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毕吉耀:做强国内大循环 对冲不确定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2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3%,高于2024年全年的5.0%,接近“十四五”前四年年均5.5%的增速 [2] - 2025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2] - 2025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万亿元,同比增长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4.2% [2] - 2025年1-9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2] 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3] - 2025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0位,专利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 经济韧性与优势 - 经济基础稳,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产业配套能力强,可实现内外经济良性互动的双循环 [4] - 优势多,具备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 [4] - 韧性强,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居民储蓄率高,拥有强大抗风险能力 [4] - 潜能大,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意味着拥有更大发展空间 [4] 政策方向与战略重点 - 应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5]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5]
固本强基 砺新聚势 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6
会议背景与主旨 - 中国证券报主办、国信证券独家冠名的“固本砺新行远——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 [1] - 大会汇聚政界、学界与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私募基金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与机遇 [1] - 国信证券董事长张纳沙表示,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为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1] 宏观经济展望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毕吉耀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 [1] -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1] - 未来应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1] 资本市场前景 - 毕盛资产创始人王国辉表示,坚定看多中国资本市场 [2] - 日斗投资董事长王文表示,中国经济具备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坚定看好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2] - 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伴随更多宏观政策落地,市场未来的上涨空间可期 [2] - 开思基金董事长陈京伟表示,中国资产需要重估,且应该从港股开始 [2]
做强国内大循环 对冲不确定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5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3%,高于2024年全年的5.0%,接近“十四五”前四年5.5%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1] - 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2]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万亿元,同比增长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4.2%[2] - 1-9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2] 经济发展质量与创新 -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新突破[2] - 2025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0位,专利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 经济韧性与长期优势 - 中国经济基础稳,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产业配套能力强,内外经济可实现良性互动的双循环[3] - 中国经济优势多,兼具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3] - 中国经济韧性强,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能力较强[3] - 中国经济潜能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意味着拥有更大发展空间[3] 政策方向与战略重点 - 面对外部冲击需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1][3] - 应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3]
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4
大会概况 - 10月15日于深圳举行“固本 砺新 行远——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由中国证券报主办、国信证券独家冠名 [1] - 大会汇聚政界、学界与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私募基金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与机遇 [1] - 中国证券报、深圳市及福田区相关领导、国信证券董事长张纳沙等嘉宾出席大会 [1] 行业发展环境 - 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为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1] - 未来应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1] 市场前景展望 - 多位与会嘉宾对未来市场前景表达乐观态度,坚定看多中国资本市场 [2] - 中国经济具备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坚定看好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2] - 伴随更多宏观政策落地,市场未来的上涨空间可期 [2] - 中国资产需要重估,且应该从港股开始 [2]
毕吉耀:应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30
宏观经济表现 - 今年以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 - 上半年经济增长5.3%,高于去年全年的5.0%,接近"十四五"前四年5.5%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2] 经济发展基础与优势 - 经济基础稳,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巨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内外经济可实现良性互动的双循环 [2] - 优势多,具备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 [2] - 韧性强,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强 [2] - 潜能大,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拥有更大发展空间 [2] 未来政策方向 - 应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1][3] - 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3]
前8月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增速首次转正
中国经营报· 2025-10-01 01:36
税收收入表现 - 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 [1] - 前8个月全国税收收入为121085亿元,同比微增0.02%,为2024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1] - 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领跑主要税种 [1] - 国内增值税收入为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前7个月略有加快 [1] - 企业所得税收入为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为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1] - 国内消费税收入为11523亿元,同比增长2% [1] 财政预算与政策 - 前8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初预算进度为67.4%,快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2]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计划为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2] -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2] 市场观点与展望 - 个人所得税增速较高与去年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的低基数、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及部分居民收入提升有关 [1] - 市场人士认为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政策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3]
