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纤维化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固态电池产业链拐点已至 龙头企业把握先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8:08
产业化进展 - 已有8家电池厂建设0.3GWh中试线 表明固态电池从科学验证阶段进入工程量产阶段 [1] - 硫化物电解质在离子电导率 粒径 纯度等关键指标已达到液态电解液水平 科学障碍基本突破 [1] - 机构预计明年将出现GWh级产线建设 推动行业进入新一波发展行情 [2] 材料环节投资机会 - 电解质是价值增量最大环节 1GWh固态电池对应电解质价值量达6亿元 即使降价90%仍比现有电解液贵3倍 [3] - 全球4000GWh电池市场对应电解质潜在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 先发企业具备显著市值弹性 [3] - 硫化物电解质主流工艺为湿法(华盛锂电 天赐材料)和气固分离法(上海洗霸) 其中上海洗霸已实现吨级出货且进度最快 [3] - 铜箔环节需同步升级 镀镍铜箔 多孔铜箔 HVLP高频箔等新型产品需求增长 德福科技HVLP产品2024年3月销售200吨 预计全年3000吨贡献2亿元利润 2025年1万吨对应8亿元净利 [3] - 正极材料出现超预期进展 容百科技透露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底采用富锂锰基正极 电压提升至4.45V [4] 设备环节投资机会 - 设备企业享受扩产初期紧急度溢价 纤维化设备需求旺盛 宏工科技效率达行业平均水平3倍 [5] - 辊压机 激光设备为必要环节 德龙激光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 订单从1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 [5] - 中信建投认为固态电池设备作为最重要上游环节将最先受益产业化 [5] - 中金公司指出固态电池产业链有望开启主线行情 相关布局企业将迎来投资机会 [5]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港股市场主要标的包括宁德时代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龙蟠科技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比亚迪 广汽集团等 [6]
对话产业链大佬:某固态电池设备新势力 - 固态电池设备的难点
2025-08-05 23:4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研究纪要总结 行业概况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多元 中国正从氧化物转向硫化物卤素体系[1] - 多数企业仍处于中试线以下阶段 包括实验线和小试线[1] - 实验线产能通常在安时级别以下 每天仅能生产几块验证性样品[4] - 小试线电池大小在5至10安时级别 每天生产几十块至五十块样品[4] - 中试线接近量产水平 可生产组成模组的固态电池[4] 技术路线分歧 - 干法与湿法应用存在分歧 头部企业倾向于从整体体系出发选择[1] - 负极采用湿法更好 正极采用干法效果更佳[4] - 正极含有硫化物电解质 性能受溶剂干扰敏感度较高[4] - 干法工艺核心在于实现材料原纤维化至纳米级别[1] 核心设备分析 纤维化设备 - 核心设备包括气流磨粉碎机 双螺杆挤出机 高混机等[5] - 难点在于材料均匀分散 避免颗粒团聚 提高纤维强度[6] - 原纤化设备最关键 需强大剪切能力和定制设计[7] - 市场设备类型包括挤出型 高速剪切型和气流磨粉碎型[8] - 缺乏专用纤维化设备 多采用高混机和混料机替代[8] - 在单晶硅石生产中可能占总成本30%以上[9] - 一条干法电极生产线成本可能超过2亿至3亿元人民币[9] 滚压设备 - 技术原理相对简单 国内有20至30家公司能够制造[10] - 难点在于等速滚压变差速滚压 提升滚子硬度和耐腐蚀性[10] - 极片厚度及均匀性更多取决于前端工序[11] - 国内厂商能做到圆周跳动1微米以内 直线跳动2微米以内[11] 转印设备 - 技术路线包括热压转印 滚压转印和3D打印[12] - 热压/滚压转印技术成熟但材料浪费多[12] - 3D打印可实现任意形状设计但生产效率低[12] - 3D打印主要用于实验线 高校应用较多[13] 胶框印刷设备 - 用于补偿正负极极片高度差异 避免短路风险[14] - 实现路线包括丝网印刷 3D打印和胶框转印[14] - 是固态电池生产中的必要设备[15] - 面临高粘度 高精度和高良率要求[15] 叠片设备 - 与液态电池相比要求更高[16] - 锂金属负极转运需特殊抓手和防水防氧措施[16] - 贴片精度要求普遍比液态电池更高[16] 等静压设备 - 缸体是关键 需承受600兆帕以上压力[20] - 主流体系需300兆帕以上压力及80度以上温度[19] - 设备成本高昂 大批量生产用机需几千万元[22] - 使用寿命短 仅能进行约1,000次操作[22] 产业化进展 - 工信部采用动态考核机制 年底需达20安时级别产品[26] - 三四季度需生产出60安时以上高一致性产品[26] - 目前电芯企业订单占比较高 承担更多国家项目[25] - 主要客户包括汽车企业 动力储能企业和3C电池企业[25] - 头部电芯企业如比亚迪 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