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夸父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青岛崂山区: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科技日报· 2025-09-26 18:15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张绪霞 9月16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厅里,一台名为"夸 父"的人形机器人展示多项技能,它不仅能迎宾、讲解,还能完成倒水、浇花等精细动作。"夸父"的亮 眼技能展示,是崂山区深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技术落地应用的生动注脚。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区之一,崂山区加快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日前,崂山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加速园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项目名单,将获 得首期400万元奖补支持。该项目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体,已累计聚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80余 家。 "围绕做优生态,我们将继续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金融、产业基金等要素支持,加快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持续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赋能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向新生长、向高攀升。"青岛 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人工智能产业部副部长张辰源说。 为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崂山区实施"技术攻关+普惠扶持"模式。崂山区新质生产力促 进中心主任彭秋媛介绍,崂山区设立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企业攻 关,重点突破大模型推理训练、机器人 ...
当科技与艺术融合:铠甲也有繁花梦
金融时报· 2025-08-22 15:01
科技与艺术融合 -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以二进制数字"0"和"1"为核心设计会徽 构建动态奔跑机器人形态 隐喻技术发展无限可能 [2] - 人机时装秀采用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 针对机器人独特结构量"机"定制 融合传统美学与当代科技 [3] - 服装设计运用光固化 FDM 织物3D打印等技术 展现中式建筑 花卉 非遗技艺等文化意象 [3][4] 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以《秦俑魂》舞蹈获群体舞蹈金牌 9台"光子"机器人与1名舞者协同表演 得分92.54 [7] - 团队优化硬件和算法 加大电源和驱动电机功率 优化上下肢动作协调 实现稳定舞蹈呈现 [7] - 智元机器人提供远征A2本体及核心算法 光谷东智二次开发完成群体协同与动作定制 实现精确动作轨迹与音乐卡点 [8] 产品性能与应用 - "小顽童"(N2)机器人以轻巧仿生结构设计 通过18个高性能关节实现灵活运动 膝关节扭矩达150N.m [9] - 该机器人在自由体操赛项以领先第二名20多分优势夺冠 在单机舞蹈赛项以0.1分差距获银牌 [9] - 1.7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高度契合秦俑形象 金属关节冷光与战舞雄浑气势交织 带来强烈视觉冲击 [8] 行业生态与发展目标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旨在打造顶尖赛事品牌 成为全球最高水平人形机器人竞技赛事主办者和标准制定者 [10] - 推动人形机器人运动 协作 智能与场景化应用关键技术跨越式发展 制定运动性能测试及安全规范标准 [10] - 通过赛事和科普活动提升公众认知 连接全球高校 科研院所 企业及投资机构构建可持续产业生态 [10]
机器人再进阶 具身智能未来已来
北京晚报· 2025-08-15 16:5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220家企业1569件产品并发布123款新产品 行业呈现产品集中展示和新品密集发布特点 [1] - 机器人产业从机械手臂向具身智能进阶 应用场景从舞台扩展至街头 赛场 物流仓库和饮品吧台 体现产业化落地加速趋势 [1] - 具身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明确发展方向 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 [1] 宇树科技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展出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 搭载动态平衡算法 可完成出拳 高踢腿等高难度动作并具备自主起身能力 [2] - 全新发布R1人形机器人支持打拳 跑步等复杂动作 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2] - EDU版本提供软硬件接口 为开发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二次开发空间 加速教育 服务等领域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认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当前聚焦科研教育 服务展示和简单工业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3] 智平方商业化应用 - "爱宝"机器人具备模拟工厂码垛 饮品制作和乐器演奏能力 搭载自研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OVLA [3] - 采用快慢双系统设计 实现思考与反应分工 能理解指令意图而非机械执行预设动作 [3] - 已应用于车企工厂上下料 贴标签 无菌车间智能转运 视觉质检以及电子生产线物料分拣等真实场景 [4] - 定位为"每天都在出工"的通用劳动力 通过多场景应用提升数据多样性以优化大模型训练 [5] 傅利叶技术创新 - 发布GR-3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主打交互陪伴 