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产城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 如皋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发布
上海证券报· 2025-11-05 03:09
2 如皋水绘园 威格电气生产车间 ◎记者 黄淑慧 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构建3+2+X先进制造业体系,包括高端装备及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 件、新型电力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合成生物、氢能、低空经济 等未来产业;构建2+2+X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包括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两大技术型服务业,现代物贸、 商务服务两大支撑性服务业,以及绿色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其他服务业。到2030年,聚链 成群、量质并举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高端装备及船舶海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产业规模均达到五百 亿级。规划还提出实施"临港核心引擎打造""辐射赋能协同""全域融合共兴"三大发展策略,构建"双核 四体系"城市发展格局。 如皋市委书记、市长王鸣昊在推介会上表示,港产城融合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激活长江黄金 岸线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跨江向海突破的核心战略与关键路径。如皋致力构建"全域临港、全 域向海"的发展格局,凝聚跨江向海的核心动力,为建设长三角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奠定坚 实基础。他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各方力量参与如皋建设,共享长江经济带发展红利。 "如皋将用全维度的政策支持, ...
未来3年将有邮轮以青岛元素命名
齐鲁晚报· 2025-11-04 19:13
三是实施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工程,优化客源拓展支持政策,创新产品营销体系,放大"邮轮+城市""邮轮 +山东"引流效应和差异化竞争力,打造"东方邮轮会客厅"国际邮轮文旅城市品牌。 为实现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近期(2025-2028年)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港口设施与服务提升工程,建设智慧通关系统、邮轮船供保税仓、邮轮维修保养基地等,推动母 港周边商业配套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提升游客服务水平及邮轮服务能级。 二是实施航线拓展与产品升级工程,丰富母港航线,拓展国际访问港航线,开发沿海邮轮航线及无目的地海 上游产品,构建多元主题产品矩阵。 记者尚青龙青岛报道 日前,青岛多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提出以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目 的地为核心,构建"文旅商产"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邮轮经济体系,打造引领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邮轮产业 发展中心和"一带一路"邮轮合作核心节点。 《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交 通运输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联合印发,立足青 岛区位、资源与产 ...
以港强市引领产业发展 如皋发布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扬子晚报网· 2025-11-02 22:33
如皋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 如皋市将“以港强市”战略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3] - 核心战略为激活48公里长江岸线价值,其中深水岸线约20公里,以推动跨江向海突破 [3] - 发展定位为“前港强枢纽、中区强产业、后城强功能”,旨在将“黄金岸线”高效转化为“黄金效益” [3] 发展规划与目标 - 发布《如皋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2026-2030)》,目标是将如皋建设成为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向海智造产业高地、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4] - 到2030年,力争形成以长江镇为主的临港产业片区达千亿级,主导产业达五百亿级 [4] - 规划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及船舶海工两大产业集群均达到500亿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百家 [4] 重点产业项目与投资 - 推介会上签约一批优质港产城联动项目,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电池模组、汽车零部件、智能机床、绿色船舶配件、压缩机定速定子总成等领域 [4] - 项目类型包括战略性强、前瞻性广的综合服务类项目,投资额高、质态优良的产业类项目,以及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科技人才类项目 [5] 配套活动与实施策略 - 围绕四大发展战略,如皋市在10月底至11月间举办系列专题活动,包括新型电力装备发展会议、创业大赛等,以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规划提出实施“临港核心引擎打造”、“辐射赋能协同”、“全域融合共兴”三大发展策略,构建“双核四体系”城市发展格局 [4]
天津市网络货运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01:43
交通基础设施能级提升 - 基本建成"一带三轴两廊"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1] - 天津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较2020年增加24个达到147个,最高等级为30万吨级 [1] - 高铁城际通车里程增加32%达到410公里,规划高速公路网建成88%通车里程1358公里,路网密度全国前列 [1] - 实现市域30分钟到高铁站、15分钟上高速,京津雄0.5小时、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1] 港口发展与物流绩效 - 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较2020年净增18条达到148条,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迈进 [1] - 预计2025年货物吞吐量约5.91亿吨位居全国第八全球第九,"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3.5% [1] - 预计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第六全球第八,年均增长6.1% [1] - 2024年铁路、公路、水路货物年周转量分别达到551亿吨公里、716亿吨公里、1811亿吨公里,年均增速分别达18%、2.9%、5.9% [3] - 2024年快递业务量19.39亿件,年均增长约14.2%,网络货运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平台企业达到134家 [3]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由"补短板、强骨架"向"优网络、提品质"转变 [2] - 形成4条高铁通北京、1条高铁通雄安、3条高铁联周边的"轨道上的京津冀"骨架,开通运营12座高铁车站 [2] - 京津冀国省级公路接口达到49个 [2] 客运服务与绿色出行 - 2024年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年客运量分别为5669万人次、1844万人次、6.4亿人次,年均增速分别为21.1%、15.2%、17.2% [3] - 2024年高速公路交通年出行量2.54亿辆次,年均增速4.4%,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1% [3] - 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新能源车辆占比分别达到87.2%、74%,成功创建交通运输部绿色出行城市 [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入选国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自动驾驶重卡实现京津跨省高速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 [4] - 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行业标杆,大数据授权运营数据应用广度与深度全国前列 [4] -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监管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4]
10.5万亿元!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发布重要报告
