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气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从拼价格到拼价值储能 产业进入关键转型期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7:59
行业转型与核心驱动力 - 储能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从电力系统可选配角升级为核心枢纽,撑起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储能时长不足,当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20%时,4小时以上储能成为刚需,占比突破50%时,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必不可少 [2] - 储能与氢能发展窗口期开启,驱动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政策体系从引导走向夯实,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产业定位从配套升级为核心 [6] 技术路线多元化 - 储能技术告别单一化,进入“成熟分化、场景融合”的新阶段,锂电池主导中短期市场,铅电池、液流电池、空气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在长时储能领域加速突破 [2] - 长时储能的突破关键在于材料革命,通过材料创新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例如GCL-PHY干法制备正极材料大幅降低工艺成本和能耗,硅碳负极逐步替代传统负极材料 [3] - 未来技术发展强调多能融合与协同,坚持铅、锂、氢、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以应对多元场景需求 [6] 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 - 容量电价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将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催生新质生产力 [4] - 新型储能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和标准体系在“十五五”时期将逐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4] - 电价波动等不确定性倒逼储能发展重心向电网侧转移,容量市场的建立将为电网侧储能提供关键效益支撑 [4] 应用场景与未来展望 - 储能的核心价值在于为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新能源补能,使其具备容量支撑与辅助服务能力 [5] - 到2030年,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倍增长,氢能产业也将步入爆发式成长期 [6] - 储能系统正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预计到2030年算力构成中95%为推理算力,对电网实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发展 [6]
从拼价格到拼价值 储能产业进入关键转型期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4:58
行业转型与核心驱动力 - 储能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装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撑起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转型由技术路线多元化、市场机制完善和多能协同融合等多维度驱动,旨在破解长时储能不足等痛点 [1] - 驱动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政策体系从引导走向夯实,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产业定位从配套升级为核心 [6]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 储能技术告别单一化,进入“成熟分化、场景融合”的新阶段,锂电池仍主导中短期市场,但铅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在特定场景加速突破 [2] - 长时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刚需,当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20%时,4小时以上储能是刚需,占比突破50%时需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 [2] - 材料革命是长时储能突破的关键,通过干法新工艺等材料创新可大幅降低工艺成本和能耗 [3] 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演进 - 容量电价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将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4] - 电价波动等不确定性促使储能发展重心向电网侧转移,容量市场的建立将为电网侧储能提供关键效益支撑 [4] - “十五五”时期新型储能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和标准体系将逐步健全,步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4] 多能融合与未来应用场景 - 未来关键在于协同,需构建多能融合生态系统以应对多元场景下的复杂需求 [6] - 储能核心价值在于为新能源补能,解决间歇性问题,使其具备容量支撑与辅助服务能力 [6] - 储能系统正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到2030年算力构成中95%为推理算力,对电网实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发展 [6] 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 到2030年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倍增长 [6] - “十五五”时期是储能与氢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氢能产业也将步入爆发式成长期 [6]
从拼价格到拼价值储能产业进入关键转型期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4:57
行业转型与核心驱动力 - 储能产业正经历深刻材料革命,技术路线从锂电独秀迈向百花齐放,长时储能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刚需 [1] - 行业通过技术路线多元化、市场机制完善、多能协同融合等维度,破解长时储能不足、安全风险、全球化程度低等痛点,实现从拼价格向拼价值的转变 [1] - “十五五”时期将是储能与氢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产业驱动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政策体系从引导走向夯实,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产业定位从配套升级为核心 [4] - 业内预测到2030年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倍增长,氢能产业也将步入爆发式成长期 [4] 长时储能的技术需求与突破 - 当新能源总装机占比超过20%时,4小时以上储能将成为刚需,当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时,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必不可少 [2] - 实现6小时级储能可有效缓解当前新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诸多难题 [2] - 长时储能的突破关键在于材料革命,需实现技术性、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平衡 [2] - 行业内已涌现突破性成果,如GCL-PHY法制备正极材料开辟干法新工艺,摆脱对化工园区依赖,大幅降低工艺成本与能耗指标 [2] - 在负极材料领域,传统材料正逐步被硅碳负极替代,并研发单边、多边等多种形态的硅碳负极,同时发力下一代新型碳材料以满足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需求 [2]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 “十五五”期间储能技术将告别单一化,进入“成熟分化、场景融合”新阶段 [1] - 锂电池因建设周期短、部署灵活等优势仍将主导中短期内市场 [1] - 铅电池在数据中心、分布式电源等场景的性价比优势持续凸显 [1] - 液流电池、空气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在长时储能领域将加速突破 [1] - 未来关键在于协同,构建多能融合生态系统,坚持铅、锂、氢、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以应对多元场景复杂需求 [5] 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演进 - 随着容量电价机制、辅助服务市场完善,储能产业将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催生新质生产力 [2] - 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微薄、制约技术创新已成为行业共识 [2] - 电价波动、用户用电变量等政策与市场不确定性倒逼储能发展重心向电网侧转移,容量市场建立将为电网侧储能提供关键效益支撑 [3] - “十五五”时期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将逐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发展 [3] 核心价值与应用场景拓展 - 储能核心价值在于为新能源补能,解决风能、太阳能间歇性问题,使其从只有电量价值升级为具备容量支撑与辅助服务能力 [3] - 电源无储不立,电网无储不稳,电荷无储不灵,储能系统正在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 [5] - 到2030年,算力构成中将有95%为推理算力,对电网实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 - 协鑫集团正研究在中东地区搭建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通过多能融合把握储能产业投资机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