通过情感化设计强化科技陪伴体验 [6][7] - 搭载自研全感交互系统 集成听觉 视觉 触觉模块 通过注意力管理机制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 [7] - 配备4麦克风阵列 结构光+RGB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 31个触觉传感器感知触摸 支持多种拟人姿态 [7] - 低电量时呈现疲惫模式 现场展示中表现出高度拟人化交互能力 [7] 加速进化场景迁移策略 - 展台举办AI足球赛 采用T1机器人无遥控全自主决策模式 展现运动控制与智能感知性能 [7][8] - T1和K1机型获2025 RoboCup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成人组和小型组冠亚军 [8] - 通过赛事场景锻炼能力 未来可迁移至家庭和工业场景 包括物体识别和人类辨别能力 [8] - 公司目标为打造高性价比且实用的机器人产品 [8] 优必选多场景解决方案 - 展出五大人形机器人 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完成动态随机分拣任务 [9] - Walker S2具备0-1.8米全空间稳定搬运15公斤负载能力 支持灵活摸地 极限下蹲等高难度动作 [9] - 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支持全空间搬运与亚毫米级精度操作 满足多场景多任务需求 [9] - 世博会导览大使Walker C具备多语言交互 导览接待和客串主持功能 [10] - 公司认为产业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落地 全栈式技术布局助力商用服务 科研教育等领域 [10] 乐聚技术融合突破 - "夸父"人形机器人完成户外配送 太极表演 工业搬运等全场景任务演示 [11] - 作为5G-A人形机器人 融合5G-A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 [11] - 5G-A低时延 大带宽特性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支撑 [11] - 未来可进入高风险场景执行远程 实时 自主任务 产业规模化应用拐点临近 [11]
“泛化智能”发展态势渐趋明朗 机器人技术路径出现分化
证券日报· 2025-08-13 14:43
行业技术趋势 - 人形机器人能力维度从精准高效向泛化智能延展 产业方向从结构优化转向行为泛化 [1] - VLA大模型成为行业高频词 通过大规模仿真数据和多场景训练实现跨品类跨物体的泛化能力 [2] - 技术路径呈现差异化 包括分层规划与Model-based强化学习 多模态具身模型整合视觉与语言信息 [3] 企业产品进展 - 银河通用机器人全自研GroceryVLA大模型已应用于货架商品分拣 即将在北京多家门店上架 [2] - 星动纪元研发通用端到端VLA具身大模型 实现物流分拣场景中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及360度旋转能力 [2] - 乐聚机器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可执行工业料箱搬运 物料分拣 SMT料盘出库以及商业服务场景任务 [3] - 优必选展示近二十台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 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已在多家车企工厂完成搬运分拣质检等复杂工作 [3][4] 商业化进程 - 优必选重点关注产品商业化落地速度 预计2027年工业场景将迎来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 年交付量达万台级别 [5] - 行业架构成为核心竞争力 优秀模型架构可通过极少数据实现泛化 直接影响训练成本与效率 [5]
2025WRC:众擎、优必选、乐聚等15家企业展台情况一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00:23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亮点 - 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汇聚ABB、库卡、埃斯顿等200+家企业展出1500+件展品,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1]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展示最新解决方案,同期世界机器人大赛吸引全球10余国6000+赛队、10000+选手参与[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乐聚"夸父" - 实现5G-A超远距实时操控,北京至上海1200公里实测保持低时延通信与自主导航稳定性[1] - "大小脑"协同:大脑搭载智源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小脑融合model-based control与RL算法提升柔性环境运动稳定性[3] - 已落地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商服导览等场景,未来将拓展消防、化工等高危领域[3] 赛博格机器人 - Cyborg-H01灵巧手采用5指节16自由度设计,抓握功耗降低60%,实现毫米级自适应抓取[4] - Cyborg-R01搭载VLA2.0具身大模型,新环境适应效率提升80%,已吸引20+零部件商开发专用传感器[6] 众擎机器人 - PM01展示拟人化动作与复杂环境自适应能力,T800重载人形机器人计划参与自由格斗比赛[6] - 推出定价3.85万元起的轻量化陪伴型机器人SA02,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7] 优必选Walker系列 - Walker S2具备52个自由度,腰部旋转±162°,3分钟完成自主换电支持7×24小时作业[31] - 11台Walker S1通过毫秒级集群控制展示动态随机分拣能力,重新定义生产力标准[33] 关键技术进展 感知技术 - 奥比中光发布Pulsar ME450 3D激光雷达,支持三种扫描模式,80kLux强光下噪点率低于行业水平[12] - Gemini 345Lg双目3D相机工作温域-20°C至65°C,深度视场角达104°×87°,2025年1-5月营收同比增长117.18%[14] 触觉传感器 - 帕西尼PX-6AX-GEN3传感器采用6D霍尔阵列技术,测量精度0.01N,耐受1000万次按压[24] - 分Elite/Core/Omega三大系列,支持15种信息输出,采样频率达每秒百万次[25] 运动控制 - 魔法原子MagicBot Z1关节扭矩超130N・m,运动范围320°,四足机器人MagicDog-W可跨越60cm障碍[14] - 星动纪元L7实现360度旋转跳,关节模组峰值扭矩400N・m,ERA-42大模型支持无预编程技能学习[36] 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领域 - 川机器人T1 Ultra强化关节扭矩(髋/膝360Nm,踝80Nm),瞄准工业制造与物流搬运场景[28] - CW系列复合机器人融合AMR与Cobot技术,单机臂负载10kg,定位精度±5cm[30] 服务领域 - 智平方"爱宝"机器人60秒完成搬箱码垛,0.375秒节奏演奏架子鼓,已落地车企工厂与无菌车间[17] - 优理奇Wanda平台覆盖打鼓演奏、射箭陪练、厨房清洁等六大场景,实现高重复性操作[22] 生活场景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展示早餐准备、咖啡制作、非遗漆扇创作,末端重复定位精度±0.1mm[38] - 星海图R1 Lite仅凭语音指令完成自主铺床,G-0模型实现视觉感知到关节控制的端到端映射[20] 生态建设 - 睿尔曼RealBOT开源平台基于百万条数据研发,联合科大讯飞等展示双轮足机器人、AI按摩机器人等方案[9] - 速腾聚创Active Camera平台提供多传感器一体化方案,助力10+合作伙伴产品落地[33] - 地瓜机器人RDK计算平台成为多个明星产品的通用基础组件[41]
