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机
搜索文档
中美达成共识,锂电贸易管制暂停一年
高工锂电· 2025-10-30 21:15
行业政策动态 - 中美双方就出口管制达成临时共识,美方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暂停实施锂电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4] - 中方原计划于2025年11月8日起实施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首次"技术级"锂电出口审查,管制物项包括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本体、电芯层级关键制造设备(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以及高端正负极材料及相关制造工艺[6] - 出口上述管制物项原需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审批周期约45个工作日[6] 行业格局与市场影响 - 2025年锂电产业链呈现"高端紧缺、中低端过剩"格局,具备能量密度≥300Wh/kg锂电池大规模量产及出口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7] - 中国已构建从锂矿开采、精炼到电池制造、回收利用的完整锂电产业链,在全球锂电关键材料产能中占比显著[7] - 2025年以来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保持增长,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成为重要出口方向[9] - 此次政策调整为中美锂电产业合作预留缓冲空间,也为全球产业链调整提供时间窗口[8] 主要企业信息 - 科达利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45个制造基地的全覆盖[10][12] - 先导智能、利元亨等设备企业海外订单多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暂不受管制影响[7] - 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表示政策针对半固态与固态电池等高端产品,对主流供货影响不大[7] 行业活动 -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深圳举行[3][13] - 活动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4][13]
中国再出一张王牌
新浪财经· 2025-10-17 15:25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 自11月8日起对高性能锂电池及其生产设备 正极负极材料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1] - 管制清单覆盖重量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材料 前驱体相关物项 以及叠片机 连续石墨化炉等生产环节专用设备 [3] 中国锂电池行业优势 - 从技术结构到产能规模 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占有绝对优势 [3] - 中国在全球正极材料产能中占比约96% 负极材料产能占比达85% [5] - 管制措施在技术体系上几乎构成一个闭环 [3] 对美国产业的影响 - 2025年前7个月 美国电网级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中约65%来自中国进口 此类电池正被此次管制所涵盖 [4] - 美国东南部许多电池工厂会受到中国此次措施的影响 [5] - 依赖中国电池组件的美国Fluence Energy电池公司和特斯拉等股价一度大幅下跌 [5] 锂电池的应用与战略重要性 - 锂电池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 更涉及电力系统 数据中心 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与安全核心领域 [1] - 在AI竞赛中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已成为不亚于先进芯片的关键基础设施 [3] - 2017年至2023年间 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翻了一番 AI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电力负载正成为制约扩展的瓶颈 [4] 美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美国在推进能源本土化的同时 仍面临原材料来源不稳定 制造工艺仰赖进口等结构性难题 [5] - 虽然美国已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启动本土投资项目 并加紧与澳大利亚 韩国等国家构建联盟 但系统性替代仍有待时日 [5]
锂电出口管制不改行业动能,设备龙头回应凸显战略定力