2025年6月宏观数据点评: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动能偏强,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
东方金诚· 2025-07-21 16:58
宏观经济 - 2025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3] - 上半年经济增长偏强因国内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提振内需,以及“抢出口”“转出口”使外需贡献增大[4][8] - 预计下半年出口转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大概率推出,GDP增速有望保持在4.7%左右,确保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5][7] 工业生产 - 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主要受扩内需政策、出口增速回升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动[11][12] -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4%,全年预计增速在5.0%左右,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1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 - 6月社零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放缓1.6个百分点,或因“国补”暂停和内外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信心[14] - 上半年社零累计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拉动超1个百分点[14] - 预计下半年社零增速加快,全年有望达6.0%左右,较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17] 固定资产投资 - 1 - 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在4.2%左右,比去年加快1.0个百分点[17][20] - 制造业投资1 - 6月累计同比增速7.5%,预计全年7.0%左右,比去年下行2.2个百分点[17][20]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预计全年增速6.5%左右,广义基建投资增速11.5%左右,分别比去年加快2.1和2.3个百分点[20] - 房地产投资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 - 11.2%,预计全年同比降幅 - 9.0%左右,比去年收敛1.6个百分点[21][22]
财政部最新部署!蓝佛安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6-25 10:59
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 2024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 同比增长4.2% 高于收入增速(-0.3%) 接近全年预算增速(4.4%) [2] - 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125亿元 同比增长16% 显著高于收入增速(-6.9%) [2] - 前5个月国债发行量达6.29万亿元 同比增加38.5%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 增长36.6%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 同比多增3.81万亿元 [4] 政策工具与资金配置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 已下达9.03万亿元 [9] - 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1.63万亿元 完成年度限额(2万亿元)的81.5% [6] - 建议将2025年2万亿元化债额度提前至2024年下半年发行 [6] 重点领域政策导向 - 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支持"两重""两新"建设 [1] - 国家发改委拟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不足 [8] - 房地产领域推进"好房子"建设 优化土地财政政策 加强城市更新统筹 [8] - 民生领域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加大对学生和困难群体保障力度 [6][8] 增量政策储备方向 - 财政增量政策可能包括增发国债/特别国债 地方政府债券 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6] - 针对中美关税战影响 建议储备企业财政贴息 受损行业失业补贴等政策 [7] - 政策设计强调系统集成 精准施策 把握力度时机 加强逆周期调节 [5]
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看宏观经济治理演进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9
财政政策转向更加积极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宏观经济治理思路的深化[1] - 政策力度更大: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同比+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4.4%)[2] - 节奏更快:政策出台"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强调前瞻性和针对性[2] 政策实施特点 - 突破国际3%赤字率警戒线标准,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且形成优质资产支撑[3] - 注重政策效能:既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又促进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强化精准投向民生、消费、新质生产力等领域[4] - 系统集成:与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5] 三大发力方向 -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赤字率提升至4%释放稳经济信号,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4.4万亿元支持重点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6] - 优化支出结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8.4%),专项债可回收闲置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房[7] - 政策协同联动:财政与货币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叠加效应,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8]
公募基金4月规模增长9000亿至33.12万亿,货基规模单月飙升超6000亿
格隆汇· 2025-05-28 10:59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较3月增长8985.04亿元 [1] - 货币基金规模达13.99万亿元环比增长5.00%贡献总规模增量的74% [1][3] - 债券基金规模6.56万亿元环比增长2.18%净申购716.83亿份 [1][4] 细分基金表现 - 股票基金规模4.58万亿元环比增长2.51%净申购1093亿份其中股票型ETF净流入2064亿元 [1][5] - 混合基金规模3.58万亿元微降0.04%份额增加26.46亿份但净值下跌抵消增长 [1][5] - QDII基金规模6440.24亿元环比增长1.31%主要来自存量产品净值提升 [1][5]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银行理财规模一季度末29.14万亿元同比增9.41%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97.22% [3] - 截至5月20日理财总规模达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短期限产品增长显著 [4] - 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下限低于2% [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货币宽松推动理财规模创新高货币基金因高流动性和稳定性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4] - 利率下行环境中中长期纯债和"固收+"产品受关注部分产品加入港股策略 [7] 权益市场与海外表现 - A股4月震荡下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7%和3%影响混合基金净值 [5] - 海外市场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日经225指数4月分别上涨0.85%、1.5%、1.2% [5] - 经济复苏预期下指数型产品和行业主题ETF或保持活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