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
icon
搜索文档
真实是不变的创作规律(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创作理念与执行 - 坚持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 [1] - 通过挖掘档案馆史料还原真实事件 如吕家寨保卫战和115师东进等关键情节 [2] - 采用长镜头一镜到底手法表现战争惨烈场景 拒绝戏说 [2] 制作细节与投入 - 为还原夏收场景提前买下百亩成熟麦田并入库保存 [2] - 反季节播种数亩小麦以确保场景真实性 [2] - 服装道具高度还原历史 如沾满泥的布鞋获得当地群众认可 [3] 人物塑造与情感共鸣 - 主角庄埼风从不知民间疾苦的书生逐步成长 [2] - 张治平潜伏敌营忍辱负重甚至被至亲误解为汉奸 [2] - 通过不完美人物的成长历程引发观众共情 [2][3] 社会影响与价值传递 - 让年轻观众理解人民战争的历史分量 [3] - 通过民众角色台词"我活着八路就活着"展现精神传承 [3] - 保留民族集体记忆中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 [3]
重回真实的历史现场(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28 06:38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趋势 - 抗战题材作为中国文艺永恒书写主题 兼具历史记录与民族精神凝聚价值 [1]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 多部新作采用新史实与新视角呈现历史 包括电影《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及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归队》 [1] 《我们的河山》叙事创新 - 以1937年山东崮城抗战为背景 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侵略的故事 [1] - 通过地域抗战叙事浓缩全国抗战历程 深度还原历史真实、战争真实与生活真实 [2] - 突破传统战场叙事框架 融入社会史与百姓生活史内涵 呈现全方位历史还原 [2] 制作技术与艺术表现 - 运用新影视拍摄手法增强历史真实感 包括环境还原、服饰妆容及方言运用等细节刻画 [3][5] - 结合粗犷悲壮与传统生活剧的细腻感性 在街景、道具及人物举止语言上体现历史沉浸感 [3] - 通过山东方言和"土味"对白强化地域真实性 同时保留日常生活幽默元素 [5] 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 - 摒弃脸谱化英雄形象 聚焦普通人战火中的成长 如文弱书生转型抗日骨干及大小姐从军等案例 [5] - 通过佃农、县长夫人等小人物群像及立体化反派塑造 增强剧情真实性与层次感 [5] - 具体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减租减息、民主政权建设等历史举措 阐明人民战争的核心力量 [3] 行业价值与文化意义 - 作品从人民创造历史逻辑中开掘抗战主题 强化新时代观众共情与和平保卫意识 [5] - 为抗战题材创作提供范式 强调历史守护与民族记忆传承的双重价值 [5] - 通过艺术化呈现中国共产党敌后武装发展历程 具象化"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历史命题 [2][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新作激发爱国热情
新华社· 2025-08-23 06:20
展播活动概况 - 中央宣传部与广电总局于8月至10月开展电视作品展播活动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推出12部新创作电视剧和纪录片 [1] 作品内容与主题 - 电视剧《阵地》艺术再现《义勇军进行曲》首次灌制唱片场景 展现文化抗战精神 [2] - 纪录片《东北抗联》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坚持游击战争 《台湾光复80年》展现台湾同胞支援祖国抗战事迹 [2] - 纪录片《正义之战》通过吉鸿昌 赵一曼 张自忠等英烈事迹展现民族气节 《山河铭记》讲述佟麟阁 赵登禹 "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战斗事迹 [3] - 纪录片《胜利1945》呈现重庆大轰炸 延安抗战文化 高校内迁与文物南迁等历史事件 展现军民坚韧精神 [3] - 纪录片《家书——四万万人的抗战记忆》聚焦战争年代家书题材 通过个人书信展现历史细节 [5] - 纪录片《心安何处》跟踪拍摄日本遗孤群体 反映战争对普通民众的长期伤害 [6] - 电视剧《归队》讲述抗联战士与组织失联后坚持斗争的故事 展现人性微光 [6] - 电视剧《阵地》通过陶行知 张曙 茅盾 田汉等文化界人士事迹 揭示文化抗战对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7] - 多部作品涵盖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反攻 "飞虎队"合作 白求恩事迹 开罗会议 波茨坦会议 东京审判等国际视角内容 [8] 制作技术与史料运用 -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胜利》等纪录片首次公开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日本等多国历史影像 包括毛泽东早期视频 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等 [9]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通过大面积种植小麦 按年代技术烧制墙砖等方式还原真实场景 [10] - 《归队》严格还原历史细节 包括服装补丁位置 伤痕形状 物品光泽等 [11] - 多部纪录片从国内外权威机构搜集史料 采访抗战老兵 英烈后代 亲历者及专家学者 [11] - 《家书》《东北抗联》等运用AE特效 三维动画 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历史图片 视觉化呈现家书 生成再现宜昌大撤退等场景 [11] 创作理念与社会影响 - 作品通过多元叙事视角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结合 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统一 [6][8][11] - 展播作品旨在激发爱国热情 弘扬抗战精神 促进民族记忆传承 [1][13]