搜狐财经· 2025-10-13 09:16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关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首次明确将锂电制造设备纳入管制范围 [1] - 新政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覆盖从关键材料到核心设备的全产业链环节,出口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企业仍可通过申请许可证正常开展出口业务 [1] - 政策旨在对高端技术和核心设备进行监管,在维护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国家安全 [1] 管制范围与技术导向 - 管制范围精准锁定三大领域,体现出技术导向的监管思路 [2] - 锂电池本体方面,管制针对重量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端产品,直指半固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市场主流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260Wh/kg暂不受影响 [2] - 制造设备端管制涵盖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电芯制造关键装备,模组和Pack制造设备不在管制范围,对海外工厂整体影响有限 [2] 行业与企业应对 - 锂电设备企业展现出成熟的应对能力和战略定力,头部企业认为政策对正常经营影响有限 [3] - 海目星表示出口业务可以正常申请许可证,该事项对公司正常经营影响有限 [3] - 先导智能透露其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不属于管制范围,出口业务正常申请即可 [3] - 容百科技强调其韩国产能和波兰产能等海外产能能够在相关政策下正常运行,这些产能的稀缺性会进一步上升 [3] 中长期行业影响 - 短期看出口管制政策对现有业务影响有限,中长期将推动产业链向更健康、更本地化、更具战略掌控力的方向发展 [3] - 随着AI浪潮推高全球能源需求,电池储能已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地 [3] - 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的头部企业可能获得更稳定的海外份额与更好的盈利水平 [3]
海目星:锂电出口管制不改行业动能,设备龙头回应凸显战略定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8:58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关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首次将锂电制造设备明确纳入管制范围 [1] - 新政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覆盖从关键材料到核心设备的全产业链环节,但出口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企业仍可通过申请许可证正常开展业务 [1] - 政策旨在对高端技术和核心设备进行监管,在维护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国家安全 [1] 管制范围与技术导向 - 管制范围精准锁定三大领域,在锂电池本体方面,管制针对重量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端产品,直指半固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 [2] - 现阶段市场主流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260Wh/kg,暂不在管制范围,绝大多数企业短期内不受影响 [2] - 制造设备端管制涵盖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电芯制造关键装备,而模组和Pack制造设备不在管制范围,对海外工厂整体影响有限 [2] 行业与企业回应 - 锂电设备头部企业海目星回应表示出口管制并非限制出口,出口业务可以正常申请许可证,该事项对公司正常经营影响有限 [3] - 先导智能持乐观态度,透露其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并不属于管制范围 [3] - 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容百科技强调,其韩国和波兰的海外产能能够在相关政策下正常运行,这些产能的稀缺性会进一步上升 [3] 中长期行业影响 - 短期看,出口管制政策对现有业务影响有限,但中长期将推动产业链向更健康、更本地化、更具战略掌控力的方向发展 [3] - 随着AI浪潮推高全球能源需求,电池储能已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地,政策将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筹码 [1][3] - 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的头部企业,可能获得更稳定的海外份额与更好的盈利水平 [3]
商务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 公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
