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塑料
搜索文档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金融”主题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网· 2025-10-30 13:52
论坛概况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27日开幕,核心主题为“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1] - 由光大集团承办的“绿色金融”主题平行论坛于10月29日举行,主题为“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现场发布《绿色金融报告》[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信贷市场、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拓展[2] - 光大集团提出以“综合金融+环保产业”双轮驱动,打造“金融+产业+生态”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2] 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绿色实践 - 光大集团发挥全牌照优势,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推出多种环境权益融资工具[2]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借力绿色金融,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及银企合作推进能源转型,并在碳金融上创下三项“全国首单”纪录[7] - 恒力集团建成七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应用全加氢工艺、嵌入式污水处理技术,并自主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5] 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倡议与路径 - 倡议一: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聚焦“双碳”目标重点领域,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2] - 倡议二:深化绿色金融标准建设,推动绿色项目认定、环境信息披露、碳核算等关键标准完善[2] - 倡议三:强化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激活绿色金融新动能[2] - 倡议四:深化跨界协同与开放合作,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推动多方主体信息共享与联合投融资[2] 投资视角下的绿色金融 - “双碳”转型被视为深刻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绿色技术发展遵循指数型增长规律,需要耐心资本[3] - 价值投资分析框架需延伸至企业外部,构建能为环境成本等社会成本定价的模型,引导资本流向“创造未来”的资产[3] - 长期视野至关重要,需将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深度融入投资策略,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机遇[6] 国际合作与市场互联 - 中国“绿色丝绸之路”倡议为共建可持续未来提供新方向,乌兹别克斯坦愿深化在生态发展领域的互利合作[4] - 香港正从“超级连络人”发展为“超级增值人”,可与内地合作建立可持续金融标准,并凭借国际化资本市场助力内地绿色企业走出去[8] - 香港交易所推出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支持港元和人民币双币种结算的碳信用交易市场,可通过“碳市通”机制促进碳市场互联互通[8] 专题讨论焦点 - 圆桌交流环节围绕“转型金融”主题,探讨如何提升转型金融服务对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精准性与有效性[9]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0:41
论坛概况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27日开幕,主题为“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 [1] - 光大集团于10月29日承办年会“绿色金融”主题平行论坛,主题为“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现场发布《绿色金融白皮书》 [1][8] - 平行论坛有170余位来自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线下参会 [9]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信贷市场、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拓展 [2] - 光大集团提出四点倡议: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深化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强化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深化跨界协同与开放合作 [2] 金融机构的战略与实践 - 光大集团以“综合金融+环保产业”双轮驱动,推出多种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发布全市场第一支绿色科创主题指数,旗下光大环境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全球最大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项目遍布海外16个国家 [2]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指出,“双碳”转型是一次深刻的能源、产业和科技革命,绿色技术遵循指数型增长,需耐心资本 [3] -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强调长期视野、将可持续性和创新性融入投资策略、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6]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借力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及银企合作推进能源转型,在碳金融上创下三项“全国首单”纪录,并利用碳保险工具构建风险防护体系 [7] 国际合作与市场互联 -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表示正转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并积极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伙伴合作,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倡议 [4] - 香港金融发展局副主席指出香港可从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助力内地绿色企业走出去、加强碳市场互联互通三方面发挥作用,其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支持双币种结算的国际自愿碳信用交易市场 [8] 实体企业的绿色转型 - 恒力集团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建有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自主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建成七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5] - 圆桌交流环节聚焦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实需求,探讨提升转型金融服务精准性与有效性的路径 [9] 行业倡议与展望 - 论坛共同探讨绿色金融支持全球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及国际绿色领域合作的机遇挑战 [1] - 光大集团发布的《绿色金融白皮书》系统梳理国际理论及中国政策,展示产品体系,介绍集团创新实践,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8]
石化巨头竞逐循环经济赛道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600028)")在绿色转型的棋局上再落一子。 资料显示,乐橘科技成立于2018年,主要包括回收再生、循环物流、智能设备三大业务板块。该公司打 造超级工厂,回收工业端和消费端废旧塑料,实现资源再生利用;通过循环共享包装,建立起"生产— 循环租赁—回收—再生"的生态闭环。 为何石化巨头纷纷投资这样一家循环经济企业?华安证券(600909)化工及新材料首席分析师王强峰对 《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乐橘科技的商业模式与石化企业紧密相连:"化工企业在销售化工产品时需要 进行包装和运输,其中涉及包装袋及产业线使用的托盘等耗材。由于包装体量庞大,且涉及出口业务, 部分海外市场对产品包装有明确的碳排放要求,必须符合绿色包装标准。" 王强峰进一步分析称,对于万华化学、中国石化等化工企业而言,乐橘科技一方面能提供绿色包装认 证;另一方面,通过全流程监测精确计算包装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满足下游客户对碳足迹的核查要求。 王强峰认为,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布局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在降碳与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可循环利用 成为重要路径之一,与生物基材料并列为两大方向。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积极作为,既能够满足 ...
