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

搜索文档
蒙山高 沂水长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红色主题美术创作 - 抗战时期山东军民关系以沂蒙地区最为典型,艺术家们将画笔对准沂蒙,通过作品传递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 [2] - 沂蒙女性如"沂蒙红嫂"和"沂蒙母亲"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成为艺术家表现的重要对象,作品通过写实技巧展现女性柔美、自信和质朴 [2] - 单应桂中国画《沂水欢歌》等作品通过"洗军服"等细节巧妙点出爱党爱军主题 [2] 支前行动的艺术表现 - 陈国力、吕建军创作的油画《丰碑》以象征性手法将支前手推车置于群山之巅,赋予支前史诗般的宏伟意象 [3] - 李学明中国画《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沂蒙丰碑)》用写意语言全景式描绘300多名军民学习、生产、训练、运输的场景 [3] 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艺术家们深入沂蒙历史现场研究史实,创作出或优美或雄浑的作品,为沂蒙精神写下生动注脚 [3] - 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一代代艺术家笔下得到传承和弘扬 [3]
临沂|大型演艺活动助临沂“出圈”
大众日报· 2025-07-11 09:21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临沂站吸引12万歌迷 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 综合消费4.6亿元 [3] - 演唱会带动临沂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24家景区推出折扣优惠 10家景区对持票歌迷免费开放 [3] - 配套活动包括千架无人机灯光秀 沂蒙山歌挑战赛等 形成文旅联动效应 [3] 城市配套服务升级 - 临沂开通3趟"歌迷专列"及10条免费公交专线 加密40条常规线路 两天累计运送乘客7.8万人次 [4] - 奥体公园设置5个特色市集区域 吸引160余家品牌商户进驻 配备700余名志愿者 [5] - 商务部门征集255家深夜食堂 涵盖临沂炒鸡 羊肉汤等地标美食及多元化餐饮 [7] 文化IP与城市营销 - 演唱会以《沂蒙山小调》开场 成为连接红色文化与现代演艺的符号 相关话题多次登全国热榜 [2][3] - 临沂网民自发提供旅游攻略 住宿建议等 形成全民参与的城市形象推广 [7] - 作为全国首站落地地级市 演唱会结合沂蒙精神(420万人口中曾有20万人参军 10万英烈牺牲)强化城市文化标签 [6] 产业协同发展 - 发展票根经济 推出"听歌游临沂"套餐 实现演艺与景区客流双向导流 [3] - 公交免费政策与接驳专线形成交通-文旅闭环服务 [4] - 市集售卖区设置城市推广专区 实现商业品牌与城市IP联合曝光 [5]
打造“铸魂、强基、聚力、融合”党建工作机制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31
党建工作机制 - 公司打造"铸魂、强基、聚力、融合"党建工作机制,将沂蒙精神与党建深度融合,推动经营管理成果 [1] - 建立"党总支+支部+党员"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大会、支委会等政治教育活动 [1] -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强化党性教育,组织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并邀请专家解读条例 [1] 组织建设 - 制定《党支部支委会履职清单》,通过季度督导和"基层党建加油站"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 [2] - 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队",在关键业务和重大项目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 - 建立荣誉激励平台,通过"两优一先"评选和新员工入职教育强化队伍凝聚力 [3] 廉洁与作风建设 - 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定期开展廉政党课和警示教育活动 [3] - 实施"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的整改机制,强化巡察发现问题落实 [3] - 建立谈心谈话制度,通过案例教育筑牢员工思想防线 [3] 业务融合实践 - 采用"产品+共建"思路,通过"云缴费"和"智慧党建云平台"解决客户党建痛点 [4] - 开展"业务+服务"活动,组织党员进社区普及金融知识并参与公益志愿服务 [5] - 推行"党员+项目"模式,在经营体制改革和重点项目落地中发挥带头作用 [5] 成效与荣誉 - 连续2年获评济南分行"优秀二级分行",团支部获总行"优秀五四红旗团组织"称号 [6] - 员工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总行"十大服务明星"等多项荣誉 [6] - 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可持续机制 [6]
小调有大音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2
文化传承与历史背景 - 《沂蒙山小调》最初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演员阮若珊与战友李林创作,后经多次修改传唱成为经典歌曲 [1] - 歌曲诞生于沂蒙山区,其诞生地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主任袁成隆于1999年题字确认 [5] - 歌曲在革命时期广泛传播,成为抗大一分校教员、南下干部等群体思念家乡与亲人的精神寄托 [2][3] 社会影响与精神象征 - 《沂蒙山小调》成为"沂蒙精神"的符号,激励沂蒙人民在整山治水、改革开放等阶段取得显著成就 [5] - 临沂商城依托歌曲精神发展为"中国物流之都",并实现全国连片扶贫地区率先整体脱贫 [5] -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镌刻6万余名烈士英名,歌曲与雕塑共同展现沂蒙人民支前拥军、参军参战的历史 [4] 现代发展与城市变迁 - 临沂从革命老区加速向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转型,三河口一带融合南北风格特色 [5] - 歌曲诞生地原为原始山涧,2004年仍保留自然状态,后成为文化纪念地 [5]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临沂市传承红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03 12:50
