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将如何改变生产和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2 07:21
图为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美罗"在工作中。 车间里,人形机器人站上生产一线,与工人协同工作;借助脑机接口技术,智能仿生腿让截肢患者重新 站起来,走向新的人生;5G-A开启商用部署,高速公路全场景自动驾驶等一批新应用场景加速落 地……"十四五"以来,我国未来产业多点突破,技术底座持续夯实、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一批前沿科技 照进了现实。 抢占先机、竞逐未来,"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 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竞赛正在加速布局。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以及6G领域,一众企业抢滩 未来赛道,一批前沿技术已来到规模化应用的前夜。 人形机器人"美罗"能够熟练地把注塑成型的后桶搬运至智能首检台检验;AI巡检员"玉兔"可以24小时穿 梭检查,遇到问题自行呼叫工程师……这是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的日常工作场景。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未来产业布局的热 门赛道。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00亿元。 "区别于其他工业制造企业偏概念的阶段,美的集团依托 ...
龙华区机器人产业开始“大步跑”
深圳商报· 2025-11-06 22:26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深圳龙华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591家,其中“四上”企业360家 [4] - 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41.8亿元,预计“十四五”末产值将突破320亿元 [4] - 实施“1+2+6+100”行动计划,推动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 [12] 产业链与技术布局 - 基础层拥有宝德、华傲、盘古龙华等35家“四上”企业,聚焦芯片、算法等底层技术研发 [5] - 技术层拥有科大讯飞、富瑞姆等38家企业,专注智能算法与机器视觉等核心突破 [5] - 应用层企业达287家,涵盖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多个领域 [5] - 区内企业累计专利及软著总量突破500件,捷顺科技、银星智能等企业知识产权积累均超千项 [5]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已建成64个人工智能相关创新载体,包括1个国家级、23个省级平台 [6] - 北站片区为核心的“龙华中轴人工智能集聚区”被认定为深圳市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之一 [6] - 锦绣科学园打造“5+1”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生态 [7] 前沿应用与标杆产品 - 乐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实现跨越1200公里的超远距离户外配送 [8] - 汉阳科技作为全球消费级扫雪机器人领域开拓者,年产能达20万台,2024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8] - 元鼎智能在泳池机器人领域突破关键技术,产品在亚马逊平台销量占有率第一 [8]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出台《龙华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政策文件 [10] - 创新实施“算力券”制度,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补贴 [10] - 对获批“揭榜挂帅”项目单位,分别给予发榜方最高200万元、揭榜方最高400万元资助 [10] 产业集群与企业梯队 -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规上企业1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 [11] - 头部企业如汇川技术、乐聚机器人等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11] - 锦绣科学园提供最高50%租金补贴、2000万元专项政策包及人才公寓配套 [11]
广东“AI+机器人”竞技十五运:场上争干活 场外抢订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2:57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广州报道 一位特殊的火炬手在广东诞生。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现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手持1.6KG的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百米传递任务。 "科技创新是火,实体经济是炬。"在广州站第50棒压轴火炬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此感慨,当前正步入一个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全面融合的新时代, 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将越来越智能,这也是机器人参与火炬传递的意义所在。 广汽"智能方阵"亮相广州火炬传递,图源广汽集团。 从"走起来"到"接棒"跑起来,再到在十五运会各个岗位场景里"干起来",广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凭借场景牵引和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打通技术、场景到 盈利的闭环,全速迈入以实效为导向的商业化"下半场"。 "机器人天团"升级亮相 起步、奔跑、挥手、交接,百米火炬传递任务中,"夸父"稳执圣火、步伐稳健,具象化呈现乐聚机器人的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复杂环境适应三大核 心技术。 这些技术,正是为适配火炬传递的严苛要求所进行的针对性升级。十五运会大规模、高并发、多任务、强互动的场景需求,对机器人的导航避障、人机交 互、群体协同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垂直领域的专用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了具身 ...
