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看·见殷商展
icon
搜索文档
“看·见殷商”展又上新!大圆鼎有何珍贵之处?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4:48
展览新增展品 - 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商代青铜圆鼎展品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 [1] - 新增展品大圆鼎高86厘米 口径61厘米 造型为直耳深腹柱足中空 胎壁轻薄 装饰单层兽面纹 [1] - 大圆鼎于1977年出土于辽宁朝阳大凌河西岸小波汰沟 同一窖藏坑出土12件青铜器 [4] 展品历史价值 - 该鼎是辽西地区出土窖藏青铜器中体积最大且时代最早的青铜器 [4] - 展品展出时间为9月2日至10月12日 [4] 展览背景信息 - "看·见殷商"为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 5月18日开幕 [5] - 展览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个部分 [5] - 展览从商王世系切入 展示殷商时期生产生活 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历史地位 [5]
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设有245家备案博物馆与56家类博物馆
北京商报· 2025-08-07 00:36
博物馆数量与规划 -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地区有245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1] - 2024年北京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鼓励多元化发展 [1] 节日文化活动数据 - 春节清明端午三节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及文化活动307项其中春节175项清明81项端午51项 [1] - 三节累计接待观众40165万人次实现门票及衍生文创收入867481万元春节观众量最高达23946万人次 [1] - 清明和端午分别接待9274万人次和6945万人次同比均有提升 [1] 博物馆季活动 - 2025年5月18日至10月上旬北京举办首届博物馆季每月设定主题涵盖展览科技文创研学等 [2] - 文创月活动启动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探索"展览+文创+文艺+旅游"模式 [2]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截至7月6日接待观众108534人次核销收入10649万元 [2] - 国家自然博物馆6月5日推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特展预计成为暑期热点 [2] 馆校融合与教育 - 2024年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教委北师大开展馆校融合课题形成"博物馆第一课"等成果 [2] - 9月教育月将上线"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寻文字的奥秘"两节"博物馆第一课" [3] - 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范本发布课件资源库推动教育研学规范化 [3]
首博特展解读殷商文明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7 06:33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看·见殷商",是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汇集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包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 [10] - 展览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部分,从商王世系入手,展示了商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与精神世界 [11] - 展览涵盖了8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珍品、孤品、名品云集,不少文物是首次进京展出 [11] 重要展品 - 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此次展览中这对鸮尊时隔多年首次重聚,通体以云雷纹为地纹,体现"三层花"装饰技法 [12] - 亚长墓铜钺:墓中共有7柄铜钺,其中6柄铜钺的柄部两面均有铭文"亚长",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 [13] - 牛尊:亚长墓出土,共有动物形象26个以上,包括虎4个、鸟2个、鱼2个、兽面4个、夔14个以上 [13] - 玉调色板:2022年出土于殷墟遗址王陵区祭祀坑,上部雕刻两只相背对称的鹦鹉,是商代制玉工艺的突出代表 [13] - 陶鬲形猪首盖盉:被网友戏称为"3000年前的小猪佩奇",是温酒的容器 [14] - 商代龙形觥:为不可出国(境)展览的珍品,整体呈弧形犀牛角状,器身前部为昂起的龙头 [15] - "亚醜"铜钺: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 [16] - 铜鼓:目前国内仅存的商代铜鼓,造型古朴庄重,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19] 商文化影响范围 - 商王朝定都中原,其文化影响范围东至山东,西抵陕西,南逾长江,北达长城一线 [15] - 盘庚迁殷前,商文化的北界已推进至唐河与易水之间,迁殷后,豫北冀南地区成为商王国的王畿 [15] - 燕山南麓地区出现了一些与商文化有关联的据点,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遗址 [15] - 苏埠屯类型遗址是晚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范围大致是西起山东西北的阳谷、东阿一带,沿着泰沂山脉北侧分布 [16] -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礼器的形制、纹饰及组合关系与中原文化器物高度相似 [17] - 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的器物表现出与殷商文化的相似,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7] -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是一处商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 [1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周灭商后,对殷商祭祀、礼制、乐舞文化等进行借鉴和改进,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 [19] -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殷墟已出土甲骨16万余片 [19] - 展览特别设置"彩蛋"环节,展出了《哪吒2》里人物和道具的文物原型 [20] - 围绕此次展览,首都博物馆打造了"甲骨风云"虚拟现实展示空间,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 [20]
“看·见殷商”展有彩蛋,展出《哪吒2》电影文物原型
新京报· 2025-05-15 16:58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看·见殷商",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2] - 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展期自5月19日至10月12日 [2]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首个收费特展项目 [2] 展品亮点 - 展品涵盖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不少展品首次进京亮相 [1][2] - 集结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湖南宁乡炭河里、四川成都金沙等遗址代表性文物 [2] - 展出四川广汉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鹰形铃等"明星"文物 [2] - 殷墟青铜鸮尊与山东苏埠屯青铜亚丑钺实现出土后50年首次聚首 [2] - 特别设置《哪吒2》道具文物原型展示环节 [1][2] 展览策划与配套 - 前期组成国内权威商周考古专家组,七次论证内容,融入盘龙城、琉璃河等最新考古成果 [3] - 同步推出学者线上直播、专家讲座、策展人讲解等公众教育活动 [3] - 将出版展览图录作为专业资料 [3]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利用丝线光影艺术、AI活化历史人物等技术营造商都空间意象 [4] - 开辟"甲骨风云"XR沉浸空间,融合五感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 [4] - 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仿真体感地板+气味系统的VR技术,可体验殷都祭坛互动 [4] - 佩戴MR设备可虚拟"拿起"文物赏玩,体验古代铸造工艺 [4] 文创开发 - 首批上线文创产品达280余种,创北京单一展览文创数量之最 [4] - 包括饕餮纹岩画3D礼纸、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特色设计 [4] - 针对年轻观众开发手工gelato冰淇淋等创意食品 [4] 文旅联动 - 凭展览票根可免预约参观北京20余家博物馆 [5] - 与首旅集团、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等机构合作推出"展览+展览"联票及文艺演出 [5][6] - 与国家大剧院、"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推动联票落地 [6] - 与地铁公司合作开发首博地铁联名卡,与大运河文旅集团推出"展览+游船"联票 [6] - 计划与体育场馆合作推出"展览+赛事"联票及联名IP形象 [6] 商业推广 - 在重点商圈设置殷商主题拍照打卡点,使用青铜纹样等设计素材 [6] - 商圈会员及周边居民可通过手机获取线上平台叠加优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