商务部网站· 2025-10-09 18:42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 决定对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设备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并履行国际义务 [1] - 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同步更新 [9] 锂电池直接管制物项 - 管制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 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 包含电芯和电池组 [1] - 管制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关键设备 包括卷绕机、叠片机和注液机 [2] - 管制用于生产上述高性能锂电池的技术 [2] 正极材料及相关设备管制 - 管制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要求压实密度大于等于2.5 g/cm³且克容量大于等于156 mAh/g [3] - 管制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 包括镍钴锰氢氧化物和镍钴铝氢氧化物 [4] - 管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5] - 管制用于制造正极材料的设备 包括热压机、化成分容系统、分容柜、辊道窑、高速混料机、砂磨机和气流粉碎机 [6][7] 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关技术管制 - 管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及人造与天然石墨混合的负极材料 [10] - 管制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造粒工艺设备 要求造粒容积大于等于5 m³ [10] - 管制多种石墨化设备 包括箱体炉、艾奇逊炉、内串炉和连续石墨化炉 [10] - 管制包覆改性设备 包括容积大于300 L的融合包覆设备和容积大于60 m³的喷雾干燥设备等 [10] - 管制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工艺及技术 包括造粒工艺、连续石墨化技术和液相包覆技术 [10] 出口合规要求 - 出口经营者出口上述管制物项必须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8] - 出口经营者须对报关商品真实性负责 属于管制物项须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属于两用物项”并列明编码 [8] - 对参数接近但不属于管制物项的商品 须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不属于管制物项”并填写具体参数 [8]
对话产业链大佬:某固态电池设备新势力 - 固态电池设备的难点
2025-08-05 23:4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研究纪要总结 行业概况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多元 中国正从氧化物转向硫化物卤素体系[1] - 多数企业仍处于中试线以下阶段 包括实验线和小试线[1] - 实验线产能通常在安时级别以下 每天仅能生产几块验证性样品[4] - 小试线电池大小在5至10安时级别 每天生产几十块至五十块样品[4] - 中试线接近量产水平 可生产组成模组的固态电池[4] 技术路线分歧 - 干法与湿法应用存在分歧 头部企业倾向于从整体体系出发选择[1] - 负极采用湿法更好 正极采用干法效果更佳[4] - 正极含有硫化物电解质 性能受溶剂干扰敏感度较高[4] - 干法工艺核心在于实现材料原纤维化至纳米级别[1] 核心设备分析 纤维化设备 - 核心设备包括气流磨粉碎机 双螺杆挤出机 高混机等[5] - 难点在于材料均匀分散 避免颗粒团聚 提高纤维强度[6] - 原纤化设备最关键 需强大剪切能力和定制设计[7] - 市场设备类型包括挤出型 高速剪切型和气流磨粉碎型[8] - 缺乏专用纤维化设备 多采用高混机和混料机替代[8] - 在单晶硅石生产中可能占总成本30%以上[9] - 一条干法电极生产线成本可能超过2亿至3亿元人民币[9] 滚压设备 - 技术原理相对简单 国内有20至30家公司能够制造[10] - 难点在于等速滚压变差速滚压 提升滚子硬度和耐腐蚀性[10] - 极片厚度及均匀性更多取决于前端工序[11] - 国内厂商能做到圆周跳动1微米以内 直线跳动2微米以内[11] 转印设备 - 技术路线包括热压转印 滚压转印和3D打印[12] - 热压/滚压转印技术成熟但材料浪费多[12] - 3D打印可实现任意形状设计但生产效率低[12] - 3D打印主要用于实验线 高校应用较多[13] 胶框印刷设备 - 用于补偿正负极极片高度差异 避免短路风险[14] - 实现路线包括丝网印刷 3D打印和胶框转印[14] - 是固态电池生产中的必要设备[15] - 面临高粘度 高精度和高良率要求[15] 叠片设备 - 与液态电池相比要求更高[16] - 锂金属负极转运需特殊抓手和防水防氧措施[16] - 贴片精度要求普遍比液态电池更高[16] 等静压设备 - 缸体是关键 需承受600兆帕以上压力[20] - 主流体系需300兆帕以上压力及80度以上温度[19] - 设备成本高昂 大批量生产用机需几千万元[22] - 使用寿命短 仅能进行约1,000次操作[22] 产业化进展 - 工信部采用动态考核机制 年底需达20安时级别产品[26] - 三四季度需生产出60安时以上高一致性产品[26] - 目前电芯企业订单占比较高 承担更多国家项目[25] - 主要客户包括汽车企业 动力储能企业和3C电池企业[25] - 头部电芯企业如比亚迪 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25]