终于扭亏!山西这家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喜,背后原因是……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48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到9000万元,实现扭亏[1] - 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6万元、-4943万元[1] - 2023年、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1.86亿元[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5600万元到-4000万元,仍为负值[1] 业绩变动原因 - 贵金属业务因市场行情回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 - 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确认资产处置净收益1.19亿元[1] - 收到太原市财政局土地出让补助资金500万元[1]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前身为太化股份,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2] - 2010年底被原阳煤集团托管,后更名为华阳新材,定位为华阳集团新材料业务资产整合平台[2] - 化工资产逐步剥离,2021年仅保留贵金属回收加工和配售电业务[4] - 转型锚定碳基新材料,重点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业务[4] - 2021年-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5] 人事变动与资产运作 - 2024年2月原董事长武跃华辞职,3月副总经理耿志强、李诗水辞职[6] - 2024年3月选举梁昌春为董事长,聘任苗秀江为副总经理[6] - 2024年11月转让土地至控股股东太化集团,获得逾亿元资金[6] 未来经营策略 - 贵金属回收产业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7] - 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利用产业链优势,采取柔性化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种类以扩大市场份额[7]
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三力齐发”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4:28
经济表现 - 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8 4% [1] - 工业增加值完成16 9亿元同比增长15 7% [1] - 工业总产值完成85 5亿元同比增长15 8% [1] - 营业收入预计完成132 5亿元同比增长1 8% [1] 精准调度措施 - 建立工作台账实时掌握企业用工用能订单排产营收支出等变化 [2] - 推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预报制动态跟踪经济运行情况 [2] - 指导河南隆腾高新材料平顶山创杰新材料等企业纳入规上名录库 [2] - 推动5个项目纳入投资项目库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己内酰胺二期绿色化改造 [2] 项目建设进展 - 计划实施项目35个总投资225 37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17个 [3] - 上半年预计建成尼龙科技年产10万吨艾斯胺项目一期等9个项目投产后年新增产值60亿元 [3] - 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106 97亿元已开工4个项目总投资约27 2亿元 [3] 招商引资成果 - 线上开展云招商活动46次线下拜访行业领军企业23家覆盖4省10市 [4] - 参加郑州塑料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橡塑展会见21家重点企业及3家行业协会 [4] - 对接科研院所争取生物基二元醇光子芯片晶圆材料等项目落地 [4] - 累计对接项目18个总投资约82 65亿元其中5个已具备签约条件总投资24 35亿元 [5]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尼龙聚氨酯和精细化工三大板块开展精准招商 [5]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 - 目标进入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考核第一方阵 [5]
吴丰昌院士Science发文:关注可降解“环保”塑料的生态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6-09 16:29
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现状 - 生物可降解塑料被视为传统石油基塑料的环保替代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及生物医学递药载体[1] - 2024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量达247万吨,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57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8%[2] - 全球塑料条约草案认为生物可降解塑料可能终结塑料污染,消费者需求增长推动行业扩张[2] 生态风险与科学发现 - 生物可降解塑料风化会释放低聚物,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其生物利用度高于固体塑料颗粒,对野生动植物和人类暴露风险更高[4] - 挪威研究理事会数据显示,超过9000种塑料化学品缺乏监管信息,其中对苯二甲酸和双酚A等物质被证实会干扰细胞线粒体代谢,导致遗传、生殖和免疫毒性[5] - 聚乳酸(PLA)释放的乳酸低聚物会促进放线菌门微生物生长,可能加剧塑料圈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5] 风险放大机制 - "塑料圈"现象(塑料表面微生物定殖)会加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态风险[5] -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可能使低聚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复杂化[5] 关键解决策略 - 需查明毒性低聚物的来源和降解途径,开发可控且完全降解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5] - 通过重新设计材料结构实现单体回收,或用更安全的生物基替代品取代有害低聚物[5] - 研究机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需协同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经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