苏州造机器人零失误完成一连串动作,惊艳广州全运会
苏州日报· 2025-11-06 08:04
近日进行的十五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身影引人注意——机器人火炬手"夸 父"作为"0号"火炬手,身披运动服零失误完成点火、挥手、奔跑、传递等一连串动作。它来自苏州吴 江,由乐聚机器人、中国移动、哈工大、北京通研院等联合攻关打造,是本届全运会科技创新的热点之 一。 "夸父"和普通人形机器人不同,无需技术人员拿着遥控器在一旁陪跑。这是因为中国移动基于5G- A网络优化了沿线站点,保障15至20Mbps稳定上行速率,可实时回传机器人第一视角的超高清画面,确 保"夸父"精准执行指令。 现场,"夸父"单臂稳稳拿起1.6千克的火炬,按照活动要求,用拟人奔跑姿态完成火炬百米传递任 务。在媒体镜头下和观众注视中,"夸父"的迈步幅度、摆臂节奏和身体重心的转移都很流畅。在斜坡路 段,它也能自主感知地形,实时调整关节姿态,步履稳健地完成交接。 本次火炬成功传递,是乐聚在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等复杂环境适应领域的阶段性突破成果。车 间搬运工、走秀模特、博物馆讲解员……人形机器人正解锁越来越多职业,也代表乐聚依托长期技术积 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建立起一个从研发、制造到部署的全链条产业化体系。 据乐聚机器人长三角大区总经 ...
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亮相 业内加速构建全自主可控机器人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20:47
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夸父”亮相,基于开源鸿蒙开发并搭载华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5.0 [1][2] - “夸父”机器人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框架实现全链路技术自主可控,标志着在机器人操作系统层面取得突破 [2] - 该产品验证了开源鸿蒙作为机器人“大脑”的完全可行性,解决了技术替代和产业安全问题 [2] 生态构建与产业支持 - 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集适配认证、政策辅导、应用场景孵化、人才培养、产业聚合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产品提供全链条支持 [2] - 华为启动“天工计划”,宣布未来将投入10亿元资金与资源全面支持鸿蒙AI生态创新 [3] - 开源鸿蒙生态基石已汇聚9200多位社区贡献者,代码行数超过1.3亿,推出1300多款软硬件产品和70多款行业发行版 [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机器人行业正围绕底层架构与生态构建展开自主化竞赛,操作系统和智能体成为角逐关键 [1] - 行业头部玩家共同选择构建自主可控技术生态,例如埃斯顿自动化推动控制系统与国产化操作平台适配,均胜电子、云鲸智能探索开源鸿蒙的分布式能力 [3] - 市场分析认为鸿蒙生态所撬动的产业空间有望达到万亿元 [3] 战略意义与发展路径 - 机器人生态的竞争本质上是标准与协同能力的竞争,生态繁荣取决于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设备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参与 [4] - 中国科技企业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生态构建,此举关乎在下一代人机交互与机器智能竞争中掌握定义权,战略意义深远 [4]
英伟达市值破五万亿美元;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亮相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9:59
科技巨头动态 - 英伟达与Uber达成合作,计划自2027年起将全球L4级自动驾驶车队扩展至10万辆,并共同构建基于NVIDIA Cosmos的数据工厂 [2] - 亚马逊宣布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占其公司职员总数的4%,以精简运营并加快人工智能部署,此为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 [3] - 英伟达市值创下5万亿美元纪录,成为史上首家跨越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其市值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时113天,今年股价累计上涨54% [13] 自动驾驶与智能驾驶 - 豪恩汽电收到某海外汽车品牌视觉感知与全景摄像系统产品定点信,项目生命周期预估总营业额约3.87亿元,预计2026年1月开始量产 [12] - 领益智造拟以24.04亿元现金收购浙江向隆96.15%股权,标的公司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旨在深化汽车产业布局 [15] 机器人技术与硬件生态 - 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亮相,旨在构建全自主可控的机器人生态 [5] - 宇树科技将发布新品,宣传海报描述该产品“小巧身躯,行业性能,动力性能≈2xGo2”,外形或为四足机器人 [10] - 峰飞航空获阿联酋猎鹰航空服务公司50架eVTOL订单,含15架载货机型与35架载人机型,首批将于2025年底交付 [9] 半导体与核心硬件 - 长鑫存储已量产LPDDR5X产品,提供12Gb与16Gb容量,最高速率达10667Mbps,较上一代LPDDR5提升66%,功耗降低约30% [14] - 海默科技与中芯国际旗下中芯熙诚签署战略协议,将共同发起产业投资并购基金,围绕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开展合作 [19] - JBD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B2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MicroLED微显示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推动消费级AR生态共建 [20] 人工智能与AGI发展 - 盛大集团陈天桥指出AGI的终极价值是“发现”而非“取代”,其意义在于“进化人类”,并宣布将投入10亿美元算力支持全球AI研究 [8] 企业并购与资本运作 - 安克创新拟以2.29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海翼智新4.2659%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上升至86.2627% [16] - 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恒岳要约收购完成,预受要约股份总数1.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3.6332%,收购完成后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3.6232% [17] - 华立股份拟收购中科汇联51%股份,标的公司为提供智能交互和决策解决方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8] 物流与电商行业 - 申通快递收购丹鸟物流股权事项通过反垄断审查,公司可自即日起实施集中 [6] - 京东内部人士称近期“美的被罚”等谣言源于京东要求平台售价不高于其他平台,此举是为确保销量大平台的价格竞争力 [4] 出行与服务数据 - 滴滴助老打车服务已累计为全国老年用户提供超过2.65亿次出行服务,该服务提供一键叫出租车、语音播报等功能 [11] 人事变动 - 杭可科技前董秘傅风华已入职宇树科技,负责公司IPO相关事项 [7] - 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因工作调动辞任,自2025年10月29日起生效 [7]
