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立维

搜索文档
不安的买药人:当原研药逐渐退出中国
36氪· 2025-06-24 12:07
跨国药企在华策略调整 - 过去三年默沙东、礼来、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陆续撤出数十种原研药在中国的注册,退市原因包括医保谈判失败、仿制药竞争、主动瘦身及成本压力 [1]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161种进口药未再注册,涉及孤儿药"唯铭赞"和精神类用药"百忧解""择思达"等 [1] - 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原研药企全部放弃竞标或仅象征性报价,最终无一中标,可能导致医院无法开出原研进口药 [1] 仿制药市场现状 - 中国90%以上制药企业为仿制药企业,17万药品批文中95%以上为仿制药 [2] - 国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等措施提升仿制药质量,但公众对仿制药疗效仍存疑虑,部分患者出现指标异常或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2][19] - 医院药架原研药逐渐被仿制药取代,价格更低但疗效争议持续,慢性病和罕见病患者面临换药焦虑 [1][2] 跨境购药现象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入境人数达1.63亿人次,同比增长15.3%,医疗相关出行占比提升 [18] - 泰国原研药价格约为中国自费价格的30%,部分患者通过专项体检套餐获取处方,如糖尿病套餐约1700元人民币含三个月药量 [14][17] - 日本留学生可通过医保体系低价购药,但存在法律风险,如2018年9名中国留学生因代购被捕 [11][12] 灰色渠道购药 - 互联网医院可开具原研药电子处方,如立普妥价格达仿制药60倍(300元/盒),但无法使用医保 [20][23] - 药店通过APP连接互联网医院获取电子处方,存在灰色操作空间,如店员指导患者完成处方审核流程 [23][24] - 跨境购药方式包括邮寄+自带双渠道,部分患者通过DHL寄送药品,运费约500泰铢(约100元人民币) [15][17] 患者行为模式 - 慢性病年轻患者成为跨境购药主力,他们擅长资料查询、经济核算和跨平台比价 [27] - 部分患者将购药与旅行结合,如徐成功在泰国体检购药同时度假,综合成本低于国内 [15][17] - 低收入群体尝试通过留学获取低价药,如孙平赴日留学计划因经济压力受挫,兼职时薪仅60元人民币 [6][9]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药行业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预计7月或8月启动,且今年仅进行一次 ,因新预测方案涉及医疗机构报量且优化政策未落地,医疗机构暂未准备报量工作 [1][2] - 可能出现比第十批更严重的产品文号积压问题,符合条件品种超100个,包括未到期专利仿制药,竞争更激烈,但规则将修改避免过度低价并借鉴地方联盟集采经验 [4] - 品种筛选保持满7家过评门槛不变,涉及头孢甲肟类、碳青霉烯类、吉利德丙肝等金额较大品种及5亿 - 10亿品种,需关注“市场规模小”定义标准 [26]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 结果极端原因一是第九批与第十批集采时间跨度超一年致部分产品竞争格局恶化,二是第十批集采规则调整 [4] 安徽牵头生物药集采 - 计划2025年底执行,目前定目录和规则,预计第四季度开始 ,以胰岛素集采规则为基础优化,不鼓励超低价,中选数量多,降幅适度 [1][5] - 有全国31个省市参与,以生物类似药为主,不包括已通过国谈降价的PD - 1等创新类抗癌疗法 [1][6][7] 集采优化细则 - 新增市场规模小的不纳入集采,利好新产品;同类型委托生产需2年以上经验,排除新厂家;优化报量和带量办法避免无基础市场份额企业超低价中选,确保竞争公平 [7] - 第二稿删除医保支付标准内容 [7] 国内集采框架 - 河北省联盟续约集采激进,主流如广东、新疆等地采用限价、多家重选,平衡价格并促进新产品、新企业加入 [1][8] - 2025年主要联盟有四川、新疆、广东、天津等牵头的集采项目,上海和江苏考虑加入 [1][9] 京津冀三家HCI集团 - 仅提供限价身份不带量,可理解为局部价格联动 [3][10] 集采对药品市场影响 - 集采后竞争充分品种如氯吡格雷基层医院渗透率增加,高价药品如氨氯地平市场拓展空间大,低价药品销售数量变化不大但金额下降明显 [3][11] - 优化细则利于原研药企保留医院市场份额,新规允许原研企业部分量不被切走,赋予医院更多自主选择权,允许原研企业设较高黄标价格 [3][12] - 医保支付标准设定将显著影响药品价格和市场,未来可能给出整体指导价,影响高价原研药 [3][13] 药品价格治理 - 集采曾存在价格歧视问题,2024年第三季度整治后基本实现“四同”,目前在解决不同企业间价格差距问题 [18] - 部分省份要求企业取全国最低价致药品价格螺旋式下降,可能导致药品短缺 [19] 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 取消最高授权价1.8倍规则,原规定不合理,对医保基金测算考虑不足,针对性强影响高价原研药,取消后对国内企业影响小,但与后续医保支付标准制定可能矛盾 [20] 原研药市场份额 - 集采后原研药因患者倾向品牌产品、长期市场教育及疗效反馈等因素,仍保留较大院内和院外市场份额,部分品牌产品市场占比提高 [21] 原研药企营销策略 - 加大与院外电商渠道合作,提高患者购药可及性,院外电商渠道销量显著增加,引发对国内唯低价取向的讨论并促使集采规则优化 [22][23] 医保局对院外零售市场影响 - 允许零售药店和电商自主定价,通过调整统筹支付标准间接影响价格,随着电商接入医保支付体系,也受统筹支付标准影响 [24] 集采政策对仿制药和创新药影响 - 节约仿制药费用用于创新药和高价罕见病用药,但低定价限制创新药发展,可能打击企业研发创新意愿,投资者需关注医保支付政策利好及行业发展限制 [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内容 - 第十批国采从准备到数据汇总约1 - 2个月,招标文件发布到结果公布约1个月,整个过程约3个月,2025年可能因厂牌报量汇总需提前准备,可能只有一批国采机会 [17] - 同一省份不重复参加不同联盟项目,但可能参加多个联盟项目,中药饮片由山东统一牵头执行,进展和供应稳定,市场反馈价格可接受,对医药企业影响不大 [14] - 尊重医院选择权使企业增加销售费用获采购量方法难行,主要为延续用药习惯 [15] - 前几次联盟集采有医院报量增加情况,但广东联盟续约集采中大型医院难增加未使用品种报量,续约集采品种增加报量难度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