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国际航运展签约额超400亿元 覆盖海洋装备制造、绿色燃料等领域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3:08
行业投资动态 -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重点项目70个 投资总额超400亿元 将带来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60亿元人民币 [1] - 签约项目覆盖海洋装备制造 港航物流 口岸贸易 绿色燃料 航运金融等多个领域 [1] - 项目签署落地将推动北方第一大港全面升级 强化对内陆无水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2] 企业具体项目 -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35亿元建设专业化海洋系泊及配套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1] - 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投资超20亿元新增11条船近70万载重吨运力 [1] -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设立电动船舶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平台 [1] - 中石油(天津)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加快北方外贸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2] - skon在津设立全国首家新能源移动储能试点 一期计划投资2.3亿美元建设生产工厂和研发总部 [2] - 天津思多而特临港仓储公司新增10万立方米液体化工仓储能力 [2] 区域协同发展 - 东疆管委会联合天津海事局 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 天津市港航局推进船舶落户东疆营运"一件事"协同联办 [2] -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中欧班列及跨境铁路专线产品 打造"港航货一体化"服务标杆 [2] 战略意义 - 优质项目将有效赋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加速港产城融合进程 [2] - 强劲驱动天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 [2]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额超400亿元
新华网· 2025-06-12 20:45
博览会签约项目 -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重点项目70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将带来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60亿元 [1] -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35亿元建设专业化海洋系泊及配套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1] - 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投资超20亿元新增11条船近70万载重吨运力 [1] -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设立电动船舶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平台 [1] - 中石油(天津)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加快北方外贸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1] - 天津东疆管委会联合多家机构推进船舶落户东疆营运"协同联办",打造专业化航运营商环境新高地 [1] 博览会概况 - 博览会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 [1] - 设有国际港口、国际船东、绿色智慧航运等9大主题展区,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 [2] - 吸引440余家企业、知名港口和行业协会参会,20余场专业活动同步举行 [2] 行业影响 - 签约项目涉及海洋装备制造、港航物流、口岸贸易、绿色燃料、航运金融等领域 [1] - 优质项目将有效赋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加速港产城融合进程 [1] - 博览会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 [1]
沿海造船企业“转舵”内河首选武汉,五大项目落户
长江日报· 2025-06-12 08:51
武汉市江河鸿运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新能源船舶船厂项目落户新洲区、宁波晨翔电子高精密五金件华中研发生产总部落户江夏、来自芜 湖的绿色船舶领域企业三点水与中基科技在汉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6月11日,长江日报记者从第二届绿色智能内河船舶配套产 业研讨会上获悉,五大项目签约落户武汉多个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 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青松同样看好武汉,这家企业的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日大会开幕式一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夏,当地经科局服务专员陪同考察,晨翔电子将在江夏投建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开 发100余款高端连接器及线束产品。丁青松介绍,工业级连接器及线束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船舶导航、通信、动力控制等系统的稳定性与可 靠性。 向"内"挖出一个万亿级市场 "内河船舶的绿色化升级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会上,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首席教授、绿色智能江海直达 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卫国谈到,将老旧高耗的低效内河船舶更新为低碳节能型船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内河现有近30万艘船 舶,按30%换代和20%改造升级计算,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据了解,船舶制造是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从零部件 ...
江龙船艇(300589)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8:28
订单情况 - 2023 年与摩恩马林签订 2 艘 0.89 亿元养殖工作船订单,2024 年签订 12 艘总金额 6.29 亿元批量养殖工作船总合同,截至目前已生效 4 艘,金额 1.94 亿元 [1] - 2025 年 1 - 3 月新签订单不含税金额 1.46 亿元,同比增长 82.50%;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 14.70 亿元,同比下降 25.76% [2] - 2024 年签订海外市场订单不含税金额 3.43 亿元,订单占比为 34.93% [4] 产品技术 - 2025 年 4 月 25 日生效的 21 米级养殖工作船采用双体船型设计,总长 21 米,型宽 12 米,配备先进混合动力系统,耐低温船体结构,5.1 米型深设计配合开放式甲板,经 AI 大模型验证在北欧复杂海况下稳性优异 [2] - 5G - AI 智能无人艇研发项目已结题,采用铝合金双体船型,搭载水质传感和机械臂,有自动导航、远程驾驶功能,可在 50 米距离内自动识别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用于河道及近海智能打捞 [2] - 具备氢燃料动力工作船的生产能力,承建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 500kw 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 [3] 财务状况 - 2024 年营收 17.29 亿元,较 2023 年的 11.87 亿元同比增长 45.72%;净利润同比下降 74.48%,原因是整体毛利偏低、部分项目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增加、计提信用减值及财务费用增加 [2][4] - 2024 年新能源船艇收入占船艇销售收入比例为 4.31% [3] - 2024 年存货周转率为 12.29,2023 年为 8.62,较 2023 年提升了 3.67 [4] - 2024 年度现金流为负,主要受 2023 年大额订单影响,该订单 2023 年收取大额首付款,主要成本投入集中在 2024 年 [3] 发展规划 - 未来聚焦船艇制造主业,以产品大型化、新能源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国内外两套市场体系;加大船舶维修保养市场开拓;推动管理数字化和建造智能化;发挥上市平台功能 [4][5] 应对策略 - 主要设备找国产替代,增加国产设备采购,加强与优秀供应商深度合作,做好备选方案保障供应链安全 [2] - 2025 年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高附加值市场拓展,优化前端设计和生产组织,提高建造效率 [2] - 加强项目评估,关注项目毛利率水平,平衡订单规模和盈利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