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治理

搜索文档
部分药品医院挂网价格相差百倍 网上仅1/40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12:41
药品挂网价格虚高现象 - 吉林省银河制药的牛黄上清丸(6g×10丸)挂网价格为198元/盒,省内价差倍数为10.88倍,电商平台价格仅为5元/盒 [1] - 该公司六味地黄丸(9g×10丸)挂网价格也为198元/盒,省内价差倍数达61.88倍,电商平台价格为5-6元/盒 [1] - 全国多个省份自7月起对价格虚高中成药和化药进行治理,要求企业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 [1] 价格治理行动与结果 - 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7月22日发布通知,52个中成药和43个化学药被列入价格虚高清单 [2] - 截至8月1日,52个虚高中成药中26个未调整价格,26个已下调价格 [3] - 辽源誉隆亚东药业复方丹参片从443.5元降至39.93元,降幅91% [3] - 河北山姆士药业生精片从987.8元降至93元,降幅90.59% [3] - 重庆希尔安药业元胡止痛片、吉林省银河制药相关药品未调整价格,被红标管理 [3] 极端价差案例 - 重庆希尔安药业元胡止痛片(0.25g×36片)挂网价110元,省内价差倍数达117.51倍 [2] - 云南玉药生物滇女金丸省内价差倍数101.87倍 [2] - 黑龙江福和制药吡拉西坦注射液挂网价165元,是过评药品全国中位价29.57倍 [3] - 该药品在国家集采中选价仅为16.3元/盒(5mL:1g×5支) [3] 跨省价格差异 - 朗致集团万荣药业双黄连注射液在内蒙古挂网价598元/支,辽宁仅124元/支,价差5倍 [6] - 该公司血塞通注射液在内蒙古挂网价398元/支,辽宁和河北仅5.5元/支,价差72倍 [7] - 内蒙古双黄连注射液每日费用1794元,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15元,价差119.6倍 [6] - 内蒙古血塞通注射液每日费用477.6元,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2.94元,价差162.45倍 [7] 独家品种与原料差异 - 山西广誉远国药西黄丸(3g×6袋)挂网价985元,电商价相同 [5] - 其他品牌西黄丸网络零售价在百元上下 [5] - 广誉远解释其使用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原料,仅两家企业生产 [6] - 该产品因价格高于省内最低日均费用5倍被红标管理 [6]
“十四五”医保成绩单发布,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12万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4 16:41
医保覆盖与参保情况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1]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覆盖达1.9亿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 [1]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全国统一,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 [1] - 2021-2024年累计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2024年为2020年的1.6倍 [3] 医保基金支出与产业支持 -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6] - 医保基金通过战略购买为医药行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转型提供支持 [1]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1+3+N"体系:1个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3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N种其他保障力量(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等) [4] - 生育保险覆盖2.53亿人,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4] -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便利老年人就近就医 [4]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850亿元 [5] - 试点地区从15城扩至49城,形成可复制制度框架 [5] - 重点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需求(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 [5]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6] - 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诊疗行为更合理 [6] 医保基金监管 - 2024年1-6月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7] - 构建大数据模型(如"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监测),智能监管追回3.3亿元 [7] 药品价格治理与集采 - 国家层面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地方形成省际联盟集补充格局 [11] - 第11批集采启动,优化规则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11] - 通过核查、约谈等措施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价格 [12]
“十四五”医保成绩单发布,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12万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4 13:01
集采政策与药品价格治理 - 第11批集采工作已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优化采购规则 [1] - 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地方同步推进省级及省际联盟集采 [9] - 通过价格核查、约谈等措施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价格,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 [9] - 药品定价以市场为主导,但反对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等不正当行为 [8][9] 医保覆盖与基金使用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95%,2024年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1]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850亿元 [3][4] -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6]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1+3+N"体系: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三重基本保障制度、商业保险等补充力量 [3] - 