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氨氯地平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药行业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预计7月或8月启动,且今年仅进行一次 ,因新预测方案涉及医疗机构报量且优化政策未落地,医疗机构暂未准备报量工作 [1][2] - 可能出现比第十批更严重的产品文号积压问题,符合条件品种超100个,包括未到期专利仿制药,竞争更激烈,但规则将修改避免过度低价并借鉴地方联盟集采经验 [4] - 品种筛选保持满7家过评门槛不变,涉及头孢甲肟类、碳青霉烯类、吉利德丙肝等金额较大品种及5亿 - 10亿品种,需关注“市场规模小”定义标准 [26]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结果极端原因一是第九批与第十批集采时间跨度超一年致部分产品竞争格局恶化,二是第十批集采规则调整 [4] 安徽牵头生物药集采 - 计划2025年底执行,目前定目录和规则,预计第四季度开始 ,以胰岛素集采规则为基础优化,不鼓励超低价,中选数量多,降幅适度 [1][5] - 有全国31个省市参与,以生物类似药为主,不包括已通过国谈降价的PD - 1等创新类抗癌疗法 [1][6][7] 集采优化细则 - 新增市场规模小的不纳入集采,利好新产品;同类型委托生产需2年以上经验,排除新厂家;优化报量和带量办法避免无基础市场份额企业超低价中选,确保竞争公平 [7] - 第二稿删除医保支付标准内容 [7] 国内集采框架 - 河北省联盟续约集采激进,主流如广东、新疆等地采用限价、多家重选,平衡价格并促进新产品、新企业加入 [1][8] - 2025年主要联盟有四川、新疆、广东、天津等牵头的集采项目,上海和江苏考虑加入 [1][9] 京津冀三家HCI集团 - 仅提供限价身份不带量,可理解为局部价格联动 [3][10] 集采对药品市场影响 - 集采后竞争充分品种如氯吡格雷基层医院渗透率增加,高价药品如氨氯地平市场拓展空间大,低价药品销售数量变化不大但金额下降明显 [3][11] - 优化细则利于原研药企保留医院市场份额,新规允许原研企业部分量不被切走,赋予医院更多自主选择权,允许原研企业设较高黄标价格 [3][12] - 医保支付标准设定将显著影响药品价格和市场,未来可能给出整体指导价,影响高价原研药 [3][13] 药品价格治理 - 集采曾存在价格歧视问题,2024年第三季度整治后基本实现“四同”,目前在解决不同企业间价格差距问题 [18] - 部分省份要求企业取全国最低价致药品价格螺旋式下降,可能导致药品短缺 [19] 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 取消最高授权价1.8倍规则,原规定不合理,对医保基金测算考虑不足,针对性强影响高价原研药,取消后对国内企业影响小,但与后续医保支付标准制定可能矛盾 [20] 原研药市场份额 - 集采后原研药因患者倾向品牌产品、长期市场教育及疗效反馈等因素,仍保留较大院内和院外市场份额,部分品牌产品市场占比提高 [21] 原研药企营销策略 - 加大与院外电商渠道合作,提高患者购药可及性,院外电商渠道销量显著增加,引发对国内唯低价取向的讨论并促使集采规则优化 [22][23] 医保局对院外零售市场影响 - 允许零售药店和电商自主定价,通过调整统筹支付标准间接影响价格,随着电商接入医保支付体系,也受统筹支付标准影响 [24] 集采政策对仿制药和创新药影响 - 节约仿制药费用用于创新药和高价罕见病用药,但低定价限制创新药发展,可能打击企业研发创新意愿,投资者需关注医保支付政策利好及行业发展限制 [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内容 - 第十批国采从准备到数据汇总约1 - 2个月,招标文件发布到结果公布约1个月,整个过程约3个月,2025年可能因厂牌报量汇总需提前准备,可能只有一批国采机会 [17] - 同一省份不重复参加不同联盟项目,但可能参加多个联盟项目,中药饮片由山东统一牵头执行,进展和供应稳定,市场反馈价格可接受,对医药企业影响不大 [14] - 尊重医院选择权使企业增加销售费用获采购量方法难行,主要为延续用药习惯 [15] - 前几次联盟集采有医院报量增加情况,但广东联盟续约集采中大型医院难增加未使用品种报量,续约集采品种增加报量难度大 [16]
多达一的“传奇”:从全球首创到本土绽放的“一粒双控”标杆
江南时报· 2025-05-19 14:35
全球高血压与高血脂治疗现状 - 全球约13亿人面临高血压威胁 中国高血压患者达2.5亿 但治疗达标率仅16% [1] - 81.1%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显著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1] - 传统"自由联合"治疗模式存在协同效应缺失 副作用叠加 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 [1] 复方制剂多达一的研发历程 - 辉瑞1998年申请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复方专利 2000年收购Warner-Lambert加速研发 [2] - 2004年Caduet获FDA批准 成为全球首个"降压+降脂"双效复方制剂 已在70+国家上市 [2] - 2008年Caduet以"多达一"中文名进入中国市场 开启国内降压降脂复方制剂新时代 [6] 多达一的产品优势 - 单片复方设计实现"一粒双控" 较单药联用提升12个月治疗坚持率26% [3][4] - 显著提高血压/血脂双达标率 较单药或自由联合更具临床优势 [6] - 提供5mg/10mg和5mg/20mg两种剂量组合 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 [7] 本土化生产与市场表现 - 2021年海正药业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本土化生产 保留原研品质 [7] - 优化配方降低不良反应率 月治疗费用较单药联用减少25% [7] - 2022年销售额突破9亿元 成为降压调脂复方药市场绝对主力 [7] 海正药业的生产与品控体系 - 创建QEHS管理体系 生产基地全面对标国际标准并通过FDA认证 [8] - 引入智能化生产线 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可追溯 [8] - 打造"药物制剂全流程协同管控智能工厂"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 [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多达一重塑慢病管理模式 解决复杂用药困境 [9] - 证明原研药本土化可实现"精装版"升级而非"降配版" [9] - 建立"线下门店+线上问诊+智能管理"立体服务网络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