中国能源报· 2025-10-29 17: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1] - 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升[1] -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预警监测工作取得成效,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1] 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 - 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1899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1%[2] - 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3446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7.7%[2] -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7858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3%[2] - 北部圈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东部圈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南部圈深海开发与保护取得新进展[2] 重点省份与海洋城市建设 - 山东启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海洋科技优势增强[3] - 浙江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创7年最高增速,梅山港区首次突破千万标箱[3] - 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中通道通车,"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3] - 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提升,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在港产城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3]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成果 - 天津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4] - 威海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率达到90%以上[4] - 日照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到38条,青岛蓝谷发布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4] - 宁波完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深圳涉海企业发明专利超过82000项[4] - 厦门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菌种库,福州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4]
供应链金融赋能黄河流域产业,日照启动“三大示范区”建设
齐鲁晚报网· 2025-10-22 23:00
大会概况与核心目标 - 2025供应链金融赋能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日照召开,主题为“数智生态 共融共赢” [1] - 大会同期正式启动日照“三大示范区”建设,包括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电子仓单示范区和养老金融生态示范区 [1] - 大会由省级金融办、商务厅、人民银行及日照市相关部门与南京银行、日照银行联合举办,汇聚200余家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 [1] - 会议旨在共商产业发展、共谋供应链金融新方向、共建合作生态、共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 日照市的战略定位与基础优势 - 日照作为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致力于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 [2] - 公司持续强化港口功能,推动瓦日铁路“重来重回”,完善“海铁公”多式联运,并在内陆布局50余个无水港 [2] - 202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日照港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世界第7 [2] - 口岸外贸货运量达3.23亿吨,位居全国海港口岸第2,成为保障沿黄区域能源和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点 [2] 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成果 - 行业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3] - 2024年1-9月,全市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达513户,惠及上下游企业7224户,融资余额228亿元 [3] - 供应链票据再贴现规模位居山东省首位,本地承办行日照银行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 [3] - 日照银行以“631”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最佳产业数字金融银行”之一 [3] 大会合作倡议与平台发布 - 会上银行、企业、科技公司等机构举行了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金融资金池战略合作、数据资产增信战略合作签约 [3] - 发布日照银行“1+4+N”数字供应链金融风控平台,并发起“黄河流域数字供应链金融联盟”倡议 [3] “三大示范区”的政策支持与定位 - “三大示范区”建设获得省级政策支持,包括山东省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 [4] - 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印发文件,明确支持日照市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电子仓单、养老金融生态示范区 [4] - 示范区建设旨在促进金融服务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老年友好型”金融服务环境样板 [4]
白云站“流量倍增”背后:“枢纽+”如何重塑城市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1:36
云山珠水,承载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枢纽聚变,激荡着大湾区的澎湃动能。 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广州白云站日均到发旅客15.98万人次,实现同比翻倍。10月1日当天,广州白云 站客流发送量达到13.4万人次,历史性地超过了广州东站(12.6万人次)和广州站(3.7万人次)。 作为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白云站"流量"起飞,将如何重塑城市格局? 眼下,城市发展逻辑正悄然转变,从前是"人跟着产业走",如今"产业跟着人走",白云站流量爆发式增 长,为"枢纽 +"战略打开了无限可能,有望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云山珠水"的生态画卷到"木棉花开"的建筑美学,从站城一体到港产城共生,广州白云站不仅是一个 超级工程,更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未来城市的建设范本。 跨越式提升 年底开通广湛高铁,春运客流冲刺30万 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广州白云站到发列车共计1711列,日均列车214列,同比增长47%;到发旅客 127.8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63.3万人次,到达旅客64.5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15.98万人次,同比增长 115%;日高峰客流到发旅客2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7%。 白云站自2023年底投 ...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落地全市首单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搜狐财经· 2025-10-10 16:16
作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口岸功能提升。东疆 发挥"自贸区+综保区+港口"多重功能政策叠加优势,已先后获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纸浆等期货品种的指定交割 仓库,推出多项贸易便利化举措,为获批成为我市首个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资质区域奠定基础,此次业务顺利落 地,也是东疆产业环境完善和服务体系便利的有力体现。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及制造业升级,橡胶等大宗原 材料的稳定供应尤为重要,此次20号胶期货交割业务的开展,正契合了这一趋势,未来有望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在天津东疆布局。 未来,东疆将继续深化期货交割品类拓展与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更多大宗商品保税交割项目落地。延伸20号胶上 下游产业链,促进汽车轮胎等中间品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市港口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用好综 保区政策和口岸仓储物流载体功能,进一步丰富期货保税交割等"保税+"业态,构建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的 平台,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区建设提供助力。(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通讯员黄贝宁)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由印度尼西亚起运发往天津口岸的第一批1200吨20号胶抵港并存入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 ...
