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产品

搜索文档
“长周期+高返佣”冲击 汽车金融公司亟待模式重塑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从2023年的8223.71亿元下降至7462.58亿元,呈现收缩态势 [1] - 超20家持牌机构中近半数公司营收同比下滑,超过半数遭遇净利润与资产规模双降 [1] - 行业零售贷款余额为7466.25亿元,同比下降4.92% [3] - 新车金融渗透率从2023年的5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9.1% [3] 头部公司动态 - 上汽通用汽金2024年资产规模同比下降39.8%至676亿元,被奔驰汽金和奇瑞徽银超越 [2] - 奔驰汽金资产规模同比下降10%至831.80亿元,净利润从23.45亿元降至17.89亿元 [2] - 东风日产汽金资产总额下降19.3%至302.45亿元,净利润从16.32亿元降至8.59亿元 [2] - 宝马汽车金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从21亿元跌至4亿元 [3] - 上海东正汽车金融净利润同比上升超过370%,但基数较小(2023年0.56亿元→2024年2.65亿元) [2] 竞争格局变化 - 商业银行通过五年期分期产品(返佣比例达10%-15%)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传统汽车金融公司空间 [4][6] - 银行产品导致渠道权力重构,4S店自主引入银行分期业务削弱主机厂金融产品控制力 [6] - 部分经销商将五年期银行产品包装为两年免息产品,导致银行单户业务实际亏损约5% [7] 业务模式转型 - 汽车金融公司传统贷款产品占比过高,融资租赁业务(尤其是直租模式)发展滞后 [5] - 行业需开发与厂商战略深度契合的直租产品,发挥主机厂资源协同优势 [5][8] - 标准化二手车金融业务需以融资租赁为底层工具,构建厂商认证二手车闭环体系 [9] 核心挑战与方向 - 行业存在业务模式单一化问题,抗风险能力薄弱且盈利渠道狭窄 [5] - 未来竞争将围绕资产运营能力(如二手车非标属性管理)与金融服务水平展开 [7] - 新能源汽车市场迭代加速对资产管理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7]
一揽子金融政策 稳车市更稳信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09:14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推出包含三大类10项措施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其中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 [1] - 政策显示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节的导向,旨在稳市场、稳预期、稳就业、稳增长 [1] - 央行解释政策出台背景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需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 [2] 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降准为汽车行业提供宽松金融环境,缓解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经销商等上下游资金压力 [2] - 直接效果包括企业融资更容易、资金周转加快、消费者购车贷款成本降低 [2] - 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归零后,可用于放贷资金增多,业务规模扩大,融资成本降低 [2] - 政策有助于推动汽车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2] 汽车金融市场现状 - 2024年新车金融渗透率达69.1%,较2023年大幅攀升 [8] - 经销商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占比从3.6%增长到5.9%,利润占比从24.7%增长到38.0% [8] - 金融渗透率提升主要因厂家金融政策加码、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新车销售优惠与金融挂钩 [8] - 2023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存款准备金率8%,东风日产汽车金融14.4%,均高于央行标准 [9] - 2024年前4个月汽车金融公司发债规模同比降低20%以上 [9] 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政策主要缓解汽车金融公司缺业务、缺客户矛盾,而非资金压力 [9][10] -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近半,但多数金融公司背后主机厂仍以燃油车为主 [10] - 商业银行高息高返政策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形成冲击 [10] - 政策意在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表明中央稳经济态度 [10] 对消费端的影响 - 消费者可能享受更多"低首付"、"低利率"购车方案 [11] - 金融产品种类将更多元,金融方式购车更具吸引力 [3] - 政策传导至消费端效果可能不明显,重在缓解企业压力 [9] - 上汽集团2024年融资租赁应收款近160亿元,占长期应收款90% [12] 政策长远意义 - 监管部门认可融资租赁在汽车销售领域的重要性,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2] - 政策整体思路是松绑汽车金融,后续可能延长贷款期限 [12] - 需从源头调产能、解决新势力盈利问题,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