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
搜索文档
反内卷在年内如何落地?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包括传统大宗商品行业(如煤炭采选、油气开采、能源炼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以及新兴产业(如光伏、新能源车、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1][2][9][15][17] * 涉及的部委包括工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2][4][12][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2025年反内卷政策目标与工具 * 2025年反内卷政策侧重技术性落地,目标包括PPI同比增速止跌以防企业债务风险、CPI同比增速保持正增长、优化新兴产业格局[1][4] * 政策工具主要集中在供给侧,如调控产能、稳定价格,因需求侧政策力度较为保守[1][2] * 政策落实受约束:无需求侧干预下价格上涨不一定有利;中国处于全球相对宽松环境,需避免快速回归通胀导致滞胀[5] PPI的稳定方法与分析 * 电价上涨是拉动PPI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上涨10%可使PPI整体上涨1.9%[8] * 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等对工业体系价格拉动作用显著,比传统认为重要的煤炭采选更显著[8] * 通过投入产出表可定量分析行业价格传导,例如钢铁价格上涨对煤炭开采成本结构波动0.61%,而煤炭采选占PPI权重为1.9%[6][7] * 传统大宗商品(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在控制PPI方面具有优势,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每上涨1.5%对应行业PPI上涨1%[9][10] * 年内PPI同比增速回正概率不高,更可能在明年5-6月份出现转向正增长迹象,因当前政策力度较弱,控量操作少于控价操作[11] CPI的稳定方法 * 稳定CPI最有效的方法是稳猪肉价格,但当前政策选择稳远期而非短期价格,导致三季度供给放量,8月份CPI同比增速显著下降[12] * 短期CPI稳定依赖未来可能出台的收储政策解决猪肉供给过量问题[12] * 当前核心CPI部分分项存在虚高现象,其回升可靠性有待商榷[13][14] 新兴产业产能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治理面临协调难度大等挑战,需调动整个工信部各司局级力量进行协调[15] * 工信部掌握年度工业行业电力需求侧指标审批等工具,可通过定能耗标准、产品规格等方式实现产业治理[15] * 产能治理将聚焦于光伏、新能源车两个方向[17] 其他重要内容 * 反内卷政策在年内落实时,各部委更多考虑自身方便程度和技术性完成难度,政治意愿相对不强烈[16] * 中国希望通过防止内卷外化,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不再寻求更多优惠待遇,以更广泛范围治理行业间内卷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18]
发挥电价信号作用 支撑“双碳”实践走深走实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10:29
能源电力领域绿色发展 - 能源电力领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1] - 市场价格作为资源价值体现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指针 有效激发绿色转型活力 [1] - 需要完善适应转型要求的电价机制 发挥价格牵引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1] 电价改革进展 - 五年来电价改革持续提速加力 不断完善发输配用各环节价格机制 [2] - 煤电全面放开发电上网电价 建立煤电容量+电量电价机制 推动煤电向调节支撑性电源转型 [2] - 新能源实现从平价上网到竞价上网转变 以市场化方式支撑发展规划目标 [2] - 第三监管周期电网输配电价改革优化电价结构 构建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机制 [2] - 建立工商业用户顺价方式形成电价的市场化机制 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发挥杠杆作用 [2] 发电环节改革方向 - 需完善推动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的价格信号 优化竞价限制设置并合理设定竞价上下限 [3] - 对水电核电等固定成本高电源 可构建差价合约机制 [3] - 对煤电气电新型储能等 可采用容量电价补偿+市场电量竞争电价两部制机制 [3] - 需构建新型容量市场机制 以竞争方式形成资源发展价格信号 [3] 电网环节改革方向 - 需健全适应清洁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输配电价机制 [4] - 推动两部制或单一容量制跨省跨区价格机制落地 支撑区域协同绿色转型 [4] - 以容量+电量或单一容量输电价格机制减少清洁资源消纳阻碍 [4] - 完善输配电核价机制 探索单位电量资产比转向单位电源装机容量和最大负荷平均值资产比约束机制 [4] - 将电网替代型储能纳入输配电价核价范围 服务清洁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4] 用电环节改革方向 - 需激发用电价格引导低碳消费的杠杆作用 [4] - 制定对标先进能耗碳耗标准的重点产业行业阶梯电价政策 系统优化执行标准 [4] - 优化居民用电价格机制 精细设计分时电价政策 灵活优化时段划分与浮动比例 [4] 配套政策需求 - 需强化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落实 挖掘绿电绿证在供应链采购和绿色消费的应用场景 [5] - 同步推进碳市场建设 通过价格传导作用促进协同节能降碳 [5] - 加快碳市场行业扩围进度 逐步缩小免费配额供给 准确反映碳要素环境价值 [6] - 通过电力市场传导碳价 利用电力行业覆盖广优势实现价格效用最大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