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控外骨骼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力挺+技术领跑!翔宇医疗脑机接口叩开千亿康复蓝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8: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59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为1.73亿元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39.47万元 [1] 脑机接口布局 - 公司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 [2] - 与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合作 [3] - 预计年内搭载脑机接口技术的新产品将陆续取得注册证并上市 [3] - 正在研发脑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3] - 脑电图机等脑电采集装置已于2025年上半年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5] - 2025年8月一次性推出13款脑机接口设备 [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114.7万元 同比增长38.8%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5.39% [4] - 新增专利117项 累计获得1933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累计190项 [5] - 新增软件著作权31项 累计230项 [5] - 新增省级科技成果55项 累计248项 [5] - 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32项 累计377项 [5] - 康复机器人在研项目20余项 规划40余项 聚焦六个研发方向 [5]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30年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2] -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服务总收入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200亿元 [7] - 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8亿元 2027年达55.8亿元 增长率20% [7] - 2040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 年复合增速26% [7] 市场关注度 - 股价从2024年9月低点21.35元最高涨至2025年8月68.98元 最大涨幅223% [2] - 2025年以来超330家机构对公司进行线上线下调研 [2] - 2025年8月初吸引5家机构现场调研 [3] - 华安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认可公司先发优势 品类全面性和品牌效应 [7]
翔宇医疗(688626.SH):公司脑机接口和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融合的产品-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已在研发中
格隆汇APP· 2025-08-19 16:0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脑机接口及康复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赋能康复器械创新与发展 [1] - 公司在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壁垒进一步加强 [1]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组建康复机器人实验室、筹建Sun-BCI Lab脑科学实验室 [1] - 推动"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AI医疗"等前沿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研发、转化及应用 [1] - 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已在研发中,融合脑机接口和外骨骼机器人技术 [1] 产品应用与效果 - 脑控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脑控技术实现对下肢肌力较弱患者的康复训练 [1] - 该产品可有效提升康复训练效果和患者参与度 [1]
场景创新年中观察“场景驱动 走进成都未来试验场”活动深入前沿一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5:30
场景创新的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场景"概念,强调创新消费场景和新技术应用示范的重要性 [2] - 场景创新被定位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关键桥梁,是驱动城市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 [2] - 成都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将场景创新作为科技转化的重要支点 [2] 成都场景创新的实施架构 - 构建覆盖16条重点产业链(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的场景工作小组,联动市级部门及国企形成协同体系 [3] - 技术成果加速商业化:沃飞长空推进"空中出租车"落地,10家智能机器人企业进驻主城区,布法罗机器人进入脑控外骨骼临床试验 [3] 产业园区与县市新城的创新实践 - 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孵化5G医疗急救车、无人驾驶泊车等"成都造"产品 [4] -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超40%企业为成果转化型,18家企业直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 [4] - 成都经开孵化园聚集450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初创至规模化发展 [4] - 县市新城工业投资占比连续四年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承载全市1/3规上工业企业和1/4工业增加值,聚焦绿色食品、低空经济等产业 [4] 全域联动的未来试验场效应 - 通过主城区与县市新城协同,推动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产业推广的全链条转化 [5] - 场景创新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能,形成"可能→可行→推广"的闭环验证体系 [5]
外骨骼机器人爆火,AI医疗黑科技改写康复未来丨热门赛道
创业邦· 2025-06-19 08:00
行业定义 -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通过机械结构与人类身体协同运作的可穿戴式机器人系统,用于增强运动能力、减轻肌肉负担或辅助康复训练 [4] - 与传统机器人不同,外骨骼机器人始终依附于人身之上,用户是运动的主动发起者,设备提供机械支持或训练反馈 [4] -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智能康复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和康复医学需求增长 [5] 技术原理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感知(传感器采集运动意图)、决策(算法模型判断预测)、执行(驱动单元输出力矩)三个核心步骤实现人机协同 [6] - 传感器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压力传感器、肌电传感器(EMG)等,用于监测肢体角度、步态节奏或肌肉活动 [6] - 应用场景包括医疗康复(辅助患者标准步态训练)和工业助力(支撑放大提举或弯腰动作)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环节依赖高性能传感器、驱动装置、轻量化材料、控制算法及基础电子元件(芯片、电池、连接器) [7] - 中游环节由企业负责整机设计与制造,包括机构设计、系统调试和人机协同控制算法实现,部分企业具备垂直整合能力 [9] - 下游应用涵盖医疗康复、工业辅助、国防军工、消费娱乐等领域,衍生服务(训练指导、数据分析)构建新商业价值链 [9] 融资趋势 - 2019至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数量先升后降:2019年15起,2020年18起,2021年26起(峰值),2022年后进入调整期 [10] 重点企业 优龙机器人 - 成立于2020年,专注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产品迭代至第三代,技术路径从刚性支撑发展为肌肉动力辅助 [13][14] - 2025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融资,由长沙城发集团领新基金独家注资 [14][16] 傲鲨智能 - 成立于2018年,产品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地面服务、矿山作业等工业领域,覆盖17个国家 [17] - 推出消费级轻量化产品(如PES-U、FIT-U、FIT-HV)及启元TR01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负载40kg,续航2小时) [17][18] - 2025年5月连续完成两轮融资(B轮、A+轮),由彬复资本领投,国仪资本跟投 [18][20] 英汉思动力 - 成立于2018年,以电机设计为核心,研发EX-07可穿戴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具备运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 [21] - 2025年6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XBOTPARK基金等跟投 [21][23] 行业热点 -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研发脑控外骨骼机器人,预计2026年上半年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5] - German Bionic发布全球首款AI增强型通用外骨骼Exia,动态辅助最高达38kg,计划开放AI生态系统 [26] - 致远研究院发布国内首款消费级AI外骨骼"塔山AsExo-TK1000",集成AI步态预测技术,准确率99.2% [27] - 杭州程天科技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售价2500元)上线15秒售罄,可节省约10%步行体力 [28] - 泰山风景区引入AI外骨骼机器人(重1.8kg),春节期间出租10台,50%用户为老年人 [29]