固态电池:潮涌先立樯,设备启新章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固态电池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看好设备环节弹性 - **观点**:当前固态电池行业特别看好设备环节弹性 [2] - **论据**:新技术开启最先受益是资本开支环节,新产品和产线落地伴随大量订单快速兑现;行业基本面好,2027 年需求确定性强;工信部 60 亿研发专项资金推动 2027 年电池生产测试,当前是技术方案落地和设备导入阶段,今年将有大量订单落地 [2] 设备环节变化 - **前段极片制备**:固态电池采用干法涂布,省略湿法烘烤涂布步骤,可降低成本和减少溶剂使用;固态电池设备投资成本高于传统液态电池,单 GW 需求对应约 3 亿元投资,预计 2030 年设备成本将下降至与液态电池相当 [3][4] - **中段电芯模组生产**:多采用叠片机技术提升能量密度并减少对固态电解质成膜的损害,还需进行等静压过程解决固界面问题,等静压设备压力要求从几十兆帕提升到百兆帕级别 [5] 设备环节弹性大原因 - **观点**:设备环节弹性更大 [6] - **论据**:设备本身价值量提升,引入新供应链,进入锂电体系的设备供应商门槛高;材料环节未来长期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识别头部企业及供应商业绩弹性 [6] 固态电池板块行情及边际变化 - **观点**:当前固态电池板块行情热度及产业链波及范围超以往,预期边际变化更强,历史估值分位更高 [1] - **论据**:市场对固态电池认可度增强,工信部 60 亿补贴推动产业化落地,包括材料体系选择与资本开支 [7][8] 固态电池市场发展趋势 - 2026 年全固态动力电池逐步渗透,消费电子、EVOTO 机器人等领域率先导入;2030 年动力端从小批量过渡到大批量生产,渗透率约 4%-10%,需求约 212G 瓦时;2040 年渗透率预计达 20%,2050 年可能达 45%,对应 5T 瓦时需求 [3][12] 干法涂布技术应用前景 - 干法涂布技术适用于固体和液体锂离子,可省去溶剂使用并节省成本等,到 2030 年液体锂离子干法涂布需求预计约 70 多 G 瓦时,2030 年设备空间测算约 500 亿元 [13] 新增产能及设备订单预期 - 2026 - 2030 年新增产能约 200 多 G 瓦时,大部分在 2029 - 2030 年下单,2030 年新增订单预计可达 165G 瓦时,考虑稼动率和良率实际新增产能需求超 200G 瓦时;2040 年每十年变化约 200 多 G 瓦时,2050 年约 400 多 G 瓦时;2030 年设备空间约 500 亿元 [14] 设备投资及降本情况 - 当前液态固态电池设备投资成本比传统液态电池高 2 - 3 倍,单 GW 需求对应约 3 亿元设备投资;预计 2030 年设备成本从 3 亿多降至 2 亿多,最终回到 1.2 - 1.5 亿元;2030 年锂电设备整体需求将达 533 亿元,复合增速为 151%,快于电池端 139%的增速 [15] 锂电设备市场细分及关注环节 - 锂电设备市场细分包括前道、中道和后道产线,前道设备占 30% - 35%价值量;应重点关注前道设备、干法电极和等静压设备,干法电极受益最大;关注企业在锂电设备端的布局,如宏工、纳科诺尔和仙慧等公司 [16] 固态电池领域企业进展 - 大族、立元亨、海悟星和先导等企业已获得百兆瓦级别甚至 GW 级别订单,在 EVOTO 消费端及海外欧美日韩企业中导入固态设备订单;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动力端变化最大,易博通和消费端会持续导入大几兆瓦甚至几 GW 级别订单 [17][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制造工艺面临等静压设备压力要求高、焊接封装难度大等挑战;软包工艺能提高能量密度并缓冲应力,化成分容过程对材料体系、温度和压力要求提升 [1][10] - 除锂电设备外,还需关注材料体系特别是硫化锂和硫化物,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可能是材料体系落地或技术路线选择的重要窗口期 [19]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固态电池设备关键环节,前中段引领突破
万联证券· 2025-06-26 15: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是锂电池产业升级重要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布局加速推动下,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化转折点即将到来,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固态电池设备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上游环节,在量产进程中有望率先受益[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常规锂电设备:前段中段设备价值占比高,涂布、卷绕机为核心设备 - 锂电生产工艺分前段制片、中段装配、后段测试三个环节,前段包括制浆、涂布等工序,中段包括模切、卷绕或叠片等工序,后段包括电芯化成、分容、分选等工序[2][12] - 