首款鸿蒙 “夸父” 机器人登场,重构自主机器人生态!“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窄幅震荡,板块在低位整理中酝酿方向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09:58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早盘最新价1.044元,较昨日收盘价微跌0.10% [1] - 开盘成交额约1.77亿元,显示市场情绪偏谨慎 [1] - 近五日资金交替频繁,昨日净流入超1.6亿元 [1] 指数与板块整体走势 - 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11%,中证机器人指数微跌0.01% [1] - 板块整体延续整理格局,持仓股表现分化,35只成分股上涨,38只下跌 [1] 成分股具体表现 - 博杰股份、步科股份、华东数控涨幅居前,最高涨幅达10% [1] - 伟创电气、科瑞技术等股票出现回调,跌幅约3%至5% [1] 行业动态与产品进展 - 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夸父”亮相,基于开源鸿蒙开发 [1] - 该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正加速构建全自主可控的机器人生态 [1] 行业前景与商业化预期 - 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年内均呈现显著进步,是AI应用重要方向 [1] - 随着特斯拉明年量产预期逐步清晰,以及国产链人形机器人出货情况兑现,机器人商业化预期大幅增强 [1]
山东潍坊90后做人形机器人:一把融资15亿,冲刺上市,腾讯押注
36氪· 2025-10-26 10:35
公司融资与业务概览 - 深圳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为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由深投控资本等15家机构联合参与 [1] - 公司产品分为两类:面向教育市场的30-70公分小型双足机器人,服务于全国近5000所中小学与职业院校;面向工业、科研场景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落地北汽越野车等工业场景 [1] - 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适配东南亚高温高湿环境的简化版工业机器人,已启动东南亚调研 [1][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创始人冷晓琨于2016年带领团队南下深圳创业,提出“小型先行、全尺寸跟进”策略,先以小型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回笼资金,再攻关全尺寸核心技术 [2] - 2016年7月获松禾资本1000万元天使投资,1个月内完成第一代小型双足机器人Aelos定型量产 [3] - 2017年获腾讯5000万战略投资,产品快速进入千所学校;2018年启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研发,首台原型机投入超300万元 [4] - 2023年发布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夸父机器人;2025年1月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内交付量领先的企业;3月联合中国移动、华为推出5G-A人形机器人 [5] 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2025年上半年突破4000台,预计全年达7300台;2025年全球预计销量仅1.24万台,市场明显供不应求 [6][7] - 行业存在三大痛点:核心零部件成本高、场景适配性不足、量产能力欠缺 [6] - 2025年上半年行业CR3达79.63%,头部企业依次为宇树科技(市占率51.72%)、优必选(市占率16.86%)、智元创新(市占率11.06%) [6][7] - 乐聚机器人的差异化核心在于“全产业链布局+双场景并行”,通过投资关节部件、电机等核心部件并联合打造量产线,解决行业“量产难”痛点 [7] 行业技术演进 - 核心运动控制层面,Model-Based与RL算法融合成主流,乐聚夸父机器人应用该技术后地形适应误差率降至3.2% [7] - 5G-A技术打破操作边界,乐聚联合研发的5G-A人形机器人已在北汽工厂实现远程工程师操控底盘焊接 [7] - 能源供给方面,主流锂电池续航不足4小时;GGII预测2026年超30%中高端产品将采用固态电池,续航提升至8-10小时,乐聚已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 [8] 行业未来机会 - 垂直场景渗透:我国失能老人超4000万,养老护理人员缺口500万,养老陪护机器人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智慧物流领域已有企业试点自主装卸机器人 [9] - 全球化拓展:东南亚制造业人力成本年均上涨8%、欧洲老龄化率超20%,催生机器人需求 [9] - 产业链协同创新:GGII预计2027年国产高精度关节成本下降40%,降低整机成本并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形成“技术突破-成本下降-需求爆发”循环 [9]
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热情不减!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融资,上市正在计划中
华夏时报· 2025-10-24 12:08
