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6月宏观数据点评: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动能偏强,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
东方金诚· 2025-07-21 16:58
宏观经济 - 2025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3] - 上半年经济增长偏强因国内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提振内需,以及“抢出口”“转出口”使外需贡献增大[4][8] - 预计下半年出口转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大概率推出,GDP增速有望保持在4.7%左右,确保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5][7] 工业生产 - 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主要受扩内需政策、出口增速回升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动[11][12] -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4%,全年预计增速在5.0%左右,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1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 - 6月社零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放缓1.6个百分点,或因“国补”暂停和内外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信心[14] - 上半年社零累计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拉动超1个百分点[14] - 预计下半年社零增速加快,全年有望达6.0%左右,较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17] 固定资产投资 - 1 - 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在4.2%左右,比去年加快1.0个百分点[17][20] - 制造业投资1 - 6月累计同比增速7.5%,预计全年7.0%左右,比去年下行2.2个百分点[17][20]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预计全年增速6.5%左右,广义基建投资增速11.5%左右,分别比去年加快2.1和2.3个百分点[20] - 房地产投资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 - 11.2%,预计全年同比降幅 - 9.0%左右,比去年收敛1.6个百分点[21][22]
财政部最新部署!蓝佛安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6-25 10:59
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 2024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 同比增长4.2% 高于收入增速(-0.3%) 接近全年预算增速(4.4%) [2] - 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125亿元 同比增长16% 显著高于收入增速(-6.9%) [2] - 前5个月国债发行量达6.29万亿元 同比增加38.5%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 增长36.6%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 同比多增3.81万亿元 [4] 政策工具与资金配置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 已下达9.03万亿元 [9] - 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1.63万亿元 完成年度限额(2万亿元)的81.5% [6] - 建议将2025年2万亿元化债额度提前至2024年下半年发行 [6] 重点领域政策导向 - 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支持"两重""两新"建设 [1] - 国家发改委拟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不足 [8] - 房地产领域推进"好房子"建设 优化土地财政政策 加强城市更新统筹 [8] - 民生领域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加大对学生和困难群体保障力度 [6][8] 增量政策储备方向 - 财政增量政策可能包括增发国债/特别国债 地方政府债券 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6] - 针对中美关税战影响 建议储备企业财政贴息 受损行业失业补贴等政策 [7] - 政策设计强调系统集成 精准施策 把握力度时机 加强逆周期调节 [5]
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看宏观经济治理演进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9
财政政策转向更加积极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宏观经济治理思路的深化[1] - 政策力度更大: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同比+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4.4%)[2] - 节奏更快:政策出台"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强调前瞻性和针对性[2] 政策实施特点 - 突破国际3%赤字率警戒线标准,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且形成优质资产支撑[3] - 注重政策效能:既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又促进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强化精准投向民生、消费、新质生产力等领域[4] - 系统集成:与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5] 三大发力方向 -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赤字率提升至4%释放稳经济信号,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4.4万亿元支持重点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6] - 优化支出结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8.4%),专项债可回收闲置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房[7] - 政策协同联动:财政与货币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叠加效应,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8]
公募基金4月规模增长9000亿至33.12万亿,货基规模单月飙升超6000亿