从机器人“发烧友”到“小巨人”——记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30
公司发展历程 - 乐聚机器人由冷晓琨与9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学于2016年创立 专注于双足人形机器人研发 [2] - 成立首年推出国内首款可快速行走的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Aelos" 具有17个肢体关节自由度与先进智能系统 [3] - 2018年启动第一代高动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研发 初期关键部件依赖海外供应链 [4] - 2023年12月推出第三代"夸父" 零部件90%实现国产化 制造成本降至几十万元 [6] - 截至2023年累计申请专利124件 其中发明专利62件 同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夸父"人形机器人身高1.66米 重55千克 奔跑速度超7千米/小时 可完成行走、跳跃、搬运等复杂动作 [1] - 开发足式机器人关节 优化热管理模型 提升电机散热效率30% 延长使用寿命 [5] - 推出全身动量控制算法 基于实时传感器数据精准调整动作 确保复杂操作稳定性 [5] - 2024年与华为合作 使"夸父"搭载开源鸿蒙系统并融入盘古大模型 实现多模态交互能力 [7] 市场应用与生态布局 - Aelos系列机器人已进入全国5000所小学与职业院校 服务上千万名学生 [3] - 在江苏工厂实现工业场景落地 解决招工难题并降低生产成本 [8] - 构建"人形机器人+"生态合作矩阵 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加速技术转化 [7] - 规划未来进入家庭服务、养老、教育等领域 目标覆盖千行百业 [8] 行业趋势判断 - 人形机器人将迈向强人工智能时代 适应复杂场景需求 [2] -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融合可赋予多模态交互与场景泛化能力 [7] - 中国丰富应用场景为机器人训练提供天然优势 [8]
乐聚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国内具身智能加速发展
选股宝· 2025-06-19 22:52
行业动态 - 乐聚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攻克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机协同、实时决策等技术难题 [1] - 乐聚、中国移动、华为等联合发布《5G-A赋能信息消费"新三样"白皮书》,定义5G-A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网络需求指标 [1] - 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搭载华为云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基于5G-A技术展示多场景应用能力,实现大场景高精度定位及多机协作 [1] - 5G-A网络高带宽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为人形机器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训练数据,缩短开发周期并适配多行业需求 [1] - 乐聚夸父机器人推动专用机器人向通用机器人发展,加速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扩大 [1] 公司合作 - 海晨股份与乐聚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化仓储系统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升级 [2] - 蓝黛科技全资子公司蓝黛自动化与乐聚机器人参股无锡泉智博科技,后者委托蓝黛科技研发生产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及核心零部件 [2]
深圳产业链优势推动具身智能加速跑
中国证券报· 2025-05-15 05:31
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汇聚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产业链优势显著,吸引智元、宇树科技等创业公司落户[1] - 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4] - 深圳"机器人谷"聚集大疆、优必选、速腾聚创等头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进入比亚迪、富士康等工厂实训,2025年规划产能1000台[2] - 速腾聚创推出数字化激光雷达Helios,与宇树科技等1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1][5] - 乐聚机器人夸父产品2024年交付100台,2025年一季度交付300台,预计全年进入千台级别[3] 产品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实现搬运料箱等连贯动作,进入汽车制造工厂实训[2] - 乐聚机器人夸父已交付一汽红旗、海晨物流工厂,覆盖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工业制造领域[3] - 库犸科技与速腾聚创合作推出激光雷达版高端割草机器人[2]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化 - 深圳伺服电机、激光雷达、灵巧手等供应链成熟,人形机器人成本从300万元降至几十万元[4] - 兆威机电展示可实时模仿手势的灵巧手产品,奥比中光提供人形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4][5] - 佰维存储推出适用于具身智能的eMMC、UFS存储芯片,满足高带宽需求[5] 技术融合与行业前景 - 多模态大模型推动具身智能进入产业化转折点,新能源汽车制造成为重点应用场景[3] - 