公司融资与上市进展 - 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 [1] - 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上市计划已启动 [4] - 公司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第二家完成股改的企业,宇树科技为第一家并预计在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4] 投资方与行业投资热度 - 本轮融资由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前海基础投资、石景山产业基金、东方精工、拓普集团、中信金石等十余家机构联合投资 [2] - 成立以来公司共获得6轮融资,历史投资方包括松禾创新、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洪泰基金等 [2] - 截至10月22日,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发生134起投资事件,行业投资热度不减 [2] 行业竞争与资本展望 - 行业资本环境呈现“结构性升温”与“泡沫出清”并存态势,资金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3] - 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后年行业将进入资本寒冬期,未能实现规模化收入或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3] - 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明年将继续放量,市场情绪会更好,具身智能是长达十年为周期的产业 [3] 公司产品与业务布局 - 公司产品线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中小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编程教育系列机器人、医院物流机器人、重载运输机器人 [6] - 2023年12月推出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夸父”,2025年6月联合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8月推出“夸父”展厅版2.0 [6] - 机器人已在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工业场景实现量产交付 [6] 产业链整合与供应链建设 - 公司通过投资泉智博、立聚动力、灵心巧手、刻行时空等上下游企业深化产业链布局 [1][6] - 与东方精工联合打造大规模人形机器人产线,并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公司 [6] - 公司机器人国产化率从之前的5%提升至现在的95%,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质量可控、成本可控 [7] 产业场景应用与生态合作 - 公司与海晨股份成立生产物流场景解决方案合资公司,与宇翊技术合作打造轨道交通AI智能安检机器人解决方案 [7] - 与库帕思科技共同构建高质量的具身智能语料库,加速垂类场景应用 [7] - 公司与华为、腾讯、中国移动、中国一汽等40余家生态伙伴展开广泛产业应用探索 [7]
实现“终极能源”自由?聚变能正加速商业化
搜狐财经· 2025-10-20 17:12
聚变能商业化趋势与政策支持 - 聚变能技术正从科学研究加速迈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 [1] - 中国已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方向,前瞻部署聚变能等未来能源科技创新 [1] - 全球近40个国家推进聚变计划,处于运行、在建或规划中的聚变装置超160座,私人投资总额已突破100亿美元 [13] 中国主要聚变科研装置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HL-3)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 [4] - “中国环流三号”计划在2027年底将等离子体三乘积提升2—3倍、温度突破1.5亿摄氏度 [13] - 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7] - “东方超环”包含超过200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并孵化出等离子体焊接设备等产业化成果 [7] 关键设施与部件突破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自主设计的国际尺寸最大、热负荷最高的偏滤器原型部件研制成功 [9][11]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BEST)完成主机杜瓦底座落位安装,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1] - “中国环流三号”建成了用于聚变能量导出研究的工程性液态金属和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台架,为未来聚变堆工程化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4] 民营企业与先进技术探索 - 新奥集团“玄龙—50U”球形环装置实现重要突破,是全球首个采用氢—硼燃料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装置 [11] - 初创公司能量奇点研发的高温超导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实现21.7特斯拉峰值磁场强度 [11] 产业发展路径与目标 - 聚变能商业化需经历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六个阶段,中国目前正处于“燃烧实验”阶段 [13] - 目标在2027年开启聚变能燃烧实验,2030年左右具备中国首个工程实验堆的研发设计能力,2035年左右建成中国首个工程实验堆,2045年左右建成我国首个商用示范堆 [14] 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 安徽合肥依托“东方超环”打造聚变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百亿元级产业规模 [15] - 四川聚变科创城致力建设可控核聚变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发展集群 [15] - 2025年7月,中核集团牵头组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大科学实验、聚变堆材料研制等领域 [16] - 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扩容至38家,已启动“聚变堆超导磁体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16]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关键合作伙伴,高质量完成18个关键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任务 [16] - 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140余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发布聚变能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聚变堆热氦检漏技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