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托管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暴富神话终结?墨西哥电商进入“拼刺刀”时代
虎嗅· 2025-10-20 18:06
墨西哥跨境电商市场概况 - 拉美市场成为跨境电商圈热门话题,墨西哥尤为突出,吸引大量中国卖家涌入 [3] - 墨西哥电商渗透率仅为18%,远低于中国的47%,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2] - 2024年墨西哥电商销售额增长20%达到431亿美元,已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2025-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21.2% [13] 主要电商平台竞争格局 - 美客多与亚马逊共占据墨西哥85%的市场份额,形成双寡头格局 [5] - 美客多2023年在墨西哥GMV超过200亿美元,市场份额超50%,活跃用户超3500万 [5] - Temu凭借低价策略快速崛起,2024年二季度以15.98%流量份额超越美客多和亚马逊 [8] - 速卖通、SHEIN、Temu、TikTok Shop等中国平台纷纷加大墨西哥市场投入 [7][9][11] 墨西哥市场优势分析 - 人口1.3亿且结构年轻,平均年龄29岁,18-34岁消费者占电商用户70% [15] - 2023年人均GDP达1.3万美元,超过中国同期水平 [16] - 毗邻美国,享受《美墨加贸易协定》优惠政策,可作为对美贸易中转枢纽 [24] - 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连续二十年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 [19] 市场挑战与风险 - 贫富差距悬殊,43.5%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较高 [17] - 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下滑,铺货模式毛利从25%降至10%出头 [30] - 清关问题严重,港口罢工导致货物滞留,海关腐败造成巨额损失 [38][39] - 治安问题突出,抢劫事件频发,需采取特殊安保措施 [41] 卖家战略调整与转型 - 从铺货模式转向品牌化运营,注重长期品牌建设 [33] - 海外仓模式成为主流,物流时效从8天缩短至5-6天 [22] - 开拓巴西等拉美新市场,TikTok Shop巴西站上线4个月GMV增长45倍 [35][36] - 应对关税政策变化,墨西哥取消5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38] 平台业务模式创新 - 各平台推出多样化运营模式,包括全托管、半托管、海外仓等 [7][9] - 美客多取消邀请制开放自注册,降低中国卖家入驻门槛 [11] - 亚马逊推出低价专区"Amazon Bazaar",商品价格不超过199比索 [18] - TikTok Shop通过社交电商模式带来"光环效应",提升品牌多渠道销量 [10]
速卖通给中国品牌开新路:用在亚马逊一半成本,撬动全球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24 11:56
行业战略转向 - 跨境电商平台正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力建设 以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和供应链升级趋势 [2] - 美国 墨西哥 欧盟等市场收紧小额包裹关税政策 800美元"小额豁免"关税政策取消 对依赖"轻小件"的出海模式形成挤压 [2] - 中国"出海四小龙"出现路线分化 速卖通是唯一设立品牌服务团队的平台 率先布局中高端市场 [2] 平台竞争优势 - 速卖通推出"超级品牌出海"计划 邀请亚马逊中国头部品牌加入 承诺以亚马逊50%成本实现更高成交 [1][7] - 平台与中国最大品牌聚集地天猫有天然联系 能运用阿里多年品牌运营经验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深度定制化服务 [3] - 过去三年通过Choice服务 全托管 海外托管等模式实现履约体验和运营模式的"脱胎换骨"进化 [4] 品牌增长表现 - 速卖通成为品牌出海第二增长曲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保持双位数增长 接近盈亏平衡 [4] - 2024年上半年平台入驻品牌数量同比增长70% 超过500个品牌销售额翻倍 2000多个品牌成功进入新国家市场 [5] - "百亿补贴BigSave"计划带动95%合作新品牌跻身百万美金俱乐部 [4][5] 运营支持体系 - 推出分层次"类托管"策略:为国际大牌提供控价和品牌维护 为成熟跨境品牌提供本地备货和站外投放 为潜力品牌提供新品挖掘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5] - 全新上线"Brand+"频道 通过正品认证 包邮价保等强化品牌心智 [4] - 商家后台推出"品牌中心" 提供小时级动态投资效果分析和跨渠道数据整合 [5] 本地化能力建设 - 全面开放本地线下营销能力 如与泡泡玛特在西班牙合作举办音乐节活动 [6] - 提升海外本地托管服务和配送能力 配备品牌专属AI工具(AI商机洞察 AI店铺装修 AI全站推广) [6] - 在韩国 西班牙及欧洲部分国家局部市场取得可与亚马逊抗衡甚至超越的规模成绩 [7] 市场拓展计划 - 优先布局欧美 日韩 拉美及中东等核心市场 为头部品牌配备专属"品牌顾问" [7] - 目标打破"做品牌出海只能选亚马逊"的单一认知 为品牌提供更灵活快速的成长平台 [7] - 中国产品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跃迁 消费电子等领域涌现具备创新技术的独立品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