广西钦州搭台推动城市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3:09
城市发展规划与机遇 - 广西钦州市计划五年内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人才公寓5000套,欢迎各类资本参与[1] - 平陆运河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将深刻改变城市空间布局,预计带动运河经济带新增城市建成区30平方公里[1][3] - 城市正以运河为城市新中轴,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运河城市,对重大房地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3] 房地产市场现状与前景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20亿元人民币,增速高于广西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2] - 2025年1月至8月商品房销售96.5万平方米,销售回暖态势显著,环比不断增长[2] - 广西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约10个百分点,钦州市城镇化率低于广西平均约10个百分点,存量住房更新改造需求旺盛[2] 产业支撑与人口红利 -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枢纽优势,国际大港连通全球市场,强劲的产业集聚人口红利[1] -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国家级平台带动新增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刚性住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2] - 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平陆运河开通将带来战略机遇,外来人口增加,旅居、康养地产增量市场前景广阔[2]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已出台涵盖公积金、商业贷款、税收、规划管控、土拍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市场健康发展[3] - 行政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管家式”政务服务,实行“拿地即开工”[3] - 支持企业开发适销商品房,聚焦绿色建筑、智慧社区、康养地产等方向,打造新业态[1]
从“煤港”到“美港”:秦港股份绿色转型提供“秦港方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9 19:51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传统干散货港口,通过系统性绿色转型,成功从污染严重的能源枢纽转变为集绿色港区与4A级旅游景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实现了经济、环境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8][9] 绿色港口建设战略与投入 - 公司将绿色港口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开启了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创建”的系统性变革 [2] - 近三年来在绿色创建上累计投入超5.8亿元,其中2024年单年环保投入达2.49亿元,重点投向粉尘治理、污水回用、智慧设备改造等领域 [4] 粉尘治理成效与技术 - 公司首创“五步抑尘法”,全流程使粉尘溢出量降低97%,煤炭洒落量减少80% [5] - 2025年前三个季度,秦皇岛港东港区PM2.5指数均值达到每立方米19微克,同比2024年降低20.8% [2] - 2024年全年,秦皇岛港区PM2.5、PM10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5] - 搭建环保设备智能管控平台,实时接入数据并动态调整洒水策略,实现“精准抑尘” [5]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防控 - 建成储水沉淀池二期项目,实现港区污水“零排海” [7] - 首创移动式压滤系统,每小时可处理4立方米煤泥水,压滤后的清水回用率达100%,煤泥压成煤饼返还货主,避免二次污染 [7] 绿色创建成果与行业地位 - 2024年,公司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 [7] - 秦皇岛港煤一期、煤二期及煤一期扩容码头通过“四星级”绿色港口现场评审,即将实现东港区专业化干散货码头绿色港口全覆盖 [7] 工业旅游与港产城融合 - 公司打造“一核两翼”景观格局,发展工业旅游,2025年2月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成为河北省首个港口转型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9] - 2025年1-8月,景区游客总量累计超450万人次,较2024年全年增长50% [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推进清舱机器人落地,持续推动绿色智慧港口发展,为大宗干散货港口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