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凝胶毡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赛道爆发!气凝胶:双碳下的“隔热王者”,谁将主导未来?(附核心企业全梳理)
材料汇· 2025-08-07 23:58
气凝胶核心性能与优势 -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在0.012~0.024W/(m·K),比传统隔热材料低2~3个数量级 [6][8] - 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超长使用寿命(憎水率99%)、超强隔热性能(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4-1/2)、超高防火性能(A级耐火)和超优机械性能 [24][26] - 二氧化硅气凝胶商业化应用最成熟,2019年全球占比达69% [16] - 气凝胶复合材料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使用寿命约为传统材料的4倍 [26][27] 气凝胶应用领域 - 石油化工是最大应用领域,消费占比56%,工业隔热占18% [38][57] - 新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电芯隔热阻燃、模组与壳体隔热防震层等 [44] - 建筑节能领域气凝胶制品可使保温材料厚度减少约50% [128] - 气凝胶在服装织物防寒保暖、航天军工等领域也有应用 [6][5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1年中国气凝胶市场规模17.56亿元,近五年CAGR 23.58%,预计2023年达26.82亿元 [105][107]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下市场规模124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0%、建筑1%、石化管道5%) [133][135]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122.6亿元,2021-2025年CAGR 68.9% [137][138] - 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市场规模97.72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5%、建筑1%、石化管道5%) [140][14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硅源分为有机硅源(正硅酸甲酯/乙酯)和无机硅源(四氯化硅/水玻璃),有机硅源为主流路线 [62] - 中游制备关键工艺为干燥技术,超临界干燥(设备成本高)和常压干燥(成本低但技术门槛高)是主流 [66][86] - 下游应用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厂商已大规模采购气凝胶产品 [70][71][73] - 国内现有气凝胶产能约29.9万方/年,远期规划产能超165万方/年,主要企业包括纳诺科技、埃力生、晨光新材等 [156][157] 成本结构与降本路径 - 气凝胶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占48%,制造成本占44%,主要来自硅源、设备折旧及能耗 [114][153] - 当前管道保温领域气凝胶方案成本212元/平米 vs 传统方案126元/平米,若气凝胶成本降30%则差距缩小至152元/平米 [151][152] - 通过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如常压干燥技术)和原料单耗降低可实现综合成本下降 [114][153] 技术发展与专利布局 - 中国气凝胶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近2.7万件),远超其他国家 [93] - 专利技术主题集中在气凝胶本身(1.4万件)、纤维、热绝缘、二氧化硅和保温层 [95][96] - 电池零部件是热点应用领域,蜂巢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相关专利布局领先 [97][99]
10万平/年气凝胶隔热片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7-20 22:12
公司动态 - 郑州市博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000万元建设年产10万平方米新能源储能电池用含涂层隔热片项目,施工工期24个月,用地面积630平方米 [1][2] - 该项目主要原料为气凝胶隔热毡、水性涂料等,气凝胶毡年用量117650平方米,生产工艺包括涂覆、烘干、模切等环节 [2] - 郑州市博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泛锐熠辉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3] - 泛锐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开工,总规模285.59亩,一期用地82亩,建筑面积3508平方米,拟建设研发测试中心等设施 [4] 业务布局 - 泛锐熠辉聚焦气凝胶产业链,开拓气凝胶后加工和上游原毡制造业务,建立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5] - 公司通过与大众、丰田等汽车行业巨头合作,探索气凝胶在全球市场的应用潜力 [5] - 巩义市泛锐新材料产业园以硅基复合材料为基础布局新材料产业,打通产学研用全路径 [6][7] 战略规划 - 泛锐熠辉通过该项目由电池产业链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 - 公司旨在降低气凝胶产业链运营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 产业园规划形成"研发创新-中试转化-规模制造-应用推广"的产业生态集群 [6][7]
投资笔记:气凝胶投资逻辑分析(附重点企业)(14722字)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气凝胶行业概况 - 气凝胶是新一代高效节能隔热材料,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孔隙中充气态分散介质,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4] - 商业化应用的气凝胶主要围绕其高效的阻热能力展开,导热系数在0.012~0.024W/(m·K),比传统隔热材料低2~3个数量级[5] - 气凝胶阻热原理包括无对流效应、无穷多遮挡板效应和无穷长路径效应[5][8] - SiO2气凝胶商业化应用最成熟,2019年全球二氧化硅气凝胶占比高达69%[13] - 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超长使用寿命、超强隔热性能、超高防火性能和超优机械性能等优点[21][22] - 与传统保温材料相比,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毡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使用寿命约为传统材料的4倍[24][25] 气凝胶产业链分析 - 硅基气凝胶产业链上游硅源材料分为无机硅源和有机硅源,中游为气凝胶产品,下游应用场景广泛[57] - 石油化工为最大应用领域,消费占比达到56%,其次工业隔热占比18%[41][58] - 上游有机硅源为主流路线,相关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新安股份、金纳科技等[60] - 中游气凝胶产品厂商包括纳诺科技、中科润资、晨光新材、宏柏新材、埃力生等[62] - 下游应用端在政策支持下,多家企业入局推动行业产能加速扩充[66] 气凝胶制备方法 - 气凝胶制备过程主要有溶胶-凝胶化、老化、改性和干燥四个步骤[75] - 产业化主要使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和常压干燥技术,其他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亚临界干燥尚未实现批量生产[64] - 超临界干燥技术是最早实现批量制备气凝胶的技术,工艺成熟[81] - 常压干燥在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上优势明显,制造成本降低至超临界干燥技术的1/20[84] 气凝胶市场分析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凝胶市场规模可达37.4亿美元,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8.2%[100] - 中商情报网预测2023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将达到26.8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3.58%[103]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气凝胶市场规模中性估计为124亿元[132] - 华创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为197.2亿元[134]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空间约122.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68.9%[135] - 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气凝胶增量空间达近百亿[137] 气凝胶成本分析 - 目前气凝胶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售价相对传统材料较高[144] - 气凝胶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原料硅源、设备折旧和能耗三方面,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48%[146] - 随着制备工艺突破和低成本原材料大规模产业化,气凝胶综合成本仍有很大下探空间[147] 气凝胶竞争格局 - 目前国内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约为29.9万方/年,远期规划产能超过165万方/年[150] - 现有产能较大的公司有金纳科技、华陆新材、纳诺科技、中凝科技、埃力生等[150] - 新进入企业包括宏柏新材、晨光新材、泛亚微透、江瀚新材等[150] - 短期竞争看干燥技术突破,中期看产业链分工,长期看原料自给优势[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