荧屏上的民族记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新作激发爱国热情
新华社· 2025-08-23 06:14
展播活动概况 - 中央宣传部和广电总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于8月至10月开展电视作品展播活动 包含12部新创作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4] 作品主题与精神诠释 - 作品通过多元叙事视角和求真的艺术表达 生动诠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包括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 [6] - 《东北抗联》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在残酷环境中坚持游击战争的重大事件 《台湾光复80年》讲述台湾同胞秉持"欲救台湾 先救祖国"信念支援祖国抗战 [8] - 《正义之战》展现吉鸿昌 赵一曼 张自忠 狼牙山五壮士 赵尚志 戴安澜等抗日英烈的悲壮史诗 体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0] - 《山河铭记》讲述佟麟阁 赵登禹 "八百壮士" 东北抗联八女投江 陈怀民 杨靖宇 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等志士仁人的英勇事迹 展现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2] - 《胜利1945》通过重庆大轰炸 延安抗战文化 高校内迁与故宫文物南迁等事件 展现中国军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2] 叙事视角创新 - 多部作品从个体命运和内心世界入手 如《家书——四万万人的抗战记忆》全片聚焦战争岁月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家书 展现真实历史细节 [13] - 《心安何处》以跟踪拍摄方式记录日本遗孤在中日两国的生活现状 通过个体命运悲剧反映侵华战争对普通民众的伤害 [16] - 《归队》讲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抗联战士和东北百姓在绝境中完成精神与行动"归队"的故事 展现血与火中的人性微光 [18] - 《阵地》讲述桂林"文化抗战"故事 包括陶行知"岩洞教育" 张曙抗战歌曲 茅盾小说 田汉话剧等 揭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凝聚民族精神的关键作用 [19] 国际视野与贡献 - 《山河铭记》《正义之战》《胜利》等作品记录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反攻 中国军人与"飞虎队"并肩作战 白求恩等国际友人献身中国医疗事业等合作事例 [20] - 聚焦开罗会议 波茨坦会议 东京审判等重大事件 展现中国战场的世界性贡献和国际社会对华支援 彰显人类共同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力量 [20] 制作技术与历史真实 -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胜利》等纪录片首次公开披露来自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日本等国家的历史影像 包括毛泽东在延安最早视频 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等 [24] - 电视剧注重真实人物塑造和场景还原 如《我们的河山》大面积种植小麦精准呈现季节变化 用当年技术烧制墙砖模拟城墙质感 [25] - 《归队》严格还原历史细节 包括战士啃树皮 与狼搏斗 冰雪生存等场景 要求服装补丁位置 伤痕形状 旧物光泽贴合角色经历 [25] - 纪录片加强史料挖掘 《台湾光复80年》《正义之战》从国内外权威档案馆搜集史料 《胜利》等采访抗战老兵 英烈后代 亲历者和专家学者 [27] - 运用AE特效 三维动画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图片进行效果强化 对家书进行视觉化呈现 对宜昌大撤退 "纸片轰炸"等历史场景生成再现 [29]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 作品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 使历史成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 实现艺术化的历史表达 [21] - 纪实影像作为历史的保管箱和精神的播种机 帮助观众在触摸过往温度的同时转化赤诚为前行力量 [24] - 通过鲜活人物和感人故事将伟大抗战精神形象化生动化 唤起对历史的铭记 对先烈的缅怀 对和平的珍爱 [31]
以河山,守山河(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2 09:39
