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基燃料
icon
搜索文档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能源转型项目 - 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利用海底涡轮机组将海水涨落转化为绿色电力 [1]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投运 包含6.25兆瓦级风机 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2]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达100% 集卡电动化率预计年内超80% 实现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 [2] 氢能产业应用 - 嘉兴港区投运100辆氢能集卡 每年较传统燃油车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3] - 氢能集卡特别适合港口作业 因不会因反复制动耗能 附近化工产业提供工业副产氢可管道直输加氢站 [3] - 64标准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即将下水运营 形成"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 [3] 制造业转型升级 - 湖州"转型金融贷"助力鸿昌铝业改造生产线 实现节能提效 [1] - 绍兴上虞区通过腾笼换鸟策略 关停高能耗企业 整合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园 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 - 湖州长兴县经过两轮整治 铅蓄电池产业跃升为新能源电池产业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6] 零碳园区建设 - 杭州茧SPACE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设备改造、资源回收和购买碳汇 实现从年排放1771吨碳到"零碳"转型 [1] - 丽水经开区整宗回购或处置43家低效工业企业 盘活716亩工业用地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 [6]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开展"秸秆变航油"研究 秸秆还可转化为农用地膜和特种纸 已搭建中试放大装置 [7] - 台州大陈岛"蓝色循环"模式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 塑料瓶每个0.2元 破旧渔网每公斤5元 居民每月靠捡拾垃圾增收1000多元 [7] - 浙江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8万吨 减少碳排放5.22万吨 废弃物被制成服装、文具等产品 [7] 绿色经济成效 - 浙江形成一批产值百亿元再生资源产业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风尚 [8]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024年前7月集装箱吞吐量达747.82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4.66% [2] - 绿色发展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8]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03
能源转型项目 - 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利用海水涨落发电 实现绿色电力生产 [1]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投运 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2]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达100% 集卡电动化率预计年内超80% 实现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 [2] 氢能产业发展 - 嘉兴港区投运100辆氢能集卡 每年较传统燃油车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3] - 氢能集卡适合港口作业 附近化工产业提供工业副产氢 可管道直输港区加氢站 [3] - 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64标准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将下水运营 [3] 产业升级改造 - 湖州"转型金融贷"助力鸿昌铝业改造生产线 实现节能提效 [1] - 绍兴上虞区实施腾笼换鸟 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 - 湖州长兴县产业从铅蓄电池跃升为新能源电池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6] 园区低碳转型 - 杭州茧SPACE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设备改造、资源回收和购买碳汇 实现从每年1771吨碳排放到"零碳"转型 [1] - 丽水经开区整宗回购或处置低效工业企业43家 盘活工业用地716亩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 [6] 循环经济创新 -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开展"秸秆变航油"研究 秸秆可转化为航空燃油、农用地膜和特种纸 [7] - "蓝色循环"模式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8万吨 减少碳排放5.22万吨 废弃物可制成服装、文具等产品 [7] - 台州大陈岛居民通过捡拾海洋塑料垃圾每月增收1000多元 塑料瓶每个0.2元 破旧渔网每公斤5元 [7] 港口绿色升级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前7月集装箱吞吐量747.82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4.66% [2] - 嘉兴港区氢能集卡利用工业副产氢 实现管道直输加氢 降低运输成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