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新材料

搜索文档
万盛股份:下半年围绕原有战略规划布局,加快向高端、前沿新材料领域研发与拓展
证券时报· 2025-09-03 19: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23亿元 同比增长17.07% 主要因新增广州熵能纳入合并报表 [1] - 半年度归母净利润2632万元 同比下降65.02% 主要因山东万盛项目转固并处于产能爬坡期 导致折旧及相关费用增加 [1] 业务布局与产能建设 - 公司设立临海和上海2个研究院 浙江临海/江苏泰兴/山东济宁/山东潍坊/广东珠海和泰国(筹建中)6个生产基地 [1] - 拥有香港/美国/欧洲/英国/墨西哥/新加坡6家销售子公司 构建全球化销售网络 [1] - 山东万盛项目正处于产能爬坡期 公司将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引进高毛利BD项目实现产能填满和扭亏为盈 [2] 研发创新与产品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尼龙阻燃剂基本完成生产中试 产品性能获客户高度认可 [2] - 多款特种环氧树脂和抗静电剂产品试产成功 [2] - 工程塑料阻燃剂/聚氨酯阻燃剂/腰果酚固化剂/聚酰胺固化剂/胺助剂/脂肪酰氯/绿色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等多品类新产品在不同基地实现中试或逐步量产 [2] 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 - 公司聚焦聚合物功能性助剂/有机胺/涂料助剂/原料及中间体等多业务板块 [1] - 下半年将集中资源夯实核心业务 建设发展业务 布局战略业务 [2] - 重点发展新领域/新应用/新配方的高毛利产品 加快向高端前沿新材料领域拓展 目标成为全球一流功能性新材料企业 [2] 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 2020年前后因高毛利驱动 国内化工企业大规模扩产阻燃剂 经过2-3年建设期行业产能显著增加 [3] - 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地缘冲突/欧美通胀影响 下游建筑和传统制造业需求降级 导致供过于求和市场竞争加剧 [3] - 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税及阻燃法规升级将打破原有市场格局 具备技术领先/产品多样化/布局完善的企业将扩大优势 [3] - 未来智能化电子产品推广/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5G基站/新能源充电设施普及及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将带来新机遇 [3]
研判2025!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细分市场、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0 08:5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领域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石墨烯、3D打印用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等类别 [4] - 这些材料通过先进科技手段制备 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高导电性等优异性能 以及自修复、自感知等特殊功能 [4] - 行业是决定高端制造和国防装备水平的关键因素 发展意义重大 [5]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包括2023年8月发布的《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聚焦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15类材料 [5] - 2024年12月发布《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5] - 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市场前景和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1][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1176亿元增长至2024年3073亿元 预计2025年达3381亿元 [1][6] - 石墨烯细分市场规模2024年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5.9% [7] - 碳纳米管2024年出货量达14.5万吨 同比增长13.3% [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金属原料、合金、化学纤维、陶瓷、塑料、生物基材料、树脂、石墨等原材料供应商 [6] - 中游通过复杂工艺加工形成石墨烯、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具有特定性能的前沿新材料 [6]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疗等 [6]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呈现多极化态势 美国在半导体新材料、纳米材料领域领先 日本在高性能纤维和电子材料优势显著 欧洲在先进基础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实力雄厚 [9] - 中国市场分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中材科技、宁德时代 第二梯队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西部超导、贝特瑞、铂力特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企业 [10] 重点企业表现 - 中材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5.06亿元 同比增长24.26% 归母净利润3.62亿元 同比增长68.34% [10] - 贝特瑞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92亿元 同比下降3.88%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 同比下降19.20% [12] 发展趋势 - 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效能源传输材料需求增加 消费电子领域对半导体新材料、柔性显示材料需求扩大 [12] - 绿色化成为重要创新趋势 生物基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研发取得进展 [13] -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加强国际合作 [14]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有研新材、光韵达、西部超导、方大炭素、铂力特、银禧科技、金发科技、宜安科技、国瓷材料、光启技术、中材科技、贝特瑞等 [2] - 非上市企业包括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等 [3]
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 | 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DT新材料· 2025-08-17 00:04
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15日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参会嘉宾来自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2] - 大会主题为"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采用"1+3+N"模式设置日程框架,包括1场全体大会、3场专题论坛及多场特色活动[4] 开幕式 -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系统制造与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强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研究员致辞[7] - 史浩飞指出全球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领域已进入产业化临界点,中国新材料专利增量连续8年全球首位,石墨烯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8] 大会报告 - 成会明研究员介绍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有机气凝胶材料等研究成果,认为碳气凝胶有望成为超高温隔热领域解决方案,需突破强韧性低、抗氧化性能差等技术瓶颈[12] - 吕坚教授提出未来15年是中国工业经济和科技发展新时期,需降低3D/4D打印、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材料对外依赖度[15] - 王旭东院长强调新能源发展是大国竞争核心,石墨烯是解决工业摩擦磨损问题的关键技术方向,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自2019年起连续入选国家重点新材料目录[17] - 张海亮副所长指出人形机器人材料体系将向"结构-功能-感知"一体化演进,高性能聚合物正逐渐取代金属成为主流材料[19] 专题报告 - 西南交通大学王勇教授提出通过碳纳米材料选择性分布设计制备高性能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方法[23]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亓月研究员团队实现米级宽幅、数十米长度石墨烯薄膜制备,面电阻可调范围1-5000 Ω/sq[25]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李吉豪研究员展示石墨烯复合水凝胶在海水淡化、光热蒸发等环境应用潜力[29] - 中国科学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研究员开发高能束流调控石墨烯电学性能新方法,应用于超大容量储能电极等领域[31] - 电子科技大学简贤研究员团队实现单壁碳纳米管可控与规模化制备,指出高品质产品产能仍需提升[33] - 有研稀土王宁高工提到中国TFTLCD玻璃基板年需求量超3亿平米占全球50%以上,但供应几乎全依赖美日公司[35] - 浙江大学许震研究员强调单分子水平控制组装是石墨烯材料制备关键[37] 产业动态 - 重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正加速形成包含轻合金、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元产品体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45] - 大会吸引中电科、中石化、航天科工等近200家行业代表企业参会,旨在汇聚创新资源赋能重庆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5]
国资容亏容错,北京跟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0:19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 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分为三个部分,涉及健全未来产业要素投入体系、加强未来产业 全周期投入、完善未来产业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16条措施。 《措施》的第二条为"创新完善产业投资体系",其中明确指出,统筹发挥政府"资金+基金"引导作用, 推动形成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包容度的投融资服务新体系。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主要产业部门投向 未来产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0%;鼓励支持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国企基金加强对未来产业的投入, 遵循基金投资运作规律,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优化调 整新设基金投资指引,指导新设基金精准投向未来产业。其中特别明确,改革优化未来产业投融资考核 评价的制度机制,推动建立包容审慎、尽职免责的创新创业生态。 202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处理好政府性基金与市场的关系",随后发布的"创投十七条"明 确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国资创投要有针对性地建 立容错机制。2024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要推 ...