长盈精密取得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定点项目,加速商业化应用[5] - 宇树科技H1机器人搭载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亮相央视春晚[1]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结果出炉 7家深企上榜AI产业50强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32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结果 - 2025年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赛道,甄选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 [1] - 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以13家、11家和7家上榜企业位居城市排名前三 [1] - 广东省共有9家企业入选,展现其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实力 [1] 深圳上榜企业分析 - 深圳7家上榜企业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制药、智能营销等多个领域 [2] - 腾讯元宝依托自研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双模型,在跨知识领域理解、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国内大模型技术商业化落地标杆 [2] - 众擎机器人实现核心部件全栈自研,2025年计划批量交付千台机器人产品 [2] - 乐聚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产品已在国际舞台亮相并实现实测落地 [3] - 跨维智能专注于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研发,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3] - 晶泰科技采用量子物理计算与AI结合方式,为全球制药及材料科学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3] - 东信时代构建覆盖全国40城的智能营销服务网络 [3] - 元象XVERSE结合AI与3D技术,为虚拟现实交互提供新可能性 [4]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达3012亿元,同比增长21.1% [5] - 深圳拥有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6家AI独角兽企业,以及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9家机器人独角兽企业 [5] - 2025年深圳将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AI赋能新型工业化 [5] -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企业数量超300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 [5]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广东省以9家上榜企业领跑全国各省份 [6] - 深圳、广州、佛山共同构成广东AI产业多元生态 [6] -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6] - 广东企业有望在全球AI竞赛中持续突破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两个维度 [7]
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宇树机器人最新发声,机器人ETF基金(159213)再度飙涨超2%,全球资管巨头唱多人形机器人!
新浪财经· 2025-05-12 11:17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5月12日A股机器人板块反弹,机器人ETF基金(159213)当日涨幅达2.67% [1] - 成分股普涨:拓斯达20cm涨停,科利尔10cm涨停,信捷电气涨超7%,三丰智能涨超6%,禾川科技等涨超4% [3] - 宇树科技创始人透露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激增,"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 [3]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收入将达5万亿美元 [4] - 中国企业占据"Humanoid 100指数"前10强中的7席,反映中国在制造与硬体整合的竞争优势 [4] - 2020-2024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量达5925件,远超其他国家 [4] 中国产业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智能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5] - 地方政策密集出台:上海、广东、杭州等地建立亿元级产业基金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 [5] - 2021-2025年累计发布7项国家级政策,包括《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专项文件 [6] 产业链优势 - 机器人国产化率从2015年17.5%提升至2022年35.7%,核心零部件实现全环节覆盖 [7] - 华为、宇树、智元等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华为盘古大模型5.0落地具身智能领域 [6][7] - 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Optimus计划年产5000台,国内企业产品价格降至60-70万元/台 [7]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制造业升级与老龄化加速催生刚性需求,东吴证券预测远期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 [9] - 主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车厂)、商业(IT物流)、家庭三大领域 [8][9]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包括传感器、伺服电机、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