格隆汇· 2025-05-28 10:59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较3月增长8985.04亿元 [1] - 货币基金规模达13.99万亿元环比增长5.00%贡献总规模增量的74% [1][3] - 债券基金规模6.56万亿元环比增长2.18%净申购716.83亿份 [1][4] 细分基金表现 - 股票基金规模4.58万亿元环比增长2.51%净申购1093亿份其中股票型ETF净流入2064亿元 [1][5] - 混合基金规模3.58万亿元微降0.04%份额增加26.46亿份但净值下跌抵消增长 [1][5] - QDII基金规模6440.24亿元环比增长1.31%主要来自存量产品净值提升 [1][5]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银行理财规模一季度末29.14万亿元同比增9.41%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97.22% [3] - 截至5月20日理财总规模达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短期限产品增长显著 [4] - 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下限低于2% [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货币宽松推动理财规模创新高货币基金因高流动性和稳定性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4] - 利率下行环境中中长期纯债和"固收+"产品受关注部分产品加入港股策略 [7] 权益市场与海外表现 - A股4月震荡下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7%和3%影响混合基金净值 [5] - 海外市场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日经225指数4月分别上涨0.85%、1.5%、1.2% [5] - 经济复苏预期下指数型产品和行业主题ETF或保持活跃 [7]
国信证券AI赋能资产配置(十五):DeepSeek解读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
国信证券· 2025-05-26 22:52
政策分析方法 - 构建两套量化方法,一是AI直接理解政策文本情绪,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政策力度指数达0.68(满分为1);二是结合国信宏观政策力度指数度量政策强度,该会议AI宏观政策力度指数录得2.75[8][10] - 设计提示词体系让AI逐期提炼政策原文表述,构建二维政策库[57][59] - 定性分析采用“感 - 标 - 锚”三步法,将政策强度分为五档[63][65] 政策分析结果 - 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政策强度划分至第4档“显著加力”,文本出现“更加积极有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表述[10] - AI自主定量分析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力度评分与国信指数走势高度一致,趋势识别能力突出[87] - 2025年4月会议内需政策力度环比提升明显,总基调、财政、货币、地产和外贸政策评分同比上升[108] 风险提示 - 存在模型过拟合风险、数据口径调整风险、AI推理的不稳健性[8][170]
央行开展3820亿元逆回购 本周9460亿元逆回购到期
搜狐财经· 2025-05-26 11:46
央行逆回购操作 - 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40%,投标规模达38201 [3] - 本周累计将有946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到期量分别为1350亿元、3570亿元、1570亿元、1545亿元、1425亿元 [4] - 近4000亿规模的逆回购投放较大程度上对冲了本周到期量 [4] 短期资金面情况 - 上周五(23日)隔夜、7天期、14天期Shibor分别较前日涨10个、2.9个、3.5个基点 [4] - 今日(26日)11时,隔夜、7天期、14天期Shibor分别报1.5060%、1.5790%、1.6880%,分别较上周五下降5.9个基点、上升2.7个基点、下降0.3个基点 [4] 中长期资金面情况 - 5月23日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4] - 本月有1250亿MLF到期,此次MLF净投放达到3750亿,为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作 [4] 政策分析 - 4月以来外部环境波动加剧,国内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5] - 5月降准后MLF继续大额加量续作,显示数量型政策工具在持续发力 [5] - 5月中长期流动性将处于大额净投放状态,为后期新投放信贷、新增社融提供重要支撑 [5]
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稳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49
财政政策基调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4.4%,支出进度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快 [2] 政府债券发行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一季度已发行12394亿元 [4]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首批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4] - 新增政府债券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增加2.9万亿元 [4] 消费刺激措施 - 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等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长38.8% [5]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金额较去年增加1倍 [5] - 首批810亿元资金已下达地方,4月份追加第二批810亿元 [5] 重点领域支持 - 专项债券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农林水利等公共设施投资 [6]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明显快于全国总体增速 [8]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 [8] 政策协同效应 - 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对重点领域消费贷款给予贴息 [9] - 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对不裁员企业给予稳岗返还支持 [9] - 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9]
热点思考|增量政策,如何“审时度势”?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15 23:40
政策窗口期的新信号 -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前召开,强调"稳就业、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首次采用"国际经贸斗争"表述,政策工具箱呈现灵活性与超常规双重特征[3][11] - 国新办4月28日发布会聚焦稳就业,推出三方面措施:以旧换新补贴第二批资金已拨付、育儿补贴制度及文旅消费金融支持;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加大科技绿色领域信贷投放[3][12] - 5月7日发布会聚焦稳市场,推出稳股市三大举措:央行-汇金协同增持股票基金、扩大保险和公募资金入市、发布新版重组管理办法;稳楼市措施包括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4][13] 增量政策调整方向 - 90天关税暂缓期成为政策储备窗口期,4月出口偏强主因"抢出口"效应,但预计6月将消退[5][16] - 金融政策率先落地: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8000亿元[18][19] - 财政政策面临压力: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同比-2.6%,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1%,需关注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一季度增长36.5%的落实情况[6][21] 增量资金重点投向 - 一季度GDP同比5.4%,但"老结构"(出口、制造业投资)可持续性存疑,"新结构"(服务业投资、消费)仍需观察[34][38] - 促消费政策将聚焦收入分配改革:2024年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仅恢复至疫情前趋势的94.2%和93.8%,服务消费仅恢复至趋势的87.7%[46][48] - 新基建成为投资重点:AI资本开支推动电力基础设施需求,2025年一季度工程项目申报数量同比增9.4%,造价达1.9万亿元[57][61] 行业政策动态 - 房地产政策:供给端完善融资制度,需求端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14][25] - 科技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14][19] - 能源投资:2025年电源与电网投资同比增速显著提升,电力系统重点转向消纳能力建设[62][66]
