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锰铁锂材料

搜索文档
星恒电源 电池研究院总监 朱华君:锰基材料在小动力电池上的新应用
起点锂电· 2025-07-11 19:53
论坛概况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 - 论坛聚焦两轮车及换电、锂电、钠电、高倍率、超快充、新材料等前沿技术 吸引300+企业和600+高层参与 [1] 公司介绍 - 星恒电源成立20多年 业务涵盖电池制造、销售、运营、回收及前驱体材料研发 拥有苏州(2.25GWh)、滁州(8GWh+二期4GWh)、匈牙利和印尼工厂 [4][5] - 四川星恒青源新材料科技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锰基氧化物材料开发 具备单晶四氧化三锰1000吨/月、高纯四氧化三锰1200吨/月产能 2026年将新增高纯四氧化三锰2000吨/月 [10] 锰基材料技术 - 锰酸锂材料优势:三维离子通道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成本低 适合两轮车应用 公司自研单晶Mn3O4前驱体使材料性能提升50% [5] - 磷酸锰铁锂材料电压平台3.8V 成本接近锰酸锂和磷酸铁锂 需通过纳米化和包覆解决导电性问题 [6] - 富锂锰基材料容量高且环保 但存在电压衰减问题 公司第七代“超锂S7”技术结合锰酸锂/三元/富锂锰优点 已配套20万辆五菱宏光MINI EV和377万组两轮车电池 [9] 材料制备工艺 - 磷酸锰铁锂制备方法:液相法(共沉淀/溶胶凝胶/水热法)混合均匀但工艺复杂 固相法(高温固相)成本低但均匀性差 [8] - 锰铁氧化物(LMFP-MFO)前驱体具有纯相尖晶石结构 Mn/Fe分布均匀 晶体更致密且无副反应 [8] 研发进展 - 已量产单晶Mn3O4、多晶Mn3O4、Mn-Fe氧化物 应用于锰酸锂及磷酸锰铁锂 MnFeNi/MnNi材料正在开发中 [10] - 低压富锂锰材料快速开发中 探索锰基材料新路线 [10]
稳中求胜、危中思变,逆境突围,锂电正极龙头王者归来
鑫椤锂电· 2025-04-30 16:32
公司动态 - 当升科技位于芬兰的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动工,成为首家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的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1]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1.6倍,营业收入增长3.8倍,归母净利润增长超4倍[3] - 正极出货量复合增长率37.74%,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68.1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0.96%[3] - 2023年净利润超过全球前五同行企业净利润之和[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同比增长,结束2年下行周期[20] 技术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16.38亿元,占营业收入约4%,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首位[6]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2项,正在申请专利482项[6] - 2022年推出超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等多款新型电池材料产品[6] - 在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锂电材料等领域拥有完整技术布局[6] 生产基地 - 江苏基地拥有国内首条全自动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7] - 常州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生产线[10] - 攀枝花基地实现"零碳工厂"标准,单线产能和自动化水平行业领先[10] - 芬兰基地将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2.0版本[13] 客户与市场 - 国际客户占比最高达70%,客户包括LG新能源、SK on、特斯拉等全球锂电巨头[14] - 2025年与LG新能源、SK on签署20万吨高端三元材料长期供货协议[14] - 2024年磷酸铁锂销量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10倍[16] - 攀枝花基地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达30万吨/年[16] 战略布局 -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2.7%,美国达20%,公司前瞻布局芬兰生产基地[17] - 通过并购中鼎高科实现"材料+装备"双轮驱动,开发智能制造视觉检测系统[19] - 在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富锂锰基、钠电正极材料等领域完成技术卡位[20]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74.6%[16]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市场份额45%,需求超1,500GWh[16]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预计市场份额超85%,需求超1,000GWh[16]
容百科技: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关注三元龙头-20250411
中原证券· 2025-04-11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5 - 2026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08元与1.40元,按4月10日19.4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7.97倍与13.88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 [1][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2024年单季度净利润持续改善,伴随行业发展、价格趋稳、海外放量和结构优化,2025年正极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回购彰显发展信心,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7][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88亿元,同比下降33.41%;营业利润4.30亿元,同比下降42.28%;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49.06%;扣非后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52.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23亿元,同比下降70.85%;基本每股收益0.4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6%;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7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61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88.11% [7]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64亿元,环比下降15.14%,同比下降7.81%;净利润1.80亿元,环比增长69.17%,同比增长612.94% [7] - 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18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725万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2079万元,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552万元 [7]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年1 - 2月,销售183.60万辆,同比增长52.24%,合计占比40.33% [6]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年1 - 2月,合计产量208.1GWh,同比增长89.2%,其中出口38.6GWh [6] - 2024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335万吨,同比增长35.08%,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持平;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中三元材料合计占比25.31%,占比较2023年回落7.23个百分点 [6] 公司正极材料业务 - 2016 - 2022年公司正极材料营收总体持续高增长,2023 - 2024年持续下降,2024年出货12.17万吨,同比增长22.37%,全球市场占比12%,连续四年全球领跑;对应均价约11.80万元/吨,同比下降33.04%,全年营收143.57亿元,同比下降31.53%,在公司营收中占比95.16% [8] - 2025年公司正极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原因包括需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增长、上游价格波动趋缓、海外市场进一步放量、产品及客户结构优化 [8] 公司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0.02%,同比提升1.43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2.75%,环比第三季度提升1.60个百分点并创近两年单季度新高;主营产品正极材料毛利率为9.34%,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 [8]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4.24亿元,同比增长约20%,截止2024年底现有专利累计申请1206项,国内外专利授权597项 [8] 公司回购情况 - 2024年6月公司公布回购议案,回购价格不超过41.98元/股,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9] - 2024年7月12日公司公告回购430180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89%,回购金额9999万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21.96 - 24.56元/股;自2023年10月25日至2024年7月11日,累计回购1009043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9%,支付总金额3.01亿元 [9]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2,657|15,088|18,391|22,011|25,462| |增长比率(%)|-24.78|-33.41|21.89|19.68|15.68| |净利润(百万元)|581|296|774|1,002|1,235| |增长比率(%)|-57.07|-49.06|161.41|29.49|23.31| |每股收益(元)|0.81|0.41|1.08|1.40|1.73| |市盈率(倍)|23.93|46.98|17.97|13.88|11.25|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