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锰铁锂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裕能:8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40
问: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答:二、问环节 1、公司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很高,如何看待下半年排产情况以及对明年市场需求及高端产品占比作何展 望?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8月27日湖南裕能(30135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今年上半年,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公司抓住行业机遇,维持了较高的产能 利用率,产品供不应求,尤其是公司新产品系列的占比显著提升。展望下半年,预计行业增长仍然会保持 比较高的水平,差异化市场需求有望带动公司新产品系列的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2、三季度以来,碳酸锂价格有所反弹,想请教公司目前在碳酸锂方面的库存策略? 较为平稳的原材料价格往往更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当前碳酸锂价格波动加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 度,公司采取了灵活的多种采购策略,以保障正常的生产所需。 3、上周在深圳举办了行业关于"反内卷"的闭门会议,关注到公司也有参加,请问接下来行业将会有哪些 措施来"反内卷"? 为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的号召,磷酸铁锂材料分会于上周召开了会议,公司应邀参加。就本次会议而 言,行业"反内卷"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具体细节请以协会相关信息为 ...
湖南裕能(30135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18: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21.59% [2] - 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同比增长55.38% [2] - 第二季度盈利水平环比改善,主因产能利用率提升及新产品占比提高 [4] 产品结构 - 储能端产品销量占比约39% [2] - CN-5系列、YN-9系列等新产品销量合计19.34万吨,占总销量40% [2][3] - 磷酸锰铁锂材料研发进展顺利,获客户高度认可 [5] 产能与布局 - 黄家坡磷矿预计2025年四季度批量出矿 [4] - 西班牙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推进环评审批 [4] - 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开展前期准备 [4] - 海外产能项目获国内外电池企业浓厚兴趣 [4] 市场与行业 - 全年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预估约100万吨 [5] - 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与高端供给紧缺并存局面 [5] -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反内卷"会议,行业意愿强烈 [3] 经营策略 - 采取灵活多元的碳酸锂采购策略应对价格波动 [3] - 产品销售价格通过商务谈判确定,受供需及原材料价格影响 [5] - 以提升新产品产能为主,谨慎把握扩产节奏 [5] - 增值税补缴属一次性事项,无持续性 [5]
容百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8.92亿元,主要由于应收票据贴现管理 [3] - 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业收入比例3.50% [3][15] 业务发展 - 三元材料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业务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5]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已获得头部厂商认可,计划建设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 [5]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5] - 正式进入磷酸铁锂领域,计划在波兰建设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 [5] 技术研发 - 累计专利申请1299项,授权679项,其中发明专利192项 [15] - 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已小批量生产,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 [5]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5]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已有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5] 产能布局 - 已建成正极产能30余万吨,新产线正在爬坡和转固 [2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 [11] - 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 [11] - 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 [5] 行业趋势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为三元材料带来新增长机会 [5] - 商用车电动化需求放量带动磷酸锰铁锂产品增长 [5] - 固态电池领域正极材料和电解质双线并行推进 [5] - 多产品布局覆盖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需求 [9]
时代瑞象“3+2”LMFP材料技术矩阵 助力磷酸锰铁锂电池多场景应用
起点锂电· 2025-07-30 18:41