红色金融文化建设 - 临沂市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依托百年党史和红色金融史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1] - 以沂蒙精神为核心开展"党群同心"新实践,打造全国首家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将金融文化纳入各级理论学习体系[2] - 实施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三年行动,建立"1+2+6+N"清廉国企创建模式,开展五项主题文化创建活动[3] 金融政策与服务创新 - 出台资金融通惠企10条、优化金融服务11条等政策,创新科技积分金融转化、企业精准画像等服务模式[4] - 2023年存贷款余额实现"双过万亿",成为全国第19个、革命老区首个达到该规模的地级市[4] - 国家级金改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3个案例全国转发,30余项创新做法全省推广,2024年入选中央财政普惠金融示范区[4] 信贷结构优化 - 工业、科技、普惠领域信贷投放快速增长,信贷结构明显优化[4] - "融沂通"平台、"四雁振兴贷"等产品在全省范围形成示范效应[4]
弘扬红色金融文化 贡献沂蒙金融力量 ——临沂市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6-26 08:43
红色金融文化培育 - 临沂市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通过传承百年党史和红色金融史营造良好金融文化环境 [1] - 依托北海银行红色历史打造全国首家红色金融教育基地 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纳入各级理论学习体系 [2] - 开展"党群同心"新实践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活动 确保金融工作政治方向正确 [2] 清廉金融品牌建设 - 实施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三年行动 组建沂蒙清廉金融宣讲团并建立"1+2+6+N"清廉国企创建模式 [3] - 开展五项主题文化创建活动 包括文化学习植根基 文化感悟大家谈等 打造"沂蒙红色金融文化品牌" [3] - 通过纪律作风建设年和系统整治工作 引导金融干部知纪明纪守纪 [3] 金融服务创新成果 - 2023年存贷款余额实现"双过万亿" 成为全国第19个 革命老区首个达到该规模的地级市 [4] - 创新"科技积分金融转化"等模式 工业 科技 普惠领域信贷快速增长 [4] - 美德积分金融转化等3案例全国转发 "融沂通"平台等30余项创新全省推广 2024年入选中央财政普惠金融示范区 [4]
一曲“小调”何以传唱世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歌曲背景与创作 - 《沂蒙山小调》最初名为《反对黄沙会》,创作于1940年,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李林根据沂蒙山花鼓调作曲,阮若珊作词 [3] - 歌曲诞生于山东省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一间民房,旨在反对反动组织"黄沙会"的暴行 [3] - 1940年8月1日在根据地庆功会上首唱,迅速传遍各大根据地 [3] 历史演变与改编 - 随着"黄沙会"被消灭,歌曲更名为《沂蒙小调》,歌词改为以抗战为主 [3] - 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成员续写两段新词,改为歌颂家乡主题,定名《沂蒙山小调》 [4] - 从战歌到颂歌的转变,呼应民族呼声和时代变迁 [4] 艺术表现与传播 - 1953年歌唱家王音璇首次将歌曲搬上艺术舞台,形成山东民歌"鲁味"风格 [5] - 1964年民歌手韦有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唱,1967年带歌曲出访非洲 [5] - 2006年以大型管弦乐形式在北京音乐厅演出 [5] - 2021年电影《长津湖》中引用该曲,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5] 文化影响与意义 - 歌曲承载军民鱼水情,体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4] - 沂蒙地区420万人中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 [4] - 与《茉莉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最具代表性民歌 [2] - 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印记,从沂蒙山走向世界舞台 [6]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表决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立法背景与意义 -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表决通过赞成票82票 [1] - 立法源于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沂蒙精神弘扬要求 [1] - 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的法律化实践,具有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 [1][3] 条例核心内容 - 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共22条,不分章节,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2] - 明确沂蒙精神基本定位与内涵,规定传承弘扬工作机制需坚持党的领导及多方协同格局 [2] - 细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职责,要求建立研究阐发、教育宣传和展示推广体系 [2] 产业与区域发展关联 - 条例推动沂蒙精神与旅游产业融合,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法律保障 [2] - 要求省政府及经济发达地区完善帮扶机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 [2] - 鼓励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向革命老区流动,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2] 社会与文化影响 - 条例通过后,地方文化传承者(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认为立法将强化红色基因传播信心 [1][2] - 专家评价指出条例有助于全省坚定文化自信,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增强精神凝聚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