剧集核心主题 - 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背景 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在沂蒙山区发展抗日根据地并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的故事 [2] - 通过"全民抗战"视角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回答"共产党为什么能赢"的时代之问 [3] - 剧名"我们的河山"具有双重寓意:字面指江山领土 深层寓意指人民与政党的血肉联系 [3] 叙事手法与内容设计 - 将《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减租减息等重要政策通过具体事件实现故事化呈现 [4] - 采用近3分钟长镜头展现战场硝烟弥漫与激烈交战场景 战后尸横遍野景象真实震撼 [8] - 通过地道战等游击战术细节呈现替代传统枪林弹雨大场景 传递人民战争智慧 [8]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 主角庄埼风形象从文弱书生转变为果敢革命者 兼具对信仰坚定与对爱情腼腆的多面性 [7] - 刻画张治平为代表伪军团长等有血有肉配角 展现抗战时期人物真实情感 [7] - 通过老乡小山一家为掩护庄埼风牺牲亲人的情节 展现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 [6] 制作水准与历史还原 - 镜头表现达到电影级品质 航拍沂蒙大山画面具大片气魄 [8][9] - 军装造型、乡村场景、日军装备等细节高度还原历史风貌 [8] - 剧情时间线对应太平洋战争爆发、百团大战等关键历史节点 保持叙事紧凑性与历史逻辑 [9] 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 通过局部战场故事映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宏大背景 凸显中国抗战的国际历史定位 [9] - 以温情婉约手法表现革命恋人爱情故事 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7] - 成为兼具地域特色与历史深度的革命史诗剧作 完成对历史的立体回望 [9]
抗战题材剧《我们的河山》聚焦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
新华社· 2025-08-18 22:24
剧集内容与主题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背景 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在沂蒙地区发展基层武装 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并粉碎日军扫荡计划的故事 [1] - 通过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诠释"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核心主题 [1] - 以微观视角展现全民抗战壮丽画卷 体现军民水乳交融铸就的沂蒙精神 诠释"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 [1] 制作与播出信息 - 该剧由毛卫宁执导 刘戈建编剧 王雷 陈钰琪 焦俊艳 张天阳等主演 [1] -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作品 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1]
国新办发布会:总台将推出一批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片纪录片和影视文艺作品
央视新闻· 2025-07-03 10:2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文艺活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精锐团队高标准筹备系列纪念活动的报道工作 [3] - 总台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策划专题片纪录片、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全平台多语种宣传 [3] 专题片纪录片 - 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将播出十集政论片《胜利》全面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历程 [4] - 国防军事频道将播出五集专题片《山河铭记》展示中国军队与人民的战略战术 [4] - 中文国际频道将播出六集纪录片《受降》展现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历史 [4] - 中文国际频道将播出六集纪录片《烽火侨心》讲述海外华侨华人支援抗战的故事 [4] - CGTN将推出纪录片《共同的使命》和《伟大的胜利》向海外受众阐释中国抗战贡献 [4] 电视剧 - 总台将推出两部重点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和《归队》分别讲述山东和东北抗战故事 [5] 文艺节目 - 总台派出百余人的精锐团队配备8K超高清转播系统全力做好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报道 [7] - 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将播出十集特别节目《烽火战歌》通过经典抗战歌曲展现抗战历程 [7] 经典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重播展映 - 总台精选《滹沱儿女》《叛逆者》等多部高品质电视剧6月下旬起在多平台重播 [8] - 电影频道7月起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电影展播安排近百部国产抗战影片展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