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滴漏咖啡机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滴漏咖啡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11-19 09:47
产品定义与分类 - 滴漏式咖啡机是一种经典的滴式过滤器,通过重力作用滴滤出咖啡,使用简单,适合大众使用 [2] - 自动滴漏咖啡机具备便捷性和一致性,可自动完成加热、喷淋等所有工作 [4] - 手动滴漏咖啡机的冲泡过程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包括手动烧水和注水 [5] 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 行业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8年德国梅丽塔·本茨发明滤纸并推出首款手动滴滤装置 [6] - 1954年德国品牌Wigomat推出首台电动滴漏咖啡机,1970年代美国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 [6] - 当前全球行业呈现双轨并行格局:成熟市场竞争集中于品牌溢价与功能升级,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7] - 行业现状呈现技术微创新常态化、市场分层精细化和环保议题显性化三大特征 [8]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4年全球滴漏咖啡机市场销售额达到2,083.20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2,711.73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7% (2025-2031) [11]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06.17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9.90%,预计2031年将达到285.71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10.54% [15] 行业发展趋势 - 精品化趋势体现在对萃取精度的极致追求,如精确温控和多段式可编程水流调节 [10] - 智能化趋势将结合AI算法分析用户口味偏好,自动调整水粉比和萃取时间 [10] - 可持续化趋势受法规与消费共识驱动,免滤纸金属滤网和模块化可维修结构将加速普及 [10] - 场景融合化趋势打破单一功能边界,出现兼容胶囊系统和结合冷萃功能的双模式机型 [10] 行业发展机遇与驱动因素 - 咖啡文化普及与消费升级直接推动滴漏咖啡机的需求增长 [17] - 居家经济与远程办公趋势使滴漏咖啡机成为日常必备,其单杯成本更低,在频繁饮用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17] - 技术进步通过精准控温和智能功能大幅改善用户体验,降低了入门门槛 [17] - 健康与品质生活理念推动使用新鲜咖啡豆的滴漏咖啡机普及 [17] - 环保与可持续消费趋势使减少塑料垃圾的滴漏咖啡机更受青睐 [17] 行业主要厂商 -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包括Electrolux、Cuisinart、Bonavita、Philips、Technivorm等国际品牌 [26] - 中国主要厂商包括小熊、美的、广东新宝电器、亿龙电器等 [27] 产品类型与应用 - 产品主要分为手动滴漏咖啡机和自动滴漏咖啡机两类 [27]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商用和家用两个方面 [27] 重点关注地区 - 行业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印度 [27]
敢闯敢拼 迎难而上——三家粤琼企业的成长转型之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03:40
新宝股份出海与产业链拓展 - 公司2024年平均每月向全球输出小家电数量超1200万台,海外全年营收突破130亿元,生产全国约13%的出口电热水壶,多个细分品类销量位居世界第一[6] - 公司从代工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自建模具厂、注塑厂、五金厂,自研温控器、PCBA板,电热水壶自配套率超75%,大幅降低成本并构建技术壁垒[9] - 通过数字化投入超10亿元打通制造、研发、物流环节,实现"全球研发接力",电热水壶、滴漏咖啡机、多士炉等七类产品销量全球第一[9][10] - 公司从OEM转型为ODM,ODM占比从15%提升至50%,并推出自主品牌东菱、百胜图、鸣盏,形成品牌运营与自主研发双轮驱动[11][12] - 在印尼设立生产基地,2024年印尼工厂实现销售额约6.7亿元,近期追加投资5000万美元扩大产能布局[13] 创兴精密数字化转型 - 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年营收倍增,利润率从不到3%提升至10%,三年内产值从5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14][21] - 投入1300万元建设智能化钣金车间,自主研发"ERP+PDM+MES"复合式信息流系统,打通全流程数据孤岛[16][18] - 采用"5G定制网+工业PON"网络底座,实现物流机器人精准抓取和全程可视化跟踪,订单准交率从63%提升至87%[19][21] - 材料库存从2500万元骤降到200万元,仓库空间节约90%,并通过AI数字化建模将检测精度提升至0.1毫米[15][21] - 已帮助6家同行企业完成轻量化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工厂双5G网络项目标杆[21] 海南华研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 公司聚焦鱼类副产物深度开发,通过20多道工序将鱼鳞、鱼皮转化为生物多肽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2] - 投入超700万元研发预算,经过上千次实验成功研制胶原蛋白环二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国际技术突破[23][24] - 每年投入营收8%至10%用于科研,建设3000平方米研发基地,拥有120余项专利和40余项企业标准[26][27] - 实现胶原三肽、鱼弹性蛋白肽国产化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并完成鹅肌肽国产替代[25] - 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实施"全球采,全球卖"战略,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实现近100%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