生育保险覆盖2.53亿人,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3] -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便利老年人就近就医 [3] -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 [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6] - 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诊疗行为更合理 [6] 医保基金监管 - 2024年1-6月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7] - 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违规行为,智能监管系统拒付追回3.3亿元 [7] 医药产业支持 - 医保战略购买为医药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1] - 国家医保局主张企业公平定价,推动行业秩序规范与高质量发展 [8][9]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药行业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预计7月或8月启动,且今年仅进行一次 ,因新预测方案涉及医疗机构报量且优化政策未落地,医疗机构暂未准备报量工作 [1][2] - 可能出现比第十批更严重的产品文号积压问题,符合条件品种超100个,包括未到期专利仿制药,竞争更激烈,但规则将修改避免过度低价并借鉴地方联盟集采经验 [4] - 品种筛选保持满7家过评门槛不变,涉及头孢甲肟类、碳青霉烯类、吉利德丙肝等金额较大品种及5亿 - 10亿品种,需关注“市场规模小”定义标准 [26]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结果极端原因一是第九批与第十批集采时间跨度超一年致部分产品竞争格局恶化,二是第十批集采规则调整 [4] 安徽牵头生物药集采 - 计划2025年底执行,目前定目录和规则,预计第四季度开始 ,以胰岛素集采规则为基础优化,不鼓励超低价,中选数量多,降幅适度 [1][5] - 有全国31个省市参与,以生物类似药为主,不包括已通过国谈降价的PD - 1等创新类抗癌疗法 [1][6][7] 集采优化细则 - 新增市场规模小的不纳入集采,利好新产品;同类型委托生产需2年以上经验,排除新厂家;优化报量和带量办法避免无基础市场份额企业超低价中选,确保竞争公平 [7] - 第二稿删除医保支付标准内容 [7] 国内集采框架 - 河北省联盟续约集采激进,主流如广东、新疆等地采用限价、多家重选,平衡价格并促进新产品、新企业加入 [1][8] - 2025年主要联盟有四川、新疆、广东、天津等牵头的集采项目,上海和江苏考虑加入 [1][9] 京津冀三家HCI集团 - 仅提供限价身份不带量,可理解为局部价格联动 [3][10] 集采对药品市场影响 - 集采后竞争充分品种如氯吡格雷基层医院渗透率增加,高价药品如氨氯地平市场拓展空间大,低价药品销售数量变化不大但金额下降明显 [3][11] - 优化细则利于原研药企保留医院市场份额,新规允许原研企业部分量不被切走,赋予医院更多自主选择权,允许原研企业设较高黄标价格 [3][12] - 医保支付标准设定将显著影响药品价格和市场,未来可能给出整体指导价,影响高价原研药 [3][13] 药品价格治理 - 集采曾存在价格歧视问题,2024年第三季度整治后基本实现“四同”,目前在解决不同企业间价格差距问题 [18] - 部分省份要求企业取全国最低价致药品价格螺旋式下降,可能导致药品短缺 [19] 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 取消最高授权价1.8倍规则,原规定不合理,对医保基金测算考虑不足,针对性强影响高价原研药,取消后对国内企业影响小,但与后续医保支付标准制定可能矛盾 [20] 原研药市场份额 - 集采后原研药因患者倾向品牌产品、长期市场教育及疗效反馈等因素,仍保留较大院内和院外市场份额,部分品牌产品市场占比提高 [21] 原研药企营销策略 - 加大与院外电商渠道合作,提高患者购药可及性,院外电商渠道销量显著增加,引发对国内唯低价取向的讨论并促使集采规则优化 [22][23] 医保局对院外零售市场影响 - 允许零售药店和电商自主定价,通过调整统筹支付标准间接影响价格,随着电商接入医保支付体系,也受统筹支付标准影响 [24] 集采政策对仿制药和创新药影响 - 节约仿制药费用用于创新药和高价罕见病用药,但低定价限制创新药发展,可能打击企业研发创新意愿,投资者需关注医保支付政策利好及行业发展限制 [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内容 - 第十批国采从准备到数据汇总约1 - 2个月,招标文件发布到结果公布约1个月,整个过程约3个月,2025年可能因厂牌报量汇总需提前准备,可能只有一批国采机会 [17] - 同一省份不重复参加不同联盟项目,但可能参加多个联盟项目,中药饮片由山东统一牵头执行,进展和供应稳定,市场反馈价格可接受,对医药企业影响不大 [14] - 尊重医院选择权使企业增加销售费用获采购量方法难行,主要为延续用药习惯 [15] - 前几次联盟集采有医院报量增加情况,但广东联盟续约集采中大型医院难增加未使用品种报量,续约集采品种增加报量难度大 [16]
葵花药业营收创近8年新低:百亿目标何以为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9:05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76%,创近8年最低值 [1]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下滑40.87%,中成药和化学药收入分别下降40.55%和47.59% [1][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骤降56.03%,倒退至7年前水平 [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5711.18万元,同比下降77.62% [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90亿元骤降134.56% [4] 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 - 销售费用从上年的13.67亿元大幅下降68.46%至4.31亿元 [3] - 中成药和化学药毛利率分别下降9.75和8.69个百分点 [3]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3.99亿元,同比下跌203.01% [4] 研发投入与产品布局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86%升至2024年的3.68%,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4年研发投入约1.24亿元,远低于同行如康缘药业(16.79%)、江中药业(4.82%)、方盛制药(7.84%) [4] - 在研化药品种近40个,主要集中在儿科、消化及妇科领域 [4] - 护肝片年度发货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跻身行业黄金大单品第一梯队 [4] 市场策略与渠道 - 从品类打法转向大单品打法,推行"一品一策"策略 [5] - 设立线上自营平台葵花大药房,整合线上营销资源 [5] - OTC渠道收入占比高达83.23%,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60.41%,最大客户占比41.17% [8] 行业环境与挑战 - 护肝片、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入安徽省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名单 [6] - 国家医保局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和规范化,开展"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 [7] - 院外市场价格承压,如海南省定点零售药店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19.73% [8] - 公司提出六五规划,剑指百亿销售目标,但实现路径尚不明朗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