热点思考|增量政策,如何“审时度势”?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15 16:07
政策窗口期的新信号 -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前召开,首次采用"国际经贸斗争"表述,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和"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工具箱呈现灵活性与超常规双重特征[3][11] - 国新办围绕稳就业召开发布会,重点推进三方面:消费以"以旧换新"补贴和育儿补贴为重点;多维度拓展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空间;强化民营经济支持,加大科技、绿色领域信贷投放[3][12] - 稳市场发布会聚焦三大主线:央行-汇金协同增持股票基金;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加大科技创新再贷款力度,健全科技金融专项机制[4][13] 增量政策的灵活调整 - 90天关税"暂缓期"成为政策储备窗口期,4月出口受"抢出口"效应支撑,但6月效应或消退[5][16] - 金融政策先行落地,央行采取"全面降准+结构性工具降息",预计向市场提供1万亿元流动性,并引导存款利率下调[18][19] - 财政政策面临压力,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同比-2.6%,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1%,需关注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和增量政策续力[6][21] 增量资金的可能投向 - 一季度GDP同比5.4%,但"老结构"面临不确定性,服务业投资等"新结构"支撑作用待观察[34][38][39] - 促消费政策或转向长效机制,2024年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仅恢复至2014-2019年趋势的94.2%,服务消费修复空间达历史趋势的87.7%[46][48] - 新基建成为投资重点,AI资本开支推动电力投资转向消纳能力建设,2025年一季度工程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4%[57][61][62] 政策执行细节 - 货币政策组合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8000亿元[19] - 地方债发行加速,二季度新增专项债较一季度增长36.5%,特别国债发行较2024年提前近1个月[21][30] - 服务消费支持政策或包括延长休假时间、完善社保制度,测算显示全国新生儿生育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46][48]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51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5 09:13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404点,1日涨0.86%,5日涨4.33%,1月涨1.83% [1] - 深证综指收盘2011点,1日涨0.52%,5日涨5.63%,1月涨2.17% [1] - 大盘指数昨日表现涨1.29%,1个月表现涨5.22%,6个月表现跌1.84% [1] - 中盘指数昨日表现涨0.42%,1个月表现涨3.09%,6个月表现跌7.78% [1] - 小盘指数昨日表现涨0.16%,1个月表现涨3.26%,6个月表现跌1.55% [1] 行业涨跌 涨幅 - 保险Ⅱ昨日涨5.07%,1个月涨11.08%,6个月跌4.24% [1] - 航运港口昨日涨3.76%,1个月涨6.85%,6个月涨2.17% [1] - 证券Ⅱ昨日涨3.63%,1个月涨6.92%,6个月跌13.53% [1] - 化学纤维昨日涨2.84%,1个月涨10.51%,6个月涨8.1% [1] - 多元金融Ⅱ昨日涨2.81%,1个月涨5.95%,6个月跌9.09% [1] 跌幅 - 航天装备Ⅱ昨日跌2.43%,1个月涨3.05%,6个月跌10.42% [1] - 工程机械Ⅱ昨日跌1.7%,1个月涨2.87%,6个月涨5.97% [1] - 贵金属昨日跌1.63%,1个月跌5.91%,6个月涨21.25% [1] - 光伏设备Ⅱ昨日跌1.63%,1个月涨5.2%,6个月跌28.41% [1] - 个护用品昨日跌1.35%,1个月涨11.97%,6个月涨30.53% [1] 京东25Q1业绩点评 营收与利润 - 京东25Q1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15.8%,服务收入588亿元,同比增14.0%,Non - Gaap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43.4%,业绩超预期 [2][10] 零售业务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16.3%至2638亿元,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20%,连续6季度双位数增长 [2][8][10] - 国补加力扩围推动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增17.1%至1443亿元,增速环比升1.3ppt,预计销售延续高增长 [10] - 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14.9%至980亿元,商超品类连续5季度双位数增长 [10] - 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双位数增长,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增速环比加速至15.7% [10] 盈利能力 - 集团毛利率15.9%,同比升0.6ppt,履约毛利率9.3%,同比升0.5ppt [3][10] - 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同比升0.8ppt至4.9%,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率同比降0.2ppt至0.3% [10] - Non - GAAP净利润率达4.2%,同比升0.8ppt [10] 外卖业务与回购 - 4月22日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预计加大投入用户补贴等强化生态势能 [3][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内回购15亿美元,80.7百万股A类普通股,占2024年底流通股2.8% [3][10] 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下调FY25 - 26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 [10] 增量政策专题 政策窗口期信号 - 4月中央政治局提前召开会议,关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政策,强调办好自己的事,稳就业等“四稳” [4][11] - 4月28日国新办发布会围绕稳就业,涉及稳内需与就业协同、拓展就业空间、强化民营经济支持 [11] -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围绕稳市场,包括稳股市、稳楼市、强化科创金融支持 [4][11] 增量政策调整 - 90天关税“暂缓期”是出口缓冲期,也是政策落地和储备窗口期,5月抢出口或延续,6月效应或消退 [11] - 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央行降准降息,引导下调存款利率 [11] - 财政政策关注债务额度发行使用和增量“续力”,二季度政策或落地,关注增量资金节奏 [11] 增量资金投向 - 一季度GDP增速较高,后续经济结构需关注政策落地和关税谈判进展 [11] - 若关税谈判顺利,政策重心或向长期制度改革倾斜,促消费关注减负增收和服务消费政策支持 [11] - 稳投资方面,新基建成增长点,传统基建开工落地需重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