我国锂电设备前段、中段、后段设备市场占比分别为44.05%、35.71%、20.24%,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高,前段中涂布机价值占前段设备约75%,中段关键设备卷绕机价值占比达70%,后段化成和分容设备合计占比70%,封装设备占比30%[2][15] - 我国锂电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98%以上,前段锂电设备企业有先导智能等,中段有先导智能等,后段有先导智能等[15] 固态电池设备:与常规锂电设备区别集中在前段和中段 - 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主流技术路线有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各有优劣和研究方向,制备核心包括电解质制备、界面工程和环境控制[18][19] - 工艺流程上,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锂电池最大区别在电解质成膜工艺、干法电极工艺和组装方式,设备配置上最大区别在前段和中段[22][26] 前段设备:干法电极有望应用,辊压设备是关键 - 干法电极是新型电极制备技术,与湿法工艺比,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环保和能量密度提升优势,与固态电池制造工艺高度契合,制备分干混、干涂、压延、分切四个步骤,压延是核心工序,对辊压设备要求更高[3][28] - 干法电极设备用干混设备替换制浆机,用干涂设备替换涂布机,辊压设备性能、精度要求升级[26] - 干法工艺技术实现围绕纤维化法、静电喷涂法两条路线展开,特斯拉主要采用纤维化法,日本丰田、美国AMB主要发展静电喷涂法[39] 中段设备:固态电池适用于叠片,等静压机作用显著 - 固态电池存在“固 - 固”界面问题,传统辊压方式难以满足加压需求,等静压技术有望引入解决致密度和界面问题,可用于前段固态电解质层制备、极片成型以及中段固态电池电芯堆叠[45][47] - 等静压机分冷等静压机、温等静压机和热等静压机三大类,海外企业如韩国Hana Technology、瑞典Quintus Technologies进展领先,国内利元亨、纳科诺尔研发加速[53][54] - 常规锂电池组装方式有卷绕和叠片,卷绕工艺高效率、低成本,叠片工艺能提升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叠片组装更适配固态电池,能兼容多种固态电解质并适配高压致密化工序[56][58] 后段设备 - 固态电池后段工艺与常规锂电池差异较小,主要是设备性能参数升级,化成机、分容机升级为高压化成机、高压分容机,注液机取消[8] 企业布局:设备厂商加速布局,干法电极环节竞争激烈 - 固态电池量产将近,设备环节有望率先受益,设备厂商布局加速,核心布局环节包括整线装备、干法电极设备等[61][62] - 先导智能、利元亨掌握固态电池整线装备制造工艺,纳科诺尔、曼恩斯特、科恒股份等积极布局干法电极设备环节[8][62] 主要设备公司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龙头,全固态电池整线技术突破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锂电池设备业务是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市场份额22.4%,中国市场份额34.1%,近年营收先增后降[65] - 公司实现全固态电池领域整线关键技术突破,2024年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固态电池设备及干法电极设备获客户认可和重复订单[66] 纳科诺尔:专注于辊压设备研发生产,积极开拓固态电池设备市场 - 公司是国内锂电池辊压设备龙头企业,辊压设备营收占比高,与国内动力电池前十企业有合作[67] - 公司在干法电极领域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开发了锂带压延等设备,正进行高压成型、等静压等设备研发,河北总部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项目加快建设[69] 投资建议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带动设备需求增长,前段干法电极工艺有望应用,推动设备性能升级,中段有望引入等静压机,叠片设备渗透率有望提升,建议关注核心环节产品技术领先、布局完善、具备先发优势的设备厂商[9][70]
固态电池:新技术周期,设备&材料同频共振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设备、固态电池材料 - **公司**:银河、先导智能、星云股份、力源恒业、银河科技、纳科、宏工、联赢激光、利元亨、骄成超声、仙鹤股份、信宇人、青岩电子、国轩高科、宁德时代、青陶、夏钨新能、天斯材料、赣锋天齐、天铁璞泰来、中一、英联股份、贝特瑞 [1][15][16][18][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 观点:固态电池设备行业迎来新周期,中长期看技术更新替换将带来新一轮增长 论据:预计 2025 年锂电设备公司订单同比增长 50%,部分公司订单翻倍 [1] 部分公司表现 - 观点:银河、先导智能、星云股份等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表现突出,二季度业绩预期良好 论据:预计将交付相关固态电池设备,全固态电池逐步推出催化行业发展 [1] 全固态硫化物电池方案 - 观点:需考虑成本、安全和电能密度,前中后道工艺有变化 论据:前道工艺向干法偏移,中道增加胶框印刷或转印工序,后道化成测试和检测性能要求提升 [1][7] 干法制备工艺 - 观点:在全固状态硫化物中应用广泛 