,客单价随层级跃升显著提升 [22] - 培训学校反哺业务:2017H1培训渠道贡献22%营收,学员转化为博主/彩妆师/柜员形成闭环生态,部分产品销售"零成本" [11] 线下服务与同店增长 - 单柜配置6名顾问(超行业平均),2700余名专业顾问提供试妆服务,员工高薪稳岗提升服务质量 [19][20] - 全渠道同价策略强化线下购买动机,线上小规格体验装引流(25-30岁客群),线下正装+免费服务提高客单价 [21][25] - 同店收入持续增长:专柜年均收入从2021年320万元升至2023年430万元,2024H1同比增19%验证策略有效性 [27] 差异化竞争壁垒 - 创始人IP价值显著:毛戈平老师作为顶级KOL降低营销成本,化妆技术形成不可复制的品牌心智 [11][14] - 线下服务体验构建护城河:光影美学理念需亲身传递,专柜极致服务体验(如眉妆定制)难以被线上替代 [18][19]
「四大金刚」,挤满商场一楼
投资界· 2025-06-22 15:23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传统美妆专柜数量锐减:全国化妆品专柜从2020年15415个减少至2022年11365个,低端化妆品专柜数量近乎腰斩[7] - 新"四大金刚"崛起:潮玩(泡泡玛特)、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户外运动(始祖鸟)、茶饮(喜茶/奈雪)成为商场一楼主力业态[5][6] - 标杆案例:北京国贸商城集结始祖鸟、萨洛蒙、Lululemon等顶级户外品牌,并引入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6] 业态更替驱动因素 - 线下消费紧缩:2022年北上广深商场空置率逼近14%,为新业态提供抄底机会[7] - 消费习惯转变:女性更倾向通过健身实现自然美而非依赖化妆,推动户外品牌需求[7] - 租金敏感性差异:美妆品牌因标准化程度高转向线上,而新业态依赖线下体验场景[7][11] 品牌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 - 特斯拉2013年首创商场直营模式,选址北京芳草地购物中心瞄准中产客群[11][12] - 行业价格战导致收缩:宁波万象城新能源品牌从10家缩减至5家,极越/高合等品牌退出市场[14] **茶饮品牌** - 德基广场茶饮席位轮动:喜茶→老虎堂→奈雪→阿嬷手作,反映行业快速迭代[15][16] - 霸王茶姬2024年新增近3000家门店,70%商场门店位于一楼[16] **高端户外品牌** - Lululemon2016年通过上海嘉里中心/国金中心首店打开市场,后续带动ON昂跑等品牌入驻[19][20] - 始祖鸟实施"鸟巢计划",关闭年销低于千万门店,聚焦顶级商圈(如上海南京西路店年销1.45亿元)[21][22] 商场招商策略演变 - 品牌调性优先:香奈儿等高端化妆品仍占据C位,带动周边品牌"次C位竞价"[9] - 二八效应加剧:仅20%头部商场能集齐"四大金刚",中低端商场面临招商困境[21][23] - 体验经济崛起:毛戈平通过线下试妆服务实现逆势扩张,线下收入占比超70%[24] 行业趋势观察 - 潮玩品牌全球化布局:泡泡玛特聚焦"核心国家/城市",不计较短期财务账[22] - 茶饮持续扩张:相比其他品类,茶饮赛道仍保持高速开店节奏[16] - 线下价值重构:消费者回归实体体验驱动潮玩/杂货店增长[23]
「四大金刚」,挤满商场一楼
36氪· 2025-06-15 10:02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商场一楼传统化妆品专柜正被"四大金刚"(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取代 韩国美妆品牌悦诗风吟800平方米旗舰店被泡泡玛特替代 后者在小红书相关笔记超80万篇 [6][8] - 北京国贸商城成为业态标杆 聚集始祖鸟、Lululemon等户外品牌及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 路特斯等高端汽车品牌也入驻 [10] - 2022年一线城市商场空置率达14% 为"四大金刚"提供抄底机会 2023年一季度上海商场一楼租金止跌 新增需求来自运动户外及新能源汽车 [11] 化妆品专柜衰退与高端品牌坚守 - 全国化妆品专柜数量从2020年15415个缩减至2022年11365个 低端品牌专柜数量腰斩 因标准品线上化及女性消费转向健身等自然美方式 [11] - 香奈儿等高端化妆品仍稳居商场C位 品牌调性成为招商核心标准 某中端商场引入首个高端化妆品品牌被视为集团级突破 [14] - 香奈儿彩妆门店引发"次C位竞价" 相邻铺位租金溢价显著 其存在被视为商场高端化的象征 [14] 新能源汽车与茶饮品牌更迭 - 特斯拉2013年首创商场直营模式 国产新势力跟进争夺一二线核心商场铺位 部分品牌曾以5倍租金抢铺 [18][19] -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导致撤店潮 宁波万象城门店从10家减至5家 特斯拉中国首店(北京芳草地)于2022年关闭 [19][22] - 茶饮品牌快速迭代 南京德基广场先后更替喜茶、老虎堂、奈雪 现由阿嬷手作入驻 其60%门店位于商场一楼瞄准高端市场 [22][23] - 霸王茶姬2024年新增近3000家门店 70%商场门店位于一楼 显示茶饮赛道仍在扩张 [24] 品牌战略与商场选择 - 始祖鸟实施"鸟巢计划" 关闭年销低于千万门店 聚焦30个核心商圈 上海南京西路门店年销达1.45亿元 [29][30] - 泡泡玛特采取"核心国家/地区/城市"策略 创始人王宁强调不计较财务账 重点布局目标人群集中地 [31] - Lululemon2016年入驻上海嘉里中心成为成功案例 带动后续海外运动品牌选址 其亚太最大门店仍选址该商场 [26][29] 线下渠道差异化竞争 - 毛戈平通过线下服务突围 全国372个自营专柜行业第二 门店配置7-8名导购 会员消费1800元可获8次美容服务 [32][35] -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潮玩杂货店反映年轻人回归线下趋势 "四大金刚"品类依赖实体体验 [31]
“法治问诊团”上门问需
人民网· 2025-05-15 09:09
公司情况 - 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明码+暗码"双码防伪技术并建立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 - 2024年公司因假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4150万元 品牌形象和声誉损失难以量化 [1] - 公司面临网络售假店铺频繁更换店铺重新上架假货的困扰 打假维权难度大 [1] 行业动态 - 国货高端美妆品牌市场知名度提升的同时 假货问题日益严重 [1] - 阿里巴巴平台具备数据研判机制和系统监控能力 可协助溯源假货生产端 [1] 解决方案 - 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多部门组成"法治问诊团" 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专家会诊服务 [1] - 检察机关可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加强数据共享实施全链条打击 [2] - 计划建立数据共享和常态化线索移送机制 通过惩治结合方式保护行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