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服务

搜索文档
“网约护士” 面临发展困境 如何推动网络预约护理服务健康发展?
央广网· 2025-06-12 00:53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北京、广东等6省市,后逐步扩大至全国,重点服务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 [1] - 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约护士"年均服务约400人次,主要为失能老人提供伤口护理、导管维护等专业服务 [1] - 服务获得失能老人家庭广泛认可,被称为"及时雨",但面临推广难题 [1] 行业发展困境 - 费用问题:服务未纳入医保目录,每次上门护理费用数百元需全部自费,长期照护家庭难以承受 [1] - 认知度低:随机采访10位就医患者仅1人知晓该服务,宣传缺位导致需求被埋没 [1] - 职业风险:护士曾遭遇犬只袭击、家属冲突等险情,现行法规对护患责任、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无明确界定 [2] - 政策缺失:全国缺乏统一政策标准,服务范围、安全监管、责任认定等方面无明确规范 [3] - 动力不足:服务未纳入医院考核体系,医院缺乏推进动力 [3] 行业改进建议 - 建立区域化服务网络:引入第三方公司布设服务点,签约护士负责基础护理,疑难重症转诊三级医院 [3][4] - 借鉴长护险模式:参考长期护理险的资金保障和监管服务标准,制定全国统一规范 [4] - 制定服务清单:各省应制定护理服务"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并严格执行 [4] - 安全保障措施:建立患者安全信息档案,设置黑名单制度,为护士购买职业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 [4]
居家就医新趋势 “网约护士”在各地悄然兴起
经济日报· 2025-04-27 08:14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国家卫健委2019年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网约护士"模式凭借便捷性和专业性受到患者欢迎,成为解决家庭护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1] - 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年在山东省率先试点"网约护士"服务,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助力、医疗机构保障"的协同推进模式 [1] - 青岛"康鸿医护"平台注册用户2.1万人、护士2000多名,提供70多种护理服务项目,完成护理服务订单2万个,上万人受益 [3] 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 - 青岛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体系,线上搭建"康鸿医护"平台,线下整合56家医疗机构资源,形成订单分派模式 [2] - 价格设定参照公立医院标准,包含护理服务费、交通费和保险费,实现收费公开合理 [3] - 建立29项风险防范制度和联动保障机制,与"120"、"110"平台实时联动,为护士和患者提供保险保障 [3] 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 - 主要服务对象包括高龄失能老人、术后患者、新生儿等特殊群体 [4][7] - 东营市2024年上门服务达9675次,其中幼儿服务2960次,涵盖多项专业护理项目 [4][5] - 新生儿护理需求旺盛源于专业要求高、家长科学育儿意识增强及避免交叉感染等因素 [5] 人才队伍建设 - 青岛组建13个专业工作组,聘请资深护理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护士进行严格资质审核和定期培训 [2] - 江苏省要求"网约护士"需中级以上职称或省级专科护士资格,临床工作年限至少8年 [7] - 东台市建立三重准入机制和全程监管系统,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8] 发展瓶颈与挑战 - 普及度不足,青岛面临"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参与护士少"的问题 [1]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800多名护士中仅300多人参与服务,经常接单的仅100人左右 [5] - 费用问题突出,部分项目未纳入医保,患者负担较重;护士收入有限影响积极性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