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气凝胶

搜索文档
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 | 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DT新材料· 2025-08-17 00:04
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15日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参会嘉宾来自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2] - 大会主题为"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采用"1+3+N"模式设置日程框架,包括1场全体大会、3场专题论坛及多场特色活动[4] 开幕式 -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系统制造与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强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研究员致辞[7] - 史浩飞指出全球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领域已进入产业化临界点,中国新材料专利增量连续8年全球首位,石墨烯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8] 大会报告 - 成会明研究员介绍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有机气凝胶材料等研究成果,认为碳气凝胶有望成为超高温隔热领域解决方案,需突破强韧性低、抗氧化性能差等技术瓶颈[12] - 吕坚教授提出未来15年是中国工业经济和科技发展新时期,需降低3D/4D打印、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材料对外依赖度[15] - 王旭东院长强调新能源发展是大国竞争核心,石墨烯是解决工业摩擦磨损问题的关键技术方向,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自2019年起连续入选国家重点新材料目录[17] - 张海亮副所长指出人形机器人材料体系将向"结构-功能-感知"一体化演进,高性能聚合物正逐渐取代金属成为主流材料[19] 专题报告 - 西南交通大学王勇教授提出通过碳纳米材料选择性分布设计制备高性能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方法[23]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亓月研究员团队实现米级宽幅、数十米长度石墨烯薄膜制备,面电阻可调范围1-5000 Ω/sq[25]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李吉豪研究员展示石墨烯复合水凝胶在海水淡化、光热蒸发等环境应用潜力[29] - 中国科学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研究员开发高能束流调控石墨烯电学性能新方法,应用于超大容量储能电极等领域[31] - 电子科技大学简贤研究员团队实现单壁碳纳米管可控与规模化制备,指出高品质产品产能仍需提升[33] - 有研稀土王宁高工提到中国TFTLCD玻璃基板年需求量超3亿平米占全球50%以上,但供应几乎全依赖美日公司[35] - 浙江大学许震研究员强调单分子水平控制组装是石墨烯材料制备关键[37] 产业动态 - 重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正加速形成包含轻合金、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元产品体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45] - 大会吸引中电科、中石化、航天科工等近200家行业代表企业参会,旨在汇聚创新资源赋能重庆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5]
第二次科创板IPO终止!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梧桐树下V· 2024-12-21 21:32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20日,2019年12月30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411.6726万元,注册地址为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6]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88.89%,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5][6] -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钢集团正在进行债务重组,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钢集团合并口径负债总额743.20亿元,资产总额809.71亿元,其中可转债284亿元,留债261亿元 [9] 业务与技术 - 主营业务分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业服务和新材料两大板块,2021年合计收入6.16亿元,其中矿产资源服务4.34亿元,新材料1.82亿元 [11] - 矿产资源服务包括采矿、选矿等技术服务和技术工程服务,2021年收入分别为1.40亿元和2.94亿元 [11] - 新材料业务以空心玻璃微珠为主,202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4.84%排名第三,中国市场占有率24.41%排名第一 [13] - 公司拥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2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在职员工732人,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3] 财务表现 - 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9亿元、5.66亿元、7.37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71万元、4914万元、6622万元 [14]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7亿元,扣非净利润4188万元 [15] - 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44.04%降至2022年6月的40.70% [15] - 报告期内每年进行现金分红,2019-2022年上半年分红金额分别为1109万元、400万元、3041万元、3954万元 [14] 客户与市场 - 中国宝武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占比达25.86%,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56.12% [17] - 空心玻璃微珠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石油、中海油田服务等,预计202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51% [13] 科创属性 - 公司核心技术收入占比保持在94%以上,拥有24项矿产资源领域核心技术和7项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 [19] - 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1项,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 [15][19] - 空心玻璃微珠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碳气凝胶技术源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均通过技术转让获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