论据:包括粘接剂纤维化处理和材料配套工艺,应关注原纤化方式和干法滚压核心流程 [8]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变化 - 观点:干法纤维化和滚压工艺、叠片机及其相关技术、等静压设备、化成分容环节都有变化 论据:滚压次数提升,出现新成膜方式;叠片机成必选方案,带动前端技术和极片一体机需求;等静压设备用于增加界面接触;化成分容环节预计增长 3 到 5 倍 [1][9][11][12][13] 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 - 观点:固态电池在量产初期单 GWh 时价值量预计至少翻倍 论据:从液态电池的一亿左右增长到两亿甚至更多,符合液态电池早期发展趋势 [3]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观点:今年开始真正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论据:5 - 7 月部分企业建立中试线并装车测试,预计 8 月中 - 9 月有中期检查节点,10 月可能有中试产线招标,部分企业预计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进入 GW 级产线招标落地阶段 [16] 固态电池材料发展方向 - 观点:硫化锂和金属负极是长期确定性较强的材料 论据:硫化锂小批量制备纯度能达要求,关键是降本;锂金属负极技术有突破,有望在半固态甚至液态电池中应用 [17][20] 硫化锂市场前景 - 观点:市场利润空间大 论据:100G 瓦时时需求量可达 4 - 5 万吨,价格降至 20 - 30 万元每吨时,市场利润空间可达 15 - 20 亿元 [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静电喷涂和粉末挤压等新成膜方式需要高精度设备支持 [9][10] - 乳化物作为降本方案有潜力,刚性骨架膜、不锈钢集流体、铜箔镀镍等也有增量环节 [21] - 三元正极材料受益于固态带来的渗透率提升及产品升级,并向负极材料方向迭代 [22]
固态电池设备:新技术周期,价值量通胀
长江证券· 2025-06-22 14: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固态电池在政策、终端和产业链多方共振下产业端催化明显,板块效应已现,固态设备作为支撑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兼具空间弹性和产业趋势确定性,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扩容,报告将对固态电池的制程演变和增量环节进行梳理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固态风禾尽起,锂电设备先行 - 全固态硫化物电池因高安全和高性能被视为理想解决方案,但规模化量产面临基础科学问题,如固态电解质稳定规模化均一化制备、电解质与正负极界面结合问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湿度稳定性不足增加使用成本和工程化难度 [16] - 从设备端看,核心工序区别为前道全固态更适配干法工艺,中道叠片 + 胶框印刷 + 等静压取代卷绕工艺并删除注液环节,后道采用高压化成分容工序,整体生产组装环节密封性有提升不同提升 [7718] 前道:关注原纤化、干法辊压 - 前道有湿法制膜和干法制膜两种工艺路线,湿法制膜有优势溶剂ies 但存在溶剂等问题,干法制膜有优点但面临混料均匀性等挑战,目前主要挑战包括混料均匀性等及与湿法电极成本竞争力 [23] - 粘结剂原纤化是干法制备固态电解质膜常用方法之一,PTFE 粘结剂在特定温度下形成原纤维,原纤化粘结剂形成纳米线微结构是材料均匀混合基础,技术壁垒在于温度和剪切力精准控制,设备高效性和一致性是大规模量产难题 [24][26] - 辊压工艺是干电池电极设计核心环节,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重要,设备高效性和适配性需优化,干法电极工艺规模化挑战在于高速制备与粘结剂含量控制等,固态电池辊压工艺更具挑战性,干法电极、固态电池辊压设备价值量弹性大 [31][32][36] - 其他成膜工艺有静电喷涂法和粉末挤压法,静电喷涂法借助高压气体分散混合颗粒,经热压成型制备电极膜材料,粉末挤压法依托挤压装备机械力场作用制备电极材料 [39][40] 中道:关注叠片机、胶框印刷机、等静压 - 中道环节包括分条 & 模切、胶框印刷、叠片、极耳焊接 & 包装、注液(半固态)、等静压工序,叠片机生产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且内部结构更稳定,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主流装配方案,国内先导智能等等等企业及海外丰田等QuantCAP 等企业企业在叠片设备领域有布局 [9][42][47] - 胶框印刷机可提升固态电池极片贴合度,避免内短路问题,胶框印刷方式性能表现好且产能高,利元亨自主研发了胶框印刷和叠片一体机 [45][47][48] - 等静压设备用以增强电芯内组件界面之间的接触效果,相比传统热压、辊压,等静压能提升致致致密度与均匀性、改善改善改善界面接触,适用于多种材料多种材料,工艺条件温和 [555555555555] 后道:关注高压化成分容 - 后后后道环节低压化成被替换为高压化成,需配备高压化成分容机以激活激活激活固态电池电池电池性能,该设备能适应固态电池电池高电压特性,精确控制充放电过程,提高化成效率和一致性,延长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电池使用寿命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