倒计时2周 | 西南地区新材料盛会(参会免费),报告议程发布!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14-16日在重庆举办"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 [1] - 采用"1+3+N"模式设置日程框架:1场全体大会、3场专题论坛、多场特色活动(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学术海报等)[1] - 大会旨在凝聚全国新材料创新资源,搭建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推进重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下游产业[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 - 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电科碳基电子重点实验室等7家机构[2] 报告议程 - 8月15日上午开幕式后安排主旨报告,包括吕坚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待定题目、张海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及新材料需求"[4] - 产业专题论坛聚焦石墨烯及新材料,涵盖一维碳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王勇)、蒙烯材料(元月)、石墨烯气凝胶(许震)等研究方向[5] - 应用专题论坛涉及新能源领域,包括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王旭东)、石墨烯航空电池(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等议题[5][6] - 学术专题论坛讨论电子信息材料,涉及柔性印刷电子(赖文勇)、碳基半导体(李忠辉)、稀土新材料(王宁)等前沿技术[5][6] 上届回顾 - 2024年大会吸引中石油、中石化、方大炭素、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200余位行业代表参会[13] - 设置主旨报告、闭门会议、项目签约等创新交流形式,聚焦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13] 会议配套 - 会议酒店为重庆岱江花园饭店,协议价格370元/间/晚[14] - 同期举办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9][11]
新材料投资:全球30大前沿新材料介绍及未来发展趋势解析(9762字)
材料汇· 2025-07-13 23:22
前沿新材料概述 - 前沿新材料包括硼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4D打印材料、仿生塑料等30种最具潜力的新型材料 [3] - 这些材料在结构性能和功能特性上具有突破性,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方向 [3] - 材料清单涵盖全息膜、金属氢、时间晶体、量子隐形材料等创新品类 [4] 重点材料技术分析 全息膜 - 采用衍射图技术实现360°多角度动态显示,兼具高清晰度、耐强光和超轻薄特性 [6] - 未来发展方向:纳米光学组件集成与精密光学结构优化,应用于电子器件和光学薄膜 [6][7] - 技术突破将推动显示领域革新,成为国际竞争焦点 [8] 金属氢 - 在百万大气压下形成的导电体,储能密度比TNT高30-40倍,2017年哈佛实验室首次制得但样本已消失 [11][12] - 潜在应用包括室温超导体(临界温度-223°C至-73°C)和航天燃料,可缩小火箭体积90%以上 [15][16] - 理论预测实现受控核聚变后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16] 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 - 二维半导体材料,成本低且稳定性强,具备光电转化能力 [54][56] - 可与多种二维材料形成异质结,拓展光电器件在广谱范围内的性能表现 [56] 冷沸材料 - 温度降至-121°C时转为液态,-270°C气化,常温下即具超导特性 [59][62] - 耐温超过1万摄氏度,有望应用于第三宇宙速度飞行器的发动机与外壳 [62] 锡烯 - 二维蜂窝结构材料,常温导电率理论可达100%,技术壁垒高于石墨烯 [82][83] - 我国科研团队正加速突破制备技术,推动商业化进程 [83] 特色功能材料 木材海绵 - 吸油量达自重16-46倍,可重复使用10次,用于海洋油污清理 [24][25] 自修复材料 - 自动修复损伤,延长产品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已从建筑领域扩展至聚合物领域 [115][116] 无限可回收塑料 - 兼具生态价值(不降解)与经济价值(循环利用),有望替代传统塑料 [142] 4D打印材料 - 以智能聚合物为主,未来将探索陶瓷、金属及生物复合材料的应用可能性 [145][146] 行业应用前景 - 量子金属在-272°C下转为超导体,全球超导市场规模已达76亿美元 [94] - 仿生塑料热膨胀系数仅为普通塑料10%,适用于基建与极端温度环境 [124] - 光子晶体已商用于光纤和涂层,三维结构或推动光学计算机发展 [127][129][130] - 耐烧蚀陶瓷耐受3000℃高温,适用于航天器热防护系统 [133][136] 注:所有数据及技术描述均基于原文公开信息整理,未包含风险提示等非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