磷酸锰铁锂材料优势与挑战 - 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近两年备受行业关注,以"技术溢价"稳定竞争力成为企业反内卷的主要路径之一[2] - 材料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2013年头部电池企业开始专利申请,2023年宁德时代量产M3P电池并装车商用[5] - 优势包括:质量能量密度697Wh/kg,高于磷酸铁锂20%;电压平台4.1V(磷酸铁锂3.4V);-20℃低温保持率77-80%(磷酸铁锂45-60%)[6][8] - 直接原料成本占比73.7%,综合成本介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之间,与6系、8系三元价差7.0-8.0万元/吨[8] - 技术挑战包括:锰铁均匀性问题、电导率仅10-13S/cm(磷酸铁锂1/10)、离子扩散速率10-15cm2/S(磷酸铁锂1/10000)、压实密度低、Jahn-Teller效应导致结构畸变[8][9][10] 时代瑞象技术解决方案 - 推出"1+1"核心技术:共沉淀前驱体工艺实现锰铁原子级均匀分布(波动≤0.2%),纳米化+碳包覆+多元素共掺杂提升电导率10-12倍,锰溶出率<50ppm[23][24] - "3+2"技术矩阵:多元离子掺杂抑制Jahn-Teller效应,锂快离子导体原位复合实现高倍率充放电,表面磷化处理使首次效率提升至92%[25][26] - 材料性能指标:1.0C放电比容量147.7mAh/g,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97.6%,压实密度2.33g/cm3,磁性异物47.1ppb[28] 产业化进展与应用场景 - 时代瑞象2025年4月投产首期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建设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基地,产线采用MES/SCADA系统实现自动化管控[32] - 材料应用场景:LFMP+LCO适用于3C市场,LFMP+LMO适用于三轮车/二轮车,LFMP+NCM用于乘用车,最终目标是在新能源乘用车实现纯用[31] - 公司已实现轻型动力市场产业化,并通过掺杂材料上车多款新能源汽车[2]
星恒电源 电池研究院总监 朱华君:锰基材料在小动力电池上的新应用
起点锂电· 2025-07-11 19:53
论坛概况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 - 论坛聚焦两轮车及换电、锂电、钠电、高倍率、超快充、新材料等前沿技术 吸引300+企业和600+高层参与 [1] 公司介绍 - 星恒电源成立20多年 业务涵盖电池制造、销售、运营、回收及前驱体材料研发 拥有苏州(2.25GWh)、滁州(8GWh+二期4GWh)、匈牙利和印尼工厂 [4][5] - 四川星恒青源新材料科技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锰基氧化物材料开发 具备单晶四氧化三锰1000吨/月、高纯四氧化三锰1200吨/月产能 2026年将新增高纯四氧化三锰2000吨/月 [10] 锰基材料技术 - 锰酸锂材料优势:三维离子通道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成本低 适合两轮车应用 公司自研单晶Mn3O4前驱体使材料性能提升50% [5] - 磷酸锰铁锂材料电压平台3.8V 成本接近锰酸锂和磷酸铁锂 需通过纳米化和包覆解决导电性问题 [6] - 富锂锰基材料容量高且环保 但存在电压衰减问题 公司第七代“超锂S7”技术结合锰酸锂/三元/富锂锰优点 已配套20万辆五菱宏光MINI EV和377万组两轮车电池 [9] 材料制备工艺 - 磷酸锰铁锂制备方法:液相法(共沉淀/溶胶凝胶/水热法)混合均匀但工艺复杂 固相法(高温固相)成本低但均匀性差 [8] - 锰铁氧化物(LMFP-MFO)前驱体具有纯相尖晶石结构 Mn/Fe分布均匀 晶体更致密且无副反应 [8] 研发进展 - 已量产单晶Mn3O4、多晶Mn3O4、Mn-Fe氧化物 应用于锰酸锂及磷酸锰铁锂 MnFeNi/MnNi材料正在开发中 [10] - 低压富锂锰材料快速开发中 探索锰基材料新路线 [10]
稳中求胜、危中思变,逆境突围,锂电正极龙头王者归来
鑫椤锂电· 2025-04-30 16:32
公司动态 - 当升科技位于芬兰的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动工,成为首家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的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1]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1.6倍,营业收入增长3.8倍,归母净利润增长超4倍[3] - 正极出货量复合增长率37.74%,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68.1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0.96%[3] - 2023年净利润超过全球前五同行企业净利润之和[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同比增长,结束2年下行周期[20] 技术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16.38亿元,占营业收入约4%,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首位[6]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2项,正在申请专利482项[6] - 2022年推出超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等多款新型电池材料产品[6] - 在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锂电材料等领域拥有完整技术布局[6] 生产基地 - 江苏基地拥有国内首条全自动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7] - 常州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生产线[10] - 攀枝花基地实现"零碳工厂"标准,单线产能和自动化水平行业领先[10] - 芬兰基地将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2.0版本[13] 客户与市场 - 国际客户占比最高达70%,客户包括LG新能源、SK on、特斯拉等全球锂电巨头[14] - 2025年与LG新能源、SK on签署20万吨高端三元材料长期供货协议[14] - 2024年磷酸铁锂销量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10倍[16] - 攀枝花基地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达30万吨/年[16] 战略布局 -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2.7%,美国达20%,公司前瞻布局芬兰生产基地[17] - 通过并购中鼎高科实现"材料+装备"双轮驱动,开发智能制造视觉检测系统[19] - 在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富锂锰基、钠电正极材料等领域完成技术卡位[20]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74.6%[16]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市场份额45%,需求超1,500GWh[16]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预计市场份额超85%,需求超1,000GWh[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