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信通途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青岛崂山区: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科技日报· 2025-09-26 18:15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张绪霞 9月16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厅里,一台名为"夸 父"的人形机器人展示多项技能,它不仅能迎宾、讲解,还能完成倒水、浇花等精细动作。"夸父"的亮 眼技能展示,是崂山区深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技术落地应用的生动注脚。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区之一,崂山区加快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日前,崂山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加速园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项目名单,将获 得首期400万元奖补支持。该项目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体,已累计聚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80余 家。 "围绕做优生态,我们将继续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金融、产业基金等要素支持,加快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持续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赋能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向新生长、向高攀升。"青岛 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人工智能产业部副部长张辰源说。 为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崂山区实施"技术攻关+普惠扶持"模式。崂山区新质生产力促 进中心主任彭秋媛介绍,崂山区设立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企业攻 关,重点突破大模型推理训练、机器人 ...
青岛:人工智能让城市更 “聪明”
大众日报· 2025-08-06 11:08
行业应用与技术创新 - 海信网科推出城市交通垂域大模型"海信通途大模型" 赋能交通指挥调度 安全防控和拥堵治理等场景 已在青岛 武汉 镇江等多个城市应用 [1] - 大模型对交通民意舆情信息自动分类和打标签 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 通过车载视频智能识别9类105种道路安全隐患 排查准确率超80% 效率提升50% [1] - 联合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组建"智慧交通大模型创新联合体" 开展联合创新以保持行业领先 [1]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创新奇智科技专注"AI+制造"产业 覆盖钢铁冶金 面板半导体 汽车装备 能源电力等八大领域 累计服务超1200家企业客户 [2] - 推出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产品 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 多维度智能化转型需求 [2]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 - 青岛地铁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部署于6号线 赋能设备维修 乘客服务和运营组织等领域 [3] - 供电智能体实现故障精准定位 自动生成处置建议和物料清单 人工操作流程由27步缩减至7步 处置效率提升70% [3] - 大模型打破不同城轨系统间数据壁垒 提供可复制推广的AI技术应用范式 加速行业技术迭代 [3] 机器人技术突破 - 国华智能装备专注人形机器人精密传动部件制造 首创谐波减速器柔轮表面改性技术和共轭啮合协调优化设计方法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 与小米等车企合作实现机器人高端应用 打破国外在汽车 医疗 航天等领域垄断 拓展应用边界并为下游企业提供场景示范 [4] 产业发展格局 - 人工智能在青岛覆盖生产制造 城市运营 轨道交通和具身智能等领域 形成多元化实践图景 [5]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 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 赋能千行百业能力持续增强 [2]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青岛AI链主企业如何改写制造业规则?
新浪财经· 2025-07-31 18:56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 - 青岛市政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 目标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采用"一核引领 多极协同"发展路径 以15家核心企业构建产业中枢 通过50个开放场景加速技术商业化 其中6个标杆场景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1] 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突破 - 海信网络科技研发"海信通途大模型" 基于通用大模型底座并融合20余年行业知识 在广西桂林暴雨灾害中76台海信信号机全部正常运行 包括4台已服役13年设备 在青岛武汉等城市实现民意舆情处理效率提升90% 道路安全隐患识别准确率超80% [3] - 创新奇智推出国内首个制造业工业大模型"奇智孔明AInnoGC" 采用"一模一体两翼"战略架构 将工业大模型与工业机器人深度耦合 开发ChatRobot工业具身智能系统 [4] - 青岛地铁集团发布轨道交通行业首个垂域大模型1.0版本 在6号线试点中实现供电故障处置流程压缩70% 人工操作步骤由27步减少至7步 [4] 工业制造智能化升级 - 创新奇智累计服务1200余家客户中制造业占比超70% 2024年制造业营收贡献突破80% 覆盖钢铁冶金 面板半导体 汽车装备等八大工业赛道 [5] - 在青岛中加特项目部署的设备智能维护系统中 生产效率实现36%提升 [5] - 国华智能在谐波减速器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航天级应用突破 在山东市场取得80%占有率 通过柔轮表面改性技术和共轭啮合协调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难题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海信网络科技持续保持10%研发投入强度 获得56项重大科技奖项 产品覆盖全国95%重点城市 [3] - 青岛地铁大模型联合17家地铁单位和18家产业单位共建技术生态 实现故障定位效率质的飞跃 [6] - 创新奇智联合国际软件企业Bentley在CAD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 [11] 产业生态构建 - 海信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组建"智慧交通大模型创新联合体" [9] - 海信网络科技与山东大学 北航青岛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协同 [9] - 创新奇智与青岛啤酒 海尔等本土巨头共建解决方案 [9] - 国华智能布局北京 上海 青岛三地研发中心 [9] 政策支持体系 - 山东省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聚焦高价值场景技术融合应用 实施"人工智能+"应用攻关工程 [4] - 山东省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对重大创新产品实施"首购首用"风险补偿 [11] - 青岛市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行动方案》中将人工智能列为24条重点产业链核心赛道 [11] -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明确三年投入50亿元支持产业载体建设 [7] 应用场景拓展 - 海信HiBuilding平台在福耀科技大学落地 实现全校2.8万台设备智能管控和"产-运-用-管"全链条节能 综合节能率超20% [7] - 青岛地铁大模型开始向港口 电厂等场景延伸 [11] - 青岛地铁构建的行业知识库降低全国城轨企业智能化转型门槛 [11] 技术发展路径 - 青岛企业采用"大小模型协同"路径 在专业模型领域深耕业务理解力与多系统融合能力 [4] - 创新奇智推动工业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决策单元进化 [7] - 青岛地铁通过大模型驱动运维体系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