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船艇
icon
搜索文档
亚光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4.33%,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11亿元,同比下降8.35%,归母净利润-4200.9万元,同比下降44.3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8亿元,同比下降26.13%,归母净利润-1486.57万元,同比上升10.35% [1] - 毛利率25.66%,同比下降17.34%,净利率-6.57%,同比下降124.42% [1] - 三费占营收比28.46%,同比增8.32%,每股收益-0.04元,同比下降33.33%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同比下降1637.28%,流动比率0.96 [1] - 货币资金2.72亿元,同比增34.63%,应收账款15.5亿元,同比下降12.48% [1] - 有息负债18.18亿元,同比增3.13%,每股净资产1.5元,同比下降37.86% [1] 业务结构 - 军品业务毛利率呈梯度分布:组件与模块产品毛利率约20%,半导体分立器件毛利率超40%,芯片产品毛利率达60%以上 [9] - 军品业务下游应用领域营收结构:雷达占比30%,弹载15%-20%,卫星通讯与电子对抗各占10-15% [12] - 公司主要产能优先满足军品订单生产,目前民品布局较少 [13] 战略调整与订单情况 - 船舶业务进行战略调整,放弃低毛利船型市场,整体业务量收缩,重点研发新能源船艇与无人艇技术 [8] - 2025年5月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备产协议3.96亿元,订单形势较去年同期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 [7][11] - 卫星应用领域为增量业务,国内规划超万颗卫星星座计划,预计作为微波组件与模块核心配套商业务将大幅提升 [14][15] 成本与减值管理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军方审价机制常态化管理影响,存在结构性降价压力 [9] - 采取技术创新降本、集中采购、优化财务结构、精简管理流程等措施对冲价格调整影响 [9] - 2021-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较多,船舶板块计提减值8.22亿元,电子板块计提商誉减值16.4亿元 [10][11] - 2024年变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增加计提0.41亿元,但客户信用资质优良,坏账风险可控 [11] 现金流与融资状况 - 当前现金流压力较大,主要原因包括电子产线改造扩建、境外船舶订单垫资较多、军工行业回款周期长 [7] - 采取措施缓解资金压力:与金融机构协商续贷与新增授信、加快盘活船艇存量资产、加大应收账款催收、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7] - 货币资金/总资产仅为5.5%,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13.9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35% [4] - 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587.91%,有息资产负债率36.48% [4] 管理层与激励 - 董事长被留置,目前由总经理胡代荣主持全面生产经营工作,其他高管分工协助电子板块、船舶板块及管理事务 [5][6] - 2025年无新股权激励计划安排,但未来将根据发展阶段适时推出新激励方案 [6] - 公司2020年和202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第一期业绩目标达成 [6] 历史表现与行业特性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2.28%,2022年ROIC为-19.18%,上市以来亏损年份4次 [3] - 军工行业普遍采用"逐级结算"模式,回款周期较长,公司作为上游配套供应商应收账款周期相对较长 [7]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4:20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057.14万元 同比下降8.3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0.90万元 同比下降1,290.27万元 [3] - 军工电子业务受资金面影响导致订单交付不及时 船艇板块资产处置进度不及预期且折旧摊销费用较高 [3] 军工电子业务 - 新签订单(含备产)同比增长约37% 主要受益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年装备需求释放 [3] - 重点拓展卫星互联网、舰载及机载市场 成都亚光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级供应商资质 [3] - 新增电子领域专利3项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5项 突破射频SIP批生产技术 [5][6] 船艇业务转型 - 收缩低毛利传统业务 重点发展新能源船艇与无人艇领域 [4] - 成功建造1000客位双头铝合金混合动力渡轮及"闽交巡2001艇"等高性能执法船 [4] - 获得1项专利授权 推进锂电池电力推进系统集成与智能自主航行控制技术 [5] 研发与技术布局 - 开展高密度集成封装技术和大功率MMIC技术攻关 执行流片转产计划 [5] - 突破多芯片模组封装技术、内嵌射频多层电路基板技术等关键技术 [5] - 为"十五五"市场布局奠定技术基础 强化自主可控能力 [5] 质量与生产管理 - 完成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及PCS体系监督审查 通过客户专项审核 [6] - 获得船舶生产条件认证与设计资质认证 完成保密资质续审 [6] - 优化供应链结算机制 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锁定原材料价格 [7] 资产与组织优化 - 推进沅江资产处置及珠海园区闲置资产市场化出让 [7] - 通过岗位整合精简管辅编制 有效降低管理支出 [7] - 通过年度框架协议控制采购成本波动风险 [7]
调研速递|江龙船艇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聚焦新能源船艇与业务拓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8 18:2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氢燃料电池船、纯电动游船等新能源技术推广及智能船舶研发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并拓展市场应用[2] - 公司现金流管理优化成效显著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30.6% 同时通过维修业务和国际合作培育新增长点[2] - 公司聚焦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和新兴船型领域 统筹规划氢能及电动船订单 并布局海上风电运维船等高端市场[2] 氢能及新能源技术推广 -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减碳效果显著 公司通过研发创新将新能源技术推广至更多船型[2] - 纯电动游船成为广州珠江文旅消费升级标杆 公司作为新能源船艇领域早期布局者 已在多地景区运营交付船艇[2] - 公司重视长江经济带新能源化机遇 综合市场情况统筹规划氢能及电动船订单落地计划[2] 智能船舶与研发进展 - 针对IMO 2026年MASS规范 公司5G-AI智能无人艇研发项目结题 具备自动导航功能并用于河道及近海智能打捞[2] - 智能无人艇填补公司在该领域空白 但目前暂无其他无人艇项目 对营收影响有限[2]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 香港游艇维修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新拓展维修业务已取得进展 未来投入资源扩大规模并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 - 消防船承接多地项目 自主研发专业船型受国内外客户青睐 未来考虑拓展海上风电运维船及科考船等新兴领域[2] - 与挪威摩恩马林公司养殖工作船订单稳步推进 成功进军北欧高端市场 未来拟扩大新能源船舶国际合作规模[2] 财务与资本管理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30.6% 将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以确保稳健与安全[2] - 面对机构持股数减少 公司通过提升业绩和加强市值管理重获长期资金青睐[2]
江龙船艇(300589) - 2025年08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8 17:44
新能源船艇技术布局 - 公司应用氢燃料电池、纯电、油电混合、甲醇燃料动力等新能源技术实现船艇低碳/零碳排放 [2] -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运营一周年减碳效果显著 [2] - 新能源船艇已交付广州珠江、南昌滕王阁、厦门鼓浪屿等知名景区运营 [3] - 计划将新能源技术推广至更多船型并扩大应用范围 [2][3] 智能船舶研发进展 - 5G-AI智能无人艇研发项目已结题 具备自动导航与50米内自动避障功能 [3] - 无人艇搭载水质传感和机械臂 用于河道及近海智能打捞作业 [3] - 当前无人艇项目未对营收产生重大影响 [3] 国际市场拓展 - 为挪威摩恩马林公司建造混合动力养殖工作船 采用耐低温设计适应高纬度海域 [4] - 通过北欧项目成功进军高端市场并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4] - 专业船型(消防船/风电运维船/科考船)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 [4] 业务多元化发展 - 成立修船事业部开拓香港及港澳地区维修市场 延伸船舶后市场业务 [3] - 修船业务利用资质齐全和场地优势提升毛利水平 [3] - 计划扩大修船业务规模并投入更多资源 [3] 财务与资本管理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0.6% [3] - 公司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 管理层加强市值管理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3] 政策与区域规划 - 积极响应国家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政策 关注长江经济带新能源化机会 [4] - 将根据市场情况统筹规划氢能/电动船订单落地 [4]
江龙船艇(300589)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8:28
订单情况 - 2023 年与摩恩马林签订 2 艘 0.89 亿元养殖工作船订单,2024 年签订 12 艘总金额 6.29 亿元批量养殖工作船总合同,截至目前已生效 4 艘,金额 1.94 亿元 [1] - 2025 年 1 - 3 月新签订单不含税金额 1.46 亿元,同比增长 82.50%;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 14.70 亿元,同比下降 25.76% [2] - 2024 年签订海外市场订单不含税金额 3.43 亿元,订单占比为 34.93% [4] 产品技术 - 2025 年 4 月 25 日生效的 21 米级养殖工作船采用双体船型设计,总长 21 米,型宽 12 米,配备先进混合动力系统,耐低温船体结构,5.1 米型深设计配合开放式甲板,经 AI 大模型验证在北欧复杂海况下稳性优异 [2] - 5G - AI 智能无人艇研发项目已结题,采用铝合金双体船型,搭载水质传感和机械臂,有自动导航、远程驾驶功能,可在 50 米距离内自动识别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用于河道及近海智能打捞 [2] - 具备氢燃料动力工作船的生产能力,承建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 500kw 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 [3] 财务状况 - 2024 年营收 17.29 亿元,较 2023 年的 11.87 亿元同比增长 45.72%;净利润同比下降 74.48%,原因是整体毛利偏低、部分项目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增加、计提信用减值及财务费用增加 [2][4] - 2024 年新能源船艇收入占船艇销售收入比例为 4.31% [3] - 2024 年存货周转率为 12.29,2023 年为 8.62,较 2023 年提升了 3.67 [4] - 2024 年度现金流为负,主要受 2023 年大额订单影响,该订单 2023 年收取大额首付款,主要成本投入集中在 2024 年 [3] 发展规划 - 未来聚焦船艇制造主业,以产品大型化、新能源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国内外两套市场体系;加大船舶维修保养市场开拓;推动管理数字化和建造智能化;发挥上市平台功能 [4][5] 应对策略 - 主要设备找国产替代,增加国产设备采购,加强与优秀供应商深度合作,做好备选方案保障供应链安全 [2] - 2025 年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高附加值市场拓展,优化前端设计和生产组织,提高建造效率 [2] - 加强项目评估,关注项目毛利率水平,平衡订单规模和盈利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